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31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配套K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

试卷分值:

16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语音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可以国外政治文明有益的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可以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但决不能。

否则,,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

A.吸收邯郸学步画虎画皮难画骨B.借鉴亦步亦趋画虎画皮难画骨

C.借鉴邯郸学步画虎不成反类犬D.吸收亦步亦趋画虎不成反类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者5日从国家气象局获悉,3日以来我国北方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全国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区受到影响,多地PM10浓度爆表。

B.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

C.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有助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D.海绵城市指的是降雨时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3.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    一堂图画灿云霞

②龙蛇蜿蜒归梨枣    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  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④白首壮心写大海    青春浩气画高山

A.①古董行   ②刻印社     ③碑帖馆    ④书画社

B.①古董行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碑帖馆

C.①碑帖馆   ②刻印社     ③古董行    ④书画社

D.①碑帖馆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古董行

4.下列诗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C.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

,。

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

”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①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

②“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

③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

④“好读书”却是“闲来无事好读书”

⑤以前读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

⑥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

A.⑤④②①⑥③B.②④③⑥①⑤C.②④⑤⑥①③D.④②⑤①⑥③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彭汝实传

彭汝实,字子充,嘉定州人。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南京吏科给事中。

嘉靖三年疏言:

“九江盗起,杀伤官军。

操江伍文定不即议剿,应城伯孙钺拥兵不出,俱宜切责。

”帝从之。

吕柟、邹守益下狱,汝实抗章救。

又因灾异上言:

“迩者黄风黑雾,春旱冬雷,地震泉竭,扬沙雨土。

加以群小盛长,盗贼公行,万民失业。

木异草妖,时时见告。

天变于上,地变于下,人物变于中,而修省之诏无过具文。

廷陛之间,忠邪未辨,以逢迎为合礼,以守正为沽直。

长鲸巨鲕决网自如,腴田甲第横赐无已。

陛下春秋已逾志学,而经筵进讲略无问难,黄阁票拟依常批答。

弃燕闲于女宠,委腹心于貂珰。

如此而望天意回,人心感,不可得矣。

大学士费宏以子坐事被论不出,礼部侍郎温仁和以庆王台浤事听勘。

汝实言宜听二臣避位,以明进退之义。

  奸人王邦奇之讦杨廷和,汝实言:

“邦奇先后两疏,始为惶骇之语,终杂鄙亵之辞。

中所引事,多颠倒淆惑。

陛下即位之初,廷和裁省冗员数万,坐此丛怒罢去。

今其长子业以狂愚发遣,亦可已矣。

而群小蓄忿,蔓连不已,并其次子及婿又复下狱。

夫诬告之律,视其所诬轻重反坐,此国法也。

愿追究主使之人,与告人同罪,毋令苟免,贻讥外蕃。

”不听。

汝实数言时政缺失,又尝力争“大礼”,为璁、萼等所恶。

以亲老再疏请改近地教职,而举贡士高任说、王表自代。

章下,吏部承璁、萼指,言:

“汝实倡言鼓众,挠乱大礼,且与御史方凤、程启充朋党通贿。

自知考察不容,乃欲辞尊居卑,不当听其幸免。

”遂夺职闲住。

与启充及徐文华、安磐皆同里,时称“嘉定四谏”。

(选自《明史·彭汝实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省之诏无过具文省:

反省

B.以庆王台浤事听勘勘:

平定

C.奸人王邦奇之讦杨廷和讦:

攻击,揭发

D.吏部承璁、萼指指:

意图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志学:

孔子曾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所以后代称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B.黄阁:

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后世用黄阁代指宰相。

C.侍郎:

官名。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各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D.贡士:

明清两代每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由礼部主持,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者称作贡士。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廷陛之间,忠邪未辨,以逢迎为合礼,以守正为沽直。

(4分)

 

(2)自知考察不容,乃欲辞尊居卑,不当听其幸免。

(4分)

 

9.第四段中,彭汝实给皇帝提出了哪些建议?

请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10—11题。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①遗老。

浙河西面②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③宫殿,冷烟衰草。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

①大梁:

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北宋首都汴京。

②浙河西面:

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地方。

③宣和:

北宋徽宗年号。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作简要概括。

(6分) 

 

 

(2)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宣和宫殿,冷烟衰草”的艺术效果。

(5分)

 

4、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语录》)

(2),任重而道远。

(《孔子语录》)

(3),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5),来着犹可追。

(《论语》《孟子》选读)

(6)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求仁。

(《论语》《孟子》选读)

(7)君子病无能焉,。

(《论语》《孟子》选读)

(8)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河流最蓝的地方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那段时间,连最简单的食品都受到诡计和掺假的威胁。

没有哪一天报纸不提到在市场上又有惊人的发现,奶酪是用塑料做的,蔬果类含砷杀虫剂的浓缩比例比所含的维他命还要高。

马可瓦多每次在公司或咖啡馆听到别人说这些事情,就觉得好像有一头骡子在胃里面踢腿。

在家里,当他太太买完菜回来,以前那些让他雀跃不已的芹菜、茄子,还有杂货店粗糙多孔的面包,现在却引起他的恐慌,就如同有敌人潜入了他的住宅。

¡°我要尽我所有的努力,¡±他自我期许,¡°以供给我家人那些没有经过不可靠的投机者之手的食物¡±。

早晨他去上工时,好几次遇到一些带着鱼竿,穿着长统靴的男人往沿河公路走去。

¡°这是一个办法。

¡±马可瓦多对自己说。

但是城里的河流是垃圾、排水管的集中地,引起他莫大的反感。

¡°我要找一个地方,¡±他自言自语道,¡°那里水是水,鱼是鱼,我才愿意垂下我的钓竿。

¡±

骑着机动脚踏车,马可瓦多下工后便去探勘城市上游的河流,还有小河的支流。

他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远离柏油路面的河段,他取道小径,穿过柳树丛,直到他的脚踏车不能再前进为止,然后把车留在灌木丛中,步行到有河流的地方。

有一次他迷失了路,在灌木丛和陡峭的河岸边打转,既找不到任何小路,也弄不清河流是在哪个方向。

忽然,拨开一些枝叶,瞥见下方几步之遥,那宁和的水波——那时河口,几乎成为一个小而幽静的深潭——呈现出就像是山上湖泊的蓝。

激动的情绪并没让他忘记细看水流轻柔涟漪的下方。

终于,他的顽固得到了奖赏。

啪嗒一声,直鳍在河面上明显地一闪而过,然后另一次,又再一次,他如此地欣喜以至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是整条河流鱼的汇集地,钓鱼者的天堂,也许除了他以外还没被其他人发掘。

回头走时,天色已经暗了,他停下来在榆树皮上刻画记号,在某些地方堆几块石头,以便能再找回小路。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准备用具。

说实在的,他早就想好了。

在邻居和公司同事中他已经设定了十来个钓鱼爱好者。

半透露半提示地答应说只要一确定那个只有他知道的游满了丁鲈的地方,就会通知他们每个人,便成功地从这个人借一点,那个人借一点地备齐了一大仓库前所未见的完整的钓鱼设备。

这时,他什么也不缺了。

一个晴朗的早晨,从六点到八点——在上工以前,游着丁鲈的河流有可能钓不到鱼吗?

事实上,只要把鱼线丢下去就可以拎起一尾鱼:

这些丁鲈毫不迟疑地一口就咬住鱼饵。

既然用钓鱼线这么容易,试着用渔网捞捞看;丁鲈早已准备好一头栽进网里去了。

当他的鱼篓装满时,也到了该离开的时侯了。

他溯流而上,想找一条小径。

¡°喂,你!

”在河岸一个转角的杨树林中,直挺挺地站着一个戴着警卫帽子的家伙,瞪

着马可瓦多。

 

¡°叫我,什么事?

¡±马可瓦多觉得有一股不知名的威胁冲着他的丁鲈而来。

¡°你哪里抓的鱼,篓子里的那鱼?

¡±警卫问。

¡°啊,怎么啦?

¡±马可瓦多的心已经跳到嘴巴里了。

¡°如果你是在这下面钓的,赶快把鱼丢掉。

你没看到上游有座工厂吗?

¡±指着一栋长而矮的建筑物。

现在马可瓦多转过了河流的拐弯处,才看到它在柳树的那边正向空中吐烟,向水中排放浓密的云团,是可怕的青绿色和紫色。

¡°起码你看清楚水是什么颜色吧!

油漆工厂就是那个:

蓝色毒害了河流,还有鱼。

赶快把它们丢掉,不然我得把鱼扣押起来。

¡±

马可瓦多想:

¡°虽然我很想扔掉这些有毒的鱼,但是在警卫面前,我不能丢这个脸。

¡±

于是他回答道:

¡°如果我是在上面钓的呢?

¡±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不但要扣押鱼,还要给你开张罚单。

工厂上游是钓鱼保留地。

你看那块牌子!

¡°说真的,¡±马可瓦多急急地说,¡°带着钓竿,只是为了让朋友信以为真,其实这些鱼我是向附近乡镇的卖鱼人买的。

¡±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你只需要付税,就可以把鱼带回城里,我们这里是在城外。

¡±

马可瓦多已经打开篓子把鱼倒回河里了。

应该还有一条丁鲈是活的,因为它一扭鱼鳍快乐地游走了。

12.小说开头两段有哪些作用?

(4分)

13.联系全文,分析马可瓦多的人物形象特点。

(6分)

14.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有哪些含义?

(4分)

15.小说以¡°河流最蓝的地方¡±为题,请探究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电影中的“美国想象”

葛金松虞吉

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由封闭走向全球化并被纳入到新的全球场域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世界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关联。

②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美国意识形态渗透,使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不断被解构。

以传统儒家文化和乡俗文化为参照,对立与碰撞中的崇拜则成为了世纪之交进行“美国想象”的基点。

③“美国想象”作为一种电影文化现象出现并非偶然,这与亘古不变的“大国情结”密不可分。

当大国的行为期望与现实存在落差时,对美国的臆想和想象又给观众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力度,而且它形成的张力与应力也给“大国情结”的宣泄搭建和扩大了路径。

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百年近代史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种失落感和集体性精神创伤,中国的大国身份被历史暂时性“潜移”,但中国始终对大国身份和历史性无法释怀。

《大撒把》、《北京人在纽约》等表面上探讨的是亲人情感的跌宕、家庭生活的起伏和文化对立问题,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大国情感、观念的纠葛和冲动,特别是屈居于美国篱下的焦虑感。

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与成就所遗留并积淀下来的“世界中心意识”以“美国想象”来呈现,这倒有一点古人词句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意思。

④电影作为一种话语媒介,它导入了民族心智、思维和性格,就像王德威学者所说:

电影和文学是对社会思维和社会心态的想象,它们成为“想象社会思维和心态”的方法。

遵照电影的这一艺术特性,按照固有的思路和逻辑来进行“美国想象”的电影能够为触摸“大国情结”提供一种抚慰和想象性解决。

⑤新世纪大电影中的“美国想象”不再是八九十年代那种崇拜、迷恋和“单边主义”的塑造,而是在一种新的视野下对中美平等关系进行构置,实现两种文化的连接。

被称为“现象电影”或“话题电影”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无不给予两种文化平等对话的想象,《中国合伙人》中三次高考失败、经历困厄、磨难的底层青年成东青,通过自己勤奋和努力成为拥有财富和地位的成功者,而且最终在国贸大厦谈判中实现翻盘。

这种“美国想象”,不仅是中国人“潜意识”下“大国情结”的凸现,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国家言说”。

在模糊了两种意识差别的基础上,以一种“新的成功”、“新的圆满”给人一个新的期望和兴奋。

 

⑥“美国想象”在中国电影的呈现也许只是作为一种有效的、隐含商业策略的以“文化差异”为噱头,为永无餍足的欲望服务,也许反映了当下中国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强势裹挟下的处境,但从“大国情结”契入的阐释分析,显然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作者为西南大学传媒大学教授,内容录用时有删改)

16.文中“美国想象”的含义有哪些?

(6分)

17.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8.请结合文章,对最后一段中“合理性”作简要分析。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

“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加试

命题人谢林

试卷分值:

40分考试时间:

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乾隆癸卯科浙江乡试,首题¡°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获售者鲜登第,时称¡°逸民榜¡±。

丙子科题¡°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所取文皆动宕发皇,登第者独多,时称¡°响榜¡±。

大抵场屋文字,察理宜精,而才不可敛;审法宜密,而笔不可枯。

必也以沉实之思运高华之气风骨近于古而声调合于今斯为举业利器。

(节选自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21.文中¡°癸卯¡±属于________纪年法,在¡°乡试¡±中考中的人,称作________。

(2分)

22.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影响考生¡°登第¡±的因素。

(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红楼梦》中,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丫头,后被贾母派去服侍黛玉,改名紫鹃,她一心一意为黛玉着想,敢于直接指出黛玉的过错。

B.在行酒令时,黛玉情急之下引用了《西厢记》和《会真记》中的句子,被宝钗发现,两人来到蘅芜苑中,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

C.紫鹃敢试宝玉,首先出于对黛玉的关爱,她把自己当成黛玉的亲姐妹,希望宝黛能早日成亲;其次出于二人的共同的命运,黛玉的命运如何直接关系到紫娟,可以说二人荣辱相关,休戚与共。

D.71回中巜嫌隙人有心生嫌隙》中,贾母80岁寿辰,南安太妃要见大观园中的众小姐们,贾母于是叫“把史薛林以及三姑娘”带来见客,这引起了“嫌隙人”邢夫人对王夫人产生了“嫌隙”。

E.85回中,在贾母和薛姨妈基本同意宝玉和宝钗婚事的情况下,贾芸给宝玉写了个帖子报喜,宝玉看罢,气的撕了帖子,直摇头,皱眉,并说贾芸混账。

所以说宝玉宝钗的婚事其实最先是由贾芸通报给宝玉的。

24.简答题。

(10分)

(1)《红楼梦》第41回中,妙玉引黛玉、宝钗、宝玉去栊翠庵品茶,就制茶所用之水,妙玉和黛玉有如下一番对话,请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6分)

黛玉因问:

¡°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你怎么尝不出来?

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第67回中,“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中,“颦卿”是谁?

“土仪”为何会引发她思故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文学与乡愁

陈少聪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以乡愁为主题的书写,俯拾即是。

拿起一本唐诗宋词汉赋来,每三两页必有一篇写乡愁。

有写流放离愁的,有写出塞征人的悲怆的,更有无数写闺中怨妇的凄怆和游子的羁旅思归。

凡是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背诵出几首来。

“乡愁”恐怕早已成了中国人集体意识里的生命基调了吧。

古人出门是大事,往往一别经年,山川阻隔,千里迢迢,那种乡愁摧肠揪心。

几千年前《诗经》里就充塞着书写乡愁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诗里高适的《燕歌行》写征人的苦辛,少妇的悲怆,又是多么动人心魄。

杜甫写昭君出塞的千古名句,读了更是令人心碎神销。

随手拈来,便有如许之多沉重的乡愁之作。

“乡愁”在英文里译为nostalgia,指对过去的眷念之情。

纯粹古典的乡愁因地理的隔离而引起,是种痛苦;而nostalgia则属于一种甜蜜的忧伤。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所表述的几乎全是这种对过往的眷念之情。

记忆往往于人们最不经意之际猝地来袭,常因某种音符、某个旋律或某种气味等等感官的刺激而骤然之间勾起浓烈鲜明的回忆。

还有一种乡愁,境界更加抽象,它除了追念既往,也遥想无穷的未来。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正是这样一首诗。

崔颢的《黄鹤楼》所写也是类似的境界,诗中的“乡关”未必指家乡,更像泛指人生的归宿。

诗人对生命世事兴起无限感怀:

人生何其渺小,人生当何去何从?

这种乡愁,不限于诗人,是人类自古以来共有的感怀。

人生短暂,似白驹过隙;在宇宙间,人永远只是一个过客。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不也正有同一种感慨吗?

诗人在接触到这旷古的大寂寞后,也是接触到终极的乡愁的时刻,而这刹那的悲情与颖悟,往往启发了伟大文学作品的诞生。

25.以乡愁为主题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5分)

▲▲

2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4分)

▲▲

27.材料中写到了哪几类乡愁?

它们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1.C(吸收:

吸纳。

借鉴:

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或教训。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

亦步亦趋: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画虎画皮难画骨: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难。

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老虎不像,却像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本题第一空,两个备选词“吸收”“借鉴”均可用;第二空,“邯郸学步”与语境中“放弃”“葬送”等词更吻合;第三空,“画虎不成反类犬”从语义上看更合适。

2、C(A不符合逻辑,应该是六分之一在前,五分之一在后。

B并列词语语序不当,“论证与调研”应改为“调研与论证”;成分赘余,删去“在……后”或“经过”D成分残缺。

可在“利用”后加“的城市”。

3、选A

4、B

5、(3分)C(解析:

由前文语境可以推知,后两句先说“要读书”,再说“好读书”,可以选定②④;由后文可以选定③;⑤⑥①有直接的承接关系,所以选C项)

6.B(勘:

调查,审查)

7.D(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8

(1)朝堂之中,忠奸不分,把讨好迎合当作符合礼仪,把恪守正义视为故作正直猎取名誉。

(4分,“廷陛、逢迎、合礼、沽直”各1分)

(2)(彭汝实)自知不能被考察接纳认可(或译为“无法通过考察”),于是想辞去高官而就卑职(或“甘居低位”),不应当听任他侥幸免于追责。

(4分,“不容、尊、卑、听”各1分)

9.查明真相并停止对杨廷和家人的迫害,依法惩治诬告之人,追究主使者的罪责,要有免于外蕃讥笑的意识。

(4分,每点1分。

有关王邦奇两道奏章的内容和杨廷和获罪的原因,不属于建议的内容,不能作为答案。

【参考译文】

彭汝实,字子充,嘉定州人。

正德十六年的进士。

授官南京吏科给事中。

嘉靖三年上疏说:

“九江盗贼起事,杀伤官军。

操江伍文定不立即商议剿灭,应城伯孙钺按兵不动,都应该严加责罚。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吕柟、邹守益入狱,彭汝实上奏救援他们。

后又因灾变而上言说:

“近来出现黄风黑雾,春季干旱冬季打雷,大地震动泉水枯竭,尘土飞扬。

加上众小人人多势众,盗贼公然横行,千万百姓破产。

木怪草妖,时闻上报。

上有天变,下有地变,当中又有人物之变,而修身反省的诏书不过是一纸空文。

朝堂之中,忠奸不分,把讨好迎合当做符合礼仪,把恪守正义视为故作正直猎取名誉。

权贵宠臣如巨鲸大鲕冲破渔网自由自在,肥田大宅赏赐不断。

陛下年龄已过了十五立志问学之年,可与儒臣殿前进讲经学时却极少提问讨论,对于内阁首辅拟写在票签上的重要意见却依常规批答。

将空闲休息的时间浪费在宠爱的妇女身上,而将宦官视为亲信。

如此做法却希望上天回心转意,人心感动,是办不到的。

大学士费宏因儿子犯事被批评不出仕,礼部侍郎温仁和因庆王朱台浤事听候审查。

彭汝实上书说应该让二位大臣离任,用来彰明官员进退的意义。

对于奸人王邦奇攻击杨廷和之事,彭汝实上言说:

“邦奇先后上了两道疏章,以惊恐之语开始,以粗鄙猥亵之词结尾。

疏章中引用的事,大多颠倒事实混淆不清。

陛下当初即位时,杨廷和裁减政府数万冗员,因为激怒这些人而罢官离任。

现在他的长子已因狂妄而被发配,此事也应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