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942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docx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操场建设项目

承办单位: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

法人代表:

马迎文

1.1.2报告编制依据

(1)承办单位编制本项目申请报告委托书

(2)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3)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察的有关资料和数据等。

(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纲要》

(5)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

(6)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2013年第三季度材料价格信息。

(7)《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8)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和深度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对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操场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研究论述,对项目的建设条件、总平面规划方案、建设内容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管理及工程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期为项目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现名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坐落于栾川县潭头镇九龙山温泉西北部、伊河之滨。

地处高位,四周开阔,足可游目骋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最宜办学育才。

  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创建于1939年,系河南大学迁徙潭头时所创办的子弟学校,历经70年的办学实践和数代人的开拓奋斗,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已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发展潜力大,有着鲜明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六十余亩,建筑面积21000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学生操场,干净舒适的学生公寓、饮食小区;拥有多媒体、计算机、中西乐器、闭路电视、卫星地面接收器、语音发射塔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拥有藏书达万余册、时刻向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等。

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72人,专职教师68人,其中在职研究生15人,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8人。

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为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针对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原有操场为泥土地面,雨天泥泞不堪,有风的天气尘土满天,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的情况,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拟建设250米塑胶场地,完善学校硬件环境。

针对该项目学校成立了可行性研究工作组,并对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了解,征求了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教职工、在校生意见,结合学生食宿、生源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和特点,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前提下,结合今后发展需要制定了建设方案,对该项目投资情况进行了合理估算,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可行性方案总结了结论意见。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本项目场地位于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内

1.2.2项目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6个月,自2013年12月-2014年5月。

具体进度安排:

2013年12月完成项目报告的编制与报批;2014年1月完成勘察设计;2014年2月完成招投标;2014年3月-5月进行建设施工;2014年5月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1.2.3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250米标准塑胶跑道,塑胶跑道6道,工程面积6399.99平方米。

2、4个PU篮球场,尺寸:

15米х28米。

3、3个塑胶羽毛球场。

4、6个塑胶乒乓球场。

5、1个铅球投掷区和1个跳远沙坑。

6、草坪若干。

7、内环沟250米。

1.2.4主要建设条件

一是位置优越。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地拟选址处东侧为农田、南侧为校区、西侧为农田、北侧为农田,附近500米内没有污染源,区域内没有高压线。

二是资金来源可靠。

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全部为中央资金,资金来源可靠。

三是本项目紧靠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区,水、电、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到位。

四是政策环境良好。

栾川县政府大力支持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的项目建设,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项目建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100万元。

资金来源为:

全部为中央资金。

1.3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属社会事业性项目,也是衡量辖区内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项目建成后,可使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善,便于校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对促进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向更深层次迈进奠定了基础。

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地理位置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素有“洛阳后花园”和“洛阳南大门”的美誉。

栾川县东西78.4千米,南北宽57.2千米,总面积2478平方千米,现辖14个乡镇,全县山多地少,有名的山头达1.2万个,人均耕地0.59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县城面积10.2平方千米。

栾川县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先进县等56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栾川还是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和首批中国旅游强县,是洛阳市下辖经济强县之一,也是洛阳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卫星城市。

总人口33.8万人,县城现有人口8万人。

栾川矿藏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钼、钨、铅、锌、金、铁、锰、铜、硫、萤石、石棉、水晶、重晶、冰洲石、油页岩等40多种,其中钼的储量206万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价值在1200亿元以上。

钨的储量68万吨,居全国第二。

黄金的储量60.3吨,铅锌储量30万吨,铁储量6117万吨,是全国30个重点产金县之一。

其它矿藏储量均十分可观。

栾川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10万亩,飞播造林125万亩,人工造林101万亩,原始森林104万亩,立木总蓄积量889万m3,森林覆盖率83.3%,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

栾川水能资源丰富。

全县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

大小支流604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

地表水年均径流量6.8亿m3,水能蕴藏量11.78万千瓦,可开发量8.5万千瓦,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农村小水电电气化建设试点县。

栾川是国家首批十七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并开创了叫响全国旅游界的“栾川模式”。

拥有两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七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内尚属首例。

境内拥有龙峪湾、重渡沟、养子沟、伏牛山滑雪场、抱犊寨等7个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十余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老君山山水游,龙峪湾森林游,鸡冠洞溶洞游,重渡沟农家游,养子沟休闲游,九龙山温泉游,伏牛山滑雪游、抱犊寨红色游组成的旅游景区群。

境内旅游设施齐全:

县城和旅游景区周边兴建有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有2家五A级旅游休闲酒店(还有2家正在兴建),三家四A级酒店,和众多星级旅游服务酒店,2012年陶湾伊河源大峡谷漂流也正式动工,2013年6月10日,伊河源峡谷漂流项目全部竣工营业。

交通设施四通八达:

通往洛阳和周边各县快速通道畅通无阻,洛栾高速公路已于2012年底全线贯通,经过栾川的其他两条高速公路也将开工建设。

栾川旅游资源丰富。

按国家制定的调查与评价体系,全国旅游资源分为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栾川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9%和54.2%。

2.1.2主要气象条件

栾川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1℃,年日照2103小时,年均降水量862.8毫米,无霜期198天。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有青山、老林、险峰、峻岭、幽谷、飞瀑、蓝天、白云、奇石、溶洞、温泉、翠竹、小桥、流水、人家,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3万个/立方厘米,最高达6万个/立方厘米,被权威专家测定为中原空气最清洁的地方。

主要气象条件为:

建筑热工设计地区分类

2区(寒冷地区)

年平均大气压力

884.3kPa

冬季大气压力

919.4kPa

夏季大气压力

874.0kPa

年平均气温

12.1℃

极端最高气温

38.7℃

极端最低气温

-18.2℃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18℃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4.8℃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7℃

最热月平均温度

24.1℃

年平均风速

1.7m/s

历年最大风速

22m/s

全年最多风向

EEN

年平均相对湿度

42%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8%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55%

年平均降水量

862.8mm

年平均蒸发量

3248.6mm

最大冻土深度

58cm

最大积雪深度

600mm

采暖期天数

120天

采暖小时数

2400hr

采暖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1560hr

采暖起止日期

11.15~3.15

2.1.3地形地貌

栾川县地处山地、丘陵区,平均海拔750m,山脉走向为由西向东延伸。

境内四面群山环抱,山多地少,伏牛、熊耳两大山脉平亘县境东西,中部有熊耳山分生的鹅羽岭,有名的山头达1.2万多个,人均耕地0.59亩。

土质多系沙土或沙质粘土,耐压力为200~300kPa,地震烈度为6度。

2.1.4水文地质:

伊河、小河、育河、明白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纵横全境,大小支流604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径流量6.8亿m3,水质纯净,资源丰富

2、师资优势

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72人,专职教师68人,其中在职研究生15人,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8人。

已砺练成专业知识精深、师德品位高、能力多方位的优秀教师队伍。

这支队伍经验丰富,爱岗敬业,能吃苦、能战斗、讲奉献、深得学生及家长的信赖。

学校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十分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展“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近年有10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该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先后输送1000多名学生踏进大学校门。

3、生源优势

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1000余人。

另外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位于栾川县东部,为当地唯一的高级中学,生源优势明显。

2.1.4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概况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坐落于栾川县潭头镇九龙山温泉西北部、伊河之滨。

地处高位,四周开阔,足可游目骋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最宜办学育才。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创建于1939年,系河南大学迁徙潭头时所创办的子弟学校,历经70年的办学实践和数代人的开拓奋斗,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已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发展潜力大,有着鲜明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六十余亩,建筑面积21000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学生操场,干净舒适的学生公寓、饮食小区;拥有多媒体、计算机、中西乐器、闭路电视、卫星地面接收器、语音发射塔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拥有藏书达万余册、时刻向师生开放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等。

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72人,专职教师68人,其中在职研究生15人,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2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8人。

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高中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地位非常重要,随着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级,普及高中阶段成为继“普九”之后的一项战备性任务。

本项目的建设优化了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的教育发展环境,推动学校教育上规模、上水平。

1、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学校硬件环境的需要。

栾川县是全国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财力紧缺,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致使学校现有的操场还是泥土地面,每逢刮起风下雨,跑道泥泞不堪,很难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为更好的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展示学校良好的外部形象,更好的促进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建设250米塑胶跑道是势在必行的。

2、学生身心锻炼的需要

实验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适量运动时运动中枢兴奋,可有效快速抑制思维中枢,使其得到积极的休息。

在紧张的学习过后,通过一定的锻炼,可以放松心情,更有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功能,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从而给提高大脑思维、记忆力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右脑的开发和利用;还有提高神经系统功能、改善个人不良情绪而使人愉快等功能。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学校硬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保障,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场址选择

3.1项目选址

3.1.1选址原则

根据项目工程设计,方便学生学习生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本项目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

1、靠近校区、位置醒目、交通方便;

2、地势较高,基础稳固、并有必要的防洪排涝设施;

3、便于利用当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4、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闹市区,远离高压线

缆、变电站;远离工业区或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5、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交通方便;

6、节约用地、不占农田;

7、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总体规划要求。

3.1.2项目地址

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体育场地拟选址处东侧为农田、南侧为校区、西侧为农田、北侧为农田。

该位置附近500米内没有污染源,区域内没有高压线,视线开阔,空气清新。

3.2场址条件

1、地形区域:

属华北平原

2、地形、地貌情况:

栾川县地处山地、丘陵区,平均海拔750m,山脉走向为由西向东延伸。

境内四面群山环抱,山多地少,伏牛、熊耳两大山脉平亘县境东西,中部有熊耳山分生的鹅羽岭,有名的山头达1.2万多个,人均耕地0.59亩。

土质多系沙土或沙质粘土,耐压力为200~300kPa,地震烈度为6度。

3、地震情况:

项目区内无断层、无地震液化层,土质多系沙土或沙质粘土,耐压力为200~300kPa,地震烈度为6度。

4、气温降水:

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润而不湿,干而不燥,四季分别,年日照时间3000多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01天,年均降雨量539毫米,年平均气温15度。

5、工程地质

项目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属河湖相沉积层,以河流冲积亚沙土、亚粘土夹粉砂层为主,岩性岩相稳定性中等,承载力(FK)一般在100~150Kpa。

6、水文地质

伊河、小河、育河、明白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纵横全境,大小支流604条,河网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径流量6.8亿m3,水质纯净,资源丰富,

7、气侯条件

项目区所处的栾川县地处北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炎热多雨,盛行西南风;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宜人。

建筑热工设计地区分类

2区(寒冷地区)

年平均大气压力

884.3kPa

冬季大气压力

919.4kPa

夏季大气压力

874.0kPa

年平均气温

12.1℃

极端最高气温

38.7℃

极端最低气温

-18.2℃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18℃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4.8℃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7℃

最热月平均温度

24.1℃

年平均风速

1.7m/s

历年最大风速

22m/s

全年最多风向

EEN

年平均相对湿度

42%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8%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55%

年平均降水量

862.8mm

年平均蒸发量

3248.6mm

最大冻土深度

58cm

最大积雪深度

600mm

采暖期天数

120天

采暖小时数

2400hr

采暖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1560hr

采暖起止日期

11.15~3.15

8、周边建筑物与交通条件

本项目场地位于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内。

项目四至为:

东侧为农田、南侧为校区、西侧为农田、北侧为农田。

该位置紧邻柳码线,地理位置优越、视线开阔、空气清新、配套完善。

9、公共设施条件

(1)道路

本项目场地位于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内,交通便利,也有利于学校统一管理。

(2)给水

该校教学区现有深水井一眼,井深30米,出水量75吨/小时,可满足项目建设用水需要。

(3)供电

项目用电由栾川县城电力局供电网提供,学校自备500KVA变压器一台,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和学校的正常的用电需要。

第四章建设用地和相关规划

本项目场地位于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内。

项目四至为:

东侧为农田、南侧为校区、西侧为农田、北侧为农田。

地理位置优越、视线开阔、空气清新、配套完善。

地理位置优越、视线开阔、空气清新、配套完善。

该项目用地为政府划拨土地,建设用地符合栾川县土地利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符合规范要求。

5.2总平面布置

项目总占地6399.99平方米,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布置,(详见附图:

250米跑道布局图)。

5.3主要建设内容

5.3.1土建工程内容

1、建设250米标准塑胶跑道,塑胶跑道6道,工程面积6399.99平方米。

2、4个PU篮球场,尺寸:

15米х28米。

3、3个塑胶羽毛球场。

4、6个塑胶乒乓球场。

5、1个铅球投掷区和1个跳远沙坑。

6、草坪若干。

7、内环沟250米。

5.4工程设计方案

5.4.1设计依据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国家产品质量标准》GBT14833-93;

体育项目竞赛规则;

该场地设计图纸及学校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5.4.2总体设计方案

5.4.2.1设计标准及构造

1、塑胶场地的设计标准及构造

(1)底层部分

塑胶跑道底层8MM厚用黑色塑胶粒加入环保胶混合后进行摊铺。

黑色基础层固化再用经染色处理的彩色塑胶粒加入环保胶进行混合摊铺5MM面层。

(2)场地基础

塑胶场地基础有二种,分别是沥青基础和水泥基础,二者的厚度材料以及施工方法决定了市场价格不同,沥青基础在施工中需要的重型机械较多,厚度也是水泥基础的两倍左右,所以价格比水泥基础略高一些。

本项目根据栾川县第二高级中学的体育场的要求及日常使用强度高,确定本项目使用沥清基础。

(3)塑胶跑道面层部分

塑胶跑道面层部分采用进口产品,国外的以德国、日本等国家产品为主,产品质量较好,分为混合型和复合型两种。

根据工程对塑胶面层的厚度,,材料比例等要求确定本项目采用混合型塑胶跑道面层。

2、足球场设计标准及构造

(1)人造草皮基础分为四种类型,沥青混凝土基础、水泥基础、水泥石粉基础、碎石疏水基础。

其中沥青混凝土基础又包括普通沥青基础和疏水沥青基础,适用于网球场、曲棍球场、足球场。

足球场四种基础都适用,该项目根据实情况选择沥青混凝土基础。

(2)面层:

选用进口人造草坪材料

学校根据需求对产品本身提出一些相关的要求。

人造草纤维: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要求采用进口的草纤维,在草纤维的密度、厚度、高度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要求。

①底布:

一般要求2层以上的复合底布,同时对底布的材料也做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底布的重要性能。

②胶水:

本工程采用进口的乳胶或进口的人造草专用聚氨脂胶(PU),以保证底布对草纤维的束缚力,同时保障不会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

③人造草坪的特点

A、适合各种天气情况,垂直排水系统效果好,吸热性强,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使用;

B、可在各种基础表面安装,快捷方便;

C、真实均衡的表面,能够使球的弹跳持续均衡,极佳的缓冲性和弹性,能防止运动伤害;

D、品种齐全,草长可根据实际用途选择;

E、色彩效果好,赏心悦目,而且不易褪色;

F、易于维护和清洗,极富经济性。

5.4.2.2施工方法及要求

1、塑胶场地基础施工方法及要求

(1)施工方法

在基础施工前应按施工图纸要求,用经过国家计量单位鉴定的钢尺或仪器现场测量,确定场地的纵轴和横轴的精确位置,然后标出半圆圆心和曲直分界线交点等位置,并做好标桩点,这些标桩点要高度准确、作为施工测量和工程完工后进行画线的依据。

(2)施工要求

A、天然基地层:

其水平度、倾斜度,要同场地基础完工后铺塑胶时的水平相一致,要用15吨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6遍以上,压实密度达到95%以上。

B、三七灰土层:

本层厚度一般为15~30cm,黄土含沙性不能太大,其中不能有较大石块,白灰与黄土配比掌握在3:

7,按设计坡度摊铺,灰土垫层完工后表面平整,压实密度达到95%以上。

C、无机结合稳定材料层:

本层厚度为15~30cm。

选用的无机混合料铺好7天后,抗压强度达到市政工程标准≥0.6mpa以上。

本层完工后表面平整无明显轨迹,压实密度达到95%以上。

同时无机结合稳定材料层成型后要进行洒水湿养护,一般为7天,养护期间禁止重型车辆通行,避免长期暴晒,养护结束后马上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D、中粒式沥清混凝土层:

本层厚4~5cm,沥清混凝土的配料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级配石直径为2cm,最好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温度控制在100度以上,成活在70度以上,要连续铺,一气呵成。

碾压完后,压实密度达95%以上。

E、石屑式(细)沥清混凝土层:

本层厚2~3cm,沥清混凝土的配料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级配石直径不得超过1cm。

滩铺方法及要求同中料式沥清混凝土层,本层完工后,不能有车辙、硬结、凹沉、龟裂等现象,面层倾斜度完全符合场地设计要求。

基础最后一层石屑(细)沥清混凝土铺完后,要每天洒水湿养护25~30天,将沥青中的腊、油等杂质日晒风吹,蒸发干透,便于同塑胶粘接,防止塑胶脱层、鼓泡现象发生。

2、塑胶场地面层铺装的施工方法及要求

A、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

B、严格控制半成品质量,所有材料应全部附有出厂合格证,均为正规厂家生产。

在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质量标准进行控制,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准使用。

C、严格控制塑胶铺设全过程,对铺设的厚度专人跟踪测定,并做好记录工作。

D、严格按配料标准程序进行,聚氨酯(甲组)与填料(乙组)之比控制在l:

2.5~1:

3,黑颗粒总数控制在20~25%,认真计量做好记录。

E、严格控制配料搅拌时间,做到先搅拌3分钟后搅拌2分钟。

F、摊铺时根据不同场地的厚度要求,定好刮板尺寸,并认真进行核对检查,摊铺时刮板垂直地面,以保证尺寸的准确性。

G、在铺设过程中,对凹凸部位要及时修整,修整的毛边要干净彻底。

H、在铺设塑胶过程中,要按摊铺顺序,及时做好消泡工作。

I、撒防滑颗粒,即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以手触胶面拉丝约1cm长度为宜,撒出的颗粒要保持均匀一致。

3、人造草坪施工方法及要求

(1)施工方法

A、进场施工前,对地基的平整度、坡度和表面观感进行检测,需要修整的提出修整措施和要求;

B、放线(测量),找出场地的中心点和两个半圆圆心并根据此三个定位点放尺拉线,定出场地中线和边线交点,然后计算确定出场地上各角点、线的准确位置,进而定出各功能点、线的位置;

C、将草皮搬入场地沿横边方向摊开,并依次由纵边的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摊开时,尽量使织在草皮上的白画线处于功能线位置上,以减少切割的数量;

D、将编织在草皮外沿且未能放置到功能线位置上的白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