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225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湘教版必修2

章末检测(四)

一、选择题

2017年6月5日为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据此完成1~2题。

1.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D.人地和谐

2.下列最能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是(  )

A.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B.全面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

C.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

D.大力开发水能和发展水产养殖业

解析:

第1题,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人地和谐,D项正确。

第2题,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该主题关系较小;全面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没有体现出“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最能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开发水能和发展水产养殖业没有体现出“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故选C项。

答案:

1.D 2.C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如图为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a、b、c、d代表的工业,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A.a—纺织工业 b—印染工业

B.a—印染工业 c—食品加工业

C.c—饲料加工业 d—食品加工业

D.b—纺织工业 c—饲料加工业

4.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 ②生物质发电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③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 ④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a是以棉花作为原料的工业,应为纺织工业。

b是以纺织产品作为原料的工业,应为印染工业。

故选A项。

第4题,印染工业产生的废水等没有进入新的生产环节,①错误。

生物质发电主要投入到生产中去,没有用于生活用电,②错误。

农田施肥主要利用了粪便和沼渣,没有使用化肥,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③正确。

循环经济既发展了工业生产也发展了农业、服务业等,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④正确。

故选D项。

答案:

3.A 4.D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据此完成5~6题。

5.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6.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  )

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解析:

第5题,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故D项正确。

第6题,公平性原则包含“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题干体现了本国与其他国家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的公平性原则。

所以本题选择C项。

答案:

5.D 6.C

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图,据此完成7~8题。

7.读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更为多元化B.进入石油时代

C.一直以清洁能源为主D.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8.图示阶段,我国石油消费占比没有明显提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石油消费量不变

B.节油型产品的推广

C.家用小轿车的普及

D.减少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进口

解析:

第7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读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种类由1990年的4种增加到2040年的5种,说明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化石能源仍占较大比重,石油占比一直维持在20%左右,A项正确,B、C项错误;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不属于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D项错误。

第8题,本题考查石油消费占比没有明显提高的原因。

图示为能源消费结构占比,且能源总消费量持续增长,若石油消费量不变,则石油的消费占比应该下降,A项错误;节油型产品的推广以及减少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进口,会减少石油消耗量,石油消费占比应降低,B、D项错误;家用小轿车的普及会增加石油消耗量,加之能源总消费量持续增长,导致石油消费占比没有明显提高,C项正确。

答案:

7.A 8.C

大孤山铁矿曾储量丰富。

从1916年开始挖掘,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大孤山从一座海拔300多米的山丘变成了海拔近-300米的大深坑。

如图为大孤山铁矿遥感图。

据此完成9~10题。

9.这种“人造天坑”的形成出现在(  )

A.采集渔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环境文明时期

10.该地质奇观形成的背后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①植被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地面塌陷 ④滑坡和泥石流

⑤水污染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第9题,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历史阶段。

由材料可知,大孤山的“人造天坑”是近代开采铁矿形成的,属于工业文明时期,C项正确。

第10题,本题考查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铁矿的开采会破坏植被,植被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铁矿的开采会造成地面塌陷,诱发滑坡和泥石流;铁矿开采的废弃物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水污染,D项正确。

答案:

9.C 10.D

2017年,我国完成快递业务量401亿件,快递包装用纸消耗量惊人。

对此,有商家推出一款共享快递盒,即用塑料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纸箱。

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客户签收商品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塑料箱折叠起来,带回仓库重复使用。

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使用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次数可达1000次,单次使用成本仅为0.025元。

据此完成11~12题。

11.共享快递盒的出现,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

A.公平的观念B.环境的观念

C.发展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

12.如果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将(  )

①增加快递包装成本 ②减轻森林破坏 ③提高快递发送速度 ④减少快递垃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第11题,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共享快递盒能够循环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快递垃圾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观念,B项正确。

第12题,本题考查共享快递盒大力推广的影响。

共享快递盒能够循环利用,如果大力推广可以减少使用纸箱,从而减轻森林破坏,减少快递产生的垃圾,②④正确;据材料可知,共享快递盒的单次使用价格低,因此不会增加快递包装成本,①错误;快递盒材质的变化与快递发送速度无关,③错误。

答案:

11.B 12.D

2017年底,环境保护部消息称,5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基本形成。

据统计,共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6.4亿千瓦,占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68%,减排燃煤电厂二氧化硫83%、氮氧化物50%、烟尘67%,建成世界最大的煤炭清洁发电体系。

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的类型是(  )

A.生态破坏问题B.水体污染问题

C.全球环境问题D.工业环境问题

14.世界最大的煤炭清洁发电体系的建成,有利于(  )

A.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B.减少我国雾霾天气的发生

C.减少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的发生

D.缓解重酸雨区由我国北方向南方的扩展

解析:

第13题,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

该模式可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按性质分类,属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按环境要素分类,属于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按生产类型分类,属于治理工业环境问题;按地理空间划分,属于治理区域环境问题。

综上可知,D项正确。

第14题,本题考查煤炭清洁发电体系建成的影响。

煤炭清洁发电体系的建成主要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的排放,并没有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不能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A项错误;减少烟尘的排放有利于减少我国雾霾天气的发生,但对北方沙尘暴天气没有影响,B项正确、C项错误;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应该是能缓解重酸雨区由南方向北方的扩展,D项错误。

答案:

13.D 14.B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活动,用户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费、网络挂号或者网络购票等,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面养一颗虚拟的树,树长大后,生态公益伙伴就会在某地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下面图1为蚂蚁森林用户初始界面,图2为梭梭6号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16.截至2017年底,蚂蚁森林已经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314万棵,分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解析:

第15题,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可缓解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C项正确。

第16题,森林的作用主要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由于其分布区的不同,主要作用也不尽相同,内蒙古、甘肃一带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突出,在该地区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C项正确。

答案:

15.C 16.C

[2019·西安十校联考]下表示意赣南地区2010、2015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单位:

km2)数据,5年间耕地转化为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分别为3176.06km2、542.70km2。

据此完成17~18题。

土地

类型

草地

耕地

居民及

工矿用地

林地

水域

未利

用地

2010年

610.55

10429.00

1541.25

25850.60

779.44

129.84

2015年

534.43

9512.44

1781.25

26665.50

778.74

67.83

17.赣南地区2010年至201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草地B.耕地

C.林地D.未利用地

18.赣南地区该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毁林开荒 ③城镇建设 ④生态建设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7题,用2015年与2010年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差的绝对值,除以2010年相应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可以得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

根据表中2010年未利用地面积为129.84平方千米,2015年只剩下67.83平方千米,可计算得出减少幅度为47.8%,对比得出,未利用地为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类型,D项正确。

第18题,读表可知,水域面积变化很小,说明几乎没有发生围湖造田,①错;林地面积略有增加,说明没有发生明显的毁林开荒现象,②错;根据材料信息“耕地转化为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分别为3176.06km2、542.70km2”可以推断,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用地增加,③④正确。

答案:

17.D 18.B

大气污染与人类所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读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以煤炭最大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20.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发展沼气B.关停小煤窑

C.利用地热能D.种植薪柴林

解析:

第19题,据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秸秆最大、煤炭最小;福建省以薪柴最大、秸秆最小;江苏省以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市以煤炭最大、薪柴最小。

第20题,我国农村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可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答案:

19.B 20.A

二、非选择题

21.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

如图为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关系图,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认为是全球性三大环境问题。

读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全球性三大环境问题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该主题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观。

简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请结合上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合作的途径。

解析:

(1)题,氟氯烃的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的产生。

(2)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禁止破坏性的捕猎等。

第(3)题,从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解决问题的复杂性等角度分析全球合作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必要性,而合作途径主要从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等角度分析。

答案:

(1)臭氧层破坏 酸雨 全球气候变暖

(2)人地和谐(或可持续发展) 措施:

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

(3)必要性: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存在利益冲突。

途径: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等;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加强国际协商对话,签署共同行动协议。

2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海柴达木地区计划每年将投入10亿元,打造绿色循环经济试验区,未来,柴达木地区将成为青海发展的新坐标。

自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设立以来,循环经济渐成青海发展的新亮点。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

材料二 如图为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

(1)分析材料二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

(2)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

(3)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1)题,循环产业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又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

(2)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试验区的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不利条件是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

第(3)题,柴达木盆地面临土地荒漠化问题,可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

(1)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适合大规模整体开发;土地面积大。

不利条件:

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较为贫乏。

(3)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植被;多途径解决牧区的生活用能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西六区区时)12月11日5时,备受关注的坎昆气候大会,在多次被拖入漫长的“加时赛”后终于落幕,大会最终达成折中、平衡与灵活的“一揽子方案”《坎昆协议》。

2℃的气温警戒线则被人们熟知,有人认为这是地球所能承受的升温极限。

材料二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次会议旨在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后果?

(3)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

解析:

(1)题,坎昆气候大会旨在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森林大量被砍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2)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及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第(3)题,结合自己实际,从节约物质和能源的角度回答。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①大量矿物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大量植被遭破坏

(2)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自备购物袋;双面用纸;少用一次性产品;使用节能产品;夏季调高空调设定温度等。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

材料二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石油

天然气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法国

8.39%

4.19%

26.9%

11.5%

4.3倍

11.5倍

7.7倍

(1)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3)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

解析:

本题通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阐述了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要从历史、人口现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方面来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高的现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

(1)从历史上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从现状看,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仍十分巨大。

主要包括: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2)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