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088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docx

维地理高考一轮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2014.上海高考)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B.片岩

C.板岩D.石英砂岩

解析:

选D 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观,不符合题意;片岩是变质岩有片状结构,板岩有板状结构,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

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弱,易被风化剥蚀,有利于形成群峰林立景观。

石英砂岩抗挤压强度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故山体陡峻。

而张家界山体陡峭、险峻说明有断裂发育。

故选D。

(2014.大纲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2.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选C 由经纬度可知,K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结合板块分布知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3.(2014.山东高考)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Ù~¢Ü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成下题。

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ñ、¢ò、¢óB.¢ò、¢ñ、¢ó

C.¢ó、¢ñ、¢òD.¢ó、¢ò、¢ñ

解析:

选B 图中¢ó岩层为上覆新形成的沉积岩层,故¢ó岩层最新;该观测点观测内容为向斜两翼中的东翼的地层关系,根据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知¢ò岩层较¢ñ岩层老。

4.(2014.海南高考)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完成下题。

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解析:

选A P地位于日本附近,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知识,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

5.(2014.上海高考)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

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

A.喜马拉雅山区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D.冰岛火山带

解析:

选A 题干强调¡°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只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印度洋板块不是纯粹的大洋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是纯大洋板块,而日本、新西兰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排除B、C,而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带不符合,故排除D。

6.(2014.安徽高考)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2)。

图2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1、图2,完成下题。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解析:

选C 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内,而东亚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并且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这也可以从沙山临湖一侧垄槽延伸的方向得以证明。

故A项正确。

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故C项正确。

7.(2013广东高考)右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其主要成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中岩层弯曲变形,是一个大型褶皱,其成因主要是地壳运动。

(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8~9题。

8.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含金刚石的堆积物主要沿河分布,且分布在易沉积的河流凸岸;再根据右下角堆积物的棱角并不分明可知,其成因属于流水沉积。

9.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ÙB.¢Ú

C.¢ÛD.¢Ü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金刚石矿的成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金刚石矿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可能在¢Ú地的岩浆岩中找到。

 

(2013福建高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不可能分布在河流中游;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与图示信息不符;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洪水发生时被淹没,枯水期出露,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图中沙丘就分布在河漫滩上。

11.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ÙB.¢Ú

C.¢ÛD.¢Ü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中信息可知,沙丘形态应该是波浪形,¢Ù图坡度太大,与图中信息不符;¢Ú图方向错误;¢Û图方向、坡度均正确;¢Ü图方向错误。

(2013浙江高考)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Ù>¢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2.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明显,容易决堤,应加强防洪堤的建设;乙处为河流凸岸,流速慢,河流堆积作用强,适合作为住宅、农业用地。

(2013天津文综,8分)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珊瑚的生长环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珊瑚礁位于大洋,可以排除A、D;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拉斯加暖流所经海域并无珊瑚礁分布,可以排除B;珊瑚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近海大陆架处,由此可以判断C正确。

14.上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2013北京高考)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Ù苏 ¢Ú湘 ¢Û滇 ¢Ü新 ¢Ý桂 ¢Þ内蒙古

A.¢Ù¢ÚB.¢Û¢Ü

C.¢Û¢ÝD.¢Ý¢Þ

解析:

选C 本题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的区域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峰林为石灰岩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

16.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解析:

选C 本题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地貌的成因及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甲处两侧岩石受侵蚀作用严重而使其突出形成孤峰;乙处为流水下蚀沉积岩形成的河谷,主要受外力作用;丙处有单向层块沉积岩层,且缺少地表植被,又位于断层附近,地壳活跃,易发生滑坡;丁处是典型的向斜成山。

(2011全国高考)读图,完成17~18题。

17.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地幔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故D正确。

答案:

D

18.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解析: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外力作用的理解能力。

该山体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最后形成沉积岩。

答案:

C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19~20题。

19.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Ù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Ú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Û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Ü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及淤泥

A.¢Ù¢ÜB.¢Ú¢Û

C.¢Û¢ÜD.¢Ù¢Ú

解析:

本题考查国土整治知识,重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处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靠近河流,适宜耕作;乙处是断层,不利工程建设;丙处为山脊,坡度较大,不宜修梯田,可以植树造林;丁处是山谷,河流冲刷较严重,可以打坝淤地,保持水土,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20.图中¢ñ、¢ò、¢ó、¢ô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ñ、¢òB.¢ó、¢ô

C.¢ñ、¢óD.¢ò、¢ô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图中¢ñ、¢ó处为沉积岩,¢ò处是断层,¢ô处是岩浆岩。

故¢ò、¢ô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D

21.(2011广东高考)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淤积与侵蚀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读能力。

流速下降,径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易于淤积;流域年降水量减少,流入河流的流量减少,也易于淤积;而上游来沙量减少,原先淤积状况可能发生明显变化,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因此选D。

答案:

D

(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Ú¢Ü¢ÙB.¢Û¢Ù¢Ü

C.¢Ü¢Ú¢ÙD.¢Ü¢Ù¢Û

解析: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中信息¡°石钟乳、石笋¡±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是在溶洞内发育形成的,故应先有溶洞,再有石钟乳,因而本题选D。

答案:

D

23.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淀积而形成的,故A、B不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水渗漏严重,而地下水较丰富;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广西境内和云贵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表崎岖,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

C

(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Ù和¢ÚB.¢Ú和¢Û

C.¢Û和¢ÜD.¢Ü和¢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形景观图的识别。

图中的长城基本建在山脊上,对解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Ù¢Ú¢Û¢Ü为山脊,¢Ý为山谷。

所以选择D。

答案:

D

25.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形成原因以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花岗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

因此选择C。

答案:

C

(2010重庆高考)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通过岩层的走向来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在地貌上又是山地,因此属于背斜山,D正确。

答案:

D

27.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

A.页岩B.板岩

C.石灰岩D.花岗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通过地貌类型来判断岩石类型的能力。

石芽、溶洞等属于喀斯特地貌,未知岩层为石灰岩,C项正确。

答案:

C

28.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解析:

本题考查植被类型的判断。

该地区柑橘广泛分布,柑橘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因此乙地常见的植被类型应该是常绿阔叶林,A正确。

答案:

A

29.(2012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

(1)问,A处为一断块山,B处位于河流下游,为冲积平原。

A由内力作用形成,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2)问,不利影响主要从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各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

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第二讲山地的形成

(2014.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解析:

1.B2.A第1题,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出M位于山坡上;再结合向斜构造的地层向槽部延伸的一般规律,可判知岩层应向山顶方向倾斜,故B项正确。

第2题,根据等高线和地层分界线的分布可知,同一地层分界线在图幅的西北和东南分布的高度较高,沿XY线方向分布的高度较低,可推出XY线方向即为向斜槽部延伸的方向,且大致呈水平状。

又因为1与4,2与3分别处于同一地层界线上,且1与4高度大致相当,2与3高度相同,由此可推出正确选项为A。

(2012四川高考)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3~4题。

3.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解析:

结合题干材料中的¡°山顶海拔3099米¡±及景观图中山地为块状山地、山体有明显的断崖可知,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断裂上升。

答案:

A

4.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解析:

山顶属于山地针叶林带,桃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可排除A选项;由于其山顶的海拔高,气温低,尤其在冬季山顶有积雪,所以B选项正确;梯田多分布于低山丘陵缓坡地区,C选项错误;¡°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描述的是亚热带或温带地势较为平坦或丘陵地区的景观,D选项错误。

答案:

B

(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5~6题。

5.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Ù¢ÚB.¢Ú¢Û

C.¢Û¢ÜD.¢Ù¢Ü

解析: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

而题目所给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将地形剖面某点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剖面图中,根据同一岩层弯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Ù¢Ü两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谷。

答案:

D

6.¢Ý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沉积岩层在¢Ý处发生明显位移,表明该地发生了断层。

而从其埋藏深度可以明显看出¢Ý处该沉积岩比左侧海拔低很多,可以判断出现了地壳下沉运动,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出现了断裂下降运动。

答案:

C

7.(2011广东高考)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信息的判读能力。

断层是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

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则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甲处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运动,故甲处为断层。

答案:

B

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2014.北京高考)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

A.岩层¢Ù比岩层¢Ú形成年代早

B.岩层¢Ú比岩层¢Ù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解析:

1.A2.D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Ù和¢Ú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Ù在¢Ú之下,故¢Ù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

根据图例可知¢Ù为页岩,其硬度比¢Ú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故B错误。

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

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故D错误。

第2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故A、B、C错误。

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故D正确。

(2014.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

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3~4题。

3.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Ù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Ú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Û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Ü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4.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ÙB.¢ÚC.¢ÛD.¢Ü

解析:

3.C4.B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可知,¢Ù地岩石为花岗岩,由岩浆侵入形成,¢Ù地地质构造成因是断裂抬升,其侵蚀地貌并非由黄河干流流水侵蚀形成的;¢Ú地为断裂下沉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积倾斜平原一般位于出山口处,故其不可能由黄河干流沙砾洪积形成;¢Û地为断裂下沉区域,其上面覆盖的沙质沉积物是由黄河泥沙冲积形成的;¢Ü地为断裂抬升区域,其地貌的成因为风力堆积。

第4题,题干中提到,皇陵选址的条件是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题组材料中说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Ù¢Ü两地土层薄,¢Û地地下水位浅,只有¢Ú地符合上述条件。

(2014.浙江高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图4

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5.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

解析:

选B 从材料中信息¡°淤泥质海岸¡±可以判断出三地泥沙沉积作用明显。

从¡°地壳持续下沉区¡±可以判断出内力作用导致三地地壳下沉,而题干中¡°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表明甲地泥沙沉积速度与地壳下沉速度相当,¡°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表明乙地泥沙沉积速度比地壳下沉速度快,¡°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表明泥沙沉积速度小于地壳下沉速度,故三地海岸线变化差异的形成与泥沙沉积量直接相关。

(2014.重庆高考)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8.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A          B

 

    C          D

解析:

6.B7.C8.D 第6题,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

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

第7题,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

第8题,在弯曲河道的凸岸沉积物中,受水流速度影响,颗粒较小的物质被河水携带走,颗粒较大的物质在河道上游沉积下来,再由图中“9cm”可知,图中的砾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