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87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7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docx

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题型示例新安中学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化学题型示例

(与2013年比更换14题)

【例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新型复合材料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实用和新潮

(2012年广东理综卷)

答案:

B

说明:

本题以“化学与生活”为主题,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考查了水垢的成分、高分子化合物、电化学腐蚀、复合材料等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2.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下图所示)。

已知该分子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

(2011年安徽理综卷)

答案:

C

说明:

本题选取科学家在研究火箭燃料中的新分子N(NO2)3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共价键、氧化性、还原性等概念,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利用键角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等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整合N(NO2)3结构图和题给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

Li2NH+H2

Li2NH+Li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Li2NH中N的化合价是

B.该反应中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的离子半径相等D.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

答案:

B

说明:

本题选取新型储氢材料亚氨基锂(Li2NH)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试题涉及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粒子半径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能从反应式Li2NH+H2

Li2NH+LiH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信息,运用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例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

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答案:

D

说明:

本题用表格的形式,以Fe、N、Al、Cl、I、Ag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方案为载体,考查的知识点有Fe元素三种价态的相互转变、HNO3的氧化性、Al的性质、氨的检验、沉淀溶解平衡等。

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判断,综合考查考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理解实验原理和科学解释的能力。

例5.设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

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

键数为4

答案:

A

说明:

本题主要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数目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

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推理和计算,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

例6.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答案:

C

说明:

本题以图像数据的形式,考查了NaOH、Na2CO3、盐酸等几种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要求考生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盐酸先与NaOH反应,再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最后与NaHCO3反应放出CO2的反应过程得出结论。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7.常温下,用0.1000

NaOH溶液滴定20.00

0.10000

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

B.点②所示溶液中:

C.点③所示溶液中: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答案:

D

说明:

本题以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和守恒关系。

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对滴定曲线的观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解决动态变化的化学问题。

【例8】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2012年广东理综卷)

答案:

D

说明:

图像呈现信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本题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给出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在考查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等知识的同时,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接受、吸收和整合能力。

例9.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

2Fe3O4+18H+==6Fe3++H2↑+8H2O

正确

B

向碳酸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书写成离子形式

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BaSO4↓

正确

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4Cl-+Br2

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答案:

B

说明:

本题采用考生较为熟悉的实验为情境,涉及到Fe3O4、碳酸镁、硫酸铵以及FeBr2等常见物质的性质,要求考生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题给的评价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10.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

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

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 (l)

电解

电解池:

2Al+3H2O===Al2O3+3H2↑

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电池

电解池

A

H+移向Pb电极

H+移向Pb电极

B

每消耗3mol Pb

生成2mol Al2O3

C

正极:

PbO2+4H++2e-═Pb2++2H2O

阳极:

2Al+3H2O-6e-═Al2O3+6H+

D

答案:

D

说明:

本题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增强铝的耐腐蚀性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正确判断电池正负极、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离子迁移方向,电极反应方程式及相关计算。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信息,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问题的能力。

例1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1•min-1

(2012福建理综卷)

答案:

A

说明:

本题以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为载体,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通过对图像的观察,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例12.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答案:

B

说明:

本题立足于化学实验体系的三个要素——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用表格和装置图的形式,将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气体性质以及所用到的实验装置一一对应起来。

具体涉及NH3、SO2、NO2、Cl2四种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等方法和原理,考查N、S、Cl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实验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例13.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

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

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

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

Fe2+>Cl-

(2012年上海卷)

答案:

D

说明:

本题通过真实的微型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考查氯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给的实验装置和反应原理等信息,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倡导基于实验事实而不是知识记忆的问题解决方式。

例14.对于0.1mol·L-1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B.c(Na+)=2c(SO32-)+c(HSO3-)+c(H2SO3)

C.c(Na+)+c(H+)=2c(SO32-)+2c(HSO3-)+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答案:

D

说明:

本题以Na2SO3溶液为例,考查盐类水解概念及水解平衡移动的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灵活应用和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15.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K+、Ca2+、Cl—、NO3—B.K+、Na+、Br—、SiO32—

C.H+、Fe2+、SO42—、Cl2D.K+、Ag+、NH3·H2O、NO3—

答案:

A

说明:

本题在保持离子共存题型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在题干中附加信息、选项中融入分子,将分子和离子融合,使之更贴近实际溶液体系中微粒的存在形式。

试题涉及多种常见粒子,将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融合到一起,知识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16.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

D

说明:

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化合物类型的判断等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运用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及综合的能力,体现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例17.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H3(g)+NO(g)+NO2(g)

2N2(g)+3H2O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

2时,反应达到平衡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

C

说明:

本题以低温脱脂硝技术处理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际反应为载体,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平衡转化率等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化学学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

例18.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

其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右图中△H1=△H2+△H3

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

答案:

C

说明:

本题以二氧化铈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为背景,考查质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以及电极反应式的正误判断等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从试题所给的方程式和图示中迅速、准确地提取相关信息,并与已有化学知识整合,从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19.已知氧化性Br2>Fe3+。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2++bBr-+cCl2→dFe3++eBr2+f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243226B.021012

C.201202D.222214

答案:

B

说明:

本题以氯气的量不同引起产物不同创设问题情境,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应用于离子反应的定量计算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计算能力,以及运用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定量关系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对考生思维的敏捷性有较高要求。

例20.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

),发生反应:

,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固体后,c(Sn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答案:

D

说明:

本题以Pb2+和Sn反应的化学平衡为载体,主要考查反应热、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和平衡常数表达式及计算等中学化学核心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题给图像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着重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例21.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012年山东理综卷)

答案:

B

说明:

本题以中学常见的含氯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强弱电解质、离子化合物、胶体的制备、电解原理以及物质的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察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类思想在概念学习中的正确使用。

例22.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答案:

A

说明:

本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考生从化学视角观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本题涉及温室气体的判断、酸雨的形成及防止措施、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根据已积累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题设问题有正确再现、辨认和做出判断的能力。

例23.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

答案:

B

说明:

本题以醋酸溶液的稀释为载体,考查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弱电解持溶液在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的移动、溶液pH与c(H+)或c(OH-)的换算,要求考生判断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溶液离子尝试和离子数目的变化、对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有无影响;当一元弱酸溶液中c(H+)和一元强碱溶液中c(OH-)相等时,要求做出c(弱酸)远大于c(强碱)的判断。

本题还要求考生能将电离平衡常数做适当处理:

K电离=

即:

在温度不变时,K电离/KW仍是一个常数。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进行分解、综合,结合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运用必要的数学工具,处理和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

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2012年北京理综卷)

答案:

D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脂肪、氨基酸和几种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能够对中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例25.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

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HCOOH

(2012年北京理综卷)

答案:

C

说明:

本题以运用光合作用原理制备HCOOH为情景,考查原电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等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原电池相关问题的能力。

例26.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互为同系物

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

C.均可与碳酸氢钠反应

D.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2012年重庆理综卷)

答案:

B

说明:

本题以“萤火虫发光原理”为情境,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概念、重要的官能团及其性质,以及有机分子结构等知识。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通过的荧光素和氧化荧光素结构式的比较与分析,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用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27.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

Z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

W

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第_____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

(2)X的电负性比Y的_____(填“大”或“小”);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

(4)在X的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

_______。

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某种常见无机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2012年安徽理综卷)

答案:

(1)4  Ⅷ  2  

(2)小   H2O   

失2e—

(3)2Na2O2+2CO2==2Na2CO3+O2或2Na2O2+2CO2==2Na2CO3+O2

得2e—

(4)丙烷(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CH3COOH+HCO3-===CH3COO-+H2O+C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说明:

本题选择了C、O、Na、Fe四种常见元素,考查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比较、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核磁共振氢谱、有机酸的组成及性质、离子方程式等知识。

同时考查考生根据已有知识及题目所给事实和条件,对化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例28.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iii.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

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答案:

(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碱性、漂白性

(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②白雾中混有SO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