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26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docx

自我总结版近义词组辨析DOC

国考近义词组高频辨析

【小宝言语】高频词辨析积累

(1)

1、识别、甄别、鉴别、辨别

【小宝辨析】

【识别】:

辨识分类,比如人脸识别,就是说,识别是来进行定性式样的分类的。

【甄别】:

强调认真细致,程度上大于鉴别。

【辨别】:

辨别往往是对不同事物的,比如辨别对错等。

2、入木三分、微妙微肖、鬼斧神工

【小宝辨析】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惟妙惟肖】:

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摸一样,非常相像逼真。

说白了就是“死物”像活的一样(小宝解析)。

【鬼斧神工】:

形容对象往往是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可以做到的。

3、出于、鉴于、基于

【小宝辨析】

【出于】:

从什么角度出发而得出。

处于考虑(考虑是代表的某一种角度)。

【鉴于】:

“鉴证实录”——能有证据的或是能证明的。

【基于】:

以什么为基础的。

4、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小宝辨析】

【空穴来风】:

这个词别弄错了。

这词是说有洞穴才有风进来。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也比喻流言趁机会传播开来。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可能是真的)。

【无中生有】:

本来没有的事情,说成有的(完全没有的事)。

5、国是、国事

【小宝辨析】

【国是】:

专指国家大事,国策、规划等重大事物,有政策法规等含义。

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如国家领导人与政协委员“共商大事”。

【国事】:

“国是”要比“国事”的范围窄,因此不能用“国是”替代“国事”。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以用于国内,也可以用于国际。

(3)语言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6、子虚乌有、虚无缥缈

【小宝辨析】

【子虚乌有】:

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子虚:

不真实。

(不存在)

【虚无缥缈】:

形容空虚渺茫。

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

(存在)

7、反转、逆转、倒转、偏转

【小宝辨析】

【反转】:

转向相反的方向。

【逆转】:

向相反方向转。

比如原来是好的,忽然变坏了,再比如,形势逆转。

【倒转】:

倒过来。

比如一个字,你写反了,倒过来才会正。

换而言之与正相反。

【偏转】:

偏离直的方向。

8、置若罔闻、旁若无人

【小宝辨析】

【置若罔闻】:

听见了不加理睬。

换而言之听见了就跟没有听见一样。

【旁若无人】:

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定自如的样子。

9、源源不断、滔滔不绝、层出不穷

【小宝辨析】

【源源不断】:

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多用于事物(很少用在人身上)。

【滔滔不绝】:

指的说话,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层出不穷】:

连续不断的出现,重在数量多。

10、岌岌可危、危在旦夕

【小宝辨析】

【岌岌可危】:

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者灭亡。

侧重状态。

【危在旦夕】:

旦夕:

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危险就在眼前。

侧重时间上的急促。

【小宝言语】高频词辨析积累2

11、空想、幻想

【小宝辨析】

【空想】:

不从实际出发的,毫无根据的想法。

【幻想】:

虚的、不实际的,以愿望或者理想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情有所想象。

12、抱残守缺、宁缺毋滥

【小宝辨析】

【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宁缺毋滥】:

宁可缺少一些,不要不顾质量一味求多。

13、记叙、记述、记录、记载

【小宝辨析】

【记述】:

书面写下来。

不如:

把小宝说的话记下来,一般就说记述。

这是客观记录的。

【记叙】:

记叙是在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

【记录】:

可作名词可作动词。

带有证据性。

【记载】:

把“事情”写下来,用于传播以及被后人知道。

14、僵化、固化

【小宝辨析】

【僵化】:

不向前发展。

【固化】:

固定的方向固定的方式进行。

15、鬼蜮伎俩、阴谋诡计

【小宝辨析】

【鬼蜮伎俩】:

鬼蜮:

阴险害人之物;伎俩:

花招手段。

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阴谋诡计】:

阴谋即私下密谋,诡计即奇术。

就是说私下去密谋一些奇术。

16.延宕、拖延

【小宝辨析】:

【延宕】:

拖延,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拖延】:

非必要的,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

*延宕的适用范围要比拖延大。

17.披露、透露、揭露、暴露、泄露

【小宝辨析】:

【披露】:

揭示隐蔽或隐私,主动地去进行发表公布,且披露的事情有好有坏。

【透露】:

透露风声,这个主要用于人,人去透露。

无明显主观感情色彩。

【揭露】:

不为人知的公诸于众,被动。

【暴露】:

没有第三方参与,如穿着暴露。

【泄露】:

让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

18.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小宝辨析】: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这个词要跟否定词搭配。

比如:

难以望其项背。

【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这个词表结果。

19、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小宝辨析】

【眼花缭乱】:

看到纷繁的东西迷乱,事物具有复杂性,无法看清。

重在乱。

【目不暇接】:

东西多,看不过来。

重在多,东西不主动,被动观赏,人去看。

【应接不暇】:

主动来的东西,我们要去看(接),看不过来。

20.接踵而来、纷至沓来

【小宝辨析】:

【接踵而来】:

指人。

来的人很多。

【纷至沓来】:

接连不断地来到(人+物)。

【小宝言语】高频词辨析积累3

21.畏首畏尾、骑虎难下

【小宝辨析】:

【畏首畏尾】:

胆子小,疑虑重重。

【骑虎难下】:

事情做到一半,遇到一些新情况,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22.质疑、置疑

【小宝辨析】:

【质疑】:

利用证据、提出疑问、请人解答

【置疑】:

多用于否定,不容置疑

23.目无全牛、炉火纯青

【小宝辨析】:

【目无全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重在熟练程度。

【炉火纯青】:

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地。

重结果。

24.风光旖旎、姹紫嫣红

【小宝辨析】:

【风光旖旎】: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风光美丽动人

【姹紫嫣红】:

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美丽。

在这里请看清形容对象。

25.培养、滋养

【小宝辨析】:

【培养】:

有目的地进行长期的训练,使成长。

培养的对象往往是活物,即必须是能够接受训练的。

【滋养】:

供给养分。

滋养身体。

26.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小宝辨析】:

【日新月异】:

新:

更新;异:

不同。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重在变化大。

【瞬息万变】:

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

侧重在变化快。

27.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小宝辨析】:

【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重在多样。

【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重在各具特色。

28.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小宝辨析】:

【循规蹈矩】:

循、蹈:

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

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重在不愿改变。

【按部就班】:

部:

门类。

班:

次序。

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重在不超越规范。

29.高枕无忧

【小宝辨析】:

【高枕无忧】:

垫高枕头睡觉,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

也比喻放松警惕。

(有好有坏)

30.限制、控制

【小宝辨析】:

【限制】:

局限在某一范围,不允许超越界限。

限制往往是对某种行为。

【控制】:

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控制往往是对人而言,比如控制某人,或者控制人做某事。

31.约束、制约

【小宝辨析】:

【约束】:

限制管束不超过某种范围。

【制约】:

是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如互相制约。

有管制的意思。

相比约束程度要重一些。

32.措手不及、猝不及防

【小宝辨析】:

【措手不及】:

事情来的太突然,一时间无法应付。

重在来得太快。

【猝不及防】:

出其不意,来不及防备。

重在没想到。

 

【瑾欢言语】近义词辨析

1、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2、爱护、爱戴:

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3、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4、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5、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6、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

(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7、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8、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

都指: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

“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9、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

(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

(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10、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11、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12、表示、显示、显露:

“表示”

(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13、边疆、边境: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

(边界:

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14、不详、不祥:

前者指

(1)不详细、不清楚;

(2)不细说。

后者指不吉利。

15、不止、不只:

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

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6、报复、抱负:

前者指对别人反击。

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7、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

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8、不肖、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

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9、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指编纂、编写。

“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20、变换、变幻:

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

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21、而后、尔后:

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

而后:

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

尔后:

从此以后,此后。

“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22、恩惠、恩赐:

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

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23、抚养、扶养:

都有“供养”之意。

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

24、发现、发明:

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25、法制、法治:

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

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26、复员、复原:

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

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27、风气、风俗、风尚:

“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28、妨害、妨碍:

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29、肤浅、浮浅:

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30、反映、反应:

“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31、肤浅、浮浅:

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32、反映、反应:

“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33、富裕、富余:

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34、赋予、付与:

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35、废除、废黜、解除:

“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36、凡响、反响:

“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37、负心、腹心:

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

(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

(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38、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39、分辨、分辩:

“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40、改进、改善:

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

41、富裕、富余:

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42、赋予、付与:

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43、废除、废黜、解除:

“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44、凡响、反响:

“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45、负心、腹心:

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

(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

(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46、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47、分辨、分辩:

“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48、改进、改善:

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

49、沟通、勾通:

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50、公然、公开:

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51、关注、关照:

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52、灌注、贯注:

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53、光临、惠顾:

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54、工夫、功夫:

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55、贯穿、贯串:

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56、过度、过渡: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57、给予、给以:

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

58、国事、国是:

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

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59、痕迹、踪迹:

前者指

(1)物体留下的印记;

(2)残存的迹象。

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60、合计、核计:

前者指

(1)盘算,商量;

(2)合在一起计算。

后者指核算(成本)

61、教诲、教训:

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

(1)教导训诫

(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62、辣手、棘手:

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63、界限、界线:

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64、急躁、暴躁:

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

(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

(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

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65、激奋、激愤(激忿):

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66、哀怜、爱怜、爱恋: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67、暗淡、黯淡:

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

“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68、按语、暗语:

“按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作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

“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

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9、翱翔、遨游:

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70、按照、依照、遵照:

都是介词。

“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依据,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使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款×条”。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71、惦记、思念:

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

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72、陡峭、峻峭:

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73、电讯、电信:

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74、独立、独力:

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75、典雅、高雅:

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76、暴病、抱病:

“暴病”指突然发作、来势很凶的病,名词,如“一场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

“抱病”指有病在身,动词,如“自此以后,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77、崩裂、迸裂:

“崩裂”指物体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如“山石崩裂”。

“迸裂”指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如“脑浆迸裂”。

78、变易、变异:

二者都与变化有关,但所指的对象不同。

“变易”指改变,变化,如“这里的情况并无多大变易”。

“变异”指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如“物种变异”。

   

79、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

题例:

西方的云霞一会像激起的浪花,一会儿像堆起的棉絮,  不定。

(变幻)

80、不合、不和:

“不合”指不符合,不应该,合不来,如“不合手续”“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合叫他去”“他们俩一直不合”。

“不和”指不和睦,如“家不和,外人欺”。

 81、鼎力、全力: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如“多蒙鼎力相助,十分感谢!

”。

“全力”全部的力量和精力,如“全力支持”。

  题例:

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他日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  支持。

(全力)

   

  82、堤防、提防:

“堤防”名词,如“汛期以前,要加固堤防”“提防”小心防备,如“对他你要提防着点儿”。

  题例:

美国驻巴格达领事处,已经发表声明,警告在巴格达的美国公民  恐怖袭击。

(提防)

  

  83、端倪、眉目:

都是指事情的头绪,但“端倪”是书面语,眉目多用于口语,如“略见端倪”“把事情弄出点眉目再走”。

  题例: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端倪)

   

  84、淡泊、淡薄:

“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如“淡泊明志”。

“淡薄”①(云雾等)密度小,如“浓雾渐渐地淡薄了”;②(味道)不浓,如“酒味淡薄”;③(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如“他对象棋的兴趣逐渐淡薄”;④(印象)因淡忘而模糊,如“时间隔得太久,印象非常淡薄了”。

  题例1:

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他付出了许多,终于可以安享成功的喜悦,而对艰苦往事的记忆则越来越  。

(淡薄)

  题例2:

从陶渊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名利的人,而其感情却并非是  的,相反,是非常丰富的。

(淡泊、淡薄)

   

  85、度、渡:

“度”①指过时间,如“欢度春节”“虚度光阴”“度假村”;②佛家用语,指广施法力,使众生得到解脱,如“普度从生”。

“渡”通过江、河、海等,由此岸到彼岸,如“远渡重洋”。

  题例:

中国古代有许多高增不惜  江  海的艰辛,为的是能普   众生的理想,到白发时回首此生才发现自己没有虚  年华。

(渡、渡、度、度)

   

  86、讹传、讹舛(chuǎn):

“讹传”,动词,指错误地传说,如“这一讹传不要紧,我倒成了一个罪人”。

“讹舛”,名词,指文字错误,如“这段文字的讹舛太多”。

   

  87、遏止◇遏制]“遏止”指用力阻止,阴遏,便停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

如“不可遏止的革命洪流”。

“遏制”指压制、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