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5805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 doc.docx

浙江省南马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苏教版doc

南马高中2010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红晕(yùn)筵席(yàn)夙(sù)遭闵凶尘泥渗漉(shèn)

B.床蓐(rù)栖息(qī)茕(qióng)茕孑(jié)立嗜书成癖(pì)

C.逋(bū)慢禾黍(shǔ)呱呱而泣(gūgū)犹蒙矜(jīn)育

D.余荫(yìn)嫉妒(jì)栉风沐雨(zhì)终鲜(xiǎn)兄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揩拭青霄狼藉蝇头微利B.暮蔼寒喧蜗角虚名萧瑟凄冷

C.弃掷斜晖去逝举案齐眉D.厮守把盏金榜提名喁喁私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水平的日益滑坡制约着中国的发展,频频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让我们

看到了社会道德的缺失。

不过,能在这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沿未太晚。

B.魔术师刘谦真的是费了不少功夫。

不过世间没有神仙,魔术师的表演往往

是故弄玄虚,希望大家看了我的揭秘以后不要有被骗的感觉。

C.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现场交流暨研讨会上,一个数字令

人触目惊心:

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

D.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极速感觉外,还有现场上赛车呼啸而过后的那种振聋

发聩的声音,那声音是你绝对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学生就业率为何要造假?

恐怕不仅仅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切身利益,关系

到某个专业的生死存亡,它更是为了面子,为了社会声望。

B.“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

”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

应该下降15%-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C.今后,各地要严格执行《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

退休人员参保所需资金,中央财政不再给予补助。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

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5.下列句子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夙遭闵凶见狱吏则头枪地关木索,暴肌肤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其次诎体受辱子非三闾大夫与

C.却告了相思回避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D.及罪至罔加则仆偿前辱之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6.下列各句中点字词不全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流俗之所轻也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其次不辱身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臣欲奉诏奔驰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吾家读书久不效

7.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制稍异于前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2题。

(12题6分,其它2分一题,共14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

相称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

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

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

诚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得通其道通古今之变

B.退论书策以舒其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C.近自托于无能之辞下至于兹

D.不能通其道然此可为智者道

10.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B.石之铿然有声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11.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

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当作为著书

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

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常沉郁悲痛的感

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

(10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

由中国新闻网等单位发起的网络签名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重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

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

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浮躁。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

在我看来,中秋文化就是“和文化”。

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文化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

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

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

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

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

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

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

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事实上,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

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

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

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

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2分)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

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

的理解和支持。

C.由于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中秋佳节的传统色彩已荡然无存。

D.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看,目前中国在对待中秋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态度上,还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积极。

E.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

中国的传统文化。

14.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

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中秋文化仍应体现我们民族与国家队自身的认

同和自豪感。

15.作者为什么说中秋节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

(3分)

16.作者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其理由有哪些?

(3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至21题目。

(每小题2分,22题6分,共16分)

先妣事略(有删节)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

“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

外祖与其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③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纑④,灯光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⑤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⑥。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

痛哉!

【注】①孺人:

明代七品以下职官的妻子封为孺人,后来也用于对妇人的尊称。

②殇:

未成年而死。

③姁姁:

xù,温和的样子。

④缉纑:

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

⑤问:

慰问,问候。

⑥洒然:

整齐的样子。

17.对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逾年,生女淑静客逾庖而宴

②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以二子肖母也

A.两个“逾”意思不同,两个“子”意思也不同

B.两个“逾”意思相同,两个“子”意思也相同

C.两个“逾”意思相同,两个“子”意思不同

D.两个“逾”意思不同,两个“子”意思相同。

18.下列语句中“以”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③娘以指叩门扉

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⑤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A.②③B.①⑤C.③④D.①④

19.下面的内容,全部能说明母亲具有勤于操劳品德的一组是()(2分)

①大者攀衣,小者乳抱②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③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④入城,则缉纑

⑤室靡弃物,家无闲人⑥户内洒然⑦率人人得食

A.①③⑤⑥B.②④⑥⑦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20.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先妣事略》的一项是()(2分)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

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

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年幼时

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的痛苦心情。

2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的一项是()(2分)

A.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文中没有一笔直抒感情的笔墨。

B.《项》文主要表达了自己怀旧念亲之情,因而以一个“旧”物为线,将材料

穿起来。

C.《项》文中既写了可喜之事,也写了可悲之事。

《先》文中则无可喜之事,

只写可悲之事。

D.《项》、《先》两文,内容互为照应,都描述了亡母生前对仆人的宽厚。

22.译下列句子.(6分)

(1)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2)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五、语言表述题(16分)

23.名句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4)三五之夜,,,风影移动,珊珊可爱。

(5)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

(6)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

24.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

(4分)

(1)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2)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3)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4)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六、作文

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

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懒惰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学会拒绝骚扰侵害……

请以“谈拒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南马高中2010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目

10

11

13

14

17

18

19

20

21

答案

二、阅读题

12.

(1)

(2)

15.

16.

22.

(1)

(2)

三、语言表述题材

23.

(1)

(2)

(3)

(4)

(5)

(6)

24.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D

C

B

C

A

B

B

题目

10

11

13

14

17

18

19

20

21

答案

A

B

CE

B

A

B

C

D

A

二、阅读题

12、

(1)搜集(罗)世上散失的文献,粗略地考察(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考察他们成

功、失败、振兴、衰落的规律。

(2)也想用来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形成一家之言

(一家的学说)。

15、

(1)传统节日色彩越来越淡

(2)商业气息越来越浓,传统文化内涵越来越淡,显得落后、庸俗;

(3)在国内被冷落,在国外却有声有色,甚至被别国申报为文化遗产(或者

说:

中国人自己对民族节日不重视;当今社会较为浮躁,重视物质财富

的积累,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16、

(1)中秋文化的本质是“和文化”

(2)不管是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