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5377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docx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单项选择题]

1、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以象征物体的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和意图。

这里形容的是幼儿绘画发展的拿个阶段()

A.象征期

B.写实期

C.涂鸦期

D.概念画期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2、()是手工艺品内在意义和外在显现的结合体,也是手工制作的本质特征。

A.物质性

B.空间性

C.视觉性

D.造型性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

3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参考答案:

空间

[填空题]

4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的幼儿教育思想及()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参考答案:

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福禄倍尔

[多项选择题]

5、美术也称()、()或()。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参考答案:

C,D,F

[多项选择题]

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和()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

B.设计

C.绘画

D.手工

E.色彩

F.欣赏

参考答案:

C,D,F

[单项选择题]

7、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参考答案:

C

[填空题]

8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参考答案:

(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

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材料,如美术作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

(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

各级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环保等都可以作为资源积极使用。

[填空题]

9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1)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

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含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填空题]

10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参考答案:

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填空题]

11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

参考答案:

《通过艺术的教育》

[填空题]

12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涂抹;装饰;再现和表现

[单项选择题]

13、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

1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参考答案:

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简化,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全简洁的(或好的)的倾向。

儿童画大多是二维的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以简洁为准。

[填空题]

15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参考答案: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

根据他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央视十分简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在早期,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圆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还以。

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会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

儿童会用圆形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的各个部位,类似“蝌蚪”的形状。

[填空题]

16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

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

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

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

涂抹阶段。

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

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第二:

装饰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

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

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

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

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

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

再现和表现阶段。

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

例如:

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

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填空题]

17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参考答案:

目的;要求

[填空题]

18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与()。

参考答案:

分步练习;整体练习

[填空题]

19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参考答案:

美术作品;学生

[单项选择题]

20、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参考答案:

A

[多项选择题]

21、命题画可分为()和()。

A.物体画

B.写生画

C.情节画

D.临摹画

参考答案:

A,C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多项选择题]

22、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参考答案:

A,B

[填空题]

2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审美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

(2)创造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

(3)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填空题]

24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二是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

三是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填空题]

25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层次:

(1)描述阶段。

对作品的第一形象是单纯的视觉快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针对作品,教师要注意恰当描述,对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描述,让幼儿充分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

(2)形式分析阶段。

引导幼儿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运用。

(3)引导幼儿探讨一件美术作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幼儿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

(4)评价阶段。

评价美术作品不是重点,引导幼儿能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

[填空题]

26色彩的三要素是()、()、()。

参考答案:

色相;纯度;明度

[单项选择题]

27、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28、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

A.智慧成长

B.性格成长

C.感情成长

D.技能成长

E.心理成长

F.社会成长

G.知觉成长

H.生理成长

I.创造性成长

J.美感成长

K.绘画能力成长

参考答案:

C,F,G,I,J

[填空题]

29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参考答案:

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

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

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

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

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

第五,幼儿画做平,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

[单项选择题]

30、()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A.陶行知

B.鲁迅

C.蔡元培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1、()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

B.生理机能说

C.刺激反应说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2、()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

“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陶行知

C.蔡元培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3、()是典型的用点状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

A.剪贴

B.粘沙

C.染纸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4、()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A.写生画

B.装饰画

C.临摹画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5、()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A.里德

B.阿恩海姆

C.西泽克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36、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

A.油画棒

B.蜡笔

C.毛笔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7、雕塑作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另一种是浮雕。

A.浅浮雕

B.圆雕

C.透雕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38、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39、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A.手的控制能力

B.作画灵感

C.绘画能力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40、根据学前儿童手丁制作的特点和幼儿园教师的指导特点,幼儿园的手工活动可以分为()手工活动和平面手工活动。

A.立体

B.剪纸

C.折纸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4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不包括()。

A.空间智能

B.人际智能

C.绘画智能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4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

B.感情成长

C.心理成长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43、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A.审美心理

B.创造心理

C.制作心理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44、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A.潘元石

B.潘公凯

C.潘元丰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45、学前儿童()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

工具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A.欣赏

B.手工

C.绘画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46、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

C.游戏阶段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47、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48、.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49、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

A.匠

B.士

C.民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

50()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目标是儿童能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合理运用多种材料,具有一定的立体表现力、创造力。

参考答案:

5岁~6岁

[填空题]

51()构图的画面特征是所有生活中的地面上的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一对。

参考答案:

并列式

[填空题]

52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理论。

参考答案:

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中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的个性。

里德认为儿童的发展应借助艺术教育即:

(1)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2)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艺术,游戏视为艺术的一种形式。

(3)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化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

基于里德对艺术的这种认识,基于里德认定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我们不难理解里德的所谓艺术即教育,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教育应以艺术作为基础的命题。

[填空题]

53概念画期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

但是,该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缺乏写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画得比较概念化。

[填空题]

5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

参考答案:

第一,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

第二,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第三,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布、垃圾桶等。

[填空题]

55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参考答案:

(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

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填空题]

56平面手工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

平面手工活动的形式主要有:

粘贴、剪贴、撕贴、染纸等。

[填空题]

57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参考答案:

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填空题]

58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形式分析主要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

[填空题]

59开展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需要作哪些准备?

参考答案:

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确定绘画的种类、内容。

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毛笔。

第二,准备教案。

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目标要明确,考虑要周密。

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

要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第四,如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范画、写生实物等。

[填空题]

60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

参考答案:

一、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现代美术教育的工具论是以里德和罗恩菲尔德为代表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工具论者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二、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罗恩菲尔德极力主张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价值,他明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

”美术教育除了具备其他学科教育所具有的一般智育功能外,还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具有的智育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给儿童提供—种有别于抽象思维形式的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是感性的,但积淀着理性还表现为引导儿童对感性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这种引导有益于形象想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目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前儿童学习如何积累内在图式,如何生成绘画所需的心理意象,如何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如何组织画面等形式语言和技能。

这和手、眼、脑并用的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促使学前儿童手部小肌肉群逐渐发育成熟,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同时也使他们对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伺用逐渐变得游刃有余,艺术审美经验逐渐丰富。

四、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一些思想家、教育家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

五、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广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如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