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47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

【最新】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下册第10、11章单元测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气体从外界进入血液的路线可以表示为()

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支气管⑤气管⑥肺泡外毛细血管⑦肺泡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③⑤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⑦⑥

2.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逐渐成熟,目前能开展肝脏、皮肤、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移植手术。

下述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肝脏B.皮肤C.肾脏D.心脏

3.血液进入肾脏后通过肾小球的途径是(  )

A.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

B.肾动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C.肾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

D.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静脉

4.在肾脏中,具有滤过作用的是(  )

A.肾盂B.肾小管C.肾小囊D.肾小球

5.正常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有的成分是

A.水、尿素和无机盐B.水、尿素和葡萄糖

C.无机盐、尿素和蛋白质D.尿素、无机盐和葡萄糖

6.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

这部分水一定不会经过

A.下腔静脉B.右心房C.肺静脉D.肾静脉

7.尿毒症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的目的是为了排出(  )

A.尿素等代谢废物B.蛋白质

C.葡萄糖D.水

8.皮肤排泄功能主要与皮肤的哪一结构有关(  )

A.汗腺B.皮脂腺C.毛囊D.皮下脂肪

9.外伤伤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时,伤口愈合以后,往往形成伤疤,这些填充的组织是(  )

A.肌肉组织B.真皮C.生发层D.皮肤附属物

10.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能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

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l℃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食物名称

花生仁

大米

核桃仁

黄豆

质量(克)

20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3

3

1.4

从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含能量最多的是(  )

A.花生仁B.大米C.核桃仁D.黄豆

11.在人体呼吸系统中,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清洁、湿润作用的结构是(  )

A.鼻B.喉C.会厌软骨D.肺泡

12.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

”“食不言”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A.吃饭时飞沫四溅,不卫生B.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C.有说有笑影响进食D.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13.痰形成的场所是(  )

A.鼻腔B.气管、支气管C.喉D.肺

14.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人吸气时

A.膈肌舒张,胸廓的上下径增大B.膈肌收缩,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C.膈肌舒张,胸廓的上下径缩小D.膈肌收缩,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15.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

A.呼吸运动B.肺的通气C.气体扩散D.膈的运动

16.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是

A.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B.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C.肺泡数目极多D.ABC都是

17.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作用,要吸入大量的氧气。

人体吸入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细胞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D.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18.氧气进入血液后,将其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的运输形式是(  )

A.溶解在血浆中运输B.氧合血红蛋白形式

C.靠血小板运输D.靠白细胞运输

19.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被利用的场所是()

A.肺泡B.红细胞C.毛细血管D.线粒体

20.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如下列哪一图所示(  )

A.

B.

C.

D.

21.人体内氧和血红蛋白分离的场所是

A.肺泡外毛细血管B.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C.肺动脉和肺静脉内D.各种组织细胞里

22.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23.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的主要途径是(  )

A.来自于饮水和食物,由泌尿系统排出B.来自于饮水和食物,由皮肤排出

C.来自于饮水和食物,由肺排出D.来自于饮水和食物,由大肠排出

24.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

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5.下列关于排尿及其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出是间歇的

B.排尿可以使食物残渣排出体内

C.排尿可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D.排尿可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实验探究题

26.旺旺同学正在做“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的探究实验,他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

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1)请你预测:

这个探究实验的结果是______瓶的石灰水变浑浊。

(2)这个实验可以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气体成分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在人体肺泡内进行了______________。

2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花生仁和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实验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

请回答: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

千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

千焦)

9.58

12.39

9.85

13.86

9.76

13.86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结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花生仁、核桃仁进行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__________,有利于实验操作。

(3)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________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

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

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

若人食用后,它们在人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28.图

(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

(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

(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______。

(2)图

(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______交换。

(3)图

(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_____气体含量增加。

(4)图

(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

(一)中[3]_____应处于_____状态。

29.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如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液体A

(克/100毫升)

液体B

(克/100毫升)

液体C

(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1)图中结构[3]中流动的是________血,与结构[2]中流动的血液成分比较,浓度增多的是________。

(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B应是________,取自于图中的[________]部位,是经过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液体A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液体A中,运送到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的________结构中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说明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因此气体从外界环境进入人体血液内的路线是①鼻腔→②咽→③喉→⑤气管→④支气管→⑦肺泡→⑥肺泡外毛细血管。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C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尿的形成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因此能形成尿液的是肾脏。

3.A

【解析】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逐渐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再分支出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再分支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肾小管外面,然后再汇集成肾静脉。

故选A。

点睛:

肾脏的血液循环比较特别,由肾动脉进入肾脏后,两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

4.D

【解析】

【分析】

肾脏形似蚕豆,呈红褐色。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详解】

尿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

因此肾脏中对血液具有滤过作用的结构是肾小球。

【点睛】

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A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除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成分与血浆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区别在于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详解】

蛋白质分子大,不能透过肾小球,所以原尿与尿液中都没有,故C错误;肾小管的重吸收将全部的葡萄糖都吸收,所以尿液中无葡萄糖,故B、D错误,A正确。

6.D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除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成分与血浆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肾静脉,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肾小管汇聚成集合管,从而将尿液输送到肾盂,再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详解】

人喝进体内的水被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能流经过程:

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

但是只有被肾小管重吸收的那部分水,才能由毛细血管流向肾静脉。

因此,随尿液排出的水不会经过肾静脉。

故选D。

7.A

【解析】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人体如果不能排尿,会使体内代谢废物特别是尿素积累,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患尿毒症的病人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血液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

故选A。

8.A

【解析】汗腺能分泌汗液,是形成汗液的器官,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和尿素,所以排汗是排泄的途径之一。

可见人体的皮肤有排泄功能,是与汗腺有关的。

故选A。

9.B

【解析】

人类的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真皮属于结缔组织,主要包括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维持着皮肤的平滑和光泽、弹性和韧性。

但是在烧、烫、痤疮、手术等外伤或感染下使得由胶原蛋白构成的真皮层组织缺损和胶原蛋白结构的错乱,而人体内的有机体不能完全修补真皮和皮下组织这些构造复杂的组织。

所以当伤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时,伤口只能由结缔性组织修复形成伤疤。

故选B。

10.C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其中蛋白质、糖类、脂肪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详解】

同样的水(50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3(℃)。

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11.A

【解析】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都能够减少对肺的刺激。

故选A。

12.B

【分析】

呼吸道包括: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消化道包括: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有器官。

据此解答。

【详解】

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犹如铁路上的道岔。

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

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

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的动作无所适从,导致食物“呛”入食管的事故发生。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首先明确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由哪些器官组成。

13.B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选B。

点睛:

痰的主要成分是尘粒、细菌和粘液组成,所以我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好习惯。

14.B

【解析】

吸气时:

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胸廓缩小,胸腔容积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选B

【学科网考点定位】呼气和吸气。

【名师点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15.C

【解析】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如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含量,而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大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故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

因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换气都是通过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

故选C。

16.D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肺泡,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

17.D

【解析】呼吸经过呼吸道首先是把氧气吸入肺部,和肺部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随着血液循环,运到需要氧气的细胞,就会与二氧化碳交换物质,细胞中二氧化碳出来,氧气进去,最终把有机物(如葡萄糖)分解,为身体提供能量,我们的体温都是因为氧气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传播,使我们时刻保持恒定体温。

因此呼吸时吸入的氧的最终去向是到组织细胞处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点睛: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

18.B

【解析】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由于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液中的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所以B符合题意;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C不符合题意;白细胞有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D

【分析】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详解】

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

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利用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即有:

故选D。

【点睛】

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20.D

【分析】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

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如图所示:

即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故选项D图示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肺泡内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解答时结合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是解题的关键。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这就决定了红细胞能够携带氧气。

在人体内,肺泡处氧的浓度最高,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在人体内,组织细胞处氧的浓度最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

于是在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发生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故选B。

22.B

【解析】

【分析】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图中1是气管、支气管、2是肺,3是胸廓、4是膈肌。

【详解】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胸廓,A错误;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即膈肌,B正确;

CD、手向下拉4膈肌,胸廓扩张,2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吸气,CD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呼气和吸气过程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一般为选择,常结合呼吸系统图出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23.A

【解析】人体所需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和代谢产生的水,其中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排出水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肾脏形成尿液,还可以通过皮肤蒸发及分泌汗液排出,通过肺随呼吸作用带出少量水分,通过大肠排便排出部分水分,但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泌尿系统形成尿液。

故选A。

24.D

【分析】

血液流经肾脏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流入肾脏的是动脉血,流出肾脏的是静脉血。

【详解】

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是动脉血,血液中氧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A错误;

从肾静脉流出肾脏的是静脉血,尽管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尿液,但二氧化碳仍存在于血液中;因此,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B错误;

流入肾脏的动脉血中氧的含量较高,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氧的含量较低,C错误;

图中肾小球处的箭头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处的箭头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正确。

【点睛】

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25.B

【解析】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出是间歇的,A正确;人体大便的排出就是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B错误。

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C和D正确。

故选B。

26.乙高气体交换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的同学是通过甲瓶吸入气体,通过乙瓶呼出气体,然后比较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氧化碳成分的变化,二氧化碳的成分变化可根据澄清的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来判断。

(1)图中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根据题意,进入甲瓶石灰水中的是空气,进入乙瓶石灰水中的是呼出气。

由于人呼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周围空气高,所以,乙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2)乙瓶的石灰水变得较浑浊,说明了人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这个可以通过比较甲、乙两瓶的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能够得出结论。

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点睛: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气体的部分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7.1克花生仁和1克核桃仁哪个含有的能量多1克核桃仁含有的能量多燃烧平均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避免偶然性有热量散失小肠

【解析】

试题分析:

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

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1)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根据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