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05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docx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学年第二学期1501班文科实验班考试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文科实验班8月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二全册、必修三1-11课】

1、学者钱穆在其《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

“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

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

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

”材料主要说明

A.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

B.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

C.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

D.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

2、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

唐中宗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

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

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①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②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③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④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

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

由此可见,先秦节庆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而到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战国长期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各国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C.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D.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5、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商人社会地位不高B.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新兴商人日益活跃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由于这种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统一B.结束了大分裂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D.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7、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有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

C.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D.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

8、考古发现,秦代出土的陶俑,马腿都是粗短的,躯干也比较短,脖子也短,能吃苦耐劳,但是速度不快,基本适合于挽犁用。

后来,在甘肃省出土一座东汉时代的青铜奔马,形象矫健俊美,是一匹适合作战的良马。

东汉马匹品种改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汉朝以后牛耕盛行,马匹不再用于挽犁

B.汉高祖采用和亲政策,汉匈之间行茶马贸易

C.汉武帝时开通西域,从大宛引进优良马种

D.东汉时击败北匈奴,匈奴的战马贡献皇帝

9、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10、唐中期以前的诗中所描述的商人,大多是长途转运奇珍异品的,如“党项马”、“吐蕃鹦”,唐中期以后的诗中所描述的商人,如“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

这种变化表明

A.古代商人阶层生活奢侈B.唐代商品经济异常发达

C.唐代商业出现变革迹象D.商人阶层唯利是图特质

11、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12、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

“(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B.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13、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A.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B.希望人们放弃名声与利禄

C.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14、宋代大兴水利事业,尤其是南方,仅江苏、浙江、福建三地的水利工程就达817项,是唐代三个地区水利工程总数91项的8.91倍。

这一现象说明

A.北方经济中心地位转移到南方B.宋代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田耕种

C.水稻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农作物D.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仍不及北方

15、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最新研究认为,画中描绘的一系列细节包括虚设的望火楼、严峻的商贾囤粮问题、慵懒的递铺官兵、严酷的党争事件、撤防的城门、沉重的商税、泛滥的酒患、鲜明的贫富差异等,有助于重新反思以往所认为画卷是表现北宋“政治清明”或“清明盛世”的学术观点。

据此推论,该作品

A.改变了风俗画的题材B.脱离了北宋社会实际

C.追求绘画的神韵意趣D.反映了儒家思想本质

16、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17、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

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

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B.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

18、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

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

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

”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C.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D.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

19、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抒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这反映了:

A.苏州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清初官营手工业的普遍衰落

C.机户成为苏州丝织业的主体D.机工的生产积极性严重不足

20、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A.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B.小农经济发展的较快

C.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D.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

21、明代,不少乡村地主迁移到城镇中居住,成为城居地主。

如温州府永嘉县“在城仕族,自乡徙来者居多。

”这反映出

A.明朝我国城市化进程拉开序幕B.明朝出现近代因素的萌芽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市镇兴盛D.阶级矛盾致地主避祸城镇

22、清朝有人记载在陕鄂川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

这表明当时

A.作物引进推动农副业商品化B.三省交界处工商业市镇出现

C.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D.区域差异造成市集贸易兴盛

23、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

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

“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C.英国社会动荡需要商人力量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24、《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

“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年。

”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

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

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

25、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

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

这一现象

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

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

26、袁世凯当政后,表示“民国成立,宜以实业为先务,故分农林、工商两部,以尽协助提倡之义。

”据统计,从1912年到1916年间,北京政府先后颁布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法规等达86项之多。

这说明

A.北洋政府仍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

B.北洋政府采取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措施

C.北京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社会风气

D.北京政府注重依法推进民族经济发展

27、电影《细细的红线》中有一句话:

“在理智与疯狂之间,只有一道细细的红线。

”1956年的中国是一个理性十足的国家,1958年的中国是个激情澎湃的国度。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际局势恶化激发国内建设热情B.“以阶级斗争为纲”主导政治生活

C.两级对峙格局确立影响政府决策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

28、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

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

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9、1980年至1982年,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勤劳肯干的人迅速致富,出现了以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电器大王郑元忠为代表的八个领域的致富样板,号称“八大王”。

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整顿经营秩序的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城市的生产关系变革过急过快

B.传统体制和观念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C.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

D.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趋于保守

30、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C.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31、希腊智者克里底亚提出:

“当人们还不会安排生活,只象野兽一样听任暴力的支配之时,当善无善报、恶无恶报之时,我想人们才诉诸惩罚性法律,使公正的裁判主宰一切,抑止暴力并给罪犯以惩罚。

”这说明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32、公元前399年,雅典公民陪审法庭投票判决苏格拉底死刑,许多人建议他逃亡海外,但苏格拉底以关于遵守法律的深邃的哲理思考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服从法律”为由,拒绝逃亡,慨然赴死。

这从本质上说明

A.苏格拉底认同雅典民主政治B.雅典民主以法律至上为原则

C.苏格拉底以死捍卫生命尊严D.雅典民主开始出现体制危机

33、从15世纪中期起,欧洲的白银产量大幅度增加。

1462年与1530年间,中欧地区的银产量增加了五倍多。

在1526—1535年间达到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个数字在19世纪都未曾达到。

造成欧洲这一时期白银开采量上升的重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B.欧洲本土白银的大量出口

C.欧洲国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D.亚洲国家闭关政策的影响

34、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

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价至每担80杜卡特。

这一史实可以佐证的历史现象是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物种交换D.美洲开发

35、英国学者罗伯特•艾伦在揭示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的原因时发现:

由于遭遇黑死病,英国人口锐减,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同时,该国煤炭蕴藏丰富,易于开采,能源价格低廉;18世纪初期英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资本为高。

他的研究角度是

A.生产要素的供给B.市场需求的扩大

C.人口结构的变化D.社会生活的变迁

36、英国东印度公司曾获得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

但到19世纪初,英国却逐渐取消了其贸易垄断权并于1858年解散了该公司。

这一变化表明

A.资本主义国家商业竞争日益加剧

B.东印度公司完成了独占印度的使命

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政策转变

D.英国的代议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7、下边是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判断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大事

1921年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

A.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冲突B.西方国家的侵略与经济制裁

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D.新经济政策收到的效果甚微

38、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的钢产量从430万吨增加到1830万吨,石油产量从170万吨增加到3420万吨,煤产量从3550万吨增加到16470万吨,电力从50亿千瓦时增加到483亿千瓦时。

这一变化主要因为

A.苏联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B.苏联人民高昂的建设热情

C.为做好反法西斯战争准备D.苏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39、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他认为苏联应当:

A.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B.注重发展商品货币市场关系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继续大力实施新经济政策

40、美国1946年通过《社会保障法修正案》,增加1000万受益人口;《公平劳动标准法修正案》将工人最低工资由每小时40美分提到75美分,这就是杜鲁门所谓的“公平施政”。

由此可见

A.战后美国经济危机严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B.“公平施政”发展了国家干预的混合经济

C.美国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国家福利制度

D.“公平施政”扩大了罗斯福“新政”成果

41、2015年,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

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

上述材料表明

A.物理学的发展主要依据科学实验B.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

C.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

42、有学者提出:

“实际上,经济全球化时代是极与极之间逐渐趋向高度依存的时代。

过去的极相互割裂,呈绝对性,今天和未来的极是相对的,都是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据此可以推断

A.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关系日益密切B.两级对峙并未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

C.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多极化互相矛盾D.全球化趋势与多极化趋势并行不悖

43、(25分)人口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人口数据显示,元代以前的繁荣时期,人口可达到6到8千万人,宋朝达到了1亿人。

也有资料说宋朝人口超过了1亿人。

明朝末年人口超过了2亿大关。

经过了明清之际的严重天灾和多年的战争,到清朝初年人口仍然保留了1亿人。

到1850年人口增加到4.3亿。

有人称这种增长速度为爆炸性增长。

材料二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家,欧洲向美国的移民高潮时期是19世纪,美国逐步取消了约翰·亚当斯的移民法,欧洲移民大量涌入是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特别是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移民潮一浪高过一浪,呈递增态势。

第一个高潮是1820年---1840年,移民总数达500万;第二个高潮是1840年---1880年,移民总数达1000万;第三个高潮是1880年---1900年,移民总数达2200万。

----毕元辉《近代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清朝人口爆炸性增长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

(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7分)

44、(12分)人类历史可以看作是不断探索和争取自由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总体来说“自由”是被从否定意义上来理解和定位的,即一种与正统思想和正式制度相反的个体态度或行为,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这导致了传统自由思想的内向化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心性自由思想,即一个人在人际之外、规矩之外、制度之外的自在自得。

——寇东亮《中国传统自由概念与心性自由的思想辩证》

材料二何谓自由?

曰:

粗言之则不受压制,即谓之自由焉耳。

压制之道不外二端:

一曰君权之压制,一曰外权之压制。

脱君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法国是也;脱外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美国是也。

故凡受君权之压制而不能为法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凡受外国之压制而不能为美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

——1901年在日本东京发刊《国民报》第二期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追求的“自由”和近代中国追求的“自由”的差异。

(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

(8分)

文科实验班8月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1.5分×42=6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D

D

D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B

D

D

A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D

C

B

A

C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C

A

A

C

A

D

B

D

题号

41

42

答案

C

D

二、非选择题(25分+12分=37分)

43、(1,9分)

43.

(1)原因:

本身:

人口自然出生率的增长。

经济:

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玉米,番薯等);

政治:

清初政局稳定;

政策:

清初统治者政策(康熙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政策))的调整;(每点3分,三点即可,共9分,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43、(2,9分)

(2)原因:

美国:

政策:

美国移民政策调整;

经济:

美国工业化急需劳动力;

环境:

美国人文自然环境有吸引力;

欧洲:

经济:

欧洲产业革命摧毁传统经济出现剩余劳动力;

政治:

欧洲革命与战争频繁(或欧洲动荡);

政策:

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

技术:

近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每点3分,3点即可,共9分,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43、(3,7分)(3)积极:

本身:

提供更多劳动力;

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扩大国内市场,拉动内需;

消极:

社会:

引发社会问题;加大社会压力;

环境:

带来环境问题;增加资源消耗等

(积极消极各答2点,每点2分,共7分,若只答一方面只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44、(1,4分)

44、

(1)古代中国“自由”:

心性的自由(内心精神的自由)(2分)

近代中国“自由”:

政治和思想的自由;民族的独立(2分,任答一点即可)

44、(2,8分)

(2)原因:

古代中国,政治:

中国专制制度的压制;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利于实现心性的自由

思想:

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禁锢;(4分,任答两点即可)

 

近代中国,政治:

西方国家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腐朽;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民主思想)的影响(4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