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59825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1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docx

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库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着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自己如下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二重性的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它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管理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我们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

其次,计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最后,计划通过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主要内容是:

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组织还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领导

  管理的领导职能贯穿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不仅组织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要实施领导职能,基层领导也担负着领导职能,都要做人的工作,重视工作中人的因素的作用。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管理者必须及时取得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找出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的层次分为: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

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分为:

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技能

  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技术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管理者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制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尤为重要。

  (六)组织的外部环境

  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它又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1.宏观环境

  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经济环境:

是指一个组织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通货膨胀状况、收入和消费水平,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经济体制等。

  技术环境:

它对组织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对组织的影响更为显著,技术的变革正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组织模式的变革和管理者的管理方式。

  政治法律环境: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等。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对组织活动有不同的限制和要求。

任何组织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社会文化环境:

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

一些社会习惯和整个社会所持有的价值观,以及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构成了组织的伦理环境。

如果将这些内容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就具有法律效力。

  全球化环境:

“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说法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管理者的思维必须超越国界,不论是进行全球化运作的企业还是经营范围局限在国内的企业,无论是国内大学还是一流的医院,每一个组织都面临着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压力,以适应来自外国同类或相关组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2.产业环境

  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

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竞争对手:

组织的竞争对手是同组织竞争资源的其他组织。

  顾客:

是为购买组织产品和服务支付货币的个人或组织。

  供应商,是为其他组织提供资源的组织。

  战略合作伙伴,是指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在合资公司或其他形式的伙伴关系达成协议。

  (七)组织内部环境

  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拥有的资源条件,它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1.组织物质环境。

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2.组织文化环境。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影响着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实施方式。

因此,培育适当的组织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八)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变化性的含义

  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以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构成了环境的复杂性。

  环境的变化性,是指任务环境和一般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演进的程度。

二、自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

  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2.下列各选项中,( )属于管理的对象。

 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组织中的人

  3.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

 A.指挥职能 B.计划职能  C.具体职能  D.控制职能

  4.“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5.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

  A.管理的实践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变动性

  6.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7.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

  A.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C.管理就是决策  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8.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 )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概念技能  C.技术技能  D.管理技能

  

(二)多项选择

  1.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化大生产  D.社会制度

  2.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 )。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  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3.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4.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 )等。

  A.人力资源  B.物力资源  C.财力资源  D.技术资源

  5.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 )。

  A.宏观环境  B.产业环境  C.物质环境  D.文化环境

  (三)判断正误

  1.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

( )

  2.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

( )

  3.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 )

  4.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 )

  5.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 )

  6.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 )

  7.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 )

  8.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必须应对的环境因素的数量越多。

( )

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2.B;3.C;4.C;5.A;6.C;7.A;8.B。

  

(二)多项选择  1.AC;2.ABD;3.ABCD;4.ABCD;5.AB。

  (三)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重难点内容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是法国人。

他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

  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齐名。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他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

他认为,组织中存在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

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适宜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才是最符合理性原则、高效率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四)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及霍桑实验

  乔治·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梅奥等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

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

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成众多的学派。

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亨利·约法尔。

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即: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这五种职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只是侧重点不同。

  2.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

  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3.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落森茨威克。

该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的。

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管理研究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4.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

该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有效,也不是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六)管理理论新发展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它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企业文化成为勃兴于美国、风靡于世界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潮。

  2.学习型组织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书中,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即:

  

(1)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

进行系统思考一是要有系统的观点,二是要有动态的观点。

  

(2)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既是指组织要超越自我,又是指组织中的个人也要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4)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和意象。

组织一旦建立了共同愿景,建立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目标,就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5)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使每个人的力量能通过集体得以实现。

团队学习的目的一是避免无效的矛盾和冲突,二是让个别人的智慧成为集体的智慧。

  3.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管理新理论。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上质的飞跃和突破。

二、自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

  A.科学技术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

  A.乔治·梅奥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 )。

  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 )提出来的。

  A.马克斯·韦伯  B.亨利·法约尔  C.乔治·梅奥  D.弗雷德里克·泰罗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

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单纯人

  7.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8.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

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  D.最先进科学的

  9.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

A.科研部门B.军队C.学校D.企业

  10.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 )。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D.“经验学派”

  11.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 )。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12.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 )。

  A.企业战略转换  B.企业技术创新  C.企业流程再造  D.企业管理创新

  1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D.操作规程

  14.( )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A.迈克尔·海默的《企业再造工程》  B.孔茨的《管理学》  C.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

  D.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与实务》

  

(二)多项选择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2.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

这些权力包括:

( )。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3.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

它由( )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  B.传统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

  4.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 )。

  A.产品设计  B.产品质量  C.厂容厂貌  D.员工服饰

  (三)判断正误

  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 )

  2.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个人感情关系的一种结构,它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

( )

  3.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

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 )

  4.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 )

  5.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 )

  6.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 )

  7.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理想等。

它体现在企业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方面。

( )

  8.彼得·圣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同。

( )

  9.“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非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 )

  10.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 )

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2.C;3.D;4.C;5.B;6.B;7.D;8.A;9.B;10.C;11.A;12.C;13.A;14.D。

  

(二)多项选择  1.ABC;2.ABD;3.ACD;4.ABCD。

  (三)判断正误  1.×;2.×;3.√;4.×;5.×;6.×;7.√;8.×;9.×;10.×。

第三章 计划

一、重难点内容

  

(一)计划工作的含义

  在汉语中,“计划”既可以当作名词,也可以当作动词。

作为名词的计划,就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来描述的,组织在未来时期要实现的目标。

简言之,就是计划书。

作为动词的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计划工作”。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

  1.目的性。

每一个计划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