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935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冀教版)

第二单元:

珍贵的亲情和友情

单元主题分析:

人间处处都有真情在,“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千古咏唱的主题。

无论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热情关爱《炊烟》《赏花》,还是深沉博大、无与伦比的伟大的父爱《地震中的父与子》,亦或是父子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地震中的父与子》《新年礼物》,还是邻里之间的友爱,关照,“人间真情”是本单元的文化主题。

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的无处不在,真情的伟大力量,以及享受真情的温暖、幸福。

融入真情之中,用心去体验、感受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带来的快乐……人间有了真情的存在,有了爱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幸福,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地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来学习这种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

感受真情的无处不在。

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人间真情”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炊、履、洛、攒、汁、”等45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炊、索、废、殊、汁”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学会写书信这种有固定格式的习作。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学会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检查识字情况。

2、通过品读、默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人间无处不在的真情,感受真情的温暖。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6《炊烟》……………………………2课时

7《赏花》……………………………2课时

8﹡《地震中的父与子》……………2课时

9《新年礼物》………………………2课时

10《古井》……………………………2课时

阅读链接《感恩的心》………………2课时

综合学习二……………………………1课时

口语交际《我看课外“兴趣班”》…1课时

我的小笔头…………………………3课时

6炊烟

教材分析: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邂逅。

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

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写时,一定要自己感受最深的,且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而丰满。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十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

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识教学:

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方法。

掌握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作者对山里人真诚、淳朴品质的由衷赞美。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学习小木屋中主人真诚、淳朴的品质,并归纳出有关的事例,进而理解题意。

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畅谈爱心播放:

《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

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

3.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亲情。

1.自由读课文。

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ā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

(课件展示)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品味真情。

1.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引导孩子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角度回答。

2.默读课文,体会真情。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件相机出示相关的重点语句

(1)外貌描写的词语:

“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

”——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

“她坐在旁边。

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

“那还要问?

坐下喝碗茶!

……洗得干干净净。

——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5)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

女主人是()的人。

男主人是()的人。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木屋主人的印象:

热情、淳朴、善良……

三、感受“炊烟”,升华浓浓真情。

1.感悟最后一段,体会“我”对这份关爱的感动与留恋。

(课件出示:

最后一段)

2.自悟真情。

(课件出示:

填空)

“再也没有机会来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着的炊烟……”

美丽的炊烟、轻轻飘荡的炊烟让我难忘,“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还有()。

3.感情诵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学法,体会写作方法。

1.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是怎样读懂人物的?

2.体会写作方法:

(课件展示)

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人物的品质。

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去描写。

第二课时

一、自拟文题,感悟真情。

                 

1.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

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

2.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归纳:

(课件出示)

“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是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时冒起炊烟;告别时回头在望见炊烟。

袅袅的炊烟使作者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使文章充满诗意。

二、再现生活,懂得给予关爱。

1.人间处处真情在:

课件出示关爱行动的视频

2.谈体会:

情感升华。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

三、拓展延伸,让真情永驻。

1.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以致用。

7赏花

教材分析:

一群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在孤独与沉默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久,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着的梅林,飞舞着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而这一切,来源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文章按照叙述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这次郊游的特殊组成人员。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文章结尾)。

介绍车上的气氛由沉闷到活跃的全过程。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渲染了车厢内热烈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了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

文章语言朴实,读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拂面而过,令人感觉清爽而温暖。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课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2.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九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2.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朗读、默读、复述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感受车厢内热烈的气氛,感受到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

重难点分析:

1.感受车厢内热烈的气氛,感受到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2.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畅谈关爱。

同学们都知道,在我们学校孙丽芳、田园一生都看不见光明,看不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他们会遇到多少问题和困难呢?

3.揭示课题:

今天就有一队盲人走出家门,他们要去郊游了。

盲人去郊游,那他们能看到些什么呢?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同去《赏花》。

二、初读课文,感知关爱

1.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意思对即可。

2.交流初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抓住每部分的重点内容来说。

课文主要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途中得到售票员和司机的热情帮助,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

3.指名读文,检查纠正字音。

注意“步履蹒跚、气氛、弥漫”的读音。

4.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

蹒跚、心旷神怡。

(2)联系上下文理解。

逗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5.检查读文情况。

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四、品读课文,感受关爱。

1.在《赏花》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段中抓住“步履蹒跚”“探索着寻找座位。

——盲人游客行动的不便,暗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帮助。

2.过渡:

“车开动了,随着客车向前行驶,车内的气氛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书上找一找表现车厢气氛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车内气氛的语句,体会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读读这些语句,并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4.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五、集体交流,品读关爱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真情。

在师生交流中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第2、3段中抓住“沉默”——盲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

(2)第6段中“一阵低微的笑声”——盲人对秀子的描述有了回应。

(3)第9段“乘客们发出了惊叹声”——从秀子的描述中盲人们看到了梅林,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4)第13段“双目失明的乘客们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在秀子的引导下,盲人们全身心的感受着湛蓝的天空,流淌的小河,明媚的春光,感受着春游的快乐。

(5)第16段“一个人跟着唱了……有人在悄悄地擦着眼泪”——秀子的歌声引起了大家的唱和,歌声感动着每个人。

(6)最后一段“花好香啊!

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温暖随着花香流淌在大家心田。

六、深化理解,升华关爱

过渡:

“花好香啊!

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

车厢里弥漫的只是花香吗?

除了花香还有什么?

”出示句子:

“花好香啊!

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

2.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填空:

花好香啊!

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

()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

()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

()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

()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

()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

()弥漫了整个车厢。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读给别的同学听。

2.出示课后词语积累。

指名读一读。

3.你能根据这些词语加上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吗?

指名复述,注意意思对即可。

二、再现生活情境,懂得给与他人关爱

1.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你帮助过别人或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吗?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畅谈,师生交流。

教师过渡:

是啊,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关爱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花香。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小组内合作自由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组内合作检查。

2.分析记忆字形,注意“盲”的上半部的写法,“协”的左边是个“十”不是“木”,“郊”与“效”,“架”与“驾”要注意区分。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留住关爱。

课件出示

1.找一找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文章来读一读。

2.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学以致用。

9新年礼物

教材分析:

家庭生活是平凡的,然而正是在这平凡之中蕴涵着深深的爱。

《新年礼物》讲的是新年前夜,麦克思来想去,决定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新年礼物:

明天清早起来,偷偷帮助父亲完成挤奶的工作,给父亲一个惊喜。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事情的经过。

第一部分(1-3)麦克的准备。

通过麦克的心理活动交代出麦克的家境、父亲的辛劳以及小麦克的懂事和善良。

第二部分(4—文章结尾)写麦克完成心愿。

先写麦克挤奶前的紧张、激动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写他的紧张与期待,父亲的惊喜、感动与幸福。

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全篇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简洁的对话,细微的动作,使父子情深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共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麦克以自己的行动作为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体会麦克与父亲之间深厚的父子之情。

2.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生活小事中所蕴涵的父子真情。

4.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2.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重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体会在生活小事中所蕴涵的父子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话题导入:

平时大家都送过或接受过礼物吧,谁来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时间给谁送过什么礼物?

2.学生交流

过渡:

有一个男孩麦克,在新年送给了父亲一件非常特殊的礼物。

让我们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二、自读课文,感知亲情。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新年礼物?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

(1)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

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结合问题,再读内容。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请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

并体会着读读这些句子。

四、集体交流,品味亲情。

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

相机指导朗读。

1.研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子。

(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2.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动、摸索着下楼,悄悄地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与兴奋的心情。

(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3.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从挤奶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平时经常帮父亲干活。

(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4.研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关于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

“用手按着、怦怦乱跳的胸脯、竖起耳朵听、急切地期待着”——内心更充满幸福感。

(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5.教师导语:

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爱我呀!

……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

”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

(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

父亲会想些什么?

(3)课文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

麦克又会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小练笔:

“这是我送给您的新年礼物,爸爸!

”他张开双臂抱住父亲。

觉得父亲的手臂也仅仅地搂住自己,尽管他们自己彼此都看不清对方的脸。

此刻麦克会想些什么?

爸爸会想些什么?

五、感情朗读,升华亲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

2.读完课文,你此刻最想对麦克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

麦克,是你让我感受到了父子亲情,此刻

我想对麦克说:

____________。

我想对麦克的父亲说:

_______。

我想对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说:

第二课时

一、谈亲情。

1.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

2.再现生活,懂得感恩。

播放录像。

课件出示:

中央台公益广告视频:

妈妈洗脚

二、拓展阅读,延伸亲情。

学生阅读:

(课件展示《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之:

《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故事之:

《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故事之:

《百里负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感恩亲情。

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

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呢?

课下就行动起来。

10古井

教材分析:

《古井》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

全文细致地描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课文的作者运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一口古井以及有关的故事。

这是一篇以物命题的记叙文。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到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

讲古行间,渗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在叙事中,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

文字里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赞扬了家乡人们的淳朴的民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启迪,懂得应怎样做人。

过程与方法:

教学该文时,以读为本,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理解古井的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中,透彻地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展示山村美景。

导语:

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古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