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18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docx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与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

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

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早期浸润是指癌浸润成分小于1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襄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

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

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A35岁。

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X6或AC/ECX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一项:

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35岁。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方案有FAC/FECX6。

3•高度危险定义:

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

可选用方案有:

AC->T,FECX3-TX3,TACX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病是否会复发?

是否会转移?

那么如何评估一个

具体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危险度?

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肿瘤周围血脉与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

肿瘤最大直径W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M分表达,且年龄A35岁。

2•中危:

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

肿瘤最大直径>2cm,

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肿

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

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2)腋窝淋巴结阳性1〜3个,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

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M分表达,肿瘤最大直径12cm,且癌细胞组

织学分级I级

3•高危:

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阳性1〜3个

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原癌基因Her-2M分

表达

(2)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或4个以上

乳腺疮病人专题:

乳腺癌病人饮食与忌口

全网发布:

2011-06-2321:

13发表者:

林红(访间人次:

2324)

乳腺癌患者饮食和平常普通人差不多,只是在饮食时候要注意病情变化而相应进行改变。

一般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化疗后有气血亏虚现象,我们就用一些补气益血食物;有在化疗、放疗后阴虚,就用一些养阴食物;如果夹杂有热毒,我们就加一些清热食物;或者有湿阻话,就给一些化湿食物,总之,前提是患者能吃得下,然后是吃下去舒服,再者是对治疗疾病有益。

忌口又是患者十分关心环节。

其中关于癌症忌口,各有各说法,有说

癌症复发转移与忌口有关,有说没有证据说明癌症复发转移与忌口或者是

食物有关。

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癌症发病与饮食不当有一定关

系,同时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需根据不同类型来辩证论治,即个

体化运用不同忌口和适宜饮食,而且这种忌口又不是绝对,因人而异。

说到忌口,我们要知道,健康饮食是帮助患者康复重要手段,而不恰当饮食又会是一种致癌因素。

我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秦汉以前)就有“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之说,也就是吃过量肥腻厚实食物,营养过剩,会造成肿瘤发生。

而乳腺癌,这个现代女性最常见肿瘤,巳经成为女性健康第一杀手,其发病恰恰从现代科学研究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乳腺癌与内分泌影响有着不可分割联系,过多高脂肪,高糖食品,会对雌激素等内分泌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乳腺生长,发育,以至于突变发生肿瘤,造成肥胖、乳腺癌发生。

动物实验证明,用高脂肪食物喂养小鼠,可以使得乳腺癌发病增加,如果有其他物质刺激(酒、情绪变化等等),就更容易患该病。

广义忌口就是不吃不健康食品和改变不健康饮食习惯,但患者最关心还是狭义忌口,即我自己到底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比如说鸡,海产品等等。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显示哪一个食物会明确造成肿瘤复发和转移,如果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食,那么肿瘤病人几乎是没有东西可吃了,岂不饿死。

还是那句话“前提是患者能吃得下,然后是吃下去舒服,再者是对治疗疾病有益”。

千万不能影响患者食欲,因为食欲一旦下降,反而会影响身体康复。

乳腺铝靶报告中BI-RADS分级迪什么意思

全网发布:

2011-06-2320:

24发表者:

王群(访间人次:

4141)在乳腺检査中,钳靶和B超是最常见,两者起到作用往往互补,钮靶报告中,常常会见到BI-RADS分级,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看到各种分级,医生或者患者该做些什么呢?

下面给大家一一分解:

BI-RADS即美国放射协会推荐“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体统”,这样报告

更为规范化,把钳靶分级为:

0级一一现有影像未能完成对病灶评价。

I级(正常)——乳腺摄片无异常发现。

II级(良性病变)—存在明显良性病灶,包括乳腺内散在点状钙化、粗

大钙化。

III级(可能良性病变)一一包括

(1)触诊阴性,边缘清晰非钙化性实性肿块

(2)局部不对称性致密,局部压迫时部分变淡(3)少于五枚成篠、圆形或针尖样钙化伴或不伴同侧乳腺内散在钙化点。

IV级(可疑恶性病变)一一不具有典型恶性征象,如部分边界清晰,部分边界不清肿块,不规则肿块或孤立一簇密集多形性钙化,局部结构紊乱等。

V级(高度可疑恶性病变)-具有典型乳腺癌影像学特征,例如:

边缘带毛刺,不规则肿块,区段或线性,分支状,沿导管分布钙化或以上表现合并存在。

VI级病理巳证实为恶性而又存在治疗前病灶。

那么看到报告分级后,医生或者患者应该如何处置呢?

根据不同分级医生往往会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0级一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査后再评估。

说明检查获得信息可能不够完整。

I级一未见异常。

II级一考虑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例如一年一次)

III级一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

级恶性比例小于2%o

IV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V级一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VI级一巳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观疾遍程度,具体情况应当结合临床医生判断来综合分析。

临床上比较多见是II级或者III级,因此如果看到这样结果,不必惊慌,

只要定期随访就行,必要时缩短随访时间。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肿瘤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关系早巳引起肿瘤学家重视。

乳腺癌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差异颇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

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程度。

2.细胞核多形性。

3.核分裂计数。

以下为不同分级标准:

A.SBR分级标准

1.分化程度估计根据形成腺管或乳头能力:

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

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乳腺上皮为1分。

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核分裂数(X400)①1/10HPF为1分。

②2/10HPF为2分。

③>2/10HPF为3分。

B.WHO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①>75%为1分。

②10%〜75%为2分。

③<10%为3分。

2.核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

②核形状、大小有中等度变化为2分。

③核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核分裂数(X400)①0〜5/10HPF为1分。

②6〜10/10HPF为2分。

③>U/10HPF为3分。

C.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

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与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与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

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与核分裂相(X400)①1/10HPF为1分。

②2-3/10HPF为2分。

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3项指标所确定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II级(中等分化),8〜9分为III级(分化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意义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

我们对有5年以上随访47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分级研究,其结果是组织学分级和生存情况为I级、

11级和III级5年生存率分别是82%、63.4%和49.5%,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vO.01)o在同一临床分期内,患者5年生存率随着组织学分级提高而下降。

组织学分级与DNA增殖指数和DNA倍体有关,分化好乳腺癌增殖指数低,反之分化差增殖指数高。

利用流式细胞证实了二倍体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好,而异倍体乳腺癌常常是分化差。

组织学分级和生长因子受体、癌基因产物表达也有关,III级乳腺癌常有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提示预后差,某些癌基因产物如c-erbB2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常在III级乳腺癌中表达。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分型均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病理因素,两者中组织学分级比分型对判断患者预后更有意义。

虽然组织学分级和分型均为独立预后因素,但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更是影响患者预后重要因素。

1982年,Ibybiffle和Elston等认为与预后有关3个因素是①肿瘤大小(病理测量)、②组织学淋巴结分期和③组织学分级,并在cox分析中得出预后指数公式:

预后指数=o・2X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预后指数增高患者预后差,以后多量病例分析也证实了他们论点。

乳腺癌临床分期

0期:

同侧腋窝未扪与淋巴结,肿瘤直径小于2cm

I期:

同侧腋窝扪与活动淋巴结,有或无转移,肿瘤直径2〜5cm

II期:

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成块与其它组织粘连,肿瘤直径大于5cm

III期:

同侧锁骨上、下或腋窝淋巴结内有转移或上肢水肿。

转移淋巴结融合且硬

IV期:

远处其它部位有转移

病理学分类(pTNM)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巳切除)

TO原发肿瘤未査出

Tis原位癌

Tis(DCIS)导管原位癌

Tis(LCIS)小叶原位癌

Tis(Paget)不伴肿瘤乳头派杰氏病

注:

伴有肿块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lmic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

Tla最大直径>0.1cm,<0.5cm

Tib最大直径>0.5cm,W1.0cm

Tic最大直径>1.0cm,<2.0cm

T2最大直径>2.0cm,<5.0cm

T3最大直径>5.0cm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

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侵犯胸壁

T4b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

T4cT4a和T4b并存

T4d炎性乳腺癌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巳清除)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

巴结转移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内乳淋巴结转移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与腋淋巴结转移

N3b同侧内乳淋巴结与腋淋巴结转移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区域淋巴结

pNx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巳切除)

pNO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査

pNO(i-)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

pNO(i+)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pNO(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pNlmi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

pNl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la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

pNlb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lc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

PN2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2a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

pN2b临床明显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

PN3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下伴临床明显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pN3b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

p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l有远处转移

说明:

临床明显:

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査(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

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pN0(i+)(sn);

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临床不明显:

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査(除外淋巴核素显象)不能发现情况。

临床分期

O期TisNOMO

I期T1NOMO

IIA期TON1MO

T1N1MO

T2NOMO

IIE期T2N1MO

T3NOMO

IIIA期TON2MO

T1N2MO

T2N2MO

T3Nl~2MO

IIIB期T4NOMO

T4N1MO

T4N2MO

IIIC期任何TN3MO

IV期任何T任何NMl

组织病理学分级(G)

Gx不能判断分化程度。

G1高分化。

G2中度分化。

G3低分化。

手术治疗后有无残存瘤情况分类(R)

Rx无法肯定有无残存瘤。

R0无残存瘤。

R1镜下可见残存瘤。

R2肉眼可见残存瘤。

乳腺癌除了积极治疗以外,术后饮食也至关重要。

吃什么直接影响这术后康复程度。

重庆仁爱乳腺病医院专家对此做了如下介绍:

乳腺癌患者术后应注意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椒、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⑶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⑷忌公鸡等发物。

配合治疗要灵活,乳腺癌病人在手术前后努力进餐、增补营养。

在放疗期间,病人饮食应力求清淡适口,不宜多进厚味腻胃之品。

1)供给易消化吸收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抗癌能力。

其中牛奶和鸡蛋可改善放疗后蛋白质紊乱。

2)进食适量糖类,补充热量。

大剂量放射治疗患者,可使其体内糖代谢遭到破坏,糖原急剧下降,血液中乳酸增多,不能再利用;而且胰岛素功能不足加重。

所以补充葡萄糖效果较好,另外宜多吃蜂蜜、米、面、马铃薯等含糖丰富食物以补充热量。

3)多吃有抗癌作用食物,如甲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与蜂王浆等食物。

4)维生素A和C有阻止细胞恶变和扩散、增加上皮细胞稳定性作用。

维生素C还可防止放射损伤一般症状,并可使白细胞水平上升;维生素E能促进细胞分裂,延迟细胞衰老;维生素B1可促进患者食欲、减轻放射治疗引起症状。

因此,应多吃含上述维生素丰富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芝麻油、谷类、豆类以与动物内脏等。

5)放疗和化疗患者,一般宜进食凉食、冷饮;但有寒感患者,则宜进食热性食物。

6)饮食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促进患者食欲;烹调食物应多采用蒸、煮、炖方法,忌食难消化食品,禁饮酒。

7)各部位肿瘤手术后引起咀嚼、吞咽、消化吸收困难与特殊营养元素缺乏者,可根据情况给予不同饮食与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必要时给予复方营养要素饮食,以增强患者抵抗力。

乳腺癌手术后饮食有讲究

1乳腺癌手术后饮食应配合治疗要灵活。

乳腺癌病人在手术前后努力进餐、增补营养。

在放疗期间,病人饮食应力求清淡适口,不宜多进厚味

腻胃之品。

2乳腺癌手术后饮食要合理安排巧烹调。

乳腺癌病人在完成治疗计划之后,适当选食对防治乳癌有益食品,对治疗乳腺癌是十分必要。

多吃些海产品:

紫菜、海带、海哲、海参、淡菜、牡蛎等。

豆类:

绿豆、赤豆、绿豆芽等。

菜:

芋芳、孳养、菱白、冬瓜、口蘑、猴头菇、香菇、番茄等。

水果:

橘子、苹果、山楂、鲜徹猴桃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其他:

乌龟、甲鱼、黑鱼、慧米、木耳等食品。

3治疗期间应视病情选服白参或西洋参,治疗结束后每值冬令,仍可

进补参类。

4乳腺癌手术后饮食要有节,不宜过量。

过度营养与肥胖对治疗乳腺癌,有不利影响。

在乳腺癌病人治疗后长期生活中,应在保证营养需要前提下,恪守饮食有节不过量原则。

在饮食安排上,对每天总摄入热量、脂

肪以与糖量都要做到胸中有数,切忌暴食暴饮。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乳腺癌方法,所以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式。

乳腺癌手术方法经历了长期演变,过去认为手术做得越大,切除得越完全,效果越好。

但是近年来这种观点有所改变,主张在保证切除完全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乳腺癌方法,所以对于早期乳腺癌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式。

乳腺癌手术方法经历了长期演变,过去认为手术做得越大,切除得越完全,效果越好。

但是近年来这种观点有所改变,主张在保证切除完全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

目前常用乳腺癌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他们是乳癌根治术、改良乳癌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

(一)乳席根治术

是将病变乳房、腋下淋巴结以与一些胸腔壁肌肉切除,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对上肢功能会有影响。

所以当癌细胞侵入了胸腔壁肌肉才能进行这类手术。

匚)改良乳疮根治术

这类手术是将乳房和一些腋下淋巴结切除,而不切除胸壁肌肉。

由于胸腔壁肌肉受到完整保留,因此胸腔壁和手臂肌肉形体均不受影响,可以迅速复原。

这是目前最常采用标准乳癌手术方式。

限于我国国情,目前改良根治术仍然是国内乳腺癌外科治疗主要方法,据不完全统计,约占所有术式95%o

(三)保留乳房手术

又称“保乳手术”,所谓保乳是指保留乳房基本形状,仅切除病变部分。

其中包括:

象限切除、区段切除、局部切除,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化疗与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研究表明,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与同期根治性乳房切除手术患者效果相似。

研究发现,同期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在术后存活率和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通常,行保乳手术患者,需要每天进行放射治疗连续5~6周。

但是不是每位患者都适合保乳手术,只有病变处于早期、肿瘤较小才能采用此种手术方式。

医生会权衡多方面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由于保乳手术不仅考虑了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还兼顾了术后上肢功能和形体美容。

因此,目前保乳手术巳成为欧美国家早期乳腺癌首选术式,但是由于我国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以与术后辅助放疗等方面与欧美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该术式只限在少数有条件医院开展,但将成为今后我们发展方向。

(四)腋窝淋巴结清扫

医生会在切除乳房同时,切除部分腋窝淋巴结。

这些淋巴结嵌在脂肪组织中很难用肉眼看到,所以外科医生会将部分脂肪组织连同淋巴结一同切除下来,病理科医生会对切除下来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査,以了解其内是否存在癌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癌细胞是否转移到淋巴结,以与是否需要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治疗侧腋窝会出现渗液,这些渗液使腋窝出现肿胀,这被称之为"淋巴结水肿”。

“淋巴结水肿”有时会影响病人患侧肢体功能。

因此术后应积极进行肢体锻炼,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减少肿胀,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五)前哨淋巴结活检

很多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是阴性,如果对这类病人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不仅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还白白遭受了痛苦。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是遵循一定解剖学规律。

我们把肿瘤转移所必经第一个淋巴结称之为前哨淋巴结。

理论上来说,前哨淋巴结是阴性乳腺癌其腋窝淋巴结也应是阴性。

因此,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预测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目前多采用在肿瘤旁注射染料和同位素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以显示前哨淋巴结。

如果前哨淋巴结活检没有发现癌细胞,就可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六)乳房重建术

从形体改善方面考虑,有些妇女会要求乳房重建术(整型术),通常可以在手术期间同时进行,或数月后再另外进行乳房重建手术。

(七)术后恢复

许多患者术后几天之内即可出院,有些患者却需要术后在医院继续进行治疗。

在术后第一个24小时,疼痛和不适可以通过口服止痛剂缓解。

外科手术过程中,会在手术区域放置引流管用于收集并排除术后渗液。

引流管一头埋置在伤口内,另一头游离于皮肤之外,连接到引流袋。

引流袋通常在术后留置10天。

引流管与皮肤接触部位必须每日清洁,引流袋2天排空一次。

最少连续2天引流袋内没有渗液,才可以将引流管拔除,拔除过程不需要使用麻药。

患者在拔除引流管时会感到刺痛,但不会出现持续疼痛。

大多数进行改良根治伴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会在术后3~4周内恢复正常活动。

引流管拔除后,患者既应开始进行患肢锻炼,以确保患肢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八)重建手术

考虑到患者美观和心理问题,可以在乳腺癌手术同时实施乳房重建手术,此时做可以避免乳癌手术后由于局部引流与瘢痕挛缩所产生疼痛。

也可以在根治手术切口愈合后6个月后,在确认没有乳癌局部复发与转移情况下,实施乳房成型重建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