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5609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世界史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测试题.docx

《世界史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测试题.docx

世界史测试题

世界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A.满足了欧洲人对金银的渴望B.使得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小农经济的发展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展

2.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D.人才的流动

3.据下表提供的信息,确定学习主题,正确的是()

姓名

国籍

思想

作用

伏尔泰

法国

教皇是“两只脚的禽兽”;教士是“文明的恶棍”

促进思想解放

促进社会进步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

A.文艺复兴B.法国的启蒙运动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国大革命

4.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5.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B.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6.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在某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

“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支持着我们正义的事业。

”据此判断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A.独立战争的开始B.独立战争的结束

C.独立战争的转折D.《独立宣言》的发表

8.列宁指出:

“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

A.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B.实现民族独立

C.进行工业革命D.实现国家的统一

9.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习惯上称前两次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动力机械不同B.交通工具不同C.出现时间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10.给下列图片展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为美国独立做出贡献的人物

B.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家

C.杰出人物为美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为实现美国统一而做出贡献的人物

11.斯大林说:

“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这种战后和平制度的实质是()

A.大国主宰世界B.各国和平相处

C.国家利益至上D.资本主义制度统治世界

12.下列历史文献中能说明“弱国无外交”的有()

①《人权宣言》②《南京条约》 ③《九国公约》

④《慕尼黑协定》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②③④B.①④⑤C.③④⑤  D.①②⑤

13.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

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

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

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

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

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

14.“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

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

C.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D.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15.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16.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

“我们什么都多:

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7.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年份(年)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89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18.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下列事件不符合这一结论的是()

A.罗斯福新政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C.中国的改革开放D.日本的明治维新

19.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他说这句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20.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21.下表是某研究报告的一部分。

由其内容可见,该部分的研究主题应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A.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B.凡--华体系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D.绥靖政策的表现

22.二战中,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

A.《开罗宣言》的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D.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

23.二战结束前美国已经预见到“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从罗马帝国衰落后的1502年中发生的事情看,只有罗马帝国衰落一事可与之比拟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

”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

①欧洲衰落②德国分裂③美苏争霸④日本崛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4.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的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七、综合题(题型注释)

26.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探究问题。

(12分)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17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以法律形式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博爱思想;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以“增强了民族力量”的。

(2分)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2分)你认为推动日本改革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谈谈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3)综上改革和革命史实,能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分)

27.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写下了这句名言,把人类的解放事业寄托于无产阶级身上。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论俄国革命》

材料三: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

无产阶级所要完成的“人类解放事业”是什么?

(2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为完成这一伟大事业所做的具体实践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回答:

列宁所说的“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2分)

(3)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

(2分)请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

(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对峙中的两大集团图(图一)

材料二:

欧盟图(图二)

材料三:

2013年10月07日,外交部就李克强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

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妥善应对金融风险,推进区域一体化,谋求共同发展,是本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本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主要任务。

(图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中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后又在欧共体建立过程中进行合作的两个国家。

(2分)两大军事集团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西欧的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2分)

(4)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家关系的和谐,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分)

29.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2分)

近代以来,现代化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

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同时现代化道路也更加多样和曲折。

(1)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在20世纪上半期,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严重践踏了现代化进程。

请举例说明。

(2分)

(3)与德、意、日相比,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开辟资本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前景?

(2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人类社会应如何推动整体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航路开辟重要意义的准确理解。

由材料中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中是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判断出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崩溃,而且滋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因素,据此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相关史实,结合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来分析,其形成是在欧洲列强的扩张过程中,新航路开辟后,正是经过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把亚非拉的落后国家卷进世界体系中来的,整个世界才逐渐统一在一起,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殖民扩张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家的准确识记,题干表格中“伏尔泰”“孟德斯鸠”均属于启蒙思想运动中的著名思想家,由此可知分析可知得出题干表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主题是法国启蒙思想运动,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与题干无关,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启蒙思想运动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工业革命相关史实,材料中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即“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解答时需要注意时间的限制“17世纪”,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抢占了先机”是在17世纪,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所以说“傲视全球”,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

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近代几部文献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几部文献相同点的叙述准确分析,回顾已学史实可知《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其内容不存在反对封建专制,是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由此分析可知A的表述语题意不合,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

6.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权宣言》的国际影响准确理解,由此便可直接得出C不合题意,因为其强调的是其对法国自身的影响。

B表述有误,因为《独立宣言》的时代局限性是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这与美国的特殊国情相联系,和法国没有关系。

A叙述有些牵强,不能说因其“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就认为其起到了题干中“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的巨大作用,由此分析可D符合题意。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对相关历史事实的辨认能力及推理能力。

从材料中的“美军”包围“英军”和“独立战争”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事件(各备选项的时间也有暗示),再依据“开始两年”这一关键词语推算出这场战役是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之后两年,即1777年发生的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美国的诞生·萨拉托加战役

8.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英国是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法国是推翻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政权,据此分析可知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人物是推翻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革命的任务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分析归纳。

由材料中“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主要动力不同,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而BCD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

所以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工业革命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相关史实,材料中华盛顿率领美国民众完成了人民族独立,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美国的统一,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解决了照明问题,三个杰出认为均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美国南北战争·林肯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由材料中“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由此分析可得出其实质是大国主宰世界,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世界外交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抓住“弱国无外交”的关键信息,与外交相关,可以直接排除《人权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因此两者均外交无关,而《南京条约》 《九国公约》《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均史被签署国的利益受损,体现了弱国无外交,据此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九国公约》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苏俄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并且允许在苏俄开设工厂。

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部分中小企业由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因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给出了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实际上要求选择变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国家控制经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运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可看出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要与经济体制有关,因此可以直接排除ABC,均属于政治方面,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经济体制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准确认识,材料中戈尔巴乔夫的认识主要原因在于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其弊端长期没有消除,由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而BCD的表述并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经济体制弊端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数据表格的形式考查阅读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的数据分析可得出A无从体现;C发生在1991年,D发生在1953——1964年,时间不符;20世纪9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但是改革不见成效,因此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史实,解题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顺应历史潮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不符合这一结论”,分析备选项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均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与题意不合,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大危机,由材料中“1931年”可以推断出作者的讲话背景是经济大危机时期,联系已学知识额控制1931年,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汤因比的话就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这种思想和担忧。

因此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的大破坏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史实可知华尔街是美国的经济重心,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时期英法的绥靖政策,材料中英法等国在面对德国、意大利、日本发动侵略其他国家的行径,表示出“容忍”,联系二战时期的相关史实,可以归纳出题干主要研究的主题是二战时英法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坚持绥靖政策,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绥靖政策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影响,1943年11月底,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伊朗召开了历史性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年5月底实施欧洲登陆计划,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后来,由于登陆规模扩大,实际登陆日期就推迟到了1944年6月6号。

诺曼底登陆的最终实施,不但缓解了苏联的压力,而且对德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材料的“只有罗马帝国衰落一事可与之比拟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将形成美苏两极格局,而能说明的只有①③,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加紧在全球的扩张,美国政府为了遏制所谓共产主义扩张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开始,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①②③④的表述均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世界人民与法西斯主义的矛盾得到解决;“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意为美苏由于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冲突而进行冷战,D符合题意;A、B、C显然与题意无关。

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