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126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14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docx

山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电子教案

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1、《学前教育学》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

2、帮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实际,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使其能较好地适应多种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法

1、教学在保持教材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力求及时反映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新特点,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在时间上保证一定课时量的课堂讨论、影像观摩活动的进行,尤其是力求每次课都留有学生参与的时间,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

陈幸军主编:

《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五、教学时间安排(38课时)

第一章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5课时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3课时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6课时

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学前教育任务4课时

第五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6课时

第六章幼儿园的游戏5课时

第七章幼儿园的教学3课时

第八章幼儿教师2课时

第九章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2课时

课堂活动机动2课时

第一章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识记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实施形式以及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经的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实施形式;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

主要以讲授为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学前教育学的内涵与特点、难点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授课学时:

约5课时。

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学前教育学的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不例外。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类的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分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教育阶段。

各教育阶段的具体任务、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分别进行研究。

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学前教育包括婴儿(初生至三岁)的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的教育两个阶段。

婴儿教育与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

因此,学前教育学应统一研究和探讨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规律。

学前教育学的体系包括对婴幼儿学前教育作统一论述的概论(其中包括前四章以及托儿所和幼儿园与家庭、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婴幼儿教育:

婴幼儿的特点及具体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等。

学前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方法和规律,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及特征

(一)学前家庭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自家庭出现以后就已存在。

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在今天的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父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之中去,易于因材施教。

五天工作制实行以后,父母亲闲暇时间的增加,使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包括:

领先性(儿童第一个生活环境);长久性(家教伴随着学前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单独性(家教的对象是儿童个体);随意性(其教育受施教者意愿及能力水平的影响);随即性(家教具有随时随处、潜移默化的特点)。

(二)学前社会教育

学前社会教育是指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托儿所

托儿所是对0—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全天开放。

目前我国托儿所主要是为1岁以上的儿童服务的,每个班级的儿童数量都较多,往往在30名以上,只有2个保育员照看,且保育员仅受过较少的培训。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托儿所相比,我国托儿所招收的儿童的起始年龄稍大,班级规模、师生比例都偏高,物质设施也较差,保育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均不尽如人意。

2.幼儿园

幼儿园是对3—6周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

儿童按年龄分班,小班一般有25名幼儿,中班有30名幼儿,大班有35名幼儿;每班有2名教养员,1名保育员,或两个班级合用1名保育员;教养员职前经过专门的幼教师资培训,还要接受在职的学历培训和业务提高训练。

3.托幼园所一体化

有些学前教育机构是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的,招收出生几个月至6周岁的儿童。

这种机构主要是由工厂兴办,由厂工会负责管理监督,根据工人上下班时间制定作息制度,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实行24小时开放。

4.幼儿班

幼儿班也称学前班,多半建于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仿照小学进行。

或招收学前一年的儿童,按年龄分班,或招收学前几年的儿童,混龄编班;每班约40名儿童,由一位教师负责教授各个学科。

5.儿童福利院

儿童福利院也称儿童教养院,是一种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

我国的儿童福利院由国家和地方民政部门管理,原则上招收被父母遗弃的0—15岁的残疾儿童,这些儿童按年龄、残疾程度分班。

儿童福利院重视锻炼残疾儿童,帮助他们恢复已丧失的机能。

6.SOS国际儿童村

SOS是SaveOurSoul的简称,意为拯救我们的灵魂,是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

SOS国际儿童村是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1949年由奥地利医学博士哥麦纳在维也纳创办,旨在给儿童“母爱”。

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个国家建立了250多个国际儿童村。

我国于1986年在天津、山东烟台、湖北武汉等地也建立了儿童村,一切费用由国际儿童村总部提供。

儿童村内建有若干个家庭,每个家庭由5—7名孤儿,1位“妈妈”组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非正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如儿童游戏场、儿童玩具图书馆、儿童博物馆、玩具图书大篷车、玩具图书流动站等,负责对偏远的山区、牧区儿童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是:

群体性(学前设施面向众多儿童)、目标性(具有确定性的培养目标)、计划性(有目的地、有步骤的实现目标)、多样性(施教机构的丰富多样)等

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

(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1.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研究学前教育理论。

2.引进、分析与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3.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

1.学科的对象、任务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3.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4.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任务

5.3岁前婴儿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幼儿教育的内容

7.幼儿教育手段

8.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

9.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在教育上的配合和衔接

10.婴幼儿教师培训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等。

学前教育学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普通教育学提供了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史研究在各种条件下,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生理学提供了儿童生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儿童的心理过程及特点,是向儿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依据。

儿童卫生学研究如何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进儿童的健康。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1.可以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实际,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四)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1.应牢固掌握学前教育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其发展趋势

2.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注意培养各种能力

四、学前教育学的特点

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3.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4.学前教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着的学科

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教育学的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

在学前教育学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众多哲学家、教育家,以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远古--19世纪初期)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逐步积累了教养儿童的经验,已经孕育着儿童教育思想的萌芽。

在西方,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已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他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

继后,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等人也论述过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论点,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方向。

近代是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前教育思想较集中地反映在众多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既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教育实践家。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

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并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

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

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的教育思想成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极其重要影响。

至此,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并以毕生的教育实践证明:

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他著有《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等,还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强调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最早提出了“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心理学知识的指导”的见解,为学前教育理论步入科学化铺平了道路。

我国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散见在谚语中。

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

我国一些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如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母注意胎教之说、《大戴礼》与《礼记》记载有一些学前教育思想、《大戴礼》《本命》篇中有关于初生后年龄特点的记载、《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儿出生后选择保姆的要求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等。

魏晋南北朝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南宋朱熹编《童蒙须知》和《小学》等。

虽然这些著作中有一些“人伦之教”和三纲五常的封建糟粕,但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学前教育思想。

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应注意胎教,应从小教育儿童,他赞同“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及俗谚“教儿婴孩”的说法,重视学前教育的作用。

又如朱熹重视胎教,认为孕妇应注意审慎自己的行为,还认为婴儿出生后,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等道德品质,主张对儿童“教之以事”,“从小便养成德行”。

以上说明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胎教和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重视幼小儿童的教育,提出了宝贵的学前教育思想。

这些丰富的学前教育遗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

学前教育学是从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开始创立的。

以福禄倍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主要有:

1.福禄倍尔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的主张,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对现今幼儿教育实践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主要有:

(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

福禄倍尔也继承了前人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探索”。

他认为,对儿童的教学和训练在根本原则上必须是被动的、顺应的,而不是命令的、绝对的、干涉的,因此,应当谨慎地遵循儿童的本能。

他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

活动的、认识的、艺术的、宗教的本能等,其中活动的本能是最重要的本能,因此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

福禄倍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

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

保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生命发展的障碍,让自我得到发展。

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3)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

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

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

2.杜威

美国的杜威是20世纪对幼儿教育理论影响极大的教育家。

他的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

尽管杜威没有专门论及幼儿教育和从事幼儿教育实践,但他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成为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威宣扬“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自然生长,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的生活过程。

杜威强调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大作用,主张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当今美国开放式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

但他有过分夸大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倾向。

3.蒙台梭利

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把教育缺陷儿童的方法用于教育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今天世界又重新掀起了新的蒙台梭利热,很多幼儿园以她的教育思想、方法以及教具进行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的要点是:

(1)幼儿自我学习法则

蒙台梭利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受生命本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儿童能够自己教自己。

她认为,这一发现带来一场革命:

第一,儿童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幼小的生物,而被赋予巨大的创造力;第二这种能力属于无意识心理,而只有通过活动、通过生活经验才能变为意识。

因此,她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统一教学,允许幼儿个别学习。

她说:

“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

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是一个有秩序的、充满生机的、愉快的和自由发展的,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的环境,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吸引力。

在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教师为幼儿精心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

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正是教师才使幼儿的自由得以实现。

(3)强调感觉训练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

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她认为,感觉教育主要是一个儿童依据教具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感觉隔离”是蒙台梭利感觉训练的一个重要技术特点,其目的是要借此方法有效地保持儿童的注意,以增强儿童对物体特殊性的感受。

感觉隔离主要有两种方法:

蒙眼和暗室。

为此,她专门设计了一套感觉训练教具,如用以辨别各种形状的镶嵌板,辨别粗细、高低、长短的圆柱插板、长短棒,辨别不同声音和音色的音筒,辨别不同气味的瓶子,练习小肌肉活动的纽扣板,等等。

这些教具的特点是:

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幼儿常常自由地选择教具,并专注地和独立地反复进行操作练习,获得自我学习和提高。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方法过于机械,等等。

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操作练习和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队今天的学前教育改革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自己的道路。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传统的封建教育远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一大批进步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提出了改革旧教育制度,提倡西学,设学校,也提出了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

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幼儿园。

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并对探讨具有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教育家有:

1.康有为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一个体系完整、前后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张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教育,反映了改良主义教育者的良好愿望。

2.陶行知

陶行知是我国人民教育家,他在学前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进步的教育主张。

他强调六岁前教育的重要性,“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

主张通过“艺友制”,来解决幼教师资的培养问题等。

他在学前教育方面著有: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等论文。

3.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他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三年跟踪观察实验研究,记录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923年又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以此作为幼教实验中心,进行课程、故事、读法、设备等项实验,以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不能给他们成人化的东西,而要适应儿童好游戏、好奇、好模仿、喜欢户外生活、喜欢成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做到儿童化,杜绝中小学化、成人化;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也还在生活经验、个性、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他倡导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因材施教,使儿童得到健康的成长;同时,儿童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热爱儿童,公平地对待儿童,做儿童的朋友和伴侣,同游同乐地去玩去教,要启发、诱导儿童,要绝对尊重儿童的人格,不能任意恐吓、打骂儿童,以免阻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

(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

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卫生习惯,为儿童提供必要的营养,矫正儿童身体缺陷,预防传染疾病,发展儿童各种活动动作,锻炼儿童体格,重视开展户外活动、娱乐和游戏等;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导儿童互相谦让、敬爱父母、尊敬师长、遵守纪律,有毅力、勤劳、勇敢、爱祖国、爱人民、爱大自然;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儿童是在游戏、作业、劳动生活、自然社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成长和发展的。

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儿童创造良好游戏的环境,并组织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随时随地向大自然、社会获取教育资源。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教育价值,陈鹤琴指出游戏设备要合乎儿童化、坚固耐用、卫生安全、艺术多变等标准,游戏用具要达到使用国货、坚固耐用、式样美观、大小合度、没有危险性等要求。

在室内、园内的各种活动中,陈鹤琴最重视的是儿童的室外、园外活动。

(5)陈鹤琴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或儿童中心主义的倾向,强调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要和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有机结合,倡议要让儿童自由集合、自由合作。

为了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陈鹤琴提出,必须从政治思想、业务修养、教学技术、优良品质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他曾创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另外,他还指出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

陈先生认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幼稚园可以通过恳谈会、报告会、探访家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普及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使广大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