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91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docx

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

 

四川省武胜县胜利水库

大坝安全鉴定论证报告

 

四川省武胜县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队

二○○八年一月2008-5-16修改稿

 

批准:

核定:

刘源

审核:

审查:

校核:

邓夏妹

编写:

孙国峻

 

1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概况

1.1水库枢纽工程概况

胜利水库位于武胜县胜利镇境内,嘉陵江流域复兴河尾端,大坝为均质土坝,始建于1955年8月,竣工于1958年3月,最大坝高14米,坝长77米,坝顶宽2.0米,坝顶高程341.71米(防浪墙高程342.61米)。

控制集雨面积4.43平方公里,总库容106.8万方,有效库容83.20万方,死库容5.8万方,该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2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19万亩,年产鱼1.96万kg,从建成以来,对灌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产养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

水库洪水标准采用30年一遇(P=3.3%)设计,300年一遇(P=0.33%)校核,消能防冲采用20年一遇(P=5%)。

水库枢纽建筑物由均质土坝、开敞式岸边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组成。

1.1.1大坝

胜利水库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1955年8月动工,1958年3月竣工。

坝高14m,坝顶长77m,坝顶宽2m,坝顶高程341.71m,现上游边坡系数从坝顶至坝脚1:

2,下游边坡系数为1:

2.5。

无排水棱体。

水库校核洪水位341.69m(本次复核),相应库容万116.8m3;设计洪水位341.21m(本次复核),相应库容万m3;正常蓄水位339.90m,相应库容89万m3;死水位331.70m,死库容5.80万m3。

武胜县胜利水库枢纽布置图见附图。

大坝最大剖面结构图见附图。

1.1.2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肩,为开敞式正堰,堰顶高程339.90米,堰顶宽8.0米,现最大下泄流量7.84m3/s。

1.1.3放水建筑物

放水涵洞为浆砌石无压竖井,断面尺寸0.25×0.25m,取水高程239.35米,最大放水量为0.24m3/s。

1.1.4胜利水库枢纽工程特性

胜利水库枢纽工程特性见表1-1-1。

工程特性表

表1-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水文

1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

km2

4.43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940

3

代表性流量

设计洪峰流量

m3/s

31.43

P=3.3%

校核洪峰流量

m3/s

45.40

P=0.33%

消能防冲设计洪峰流量

m3/s

P=5.0%

4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m/s

18

水库

1

水库水位

校核洪水位

m

341.69

P=0.33%

设计洪水位

m

341.21

P=3.3%

正常蓄水位

m

339.90

死水位

m

331.70

2

水库容积

总库容

万m3

116.80

正常库容

万m3

89.00

死库容

万m3

5.80

有效库容

万m3

83.20

防洪库容

万m3

27.80

3

调节特性

4

灌区特性

设计灌面

万亩

0.293

三查三定复核

实灌面积

万亩

灌溉时期

3-7月

灌溉保证率

P=80%

下泄流量

1

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m3/s

16.993

2

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

m3/s

27.142

3

消能防冲设计最大泄量

m3/s

枢纽建筑物

1

大坝

坝型

均质土坝

坝顶高程

m

341.71

现状

最大坝高

m

14.00

现状

坝顶轴线长

m

77.00

坝顶宽

m

2.00

坝底宽

m

65.00

2

溢洪道

型式

无闸侧槽开敞式

堰型

无闸正堰

堰宽

m

8.00

堰顶高程

m

339.90

溢洪道全长

m

最大下泄流量

m3/s

7.84(现况)

3

放水设施

型式

深井式

取水高程

m

329.35

进水口孔口尺寸

m

D=.25

最大取水流量

m3/s

0.024

放水洞长

m

33

1.2枢纽工程安全鉴定的依据

1.2.1文件与资料

本次大坝安全鉴定按照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要求,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进行。

主要资料来自于第一次鉴定结果《武胜县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论证报告辑》(1999年11月编制)等成果资料。

1.2.2本次安全鉴定工作依据的主要规范、标准等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防洪标准》GB50201-94;

(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5)《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6)《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7)《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

(8)《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

(9)《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

(10)《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年版)。

1.3水库枢纽工程安全鉴定

胜利水库大坝于1955年8月动工修建,1958年3月完成大坝主体工程。

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灌区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使用。

由于大坝建成时间久远,工程设计资料、施工记录残缺不全,无竣工报告和图纸。

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工程建设标准低。

运行中虽经维修整治,但由于财力有限,未彻底整治。

通过此次安全鉴定认为:

(1)水库防洪未达到《防洪标准》GB50201-94;

(2)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3)溢洪道防洪标准不够下游河床冲刷严重;

(4)坝基及左右坝肩有渗漏通道,坝基、坝肩均存在渗漏问题。

(5)大坝有白蚁蔓延危害。

(6)放水涵洞渗水严重,经观测最大渗水量Q=0.06m3/s,闸门开启不灵锈蚀严重。

(7)大坝无观测设施。

(8)工程运行管理设施不完善,无防洪抢险的交通、通讯设备。

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的规定,经安全鉴定东风水库属三类病险水库。

建议尽快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保证大坝安全运行。

在整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水资源条件,发挥水库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工程质量评价

2.1枢纽工程现场检查

胜利水库建成于1955年,原始地勘、设计资料缺乏,无施工记录和竣工报告。

工程未经审查和验收。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2007年12月组织地质、水文、水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到水库现场听取了管理人员的情况汇报,对水库枢纽建筑物进行了现场检查,同时收集了《武胜县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论证报告辑》(1999年11月编制)。

我们认真分析了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地质工作,形成了对枢纽各建筑物的质量评价。

2.1.1大坝

胜利水库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1955年8月动工,1958年3月竣工。

坝高14m,坝顶长77m,坝顶宽2m,坝顶高程341.71m,现上游边坡系数从坝顶至坝脚1:

2,下游边坡系数为1:

2.5。

无排水棱体。

水库校核洪水位341.69m(本次复核),相应库容万116.8m3;设计洪水位341.21m(本次复核),相应库容万m3;正常蓄水位339.90m,相应库容89万m3;死水位331.70m,死库容5.80万m3。

目前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外坝坡较陡局部有明显的坍塌现象。

(2)大坝无排水棱体。

(3)坝基及左右坝肩有渗漏通道,坝基、坝肩均存在渗漏问题,经观测最大渗水量Q=64.6L/s。

(4)大坝有白蚁蔓延危害。

2.1.2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肩,为开敞式正堰,堰顶高程339.90米,堰顶宽8.0米,现最大下泄流量7.84m3/s由于限于当时资金问题只建了简单消力池,其长宽深均不满足设计要求。

现场检查,溢洪道陡槽及下游冲刷利害安全性较差。

2.1.3放水建筑物

放水涵洞位于大坝右端,为浆砌石无压竖井,断面尺寸0.25×0.25m,取水高程239.35米,最大放水量为0.24m3/s。

由于锈蚀严重闸门不能正常启闭。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绪言

胜利水库位于武胜县胜利镇境内,嘉陵江流域复兴河尾端,大坝为均质土坝,始建于1955年8月,竣工于1958年3月,最大坝高14米,坝长77米,坝顶宽2.0米,坝顶高程341.71米(防浪墙高程342.61米)。

经调查,当时施工采用人工石磙碾压,边角采用人工夯实,无现场检测资料,也未进行室内土料物理力学性试验,坝体填筑存在不均匀性,填筑质量较差。

2.2.2水库区地质概况

2.2.2.1地形地貌

胜利水库位于武胜县胜利镇境内,嘉陵江流域复兴河尾端,工程区属丘陵地带,海拔高程在500m下,一般为250~370m,相对高差50~90m,属中高丘陵地貌。

工程区位于川中红层剥蚀丘陵区,构造剥蚀地貌主要受岩性控制,工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软质岩类在风化剥蚀的作用下,形成圆丘、山垭及台地,砂岩多形成陡坎。

山丘底部多为浸蚀洼地,冲沟较发育,冲洪积堆积物主要沿侵蚀洼地分布。

2.2.2.2地层岩性

工区地层简单,与工程有关的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

第四系地层主要有: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堆积层(Q4el+dl)、冲洪积堆积层(Q4al+pl),崩坡积堆积层(Q4col+dl),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基岩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石简河中段,为河湖相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

岩性不稳定,相变较大。

砂岩:

中细粒结构,厚层块状构造,成份以岩屑为主,次为石英、云母,泥钙质胶结,岩体致密坚硬。

泥质粉砂岩:

暗紫色,粉细砂状结构,成份以石英为主,次为岩屑、云母,单层厚度0.5~2m,常夹于粉砂质泥岩中。

粉砂质泥岩:

泥质结构和粉细砂状结构,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泥钙质胶结,易风化,失水常崩解。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层(Q4al+pl):

为粘土、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含砂、泥岩块块石),一般厚1.5~3.0m,局部可达5.0m,主要分布于侵蚀洼地。

(3)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堆积层(Q4col+dl):

主要由块碎石夹土组成。

块碎石岩性与垮塌部位基岩一致,粒径大小不一,估计块碎石含量占70%,局部含有大的孤石,堆积层厚度变化大,厚者可达5m。

分布于工程区外围斜坡下部及坡脚。

(4)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堆积层(Q4el+dl):

分布于平缓山坡、山顶及山脚。

泥质岩类出露处的缓坡地带,以紫色、浅红色粘土或粉质粘土为主,呈可塑~硬塑状;局部砂岩出露处表面常为砂土覆盖。

大部分为耕作层,分布范围较广,一般厚0.5~1.5m。

2.2.2.3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位于川中台拗龙女寺台穹的中部,近场区属于龙女寺背斜北西翼翼,岩层平缓,产状为:

N40°~50°E/NW∠3°~5°;发育两组构造裂隙,产状为:

(1)N70°~75°E/NW∠75°~85°,间距0.6~0.8m,延伸长度3~5m;

(2)N5°~10°W/NE∠75°~80°,间距0.5~1.0m,延伸长度0.6~1.0m。

工区构造简单,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库、坝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400万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属区域构造稳定区。

2.2.2.4物理地质现象

工区物理地质现象以风化、卸荷为主,局部可见崩塌堆积体,滑坡和泥石流不发育。

岩石风化受地形地貌及岩性控制,沟床段强、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3~6m、6~8m,岸坡段强、弱风化带垂直厚度分别为3~4m、7~10m。

工区在陡坎、陡崖段多见有卸荷裂隙,卸荷带水平宽度约20~25m。

在库内较陡的砂岩岸坡地段,由于构造裂隙的切割,岸坡岩体在重力作用下零星塌落于坡脚,形成崩塌堆积体,一般规模不大,厚度0~5m。

2.2.2.5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下水主要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和成因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坡残积、冲洪积层等覆盖层中。

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向坡下、溪沟排泄,并部分补给下伏基岩。

由于坡残积层以粘性土为主,厚度不大,故其透水性较差,富水性弱,具埋藏浅,分布不广,水量小,无统一的潜水面,年动态受季节控制明显的特点。

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侵蚀洼地冲洪积层中,沿沟谷向下游渗流。

基岩裂隙潜水受岩性、风化、卸荷等因素制约,主要分布于强、弱风化带及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河流及沟谷,水量受季节性变化较大。

试验成果表明,库水为重碳酸钙型水,对水泥及其拌制品均无腐蚀性。

2.2.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2.3.1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坝基及坝肩

坝址区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互层,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分布于两坝肩及河床底部。

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坡残积堆积和冲洪积堆积的粘土及粉质粘土,分布于斜坡及现代冲沟,厚度2~6m不等。

①左坝肩

组成大坝右左坝肩基岩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以泥质类岩层为主,强、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3~4m、8~10m。

据ZK1,ZK2钻孔压水试验资料,强风化及卸荷岩体透水率为8.7Lu,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及新鲜粉砂质泥岩透水率为2.9Lu,属弱透水层。

据地表地质测绘基岩与坝体接触部位有渗漏现象,因此左坝肩存在渗漏和渗漏稳定问题。

②河床坝基

据调查资料表明,该水库始建于1955年水库,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大坝建基面并未清到基岩。

本次勘察沿坝轴线布置了4个钻孔,其中:

坝中部2个,两岸各1个。

坡脚进行了坑探。

据钻探揭示:

大坝建基面高程370.37m冲洪积粘土,坝体中部最大残留厚度达2.5m。

从试验成果资料中表明,该土层粘粒含量较高,承载力和抗剪强度指标低,压缩性较大。

坝基存在压缩变形及不稳定安全隐患,建议设计对坝基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复核验算。

下伏基岩为J2s粉砂质泥岩,岩性软弱,强度低,完整性较差。

强、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3~4m、6~8m,据钻孔压、注水试验资料,强风化及卸荷岩体透水率q=10-11.5Lu中等透水岩体,弱风化及新鲜岩体透水率q=2.4-3.6Lu属弱透水岩体。

上述地质条件表明,坝基强风化岩体属于中等透水岩体,存在渗漏问题,特别是基岩与覆盖层接触部位渗漏较严重。

③左右坝肩

由于工区岩层倾角较小,一般为3~5°,坝顶长度仅为77m右坝肩与左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基本类同,地层岩性和岩体透水性特征与左坝肩也基本相近。

坝肩基岩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据钻孔压水试验资料,强风化卸荷岩体渗透系数为1.1×10-4cm/s,新鲜粉砂质泥岩岩体透水率为12.4Lu,属中等透水层。

坝肩强风化带岩体属中等透水层,存在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基岩与坝体接触部位渗漏较严重。

综上所述:

坝基清基不彻底,残留有最大2.5m厚的冲洪积粘土,呈可塑~软塑状,抗剪指标较低,坝基存在压缩变形及不稳定安全隐患,建议设计对坝基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复核验算。

坝肩、坝基岩体,强风化及卸荷岩体透水率卞于10Lu左右,属强透水岩体,坝基及坝肩,特别是基岩与坝体接触部位渗漏较严重,因此,坝基存在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建议对坝基、坝肩进行防渗处理。

(2)坝体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①坝体的物质组成

本次平面地质测绘及钻探揭示表明,坝体填筑土以黄褐色、淡黄色、暗紫红色等杂色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含有风化砂岩碎屑和岩块,填筑土均一性差,粘性土中含较多浅黄色风化砂岩块石,大部分坝体填筑土呈可塑状,局部呈软塑状。

②坝体土特性及评价

据《广安市武胜县胜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2007年10月武胜县水利局在坝体上、下游不同位置对坝体填筑土取样7组,委托南充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土工试验,其中有5组土样物理力学数据配套较好,本次勘探对坝体填筑土取样6组。

试验成果表明,坝体填筑土的质量特征如下:

1、粘粒含量为28.81~34.55%,平均值为31.22%,粉粒含量31.32~46.95%,液限含水量ω17为27.4~32.9%,塑性指数I17为13.6~15.9,塑性指数I10为9.2~11.0,按颗粒组成及塑性指数分类均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粉粒含量较高为粉土。

自由膨胀率为19~31%,平均值为26.2%,线收缩率为1.4~2.7%,平均值为2.0%,坝体土体缩率为8.5%,大于膨胀土标准。

坝体填筑土的土料存在不均匀性,物理性质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填筑土主要指标基本满足均质坝土料的要求。

以《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均质土坝用料质量指标衡量,坝体填土粘粒含量多数超过均质土坝粘粒含量10~30%为宜的标准,因此原坝体土料粘粒含量偏高,其它指标满足均质坝土料的要求。

2、填筑土的天然干密度1.57~1.75g/cm3,平均值1.72g/cm3,天然含水量17.1~21.2%,平均值为19.6%。

据击实试验,填土最大干密度1.77~1.78g/cm3,平均值1.775g/cm3,最优含水量15.6~16.2%。

天然孔隙比为0.552~0.617,平均值为0.575,据试验成果分析,土的压实度为0.88~0.98,天然含水量均大于最优含水率,说明填筑土含水量偏大,均匀性差,局部层间结合不好,碾压不够密实。

3、根据试验成果可知,坝体水平渗透系数为(1.06×10-5~8.9×10-8)cm/s,垂直渗透系数为(1.79×10-6~6.4×10-8)cm/s,总体属微透水~极微透水性,坝体满足《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对防渗土料的要求;坝体填土的饱和度为83.6~91.3%,平均值为91.9%,饱和度较高,说明坝体排水条件较差。

4、土的压缩系数为0.143~0.127MPa-1,具中等压缩性;天然快剪c=25.5~37.2KPa,φ=13.22~14.93°,平均值c=30.9KPa,φ=13.99°;饱和快剪c=19.6~37.2KPa,φ=11.03~14.12°,平均值c=25.3KPa,φ=12.59°;饱和固结快剪c=24.6~46.06KPa,φ=15.77~1819°,平均值c=36.93KPa,φ=16.80°。

饱和快剪与饱和固结快剪强度指标差异较大,天然快剪指标略高于饱和快剪,据抗剪强度指标分析坝体土未完全固结。

据标准固结试验,土的固结系数Cv为(1.38~1.81)×10-3cm2/s,建议设计根据坝体应力条件计算坝体土的固结度,以便按大坝不同运行工况合理选用坝体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进行坝坡稳定复核计算。

(3)坝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坝体填筑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存在不均匀性,多呈可塑状,局部为软塑状,且土中含有砂、泥岩碎屑及岩块,局部层间结合不好,碾压不够密实,填筑质量较差。

坝体土抗剪强度指标较低,外坡多处曾产生过坍滑情况,建议设计对坝体进行稳定性复核验算,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坝体土的固结度。

2.2.3.2溢洪道的工程地质条件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1980年11月开挖成形,采用条石衬砌,进口及陡槽,由于限于当时资金问题未修建消力池。

现场检查,溢洪道经过多年运行,由于原设计断面过窄不满足防洪标准,年年讯期只有采取限蓄水位并且消力池长深不够洪水对下游冲刷利害安全性差。

现场检查,溢洪道经过多年运行,年久失修。

底板损毁严重安全性差;溢洪道消力池对下游冲刷淘蚀利害。

2.2.3.3输水涵管的工程地质条件

该水库只有右坝端坝下设有无压取水涵洞一处,由于条石安砌质量较差,灰浆未搭满,运行几年后,涵洞水泥砂浆被淘刷剥落,靠岸坡形成20多股水流从涵洞四壁射出,长期渗漏,最大渗漏量为20-50L/s。

2.2.3.4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根据室内岩土试验成果,结合坝体、坝基工程地质条件,类比其它工程,提出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数据见表2-2。

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数据表

表2-2

指标名称

坝体填筑土

坝基粘土

含水率ω(%)

21~23.0

21.0

干密度ρd(g/cm3)

1.65~1.72

1.67

湿密度ρ(g/cm3)

1.98~2.06

2.01

饱和密度(g/cm3)

2.00~2.06

2.03

浮密度ρ’(g/cm3)

1.00~1.06

1.03

非饱和固结快剪

内聚力c(kPa)

7~11

内摩擦角Φ(°)

16.0~17.0

饱和固结快剪

内聚力c(kPa)

7~11

6~10

内摩擦角Φ(°)

15.0

15.0

饱和快剪

内聚力c(kPa)

19

19

内摩擦角Φ(°)

11.0

10.0

天然快剪

内聚力c(kPa)

25

内摩擦角Φ(°)

13.0

压缩系数a(MPa-1)

0.35

0.30

压缩模量E(MPa)

5.2

6~10

固结系数Cv(10-3cm2/s)

1.38~1.81

渗透系数K

(cm/s)

大值平均值

5.77×10-5

6.5×10-6

小值平均值

3.19×10-7

5.0×10-7

允许水力坡降J

0.5~0.6

0.5~0.6

2.2.4结论及建议

1、工程区位于川中台拗龙女寺台穹的中部,近场区属于龙女寺背斜倾伏端近北翼,岩层平缓,工区构造简单,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库、坝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400万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构造稳定。

2、坝体填筑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因粘粒含量的变化,为粘土或粉土,总体呈可塑状,局部为软塑状,土体成分较杂,存在不均匀性,坝体填筑料的物理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主要指标满足均质坝土料的要求。

以《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均质土坝用料质量指标衡量,坝体填土粘粒含量多数超过均质土坝粘粒含量10~30%为宜的标准,因此原坝体土料粘粒含量偏高,PH值不满足>7的技术标准,其它指标满足均质坝土料的要求;填筑土均匀性差,含水量偏大,局部层间结合不好,碾压不够密实,且坝体土的平均体缩率达8.5%,说明土坝虽经数十年的运行,大坝固结不完全,局部填土压实度不满足3级中低坝压实度应为0.96~0.98的要求。

坝体填土渗透系数小,坝体填土排水效果差,建议增设排水棱体。

3、坝体土抗剪强度指标较低,外坡局部曾有坍滑情况,建议设计对坝体进行稳定性复核验算,根据坝体应力条件计算坝体土的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