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393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 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含答案.docx

安徽省宿州市教研室届高三语文试题精选第一次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宿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一)(含答案)

本试卷分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卷分别交回。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而自人道而言,“知天命”是半世人生奔求之后,知自我人生之大限,知可为不可为,当为不当为,因此之知,则不仅产生自我意志行为的深刻变化,而且也形成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大转换。

孔子51岁官封鲁国中都宰,因为治理有方、成效显著,“四方皆则之”,一年后,先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至于由大司寇摄相事,以其卓绝的文经武略带来鲁国大治。

孔子的人生理想不是做官,而是兴仁政。

当时执政鲁国的大夫季恒子与孔子政见不合,当两人冲突达到极点时,他一方面诱使国君鲁定公接受齐国以瓦解孔子治国理念为目的而赠送的女乐,君臣沉迷其中,“三日不听朝”,另一方面恃权贬抑孔子——郊祭之日,按例应分给大夫的祭肉也不分给孔子。

“克己复礼为仁”,季恒子挟鲁君所为,是完全背离孔子的仁政理想的。

认清形势的孔子,于55岁之年弃官离鲁,为其仁政理想奔走列国,颠沛造次而不悔,返鲁时的孔子已是70老人了。

一部《论语》,绝大部分是对孔子师徒流亡列国的言行的荟萃纪录。

设想,如果孔子只知进取,不知退让,只知死守,不知转求,孔子之为圣人的使命,势必断送于他与季氏的权势倾轧中。

“五十而知天命”,是人生阅历充沛之后,对于世界的大觉悟,对于自我人生的大解放。

五十以前,人生是求索奔劳的,不仅功业未成,而且智识未醇,焦心劳体,一味企求上进。

为人一逾五十,不仅身心劳顿日久,而且功名成败,若未成结局,也是格局难改了。

在此时节,如果能够幡然自觉,知道进退取舍,实在比奋力拼博更为重要。

知天命而行,不是顺从委屈,自我放弃,而是人生在关键处的一大转换:

过去是受教化规训,以外制内,现在是发现本心,以内导外。

换言之,知天命而行,就是觉知现实根本制约之后,以无思无畏、无欲无求的自由心境去从心所欲,竟成自我最内在的理想追求。

五十知天命,就是知“五十无命”。

“五十无命”,指对于自我五十以后的人生,外在现实的依靠尽净了,外在的束缚限制也无意义了,未来的可能不是需要于外,而是发自于内。

换言之,消极地说,人生五十,其命运的可能已经完全展示,到了“无命可靠”的年岁;积极地说,“无命”是对自我拘于世俗关系的生命认知的否决,并在这个否决中开发出自我心性超限制的自由。

五十以前靠命,五十以后靠心;五十以前求知,五十以后求悟。

“大器晚成”,人生一世,能否真成大器,根本就在于能否有“五十无命”的觉悟和转换。

孔子等先哲的人生启迪皆在于此。

(选自《中华读书报》,肖鹰《五十无命》,有删节)

1下列对于“五十而知天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是人生阅历充沛之后,对于世界的大觉悟,对于自我人生的大解放。

B.五十而知天命,就是对五十岁以前的人生的否定,因为五十以前,人生是求索奔劳的,不仅功业未成,而且智识未醇,焦心劳体,一味企求上进。

C.知天命不是顺从委屈,自我放弃,而是在人生关键处由原来的受教化规训,以外制内转换为现在的发现本心,以内导外。

D.“五十而知天命”是对于自我人生的大解放,若能知天命,不仅会使自我意志行为发生深刻变化,也可形成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大转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能由大司寇摄相事,是因为51岁任鲁国中都宰时治理有方、成效显著,最终孔子凭借卓绝的文经武略带来鲁国大治。

B.当时执政鲁国的大夫季恒子恃权贬抑孔子,郊祭时不按例分给孔子祭肉,是因为他与孔子的政见不合,想以此来排挤打击孔子。

C.孔子的人生理想不是做官,而且兴仁政,当他明白自己的仁政理想在鲁国不能实现时,他就奔走列国,颠沛造次而不悔,返鲁时已是70岁的老人了。

D.若孔子只知进取,不知退让,只知死守,不知转求,他的性命就会断送于他与季氏的权势倾轧中,也就没了后来的儒学经典《论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十以前,智识未醇,焦心劳体,一味企求上进,这个时候很难做到对世界的大彻大悟和对于自我人生的大解放,也就是还不能知天命。

B.为人一逾五十,到了“无命可靠”的年岁,功名成败,若未成结局,也是格局难改了,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敢于放弃,勇于后退。

C.知天命而行,主张人以无思无畏、无欲无求的自由心境去从心所欲,竟成自我最内在的理想追求,而这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抵牾的,显得消极。

D.孔子等先哲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大器晚成”,根本就在于能否发现本心,以内导外,有“五十无命”的觉悟和转换。

二、(33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袁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

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

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

“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

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释]①报罢:

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无不举矣。

举:

成功

B、其考自远来县治  治:

治理

C、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

造访     

D、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

异:

觉得……与众不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试以“铜鼓赋”,立就         作《师说》以贻之

C.君亦遇事尽其能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考乃喜,入官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枚的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他被排挤外放做知县,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学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江宁的为官情况,这和第一段“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和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侧面突出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3分)

(2)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3分)

(3)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4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8-9题

登采石矶①

[清]张之洞

艰难温峤②东征地,慷慨虞公③北拒时。

衣带一江今涸尽,祠堂诸将竟何之。

众宾同洒神州泪,尊酒重哦夜泊诗④。

霜鬓当风忘却冷,危栏烟柳夕阳迟。

【注】①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由南京回到武汉任湖广总督,这首诗是他归舟经采石矶时所作。

②温峤:

东晋名将,曾率领水军平定张峻起义。

③虞公:

南宋大臣虞允文曾率军和完颜亮大战。

④夜泊诗:

东晋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听到袁宏在邻舟吟诗,对他大加赞赏。

(1)这首诗不似一般的登临之作,诗人不再是登临览胜,逸兴横飞,而是抒发了自己无限的感慨,你能说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感慨吗?

答:

(2)这首诗的结尾有何特色?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乙: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飞羽觞而醉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丢失了的哲学

丁零一气之下,贸然辞去了大学的教职,他把自己的工作给弄丢了。

多么炙手可热的岗位。

别说他这样的硕士,如今就连博士,想到大学找一份教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事后回想,他也觉得自己的决定太贸然了。

新婚不久,他竟然没有征得爱妻殷雪红的应许,一意孤行地把职给辞了。

过了两天,再也瞒不住才告诉了妻子。

“就你那专业,谁要?

没人要,我说没人要就没人要!

”这话从殷雪红口里说出,像是灭顶之灾。

“你说你,居然背着我把工作给辞了,我看你是反了你!

你一个学哲学的,谁要?

酬金不要你要罚金,哪有你这样的!

我把话撂这儿了,简直是傻瓜蛋,没人要的!

他还包时的从容淡定,像从天而降的智者,给林青萍带去了福音和感慨。

他从工商局领到二百元奖金回到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殷雪红用一根指头直指他的脸,用咬牙的低吼声,絮絮叨叨地足足训斥了一小时又五分钟。

林青萍在临近33岁生日、需要一个好心情抚慰的时刻,她把最心爱的贴身坤包弄丢了。

那是一款世界名牌“爱马仕”铂金手包。

形影不离,相伴一年。

昨天,不知怎么就弄丢了,遍寻不着,那个心急火燎,那个烦透了的感觉,她真的是连想死的心都有了。

“你按我说的,多贴一些寻物启事,说不定,就有用,真的。

”好友帮她出了主意

她抱着不作指望的一线侥幸,她在家里打印了一迭寻物招贴……

林青萍的手机响了。

她看着显屏上的陌生号码,带着几分莫名的期盼与欣喜,推开了手机的滑盖。

“我是dinglian,你是林青萍女士吗?

这人在电话那头先报自己的名字,增加了她几分好感。

赶紧答:

“我就是,我是林青萍”

“你的包包我捡到了,你在哪儿,我给你送去。

失落的爱马仕,真的有了下落,喜从天降啊。

为什么要当面送来?

她想,可能要谈谈酬谢的价位。

她在寻物招贴上说了,她是要当面重谢的。

如果在两千至六千之间,她会毫不犹豫地掏钱。

酬谢的上限,一万也行。

“你清点一下,看看少了什么没有,我等着。

”说罢,他张着嘴,孩子似的笑。

她只扫一眼打开的爱马仕,里面熟悉和心爱的东西,连排放的顺序都一如既往,像没丢失前一样乖巧地依偎在一起,静候主人的检阅与取用。

她赶紧感激地望着他点点头,示意什么也不缺。

她开口刚要说酬谢,他却转身走了。

“哎,哎,ding__lian、dinglian__”她的喊声没有阻止他离去的步伐。

林青萍的得意并没有持续多久。

中午吃完饭,手机响了,她一看又是陌生电话。

电话是工商所打来的,让她迅速去一趟。

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紧张不安地赶到工商所。

工商所的肖副所长拿着一张寻物招贴:

”这是你贴的吧?

”她小心翼翼点一下头。

“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城市牛皮癣,有人举报,你损害了城市环境,违反了市政管理条例,公共场所随意张贴传单者,一张罚款十元,你一共贴了一百张,罚款一千元。

她有点奇怪:

“你们怎么知道是一百张?

她顺着肖副所长的目光看过去,看到的竟是那个还包的男人,坐在门侧靠墙的沙发上。

男人也像看见熟人似的,望着她,张着嘴,孩子似的笑,

给她打个招呼。

“是我举报的,一百张,我全揭下来了,都在这儿,一张不少,你可以点一下。

揭下的招贴,破碎狼藉地堆在靠墙的桌上。

缉查员给她开了一千元的罚单,同时也给那个男人开了二百元的奖金。

他认真地在领款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丁零。

这时,她才记住这个在拾金不昧的同时又举报了她的男人名字,丁零。

她百思不解,比起自己要付的酬谢,二百元根本就不是钱,这是连傻子也明白的呀。

她出门左转时,丁零也出门了,他右转。

她站住,喊了他。

“你不要我给你的酬谢,这好理解,可是,你不要大钱要小钱,我看不懂。

“拾金不昧,是我应该做的,举报不法,也是我应该做的;前一个应该,你给我再多我也不要的,后一个应该,虽然只有二百元,那是应该属于我的,我就是这样看的。

林青萍忍不住笑起来。

她看着转身离去的后背说:

“你这人真的好怪,我还是第一次碰到,把我都弄糊涂了。

料峭春风中,丁零突然站住,定住眼眸看着她。

“你想想,你多想一想,就会明白的。

丁零找工作一开始挺自信,没想到一周之内,没一条能走通,全是死道。

丁零这时真是欲哭无泪。

还真被殷雪红说着了,他的专业连同爱好,全派不上用场。

无奈,用工商局奖励的二百元,去晚报做了个求职广告。

三天过去了,没有收到信息反馈。

想到交广告费时,收钱的胖女人大夸海口,他再次登了晚报的门。

“你们是不是发行量太小,怎么登的广告一点反应也没有?

“谁说没反应?

和你登在同一天的,一个学家电修理的求职,电话都被打爆了。

你看你,学什么哲学?

这年头,听说好多大学的哲学系历史系的,都改旅游系了,这能怪谁!

他站在那儿,瞪着眼,喉结像血压计的水银一样升降起落。

这女人看上去俗不可耐,对大学倒不陌生。

她随口冒出的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丁零心中的伤痛。

校长办公室里,丁零手里拿着提前打出的寒假后课程新安排,他尽量以平缓冷静的声音来表达愤慨:

“我反对把哲学系合并到旅游系,我再次表示反对与抗议,哲学是干什么的,没有哲学,这就像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精神!

这怎么可以——”

他的话还没说完,坐在大老板桌后忙碌着的校长,把他的话给掐断了。

“我只简单地告诉你,教育要产业化,我们现在对科目的选择要实用,所有不必要的专业,通通都要合并或取消,就这么简单,我还要去谈个项目,没时间陪你,拜拜。

说这番话时,校领导的眼神和面前这个珠光宝气的胖女人一样的,充满了嘲讽和冷淡。

“什么,你说什么?

哲学,哲学是不必要的专业,这可是你一个大学校长说的。

“是的,我说了又怎么样,说了怎么样!

“怎么样,我不在你这儿干了,行吧。

校长被这个敢给自己叫板的青年教师给激怒了,当即叫人事处长给他办了解聘手续。

看来报社的广告也不是什么救世主。

他失望地离开了胖女人的办公桌。

他一转身,才发现有个女人正站在门边看着他。

这个女人,竟然是林青萍。

她拎着那个失而复得的爱马仕,就站在门口。

微笑地看着他。

“你,怎么,你还没工作?

我今天来报社,是想登个招聘广告的。

“有的,辞掉了,重新来找。

“条件别太高了嘛?

原来你是学哲学的,怪不得做事情有点与众不同,有点像。

丁零接过林青萍递过来的名片。

他没想到面前这个身材娇小的女人,会是本市新南方公司的老板——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望着她,张着嘴,孩子似的笑

那天交包给她时,也是这么笑。

……

根据王石长篇小说《隆重纪念一个无用的人》改编

11.小说开头丁零妻子的训斥,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6分)

12.按照顺叙,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

13.根据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6分)

(1)第

处划线的一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对塑造人物有怎样的作用。

(2)第

处“他望着她,张着嘴,孩子似的笑”的意蕴一样吗?

说说理由。

14.结合文本和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谈谈你对丁零“拾金不昧不要酬金,却又举报不法而要奖金”这一人生哲学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辨析坐标系唉声叹气变本加利细水长流

B.喝彩引申义不详之兆才华横溢一筹莫展

C.厮杀冷不妨山峦重叠步履维艰拾人牙慧

D.毗邻煤气机充耳不闻出奇制胜犯而不校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海电影集团张瑞芳的这番耳食之言立刻引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场集体起立向这位电影前辈鼓掌致敬。

B.中纪委日前就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6起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强调要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言九鼎。

C.安徽山川山川秀丽,科技、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应该凭借长江经济带建设契机巧立名目,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为安徽的旅游事业增添光彩。

D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污染环境,因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这种购物袋,但是五年来的“限塑”工作喜忧参半。

B.中央电视台近期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唤起了全民自检,让不少人想起扔给童年的小学语文课,该节目有力推动了汉语学习。

C.投资效益下降,科技含量不高,不仅降低了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而且也表明了我省当前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传统粗放型阶段。

D.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朋友,实名制验票需要人证票一致,切忌不要从私人手中购买火车票,以防被不法的票贩子坑害而影响行程。

18.李晓明同学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寄给了一家报社编辑,并附上一封信。

这封信有五处用语不得体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5分)

编辑同志:

您好!

寄上我的拙作《月之秋》,希望您百忙中抽空拜读。

本人热爱文学,不免有附庸风雅之嫌。

学习之余,我喜欢舞文弄墨,自然是错处颇多,但自己很难斧正。

您是大手笔,望不吝赐教。

此致

编安

2014年3月5日

李晓明

(1)错误,修改

(2)错误,修改

(3)错误,修改

(4)错误,修改

(5)错误,修改

19.2014年是中国传统马年,下面是两副与马有关的新春联,但各缺一半。

请将备选短语加以整合,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4分)

上联:

千帆竞发几经风雨几经浪;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

备选短语:

又催重跨才过

花竞放马争先小龙年一路春千里马

红旗猎猎鸟语花香四季画图万马奔腾万树繁花一路凯歌百尺竿头

20.网民借助互联网上的论坛发表感言。

现在,宿州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向大家收集“我最喜欢的课文”。

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

要求:

中肯恰切,80字以内。

(注意:

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6分)

示例:

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寻找到自己的身影。

五、作文(60分)

21.下面是一首微型哲理诗,寓意深刻,一定引发你很多思考。

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挂在天上的雨

七种梦幻的光彩

若是落在地面

五谷果实的颜色

要求:

(1)题目自拟;

(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

 

宿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一)

参考答案

1.B这种说法太过绝对,并不是对五十岁以前的人生的否定,而是对自我拘于世俗关系的生命认知的否决,并在这个否决中开发出自我心性超限制的自由。

2.D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中说“孔子之为圣人的使命,势必断送于他与季氏的权势倾轧中”,是“使命”而不是”性命”。

3.C原文第三段中说“知天命而行,就是觉知现实根本制约之后,以无思无畏、无欲无求的自由心境去从心所欲,竟成自我最内在的理想追求”,但这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不抵牾,也不消极。

4.B治所

5.A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B介词,用;目的连词,来。

C人称代词,自己的;指代词,那些。

D副词,这才;副词,竟然)

6.A(“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应为“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

7.

(1)袁枚刚到陕西,就遇到父亲过世而返回,后来一直居住在江宁。

(关键词:

甫,遭,终)

(2)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

(计分点:

以为、足、绝)

(3)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许多读书人仿效他的诗体。

(关键词:

世人,达,悉,仿)

8、①在危难中担当重任,忧虑时局;②对英雄已逝,后继无人的忧虑;③自负有救国匡时之略,恨知己难逢。

9、以景语收束全诗,前面一路走来的感慨,议论至此乃变,着以景语,景中含情,使全诗有摇曳不尽之致。

诗人凭栏送目,但觉烟柳溟濛。

与沉沉的暮霭、迟迟的夕阳混成一片,心情如暮色一样迷茫难消。

结尾十四个字中,聚集了霜鬓、寒风、烟柳、夕阳等事物,着力烘托出凄清冷峻的情景,透露出诗人怅惘无奈的心情。

10.甲: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乙: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塞下秋来风景异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随天去秋无际

陟罚臧否

开琼筵以坐花

11.①点明小说的题目(丁零丢失了大学哲学教授的工作)②激起(夫妻之间的)矛盾,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丁零为何辞职和要罚金的事)。

③点出丁零的“傻瓜蛋”性格(酬金不要你要罚金),为后面描写人物做铺垫。

④以语言描写开头,造成紧张气氛,新颖别致,具有可读性。

(考察小说的艺术手法和构思,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12.(丁零)惹恼校长被解聘→拾金不昧拒酬金→举报不法得奖励→(回到家里妻子训)→广告求职受奚落(考察情节结构的倒叙和插叙,每点1分,括号内的没答不扣分)

13.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林青萍对丁零的信任和好感,突出了(或衬托出)主人公诚实守信的性格。

(3分)

(2)不相同。

第①处表现出丁零的心地单纯、性格快直,以及表示自己的举报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正直与坦诚。

第②处表现了丁零由于两个意外而产生的难为情和惊讶。

(自己的尴尬被林清平看在眼里,而且曾被自己举报的人却是总经理。

)(3分,考察具体语境中语言理解和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