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89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 历史.docx

解析吉林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

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

1.“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③设立京师大学堂 ④改革科举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考点:

百日维新。

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①与题干要求不符。

2.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D.中国洋务运动

【答案】D

【解析】考点:

洋务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与时代主题不一致。

3.“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答案】D

【解析】考点:

明治维新。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4.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

“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答案】B

【解析】考点:

戊戌变法。

B项没有揭示出问题的实质,而且也没能反映光绪帝对变法的真正态度。

5.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

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

A.从此法国废除君主制B.这一事件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条件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答案】D

【解析】考点:

法国大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思想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都说明这一问题。

也可以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近代法国的历史实际,B项是以1794年“热月政变”为标志,C项是1795年以来的法国督政府软弱无能(具体事件是1799年的“雾月政变”),ABC三项都可排除。

6.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民主与专制经历了反复的较量,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曲折而又复杂。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脱离人民群众

B.英国有长期的专制统治的传统

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旧势力不甘心失败而疯狂反扑

【答案】C

【解析】考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中“最根本的原因”出发,应当从民主力量自身考虑,排除B、D;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便决定了以资产阶级为首的民主力量不够强大;A只是进一步削弱了民主力量,也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C。

7.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

原因是(  )

A.宣扬古代经学

B.批判儒家思想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宣扬变法维新

【答案】D

【解析】考点: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因此他并没有批判儒家思想和否定孔子的权威。

清政府下令毁版是因为其宣传变法思想。

8.“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这句名言出自托马斯·潘恩发表于1776年的《常识》,华盛顿承认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

这里所指的“变化”是(  )

A.武装革命B.民族独立

C.孤立外交D.经济战争

【答案】B

【解析】考点:

美国独立战争。

托马斯·潘恩为北美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这句名言意指北美要摆脱英国的控制而独立,因此B项符合题意。

9.材料一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

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

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

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

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

(2)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

对此加以评价。

【答案】

(1)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文明开化;成为世界强国,与欧美各国平等。

(2)变化:

由全盘照搬欧美各国先进政治制度转向仿效德国政治制度。

体现:

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建立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

评价:

促进日本政治近代化;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考点:

(1)日本明治维新很容易可以看出来是要摆脱被压迫的局面,实现民族独立。

发展自己,对外扩张。

(2)从要把“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到“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可分析出伊藤博文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相关内容;评价时注意抓住近代化、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等关键字眼。

10.下图描绘了1854年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第一个条约时的情景。

这个条约(  )

①签约的另一方是美国 ②是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 ③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④刺激了列强侵略日本的欲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考点:

近代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日本同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是《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

这主要是由于(  )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

B.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

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

D.防止王朝复辟的需要

【答案】B

【解析】考点: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以及法国大革命之后的革命形势去分析,原因应当是当时资产阶级对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故正确答案为B项。

1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

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

”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

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

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

【答案】D

【解析】考点:

明治维新。

根据材料“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

”可以看出此时的灭亡指的是独立地位消失,成为了被殖民的国家,但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可以看出日本并未导致灭亡,反而取得了与欧洲列强平等的地位。

13.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

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答案】B

【解析】考点:

戊戌变法。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

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

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入仕之路。

14.穿越时空隧道你会发现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议会是由(  )

A.波旁王朝控制B.资产阶级控制

C.工人、农民代表控制D.拿破仑家族控制

【答案】B

【解析】考点:

法国复辟王朝。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法国复辟王朝前期曾存在议会,由资产阶级控制,后来被查理十世强行解散,实行无议会统治

15.不属于明治维新内容的是(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废除奴隶制  D.提倡“文明开化”

【答案】C

【解析】考点:

明治维新。

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日本并未实行奴隶制,C项明显错误。

16.以下有关拿破仑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B.建立封建独裁帝国

C.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D.颁布影响深远的《民法典》

【答案】B

【解析】考点:

拿破仑。

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

因此B项明显错误,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17.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

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

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

“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

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

“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

”辩曰:

“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戊戊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文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

又有哪些保留?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答案】

(1)中国:

主要购买和使用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军需品。

日本:

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

(2)创新:

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保留:

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

(3)论者:

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

制度变革不彻底。

(4)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变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解析】考点: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本问要求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即中国人注重工业产品和军需品,“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即日本主张学习政治制度和教育。

(2)依据材料的内容“建立立立宪政治”“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可知(3)论者的观点是“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即改革过激,辩者的主要观点“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即改革的不彻底性(4)本问是戊戌变法的时代意义,即具有爱国性、进步性和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语言能力。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

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的笫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

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

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釆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措施:

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

影响:

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经济:

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

政治: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

共同特点:

都采取改革的方式。

启示:

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

【解析】考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在沙皇俄国指的是工业文明的潮流下,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再根据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回答。

(2)“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经济上采取“殖产兴业”的政策,国家运用政权的力量扶持国营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实际加强天皇制。

注意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

“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

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材料二 当今与外国交际日盛……若改从来之旧习,政权奉还朝廷,广尽天下公议,仰承圣断,齐心协力共保皇国,必可与海外万国并立。

——1867年德川庆喜上奏朝廷书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

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2)材料二德川庆喜把政权奉还朝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答案】

(1)中下级武士。

武装倒幕。

(2)消除倒幕派进行武装倒幕的借口,保存自己的实力;名义上把政权奉还天皇,实际上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继续掌握实权。

(3)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倒幕运动的原因,要求在归纳问题时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准确阐述历史。

(1)从材料“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

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可以看出这是考查的日本明治维新的主体力量,中下级武士。

中下级武士进行了武装倒幕的行动。

(2)幕府把权力移交的目的是防止倒幕派推翻自己,进而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把持政权。

(3)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来,日本当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推翻幕府的统治,日本无法实现独立和振兴。

20.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放开眼界看“戊戌”》——郭汉民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

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

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赵春晨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答案】

(1)政治:

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

经济:

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

军事: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的主张,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

教育: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运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

(2)评价标准:

社会实践的效果。

史实论证:

进步性:

政治:

兴民权、设议院,裁汰冗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

改革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分)

局限性:

操之过急,脱离民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没有付诸实施。

【解析】考点:

戊戌变法的评价。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是指洋务运动,因此这个题目就变成了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之间的关系。

)政治:

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

经济:

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

军事: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的主张,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

教育: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运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

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中可知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

社会实践的效果。

结合所学知识,:

进步性:

政治:

兴民权、设议院,裁汰冗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

改革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局限性:

操之过急,脱离民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没有付诸实施。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

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列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

材料三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是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完成: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2)从材料二的历史图片中,你能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三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

(2)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积极修建铁路,兴办工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人才;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3)改革说:

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革命说:

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中兴说:

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

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三种观点任选一种,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考点:

日本明治维新。

(1)材料反映了美国打开日本国门,民族危机出现,内忧外患造成日本社会危机加剧。

(2)此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工商业,还是行文明开化的政策,日本的面貌焕然一新。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先选择一种观点,表明态度,再进行论证,但要注意史论结合。

22.历史学重在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说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历史的“中心”时,意味着它处于历史领先或主导的地位。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世界历史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曾形成过若干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心。

——林甘泉《从“欧洲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

(1)根据材料论述,就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公元1661—1796年)而言,你认为中国与英国哪个是世界历史的“中心”?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一部全球历史不需要采用单一的发展模式,比如理性的胜利或西方文明的胜利,也不能采用包含一种不容变更的单一的同质发展模式……至少要求我们能够描绘一种单一的全球联系网络,即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实质性的联系。

——【英】罗伯特?

霍尔顿《全球化和民族国家》

(2)归纳材料关于历史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并运用这一观点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应当给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使全球化成为一个共赢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闵凡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3)根据材料说明在世界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答案】

(1)选择中国。

理由:

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精耕细作达到极致,私营手工业高度发展,商业市镇增多。

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国家统治力进一步强化。

思想上宋明理学盛行,儒学思想体系更加完善。

文学上出现《红楼梦》等巨著。

艺术上徽剧汉剧等地方戏剧竞相发展。

或选择英国。

理由:

君主立宪制确立并不断完善(责任内阁制形成)。

大举进行海外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