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930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

(2)《归园田居》中透过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苏轼评价王维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鲁山山行》中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是:

___,

2、阅读下列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6分)

①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bǎi之中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④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氛围,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zhuì其间。

(1)结合语境解释该词语的意思(1分)

迥然不同                                     

(2)看拼音写汉字(2分)

青松翠bǎi()点zhuì()

(3)给加点字注音(2分)

池馆水榭()环境氛围()

(4)以上语段排序正确的一组是()(1分)

A、①④

B、④①

C、④①

D、①④

3、综合性学习(共4分)

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我们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

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

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①请举一个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逸闻趣事。

(1分)

                                     

请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写封短信,表达自己呼唤和平的愿望(60字左右)(3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

(2分)龙虾肉中的一种物质与维生素C能起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三价砷,①吃龙虾切忌不能同时服用维生素C。

②龙虾还不宜与猪肉、狗肉、鸡肉等兽类肉同食。

                                     

                                     

6、给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5个字)(2分)

人民网11月28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消息,渔农自然护理署位于上水的动物管理中心爆发鹦鹉热,五名早前发病的员工,当中三人确诊,另再发现八名员工疑似感染。

上水动物管理中心已暂停开放,并加强清洗消毒。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强调,鹦鹉热不会人传人,目前情况是受到控制;有专家也指,人传人机会很微。

渔护署表示,管理中心上月接收了十六只斑点亚马逊鹦鹉,其中三只死亡,当局要人道毁灭另外十只。

中心五名职员其后出现不同的呼吸道感染病徵,包括咳嗽、发冷、喉咙痛等,目前仍有四人留医。

卫生防护中心表示,已确认其中三名病人对鹦鹉热衣原体呈阳性反应。

7、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一句。

(2分)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

阅读是,

8、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2分)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①改成双重否定句②改成反问句

2、阅读理解(共50分)

9、古诗鉴赏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下列问题(共4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歌的前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前两句抒发了强烈的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10、文言文阅读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2)

选贤与()能

货恶()其弃于地也

故()外户而不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大同”社会选拔管理者的标准是“      ”和“”,用现代的话说是                   (3分)

(5)[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描绘的“世外桃源”都有何作用?

(2分)

                                     

11、课内阅读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

(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依据语境为文中的三处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采集一条农谚,说明所包含的物候知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3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说明的对象是()(2分)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12、课外阅读读《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

①清和硕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北隅,是清朝北部边疆民族融合、安定团结的历史见证。

②17世纪末的清朝北部边疆并不太平,准噶尔部噶尔丹勾结沙俄发生叛乱。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l688年),噶尔丹率军掠侵喀尔喀,喀尔喀部大败,从漠北草原南下寻求清廷庇护。

清廷发送归化城的仓米让他们食用,又遣送一部分人到张家口谋生。

这些措施深得喀尔喀部“民心”,康熙三十年(1691年),出现了“喀尔喀部全部内附”的局面。

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了加强对蒙古的控制,维护边疆的稳定,康熙将自己的六女儿恪靖公主赐嫁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教多布多尔济——成吉思汗第23世子孙,并在归化城北为恪靖公主修建了这座颇具气派的公主府。

④公主府是一座占地面积600亩、严格按照皇帝品级规格建设的府邸,它就像清廷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使得喀尔喀四部一直服从清政府,北部边疆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

安定局面。

正如《公主府志》所说“内蒙古二百余年,潜心内附者,亦此公主”。

⑤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街62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所在地。

⑥公主府是一座四进五重的宫殿式建筑群落。

《清代蒙古史札记》中叙述:

“(公主府)府邸初建时,四周圈地东至麻花板,西至水泉村,北至跑马厂”,可见规律之宏大。

历经战

乱与破坏,公主府已失去往昔规模,但从现在保留下来的建筑中还依稀可以看到公主府300年前繁华与兴盛的影子。

⑦未进府门,首先看到的是一面一字型照壁,雄宏高大,据说长24米。

公主府的照壁下有砖柱48根。

为什么会这样呢?

据当地老人相传,这是为镇压当时内蒙古48家王爷而设立。

⑧由照壁向北,通过一片平坦的广场,可见一对汉白玉大石狮雄踞府门两侧,东为雄性西为雌性,相互对望,神态威严。

朱红色的府门两侧还各有一个偏门。

在过去府门是不常开的,一般走偏门,除非公主或有高官显贵出入。

⑨进得门来,展现在眼前的是第一进院,正面有前殿3间,据说是“轿厅”,当年用来存放公主大轿。

通过月门可进入东、西跨院。

两个跨院各有正房5间,可能是府内办事人

员居住的地方。

进入第二进院,正面是5间较前殿更为高大、壮观的大殿,被称作“议事厅”,是公主当年接待宾客的处所,东、西各有配殿两间。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第三进院落。

进院前,一道优美的蜈蚣墙横立眼前,两边各开有一个侧门,是供下人出入用的。

而公主进院是不走这两个门的,她要从院前左右的

“满月门”先进去,然后经过一个风格独特的仪

门——垂花门,便进去这第三进院了。

这里古树参天,石狮双踞,高高的白石基座上巍然挺立一座高脊飞檐的大殿,这便是公主的寝殿。

据说就连当时的额附也不是可以随便出入这里的,得经过禀报获得公主的同意后才可以踏入第三进院。

⑩寝殿内有

8根大圆柱,正中曾高悬一匾额“静宜堂”,寝门上悬“肃娴礼范”匾额,据说两块匾都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匾额后来在“七七事变”后遗失了。

在寝殿后面是禁卫房,类似于今天的警卫室,有15间之大。

供近卫军和太监们居住。

⑩清和硕恪靖公主府是清代皇室公主府邸中现存营建时间最早、建筑工艺最精、现状保存最好、在大漠南北影响最深的一座特殊的建筑群组。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l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第②③段文字可以看出,公主府是政治联姻的产物。

B.公主府是第一进院的东西跨院各有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5间正房。

第二进院有5问大殿,是“议事厅”。

C.公主府是中国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为北部边疆民族融合、安定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公主府作为宫殿式建筑群落是现存营建时间最早、建筑工艺最精、现状保存最好、在大漠南北影响最深的一座特殊的建筑群组。

(2)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

(2分)

(3)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据说”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首先看到的是一面一字型照壁,雄宏高大,据说长24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每逢大典,殿外的自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篇名:

(1)《》

作者:

黄传惕

选段说明内容:

(2)

选段说明顺序:

(3)

 

13、名著阅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

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

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

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鲜下面。

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

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

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

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

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

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

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

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装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

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

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

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

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

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

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策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

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

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

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晚。

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

雨水渗过档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

雨点像密集的裹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

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

厨房是破旧的。

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

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

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1)这部名著的主人公是()(2分)

(2)筑路队伍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队员的吃住条件怎样?

他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

这里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3分)

三、写作(共40分)

题目:

走进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2、阅读下列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语境解释该词语的意思

迥然不同:

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

(2)看拼音写汉字

青松翠bǎi(柏)点zhuì(缀)

(3)给加点字注音

池馆水榭(Xiè)环境氛围(fēn)

(4)以上语段排序正确的一组是(B)

3、综合性学习

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狼牙山五壮士

略,言之有理即可

4、B5.①把“切忌”改为“切记”。

去掉“切忌”或“不能”也对。

(“切忌”的“忌”与“不能”重复。

)②把“走兽类肉”去掉(鸡属于禽类)。

把“鸡肉”去掉也算对。

6、香港渔护署3名员工确诊鹦鹉热另有8人疑感染

7、例:

阅读是一座灯塔,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阅读是一缕阳光,为我照亮人生的旅程(表述合理1分,句式符合例句1分)

8、这个故事不得不使我感动的流泪。

这个故事难道不使我感动的流泪吗?

9、古诗鉴赏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下列问题(共4分)

南宋王朝的命运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10、文言文阅读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2)

通举,选拔

憎恶

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4)“大同”社会选拔管理者的标准是“   贤   ”和“能”,用现代的话说是     德才兼备              (3分)

(5)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6、课内阅读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依据语境为文中的三处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B

A

C

(2)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2分)

根据这些安排农事

(3)物候指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物候学是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4)①传语②暗示③唱歌(6)第二段说明的对象是(D)(2分)

12、课外阅读读《呼和浩特市的公主府》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解析:

选项B错在“办事人员居住的”,这一点作者在文中说得并不确定,只是说“可能是府内办事人员居住的地方”。

选项C中,原文说公主府“像清廷北部边疆的和平‘阵地,”,并没有说“是”。

选项D不当,原文中还有一个限制词“清代皇室公主府邸中”,选项中把它去掉了,与原文意思就不同了。

(2).引用(引资料)公主府规模宏大(公主府占地之广)

(3)不能删去。

“据说”是据别人说的意思。

表明照壁的长度是个约数,去掉了就成了照壁的准确长度,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1)故宫博物院

(2)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3)空间顺序(由外到内)

13、名著阅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保尔

(2)1人力、器具的缺乏,接连不断的雨天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给筑路带来了许多困难。

(1分)2队员的吃住条件极差,但他们仍然坚持着每天去修路。

(2分)3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钢铁般的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

(2分)

(3主要写深秋的景色。

烘托了萧索、凄冷的气氛、环境的恶劣。

(1分)写连绵的秋雨渲染了筑铁路的巨大困难筑路工人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工作顽强斗争充分显示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精神(2分)

三、写作(共40分)

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40—37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37—3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4—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