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213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9 大小:11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9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9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9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9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2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教案全册杨顺国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电子备课本

 

学校:

学科:

班级:

教师:

职称:

学历:

教龄:

教学计划

1.班级学生智能情况分析:

 

2.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3.全册教学目标分析:

 

4.潜能生名单及转后记录

潜能生名单

特点

 

时间

地点

人数

内容

效果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画,讲述:

这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

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板书)。

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的学习也很有益处,还记得以前我们在课文中了解的司马迁和李时珍的故事么?

2、那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什么意思?

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怎样才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语文知识呢?

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指导看图:

1、观察图1:

图上画的是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

2、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小结:

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3、指导观察第三幅图,并小结:

老师正带领学生欣赏碑刻。

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图画,他们大多是出自著名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4、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插图。

(1)这九幅图分别画了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你能把这些图片分类吗?

(2)图上的人物会有怎样的感受?

5、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当总结。

出示有关资料(关于大海、中山陵、莫高窟和故宫)组织学生朗读。

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

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6、同学们或你们的家长曾经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总结:

1、观察插图后,你知道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2、小结: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本,在社会上、大自然中获得。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

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大自然这本大书。

布置作业:

问题:

我们该怎样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

课外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1、交流看画后的感受。

 

2、指名说司马迁和李时珍分别是怎样努力完成《史记》和《本草纲目》的。

 

3、齐读课题——“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说说你所了解的浑天仪和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2、指名说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器,会想些什么?

3、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

上有些什么内容,交流看了这些照片后的感受:

宇宙怎样?

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

4、说说第三幅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的同学看到这快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

5、说说自己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

在欣赏的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6、给2—3页的插图分类,并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说说同学们游览了漓江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参观植物园有什么收获?

与动物一起嬉戏有什么样的乐趣?

(2)根据自己的观察所的,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

(3)结合课前准备,介绍中山陵、莫高窟和圆明园、故宫这四处名胜。

8、介绍自己或家长游览的感受。

1、说出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生活处处皆语文)

教学反思: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课型

时间

教学

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

难点

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

教具

春联若干条、学生小报;组织表演课本剧;布置收集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跟学习有关的古诗,还记得吗?

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是啊,学习语文的渠道有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时间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

我们要在学习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板书课题)

指导看图:

1、请大家仔细观察第4、5页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人?

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都要运用到哪些知识?

2、组织全班交流,适时小结。

3、指名学生结合图上内容上讲台表演、及时表扬鼓励。

4、我们平时还会在哪些活动中运用到语文知识?

小结:

语言和文字统称语文,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从课本中学习语文,还要不断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部大书,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真正发挥好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作用。

布置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或黑板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课外延伸:

组织一次诗文诵读比赛,可以个人参赛,也可以小组参赛。

 

1、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并介绍诗意。

 

2、齐读课题——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1、自己按要求看图,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表演书法,对对子,交流暑假中收集到的春联。

3、指名配乐朗诵古诗词。

4、展示学生假期出的小报,或请出黑板报的同学介绍出板报的过程,如何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5、上台表演课本剧,并谈谈感受。

其他同学评议。

 

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完成作业。

 

积极准备参加诗文诵读比赛。

板书设计:

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实践出真知)

教学反思:

 

课题

1长江之歌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诗歌,体会诗句内容。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

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引导自由表达)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

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

洗涤。

    尘埃:

尘土。

    磅礴:

气势盛大。

    灌溉:

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

哪些地方读懂了?

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

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

左窄右宽。

灌、溉:

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出两小节的意思。

 

齐读课题。

 

交流对长江的了解。

 

跟唱《长江之歌》。

 

轻读全文,自学生字词。

描红。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正确拼读生字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小组交流。

 

练写生字。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

哺育挽起

巨大贡献:

浇灌推动

教学反思:

 

课题

1长江之歌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 交流:

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

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 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

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 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

“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

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动新的时代”:

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

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五、作业:

1、默写诗歌。

2、书后3作业。

复习生字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交流感受。

 

自由表达。

 

小组朗读,讨论。

 

理解、体会长江的源远流长。

 

找出关键词。

 

抓住有关词句理解。

 

体会“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讨论交流。

 

比较、理解。

 

联系语句理解、体会。

 

朗读有关内容,体会母爱情怀。

有感情朗读。

背诵。

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加强情感熏陶。

完成作业。

 

课题

2三亚落日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内容,体会三亚的热带风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三亚的大好风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板书:

三亚落日

2、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溅出收敛

光芒   玫瑰椰子树

硕大无比涨溢 一盏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

(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

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

(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

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

(板书:

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

(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分段,写段意。

3、背诵第一、二段。

 

结合地图,了解三亚的地理位置。

 

齐读课题。

 

在疑问下学习。

 

拼读词语。

 

分节朗读,弄清内容。

 

自由交流。

 

练习划分段落。

 

轻读,划出有关句子、词语。

 

抓住有关词语理解,并进行感情朗读。

 

谈谈自己对热带风光的了解情况。

 

找出来,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作者的情感。

 

感情朗读、背诵。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2三亚落日

天空:

海面:

热带风情椰树:

挺拔俊秀

沙滩:

金灿闪亮

教学反思:

 

课题

2三亚落日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教学重难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齐读第一、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学习第3、4自然段。

板书:

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3、讨论评读要点。

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投影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⑶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硕大无朋”。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

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

第三幅:

⑴投影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b.指名读这一句话。

⑵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

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5、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

7、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

四、布置作业:

1、多音字注音、组词:

似悄

2、书后3、4。

朗读、感受。

 

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

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讨论交流,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朗读、比较、体会语句。

 

齐读这一句。

 

理解“涨溢”。

 

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找一找有关语句。

再读三、四自然段。

齐读第五自然段。

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

美读课文。

 

完成作业。

 

课题

3烟台的海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练习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学习第一段内容,初步体会烟台海的独特景观。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看图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

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

(烟台)

3、揭题。

注意海的笔顺:

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

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4、过渡:

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

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诵录音磁带。

2、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

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理解词语。

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懂了什么?

(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分段写段意。

 

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了解烟台的地理位置。

 

带着疑问学习。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轻读课文。

 

拼读生字词。

 

分析课文段落层次。

 

朗读、讨论、交流。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独特景观(总)

3烟台的海不同季节的海(分)

赞美海、人(总)

教学反思:

 

 

课题

3烟台的海

课型

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2.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过渡: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

2、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3、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

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4、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

愿意记住它吗?

5、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说、背)

2、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自读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5、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五、细读第三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