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点击13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297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9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点击1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考点击1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考点击1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考点击1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考点击1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点击130.docx

《中考点击1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点击130.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点击130.docx

中考点击130

中考文言文点击(答案)

一、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平时和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感到劳累。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试题】

一、词语解释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丁

5、无案牍之劳形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不与,归而形诸梦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5、何陋之有

二、句子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内容理解

1、文中用比喻句赞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2、作者在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何在?

答:

3、从全文的内容看,作者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4、上文用的多是四字句和五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其中属于对偶的句子如:

(1)

(2)

四、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的。

“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文中的“”、“”、“”等字就属同韵的。

2、文中的“白丁”本指“平民”,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来代指平民的还有“”,如(人名)所著的《陈涉世家》中的“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的“”就是泛指官府之外的平民。

 

二: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受人喜爱的花特别的繁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的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试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其远古刻尽漫失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的“观”解释为;《核舟记》“”一句中的“观”与此意思相近。

4、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句子解释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内容理解

1、文中以喻人赞美君子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句子是

2、对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菊花作反衬,突出莲花的美好形象。

B、通过对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写,突出他们各自的德性品格。

C、这两种花为人们所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人们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的自己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3、本文采用的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那么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他这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4、“世人甚爱牡丹”一句有的版本为“世人盛爱牡丹”你认为哪一句好?

为什么?

答:

四、常识填空

1、《爱莲说》作者是朝的,他是著名的家;“说”作为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说”还有《》等。

2、《爱莲说》“陶后鲜有闻”一句中的“陶”指的是朝的,他的《》一文为人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

三、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

”身边的人回答说:

“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

‘这人是干什么的?

’我回答说:

‘是齐国人。

’您问:

‘犯了什么罪?

’我回答说:

‘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

“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回答说:

“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

“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水土不一样。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王笑着说:

“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

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试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晏子将使楚

为一说,使与书俱

2、臣请缚一人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吏二缚一人诣王

4、齐人也,坐盗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缚者曷为者也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6、齐、如此好人固善盗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7、其实味不同

比皆良实,志虎忠纯

8、水土异也

然往来视之,常无异能者

渔人甚异之

9、入楚则盗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10、寡人反取病焉

未果,寻病终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11、何以也

何为者也

何坐

所以然者何

二、句子解释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译文: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3、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译文: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三、内容理解

1、楚王羞辱晏子的方法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

2、晏子在论辩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是什么?

3、晏子以“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一句结束论辩,说说句中隐含的的对齐楚两国的评价。

齐国:

楚国:

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出来晏子哪些值得人钦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

答:

四、常识填空

晏子,名,字平仲,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善于著称。

四、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试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仲永生五年

君将哀而生之乎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2、未尝识书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忽啼求之

不求闻达于诸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父异焉

水土异也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5、并自为其名

何为者也

为宫室、器皿、鸟兽、木石

是以众议举庞为督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不使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9、泯然众人矣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并自为其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11、“之”常用来做代词,指代各种人、事、物,请说出下列“之”指代的具体内容。

A、忽啼求之

B、借旁近与之

C、邑人奇之

D或以钱币乞之

二、句子解释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文: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文: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

三、内容理解

1、“即书诗四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表现了,

而后文的“”

这几句,则从侧面同样表现了这一点。

2、第二段以时间为顺序,写出了仲永的才能的过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由,可用文中“”一句来概括。

3、神通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作者因此产生的情感,并以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四、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政治家(人名),积极推进

运动,与唐朝的柳宗元、同朝的苏轼等人并称为“”。

五:

周处

《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

“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

“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

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试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并皆暴犯百姓

2、或说处杀虎斩蛟

3、处与之俱

4、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5、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6、为乡里所患

义兴人谓为三横

终为忠臣

7、竟杀蛟而出

而处尤剧

8、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9、何忧令名不彰邪

二、句子解释

1、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2、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3、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4、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三、内容理解

1、周处“为乡里所患”具体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回答)

2、清河的一段话为什么能对周处有这么大的说服力?

3、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为(朝代)(人名)编撰。

2、古代往往以地名或官职名作人的别号。

本文中的“平原”是指,这是因为他;“清河”是指,这是因为他

3、“古人贵朝闻夕死”是从《》中“”这句话化用而来的。

(选做题)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随堂小卷子和文言文点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试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

草色入帘青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行拂乱其所为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曾益其所不能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下列加点词语中与“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作”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二、句子解释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内容理解

1、文中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过很多磨难,其目的,用孟子的话说就是

3、本文第一段用的修辞手法列举论据,证明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在论述这一道理是,指出这种磨难有方面,有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还有方面的,从而使论证的内涵大大丰富了。

4、第三段先说“人”论述的道理,再说“国”,论述的道理。

总之,此段由人到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全文的论点:

5、有人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相关链接』

有些错误没改正的机会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

出事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公开信:

“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遗憾……”人们常说:

“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如此等等。

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错误与错误不同,有些错误是致命的,而且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四、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继孔子之后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他被尊称为“”。

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为“”之道。

七、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

“你也会射箭吗?

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

”老翁说:

“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

老人说:

“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

”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一、解释字词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汝亦知射乎()

以我酌油知之()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4、睨之,久而不去()

二、句子解释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吾射不亦精乎?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三、内容理解

1、“公亦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的性格特点;他所依恃的是“”、“”。

(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2、写出文中能反映陈尧咨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

(1)

(2)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而钱不湿”这几句,以描写突出了卖油翁,形象说明了的道理。

(后一空用四字成语)

4、上文写了两件事情,为什么详写老翁酌油而略写陈尧咨射箭?

答:

四、常识填空

《卖油翁》选自《》一书,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和唐朝的韩愈、,宋朝的等合称“唐宋八大家”

八、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都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颗米粒。

中间高起并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青色颜料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卷。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按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

“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篛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试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启窗而观

3、清风徐来

4、其船背稍夷

5、尝贻余核舟一

6、通计一舟,为人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各具情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