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942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docx

清水池深基坑施工方案教材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基坑放坡设计

4、土方开挖方案

5、设备及人员组织

六、基坑监测

七、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八、措施群签记录

 

一、编制依据

1、一分厂工艺升级改造清水池图纸。

2、一分厂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二、工程概况

1、总体概况

本工程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供水总厂一分厂工艺系统升级改造清水池工程,位于供水总厂一分厂西侧,原一处库房位置。

本工程为两座联建钢筋混凝土清水池,每个清水池内壁净长40m,净宽15m,壁厚300mm,南北向放置,自西向东排列四个相同的清水池,每个清水池与相邻清水池外壁留缝宽度为6cm,总尺寸东西方向为62.58m,南北向长度为15.6m。

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垫层C15,池体C30,池体防水等级为二级,抗渗标号为S6,底板与池壁厚均300mm,底板埋深约4.8m左右,顶板厚220mm,顶板下为钢筋混凝土柱子,柱子钢筋生根于底板,柱子局部之间砌筑导流墙,墙体为240mm厚烧结实心砖,M10水泥砂浆。

底板保护层厚度40mm,顶板顶、柱、池壁保护层为30mm,顶板底为25mm。

抗震设防烈度6度,二类场地,±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34.00m,挖深约4.8m左右。

2、基坑概况

本次基坑开挖涉及的主要是4个清水池,基坑开挖深度约4.8m(自然地坪以下);根据地质报告,地下水量不大,土质为碎石土,可采用放坡方式进行开挖。

三、基坑放坡设计

1、基坑放坡设计:

(1)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满足国家建设工程的有关法规和规范要求,施工可行、方便,尽量缩短工期,满足土方开挖及水池施工的技术要求。

(2)根据现场情况与地质报告,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可确定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可以采用自然放坡进行开挖。

(3)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12.2.1碎石土采用坡率法放坡坡度允许值为1:

0.35-1:

0.5,本工程放坡坡度采用1:

0.5的坡率。

2、基坑安全等级及使用时间

(1)基坑开挖深度约4.8m,安全等级定为三级。

(2)基坑使用时间暂定2013年7月8日--清水池施工试验完毕回填结束

3、基坑排水系统设计

(1)根据本地区地质报告与以往施工经验,设置排水沟与集水坑即可满足施工现场基坑内的排水。

在基坑坡顶、坡底设排水沟,坡顶、坡底设集水井,汇入市政管道前设沉砂池。

(2)排水沟设置:

坡脚设置一圈排水沟,在开挖过程中就要形成排水沟,分层开挖时首先修出排水沟后再行开挖,排水沟尺寸为:

200×200×200(顶宽×底宽×高),坡脚排水沟汇集边坡排出的水,坡顶排水沟汇集拦截坡顶外部周围雨水,并用于接受坑底抽水,坡脚与坡顶排出的水汇集之后经过沉淀排入市政管网,禁止在基坑10m范围之内排水,避免再次渗入地下,坡顶排水沟以明沟形式排泄。

(3)集水井设计

基坑底部四角设置四个集水井,60m长边中部设置两个集水井,共计六个集水井,基坑上部设置2个集水井以汇集坑顶与坑底排水沟排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尺寸800×800×800mm。

集水井内设置抽水泵,抽出的水排入地面上设置的集水井,并经过沉淀池再排入市政管道,沉淀池长×宽×深=2000×1500×1000。

4、其他

(1)基坑顶四周设置一圈安全护栏,栏杆采用φ48.6×3.6钢管,扣件连接,四周设置防护网,并悬挂警示标志。

(2)坡顶(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四、土方开挖方案

1、开挖准备

(1)组织项目经理部人员全面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明确质量、安全目标并组织参加会审图纸;

(2)根据场区设置的水准点,做好高程控制测量工作;

(3)对工人做好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交底工作;

2、实施方案

(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开挖基坑一层→排水→开挖基坑二层

(2)本基坑呈长方形,开挖的土方量大且需要外运。

根据这种情况,土方采用机械化施工,四边放坡1:

0.5,东南角修建25度坡道,7m宽,斜向通到自然地面,供挖掘机最后退出基坑使用(倒退挖土),根据计算坡道水平投影长度10m左右,满足场地要求。

具体布置如下图:

(下图中长度单位均为m)

分层开挖,每层开挖前都要形成排水沟和积水井,一层开挖深度2.5m,开挖前根据设计的坡度放出基坑上口边线和-2.5m深处基地边线,并在基坑上口外2m处设置基地边线控制桩,一层开挖完成后测量坑底尺寸是否与设计尺寸相符,边线位置是否与控制桩相照应,如果有误差,及时修整。

同时观察地质状况与地质报告相差是否有出入,如果相差不大,按照拟定方案进行排水沟排水,然后施工下道工序。

(如果有误及时上报,及时修改方案)一层开挖如下图:

2、二层开挖(完全开挖完毕)深度2.4m左右,挖至图纸设计标高,约为-4.8m,留10cm人工清理,四面放坡1:

0.5,二层开挖完成后测量坑底尺寸是否与设计尺寸相符,边线位置是否与控制桩相照应,如果有误差,及时修整。

同时观察地质状况与地质报告相差是否有出入,如果相差不大,按照拟定方案,进行排水,然后进行下道工序。

完全开挖布置如下图:

 

4、挖土控制及超挖处理

土方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由专人测定坑底标高,并设置标高控制木桩,再引至挖土控制桩,按设计图纸的基坑标高进行控制。

五、设备及人员组织

1.劳动力安排计划

工种

每班人数

班组数

合计人数

电焊工

2(应急使用)

1

4

泥瓦工

3

1

20

现场水电工

2

2

4

注浆工

3(应急使用)

2

6

砼工

3(应急使用)

2

6

杂工

4

1

4

挖土司机

2

2

4

上述劳动力配备为暂定计划,具体施工时可稍作调整。

2、深基坑施工机械配备计划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功率(KW)

数量

1

污水泵

12

6

2

电焊机

28.8

2

3

钻孔机(应急使用)

15

3

4

空压机(应急使用)

10

3

5

挖土机

1.2m3

2

6

土方运输车

15T

8

7

砂浆搅拌机

3

2

上述机械配备为暂定数量,具体施工时可稍作调整。

六、基坑监测

1、监测点布置:

针对基坑周边环境的不同,对整个基坑周边布置了相应的监测点。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沿基坑坡顶,每25m布置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共布置8个监测点。

3、观测频率

(1)变形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数。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3-5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支护结束后每10天观测一次;下大雨天或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如坡顶超载显著增加,超过设计允许值)应加密观测次数;当基坑回填完毕时,可结束观测。

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边坡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当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基坑安全状况。

4、观测精度

(1)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精度不低于三等精度。

观测仪器在使用前应予以校准,操作和维护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5、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及其反馈制度

(1)变形观测资料包括:

观测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本次观测值和累积观测值。

(2)观测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对变形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及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通报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

(3)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采用监测记录表格,并经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字。

(4)监测人员应在基坑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

七、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1、安全措施

(1)基坑四周设1.1米高的扣件式钢管栏杆,下设踢脚板150mm高,并悬挂安全警示牌;

(2)基坑施工过程上口周围3米范围内禁止加载及堆土;

(3)随时与监测小组保持信息联系,通过基坑监测提供定量的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挖土过程基坑的变化情况,调整挖土的顺序或采取必要的防患措施,达到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目的。

(4)基坑上口四周设排水明沟,避免地表水流入坑内及潜入支护结构,造成主动力和水压力增加,引起边坡结构变形。

(5)开挖过程应每天不少于一次观测周边建筑的沉降和偏斜,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挖土,观察其变化情况,若发现沉降或偏斜,则及时在此周边回灌水或回填土方,防止和控制事态的发展,然后报告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6)工地2台挖土机随时处于警备状态并堆积一定数量的砂土,当出现险情时立即向基坑内侧回填砂土,或立即挖去基坑表面的土壤,降低土压力

2、应急人员组织及设备材料

(1)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

序号

职务

姓名

1

项目经理

方军伟

2

现场负责人

郭焱

3

技术负责人

景长洪

4

安全员

于江

5

技术员

杨军波

(2)应急机械及物资的准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挖土机

2台

施工现场

2

翻斗车

6台

施工现场

3

汽车吊

1台

场外储备,随时进场

(3)应急物资准备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备注

1

高压喷浆设备

1台

提前联系好,场外储备,随时进场

2

编织袋

100个

施工现场

3

堵漏灵

100公斤

施工现场内

4

水泥

5吨

与混凝土搅拌站联系,场外储备。

5

胶鞋

20双

在仓库内随时备用

6

碎渣土、石子

20m3

施工现场内

7

砂子

20m3

施工现场内

3、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如下条件时,必须紧急启动本应急预案措施:

(1)基坑出现位移超过设计值

(2)边坡出现较大的裂缝超过设计值

(3)基坑周边出现沉降或裂缝等

(4)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渗水等。

4、应急预案措施:

(1)基坑渗水:

现场配备堵漏材料,提前联系好高压喷浆机,少许渗漏随挖随用堵漏灵封堵,若遇大量渗水情况立即联系高压喷浆机进场进行高压喷浆处理。

(2)基坑倾斜

加强基坑监测,每天派专人监测位移与护坡裂缝,如果达到设计预警值后立即停止施工,通知项目部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业主及监理联系基坑支护设计人员来看现场,定出处理方案后再施工。

(3)土体滑坡

基坑开挖期间存在放坡,可能存在边坡土体滑坡的隐患。

如果发生滑坡现象时,发现人员立即汇报现场主管工长,工长立即组织人员对滑坡底采用项目准备好的沙袋进行填压,避免滑坡对基坑破坏,并及时上报研究解决方案。

(4)坑底薄弱点流砂、管涌

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较深,基坑土方开挖时,坑底薄弱点如果产生流沙和管涌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施工方事前即储备充足的土袋,以防紧急情况出现时使用。

严重流砂、管涌现象一旦发生,发现人员立即汇报现场主管工长,工长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安排工人准备土袋。

相关人员10分钟内到位,组织现有工人紧急抢险,同时增调人手赶赴现场。

(5)周边管线断裂、破坏

如果出现周边管线断裂、破坏情况时,发现人员立即反馈至应急小组,小组由项目执行经理负责与市政相关管线部门联系,及时关闭并维修受损管线。

维修过程中,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协助管线单位。

 

措施名称

供水总厂一分厂清水池工程深基坑专项措施

项目经理

传达人

授课人

日期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施工员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电工

小绞车司机

/

电焊工

搅拌机司机

普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