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5813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docx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革命传统

——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本刊记者李慧玲陈竟

1937年年5月,在党中央和周恩来的关怀下,党在甘肃建立了办事机构。

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后,这个办事机构被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9月,又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

由于它设在兰州,习惯上就称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成立,打破了甘肃沉寂已久的抗日局面,是甘肃抗日救亡运动从冷冷清清走向蓬勃发展的转折点,对甘肃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是西北白区一盏红色明灯,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周恩来亲切地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接待站·指挥所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前身是彭公馆。

彭公馆位于南滩街54号(现甘南路700号),因彭加伦而得名。

1937年5月29日,彭加伦从西安来到兰州,之前他是陕西云阳红军办事处主任。

和彭加伦一起来的还有张文彬、朱良才等其他6位共产党员。

他们带着周恩来、叶剑英写给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的信到兰州设办事处。

10天之后,彭加伦一行设立了红军办事处。

据《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记述,红军办事处设立之际,由于当时国共合作尚未正式形成,这个名字还不便公开使用,对外便称彭公馆。

1937年8月,彭公馆变成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为了敦促蒋介石履行西安事变中承诺的条件,促进国民党早日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围绕国共合作、红军改编、陕甘宁边区的地位以及停止进攻西路军和南方游击根据地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

到1937年8月,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陕甘宁地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若干城市设立办事处。

任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的谢觉哉和时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贺耀祖是同乡,党中央派他来兰就是考虑到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而此时的八办也由半公开成为公开的组织,并挂出了牌子。

抗战初期,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的抗日热情不高,对我党提出开展民运运动持怀疑和畏惧的态度。

谢觉哉针对贺耀祖这种“叶公好龙”的思想提出严厉地批评,除了当面辩论外,还写了十多封语重心长的信对贺进行开导。

经过种种的艰苦工作,贺耀祖有了一定的转变。

1937年8月13日,贺耀祖公开召集省党部特派员邓宝珊、马愚忱、田昆山、戴愧生等设宴欢迎谢觉哉和彭加伦。

宴后,又讨论了办事处提出的民运问题、军队调整问题和甘、宁、青、新的团结问题。

这次会议打开了在甘肃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

办事处在谢觉哉等的领导下,坚持了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进行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甘肃的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工作开展了新局面。

 

  与此同时,兰州八路军办事处还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党的政策,开启民智,团结所有拥护抗战的人。

谢觉哉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声望,在当地出版的各种报刊上,用本名和敦夫、佳金、无奇、明远和见心等十多个笔名,针对抗战形势尤其是国民党的错误政策和反动措施,撰写和发表了七十余篇切中时弊的论文和杂文,对于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揭露批评反动政府的假抗日真反共行为,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文章中,谢觉哉指出“希望各级齐心合力,共同抗敌,共同建国,只有共同的做,才能搭救自己,搭救国家,一直走上民族独立自由的大路。

”在谢觉哉的影响下,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音乐家相继来到兰州,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兰州创办了通俗刊物《老百姓》,丛德资创办了《民众通讯社》还有作家茅盾、肖军和音乐家塞克等,都对甘肃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1934年甘肃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后,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后才建立起了工委。

1937年10月二十五、二十六日正式成立了党的甘肃省工作委员会,孙作宾为书记。

工委的政治任务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依靠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抗日救国。

虽然当时国共已经合作,但是在白区内的地下党组织依然是非法的。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便以其合法的公开身份给予他们种种帮助。

中央对甘肃工委的指示,都是通过办事处转达,工委给中央的报告,也是经由办事处转报延安。

谢觉哉经常参加工委的会议,指导他们的工作,还在办事处内为他们开办了培训干部的“党建培训班”,对一些党员和经过斗争考验的党外积极分子,进行马列主义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

就这样,在谢觉哉领导下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密切配合下,兰州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从1937年8月起,先后成立了妇女慰劳会、省外留学生抗战团、西边青年救亡读书会、甘肃青年抗战团、伊斯兰学会回民教育促进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甘肃青年抗敌自卫会等救亡团体。

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促进了爱国文化运动的兴起,八路军办事处和甘肃工委意欲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唤醒民众。

 

  在这一时期,甘肃的报刊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同仁消费合作社在兰州也销售进步书刊,谢觉哉还曾在这里接见青年抗战团的负责人和心安旅行团的成员,许多青年在此接受了谢觉哉的教诲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作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成立的一个缘由,解救西路军被俘人员一直是“八办”工作的重点。

为了顺利营救被俘人员,办事处做了系统的工作安排,首先把营救、收容工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融为一体,利用上层统战的关系,设法营救被俘红军。

谢觉哉来兰州后,根据吴鸿宾的调查,将被俘红军的分布情况写信给贺耀祖,通过他向马步芳索要。

这样,从青海要回了刘瑞龙、魏传统等多名重要干部。

并派高金城大夫到张掖以开医院为掩护,收容失散在河西的红军。

高金城原是兰州福陇医院的院长,1937年年8月1日,谢觉哉、彭加伦、朱良才在五泉山和他会面,具体研究到河西营救西路军的对策。

高大夫接受了委托后,8月8日到达张掖。

他以开设福音堂医院为掩护,公开收容红军伤病员,并利用治病的机会,传达党中央和办事处的关怀。

他还派人下乡发散“兰州设有八路军办事处”的宣传单,引导失散的红军。

 

  此外,八办还承担了通向苏联国际交通线上的人员接待和物资转运工作。

经办事处转运的物资有武器、弹药、医药、皮衣和书籍等。

1937年冬到1938年夏,滕代远携带高射机炮、子弹和西药12车,高自立携带皮衣、军火10车,都经过兰州运往边区。

办事处还将新疆人民支援八路军的3万件皮衣运到长武,由三八五旅接收转运前线。

 

  接待来去苏联和我国新疆的过往人员,也是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一项重要任务。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成立不久,就接待了去新疆的张之夫、杜重远、周小舟和赴苏的东北抗日将领、民主人士李杜将军。

苏联代表处成立后,办事处和他们建立了经常的联系,1937年12月,蔡树藩、钟赤兵、贺子珍、刘英等去苏;1938年1月,毛泽民等去新疆,办事处为他们联系搭乘苏联军用飞机;1939年9月,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1940年2月回国途径兰州时都住在办事处,并作了形势报告。

办事处还接待过越共胡志明主席和日共主席冈野进。

同时,还接待了在新疆工作个西路军领导人如陈云、滕代远、毛泽民、李先念、李卓然、曾传六、李天焕等。

1942年1月,林彪从苏联返回延安途经兰州,尽管最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将林彪安全护送过境,但当时兰州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

自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顽固派不顾民族危亡,加紧反共反人民活动,特别是在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国民党顽固派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兰州局势也一样动荡,甘肃国民党当局指使特务煽动一些人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闹事,多次妄图摘掉办事处的牌子。

“鉴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原定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考虑到形势的变化,1943年11月2日,党中央决定撤销八路军驻甘办事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记述道。

大讲堂

正是由于其历史价值和作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位于甘南路东西两处旧址于2001年投入100余万元进行了第一次修缮,2006年又投入24万元推出了西路军事迹展。

2014年再次投入181万元进行修缮,并投入557万元用于旧址展览提升。

改造改版后的展览有照片238张、电文37篇、文物88件。

由于“兰州八办”在营救西路军、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的重大历史作用,1981年被辟为革命纪念馆并正式向全社会开放。

期间,先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线路以来,更是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项目单位,并在201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从昔日的“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成了今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讲堂”。

2013年7月15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带领省委常委与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班子成员,集体来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历史,接受党的传统教育。

站在甘肃籍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纪念墙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说:

“我们更深切地感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条件是那么艰苦,斗争是那么残酷,环境是那么恶劣,但是驻甘办事处那么十几个人,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特殊任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靠的就是他们革命信念的坚定,靠的就是他们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靠的就是他们坚持了群众路线这个法宝”。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任务,但是有一条是一直没变的,就是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的理想信念和要求”。

就在记者采访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8月27日上午,兰州市第一看守所组织干警前来参观学习。

兰州第一看守所138名干警中98%的干警都是党员,将分3批参观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教导员夏五州对记者说:

“在全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组织干警参观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目的就是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接待我们的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孙轶。

她在纪念馆工作已经20多年了。

她告诉记者,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不仅展示的是八办的形象,更是兰州的印象。

很多兰州人在这儿生活了多年、几十年,甚至不知道有兰州八办。

所以有很多单位组织来参观,通过讲解员给他们细致地讲解,了解兰州八办在抗日战争时期承担的重任、发挥的作用,让他们认知到革命老前辈在那样的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所付出的牺牲,在今天我们和平年代里,应该思考什么、应该珍惜什么,包括青少年儿童,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安详的生活。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通过展览讲述每一件历史、讲述每一个人物、讲述每一段故事、展示每一张照片,让参观者内心有真正的感触、受到教育,灵魂有一个洗涤和升华。

青少年就像一棵小树一样,纪念馆的讲解员就通过交流式的、互动式的、提问式的方式,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致地跟孩子们交流、提问、沟通、讲解,让孩子了解这段抗战的历史,把孩子爱国的种子、情操播散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让孩子们要有团结、要有友爱、要有互助、要有宽容、要有包容、要有奉献,要有爱国心。

今年31岁、参加工作9年的尚燕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宣教部讲解员,她是甘肃省演讲比赛二等奖、兰州市讲解员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

她给记者回忆了自己讲解过程中的一件记忆犹新的往事。

今年6月的一天,她有幸给原北疆军区司令员、著名抗日英雄、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郭兴担任讲解员。

在八路军兰州纪念馆听讲解的时候,3位90多岁的老人非常认真,其中一个老人还坐着轮椅。

当每讲到一处,老人都是非常感慨,问她了很多问题。

站在甘肃籍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纪念墙前,郭兴老人说,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能在甘肃籍的抗战将士中找出2998人的姓名,真的是不容易的,非常感谢纪念馆做的这项工作。

当听到“有的姓名我们已无从知晓,他们的尸骨不知所终,他们的墓碑也不知在何处”讲解词的时候,3位老人非常感慨地说,确实就是这样子的。

最后,老人鼓励尚燕说,既然做这个工作,就要扎扎实实地做好。

临离开时,还主动和尚燕拍一张照片。

1991出生的傅雪薇,2014年从西北师范大学管理系毕业,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宣教部的一名新兵。

抗日战争对她来说,是一个挺遥远的事情。

她告诉记者,对于抗战,她了解的也不多,但是从小的所受的教育是,正是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才使我们有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当时非常艰苦的环境、非常激烈的战斗,我现在虽然也体会不到,但是,珍惜和热爱这种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的这种心情,我一直是在心底留存的。

能够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工作,她感到非常神圣;作为一个讲解员,她感到非常自豪。

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经在历史中尘封,但是革命的精神却深深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这段尘封的历史,使人们对革命先辈血脉里深藏着的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产生了极高的崇敬之情。

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是革命先烈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引导下矢志不渝、浴血奋战所取得成果的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