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457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docx

创三甲感控应知应会100题

 

医院感染

管理应知应会100题

 

医院感染控制科

二O一三年三月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100题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三级组织5

2、何谓医院感染5

3、何谓医源性感染5

4、何谓医院感染的暴发5

5、何谓疑是医院感染暴发5

6、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6

7、什么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6

8、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6

9、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7

10、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指哪些?

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7

11、医院感染的特点7

12、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措施7

13、医院感染报告制度8

14、三级医院感染控制指标8

15、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哪些?

8

16、医院感染监测相关知识8

17、何谓清洁9

18、何谓消毒剂和灭菌剂9

19、何谓无菌技术和无菌区9

20、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有哪些内容9

21、什么是围手术期9

2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原则10

23、外科预防性用抗菌药物的选择10

24、外科预防性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10

25、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适应证11

26、应用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的注意事项11

27、传染病的预防知识11

28、那些病需要空气隔离预防12

29、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2

30、临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管理要求14

31、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原则15

32、抗菌药物各项控制指标15

33、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原则15

34、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分级16

35、感染手术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16

36、对离体组织处置的相关知识18

37、何谓手卫生18

38、何谓洗手19

39、何谓卫生手消毒19

40、何谓外科手消毒19

41、何谓常居菌19

42、何谓暂居菌19

43、何谓手消毒剂19

44、何谓速干手消毒剂19

45、手卫生设施19

46、手卫生监测标准20

47、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20

48、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20

49、外科手消毒的原则20

50、外科手消毒的方法20

51、外科手消毒的注意事项21

52、六步洗手法21

53、何谓耐药菌株21

54、耐药菌的主要传播途径21

55、预防医院感染传播最简单、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22

56、耐药菌的识别方法22

57、细菌耐药性分为22

58、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那些?

22

59、重点室区隔离区布局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指什么?

22

60、何谓药敏试验22

61、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22

6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23

63、抽查医务人员对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掌控情况23

64、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科室或个人上报程序24

65、传染病分类24

66、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24

67、传染病报告和报告时限要求是什么?

25

68、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程序25

69、医院感染暴发信息上报内容包括26

70、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26

71、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相关知识27

72、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28

73、无菌包使用前应检查什么?

28

74、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的有效区为灯管周围多远距离28

75、影响紫外线杀菌作用的因素有那些28

76、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易受那些因素影响28

77、一次性医疗用品储存环境要求28

78、何谓标准预防28

79、个人防护用品29

80、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29

81、标准预防控制措施包括那些?

29

82、医院消毒灭菌标准中不得检出那些致病菌30

83、何谓高效消毒剂30

84、何谓中效消毒剂30

85、何谓低效消毒剂30

86、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30

87、消毒剂使用原则31

88、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2

89、医院消毒、隔离制度33

90、污物的处理原则34

91、医务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34

92、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

35

93、医疗废物容器标记及颜色?

35

94、污水治理的原则35

95、厨师和配餐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错误!

未定义书签。

96、食物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6

97、营养科食物正确保管36

98、食物存放实行“四隔离”36

99、厨具、食品卫生的要求36

100、厨房环境卫生要求37

附医院感染知识练习题3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37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41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3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43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三级组织

(1)一级管理组织是医院感染委员会

A、人员组成:

院领导、相关科室主任或护士长。

B、有职责、有制度。

C、每半年活动一次。

(2)二级管理组织是医院感染管理科

A、人员组成:

100张床位以上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每25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人员。

B、有职责、有制度。

C、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3)三级管理组织是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A、人员组成:

科室主任、护士长及1-2名医生、护士组成。

B、有职责、有制度。

C、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分析月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何谓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何谓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何谓医院感染的暴发

医院感染的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5、何谓疑是医院感染暴发

疑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6、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7、什么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8、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

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感染源:

主要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感染的医务人员、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

感染途径:

(1)接触感染:

为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感染方式之一。

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2)经飞沫感染:

是指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排出病原体导致病人发生感染。

易感人群:

婴幼儿及老年人,大手术后或手术时间比较长者,机体免疫力严重受损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者,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住院时间长者,营养不良者。

9、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

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10、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指哪些?

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

高危区指手术室、重危病室、监护室、供应室、透析室、导管室、新生儿室、血液病和肿瘤病室及器官移植室。

有五种形式:

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感染、垂直感染。

11、医院感染的特点

(1)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

(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

(3)可发生流行。

12、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措施

(1)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培训;

(2)医院感染的监测;

(3)标准预防;

(4)合理使用抗生素;

(5)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6)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监测。

13、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1)确定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必须立即将病人转送到定点医院或者专门科室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24小时内报信息中心和医院感染控制科(信息中心立即上报疾病监控中心,是军人病员由医院感染控制科以网络上报军区疾病监控中心).

(2)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按情况进行暴露后预防,48h内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

(3)发现特殊感染病人后24小时内将病人的一般情况、拟定的消毒隔离措施报医院感染控制科。

(4)一般医院感染病人由主管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送医院感染控制科。

14、三级医院感染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率<10%、漏报率<10%、送检率>30%、特殊抗菌药物送检率>8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5、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哪些?

是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手术切口部位,这4个部位的医院感染占了整个医院感染的80%以上。

16、医院感染监测相关知识

(1)医院感染监测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①全院综合性监测内容包括:

出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医院感染情况、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

②目标性监测内容包括: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

(2)医院感染调查方法。

①患病率调查,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患病率。

②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帮助了解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3)监测信息的收集。

①宜主动收集资料。

②患者感染信息的收集包括查房、病例讨论、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和其他部门的信息。

③病原学信息的收集包括临床微生物学、病毒学、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④收集和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医院感染信息、相关危险因素、病原体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7、何谓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18、何谓消毒剂和灭菌剂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一切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19、何谓无菌技术和无菌区

防止无菌物品再污染,保证无微生物侵入人体以引起感染的操作称无菌技术。

凡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

20、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有哪些内容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手术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

21、什么是围手术期

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

(划分为三个阶段)

手术前期:

是指作出手术决定到患者离开所在病房进入手术室;

手术期:

是指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进入麻醉复苏室;

手术后期:

是指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直至出院。

2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原则

A、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c、器官移植手术,如心、肺、肝、肾等移植手术。

d、植入物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e、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B、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居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

C、污染手术: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23、外科预防性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应视预防目的而定。

抗菌药物的选择: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并参考本院细菌耐药状况选择品种。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疗效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4、外科预防性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可延长到48小时。

手术时间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25、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适应证

(1)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肠球菌属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高度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

(3)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

26、应用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的注意事项

(1)禁用于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

(2)不宜用于:

①预防用药;②MRSA带菌者;③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

27、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一般性预防措施

传染病未发生时的一般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如“三管一灭”等项工作);抓好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通过重点人群定期健康检查(如对托幼机构、饮食、饮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开展卫生宣教;加强卫生监督;保护易感人群;强化疾病监测系统,保证信息通畅等。

(2)管好传染源

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应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对密切接触传染源,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应采取应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等措施,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

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家禽),应尽可能加以治疗;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如鼠类),则应杀灭,并处理好尸体。

(3)切断传染途径

对许多传染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常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但因各种传染病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如对肠道传染病,重点在搞好粪便等污染物的处理及环境消毒;对于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是空气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如带口罩)等;对虫媒体传染病,应以杀虫防虫为主;某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由于传播因素复杂,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切断其传播途径。

(4)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主要有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以及给予高危人群预防性服药两大类,具体做法详见各种传染病的防治部分。

28、那些病需要空气隔离预防

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鼠疫、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29、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1)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病原体所致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给予针对性目标治疗。

临床无感染表现而病原检查获阳性结果时,应注意排除污染菌、正常菌群和定植菌的可能。

(3)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常用抗菌药物。

对医院获得性感染、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强、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4)选择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情况,尽量选用对致病菌作用强,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的品种,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患者的疾病情况:

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2)抗菌药物的特性:

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等)、药物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3)参考院内细菌耐药状况,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4)给药途径:

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5)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

(6)其他:

药物的相互作用,供应情况等。

(7)抗菌药物的调整: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疗效或临床病原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8)疗程:

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9)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综合治疗。

有局部病灶者需同时进行局部引流等治疗。

(10)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11)遵循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联合用药原则。

(12)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30、临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管理要求

1)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协同抗菌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联合用药一般为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3)联合用药适用于下列情况:

病原菌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或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耐药菌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联合用药的协同抗菌作用能减少抗菌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患者,为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应联合用药,强化期治疗时一般采用四联、三联,巩固期以二联为宜;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4)联合用药通常采用两种药物联合,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31、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局部宜尽量避免。

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

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气道预防给药。

32、抗菌药物各项控制指标

(1)抗菌药物使用率<60%;

(2)一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30%;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4)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5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80%;

(5)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40%;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20%。

33、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原则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有关标本做培养的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的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衰、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34、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分级

(1)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具有临床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各级医师均可开具此类药物)。

(2)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

(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开具此类药物)。

(3)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明显;新上市的抗菌药物;药品价格昂贵的药物。

(需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35、感染手术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

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朊毒体等特殊病原体所致感染,属引流物一分泌物隔离,对高温,干燥,消毒剂都有强大抵抗力。

手术室病人都有较深的手术伤口存在易受到感染,故在做这类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绝对保护其他手术病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1)特殊病原体感染手术前,必须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控科派专人全程参与手术的监督指导工作。

(2)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

(3)手术在负压手术间或普通隔离手术间进行。

室内设备力求简单、实用并挂“隔离”标记。

(4)参与手术人员要有明确分工,避免混乱。

手术器具,如手术衣、帽、口罩、鞋套、注射用品及输液装置等,应可能采用一次性物品。

术中需要室外物品时,应用专线电话通知,并由室外人员传递,室内人员不得外出。

手术完毕后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部的清洁消毒。

(5)运送患者的平车应铺一条大单,将患者整个包裹起来。

设专用感染卡,以提示工作人员采取隔离方法,术后应尽快将其送回隔离病房或恢复室。

途中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用过的大单装黄色医疗废物袋双层扎紧(或注明特殊感染标记)后运送洗衣房消毒、清洗、必要时还要进行灭菌处理。

(6)谢绝参观及实习,减少传播和扩散机会。

(7)手术后的处理:

A、对手术间的环境和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