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84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六校教研协作体”2012年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

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惊蛰/鹧鸪桎梏/诰命场院/场景

B.干涸/和诗隽永/眷恋调解/调兵

C.整饬/炽烈 惊诧/叱咤   辟邪/复辟

D.霍然/豁达招募/蓦然积攒/攒动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最近,一则有关小区安全管理的帖子在“望江豪庭”的业主论坛及微博圈内传得沸沸扬扬,业主们口耳相传,议论纷纷。

据悉,事情的起因源自于中秋前后的一系列盗窃案。

几个不法分子趁小区业主外出之机登堂入室,大肆盗窃业主财物。

面对这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实,业主将问题反映至小区物管部,但物管部的反应十分冷淡。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物业公司的保安主管竟百般找借口推脱责任,从而引起了业主的极大愤慨。

A.登堂入室B.大肆C.痛心疾首D.不可思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东楼价虽然在最近的三个月中还没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从目前全国住宅成交低迷的情况来看,业内人士认为楼价“拐点”将至,广东也难以独善其身。

B.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有网友认为事故症结是在于“教育投入不足”,为此,庆阳市政府决定将2012年公车预算资金全部用于购置标准化校车。

C.此次签订的勘探合同区,是大洋协会继2001年在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后,获得的第二块具有专属勘探权和商业开采优先权的国际海底合同矿区。

D.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下半年搭乘俄罗斯的“天顶”号运载火箭升空,其主要任务是拍摄和探测火星附近空间环境,为下一步我国火星探测打下基础。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________。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⑤④⑥C.⑤②④⑥①③D.⑤④②①③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相耽四世孙。

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

  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

父常令蔬食,曰:

“俟业成,乃得食肉。

”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

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会克江表,选知宣州。

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

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

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上览表谓侍臣曰:

“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赐钱三十万。

  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

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

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

辞日,上戒之曰:

“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

”黄中顿首谢。

上因谓侍臣曰:

“朕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

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

”因目参知政事苏易简曰:

“易简之母亦如之。

自古贤母不可多得。

”易简前谢曰:

“陛下以孝治天下,奖及人亲,臣实何人,膺兹荣遇。

”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

赠礼部尚书。

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既葬,其母入谢,又赐白金三百两。

上谓之曰:

“勿以诸孙为念,朕当不忘也。

黄中端谨,能守家法,廉白无私。

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①,听者忘倦焉。

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

黄中但言:

”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上益重之,以为谨厚。

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①亹癖:

亹wěi,美好;癖:

癖好。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展书卷比之比:

B.远人便之便:

方便

C.仍设法弭盗弭:

平息

D.黄中顿首谢谢:

道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悉解去因留为枢密直学士

B.课其诵读上闻其素贫

C.俟业成,乃得食肉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

D.则亡国之宝则失大臣之体

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3分)

①还奏利害数十事

②黄中出己奉造糜粥

③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⑤而未尝言,人莫之知

⑥上言母老乞留京

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④⑤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黄中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贾黄中五岁的时候,他父亲每天要他早起学习,督促他诵读,并告诉他学业未成,只有粗茶淡饭。

B.贾黄中担任宣州知州的时候,遇上饥荒,很多老百姓都去当盗贼,贾黄中上奏了数十条利弊,还拿出自己的俸钱买米煮成粥,保全数千名百姓的性命。

C.贾黄中处理政事简便易行,将升州治理得秩序井然,并把可能玷污法律、害人的前朝数百万珍宝如数上缴朝廷,得到皇帝的嘉赏。

只是他有时行事不能当机立断。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皇帝对贾黄中的母亲评价甚高,认为她七十余岁未觉年老,每次与她交谈,贤德明敏,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

9.翻译下面句子。

(10分)

①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3分)

②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

(3分)

③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听者忘倦焉。

(4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

(3分)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书愤》)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潘天强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

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

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

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

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

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而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

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

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不顾可能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

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

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

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

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有这种倾向。

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

但是这种观念在长期大一统观念下植根而生的中国文化表现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手就是异类,对手的英雄不仅代表自己,还是敌人的象征。

所以与西方领主经济下形成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

《三国演义》虽然有开关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

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

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

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

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

在漫长的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

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

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

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

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节选自《人文杂志》2007、3)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

B.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

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D.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k.s.5.u

E.东西方英雄的理念首先都是创立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树立永远的丰碑。

东西方的英雄都是讲义气重友情,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

13、下列关于“西方的英雄文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英雄罗宾汉,因为敢于抗争挑战宿命而成为西方文化中的英雄。

B.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因此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

C.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表现出西方英雄文化中不

分善恶的倾向。

D.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中的海伦与圣女贞德都是西方推崇的女性英雄形象。

14.为什么说“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纵观全文,中国人眼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英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图、错图、多图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

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

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会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

象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16.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

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种手法在文中多处使用,请在文中再找出两处。

(4分)

17.第

段中作者说“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5分)

18.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仔细阅读第

段,然后体会如果用作者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好不好?

为什么?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张大千的晚年岁月

清晨,张大千准备开始泼彩,这幅画就是他开笔月余的《庐山图》。

    产生这幅画的想法,或者说答应画这幅画,是他刚度过八十三岁寿辰后。

   夏初,一位旅居日本的华侨巨商李海天专程飞到台北,登门拜望张大千,见老人身患多种疾病,腿伤后还需人扶,话到嘴边欲言又止。

李海天与张大千以前就相熟,更了解他的怀乡之情,正因为此,他才来找张大千的。

“唉,干脆说出来试试!

”他终于道出了来意:

“大师,我想请您作幅画,以庐山为题材的大画。

   “唼!

”老人认真了,看来客人真心诚意,他说,“我从未去过庐山呀!

    “没去过?

”客人听了大吃一惊,难以相信,天下名山都看遍的张大千,怎么会没有去过大名鼎鼎的庐山呢?

 “真的没去过。

”老人再次肯定,顺便说起自己为什么会没有去的原因,“这与先仲兄善孖有关。

以前在上海和苏州,我和先仲兄同游华山、黄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但就怕一点,哪一点?

只要有他的朋友在,我就完全成了鼻涕横揩的小兄弟,谈诗论画,饮酒品茗,我只能站在一旁伺候,不是味儿呀!

先仲兄两次游匡庐,都是他的朋友相邀,我当然不愿去,不如躲在家里称王称霸。

客人听了这段有趣的往事,脸上在笑,心中暗暗叫苦,这幅画没谱哪!

想不到,忽地柳暗花明。

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

“这幅画我画。

“真的?

!

”客人喜出望外,老人一听不高兴了:

“我张大千说话无戏言。

”“哦,大师,真对不起,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不是说没有去过庐山吗?

”“画我心中的庐山!

”老人口气分外干脆坚决。

“形成于未画之先。

”没有去过庐山的人,怎么画庐山?

张大千历来认为:

“我笔底下所创造的新天地,叫识者一看自然会辨认得出来。

”但要真正画出“心中的庐山”,决非易事。

更何况,这是一幅罕见的巨幅,三十六尺长,六尺高!

它要由一个从未去过庐山、疾病缠身的老人完成,难!

不少人为大千老人捏了把汗。

 老人自己也不敢掉以轻心。

他特地请来朋友沈苇窗,为他搜集有关庐山的文字、照片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作成详细的笔记。

说来也巧,沈先生搜集的文字、照片资料中,有一些就是大陆出版的。

 老人还翻阅了一些古籍和有关书籍,有意识地和一些去过庐山的人摆谈。

渐渐地,庐山在他心中活了:

它独有的自下而上的雨,有声的云,汹涌的云海,时聚时散的佛灯,直下三千尺的飞瀑……它岂止是心中的庐山,它是心中祖国的象征!

张大千要以他的笔墨,抒写对祖国的思念。

他要以终生的经验和学识,绘出这幅能流传久远的巨作。

几个月来,他神游在庐山峰峦之间。

日日夜夜,朝朝暮暮,和庐山交谈。

老人以他几十年游历山川的心得和绘画的经验,凭借他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庐山真面目展现在他眼前,庐山屹立在他心间。

1981年7月7日,是张大千巨构《庐山图》的开笔吉日。

老人装束一新,团花长袍东坡帽,白绸长裤青缎鞋。

面带喜色,银髯飘拂,哈哈笑声响彻画室内外。

被特邀参加开笔礼的观礼嘉宾有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张群、王新衡等。

大画案上,铺着绢织画料,儿女们已经用清水把它敷润过了。

画室里挤满了人,大家的目光都投射到主人身上。

老人终于笑呵呵地起身了,他手指轻捻银髯,目光来回扫视着画料。

片刻,他回过头来,双手抱拳,向观礼嘉宾一一致意:

“大千献丑了。

他首先端起一个青花大水盘,里面盛着满满的墨汁,身体前倾,手肘自左至右,将墨汁缓缓向画料上泼去。

嗬,开笔不用笔!

乌黑的墨汁在绢料上慢慢浸润。

它将变成高山,长出峰峦,吞吐万象。

客人们都起身站在四周,看他如何创造一个新天地。

大千执定大帚笔,依然谈笑风生。

他以淡墨破出层次,勾定大框廓,然后,又以笔蘸水濡墨,以通气韵。

他不像在作画,像在打一趟极富内养功的太极拳。

他运动大帚笔,头、眼、颈,乃至四肢都在动,连嘴巴也在动,有板有眼地说:

“浓墨不破,便无层次;淡墨不破,便乏韵味。

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

在画《庐山图》前先画几幅小画,是大千给自己订的规矩,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加以坚持。

他说:

“画我心中的庐山,整体在胸,局部却要边想边画,不可妄下一笔。

”这幅画,犹如在阿里山上修一条盘山公路,工程浩大,不能偷工减料,整整一个多月,老人才着手在画上泼洒石青、石绿等色彩。

19.文中详述了张大千没有去过庐山的原因,这段谈话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0.本文写出了晚年张大千性格的哪些方面?

(5分)

21.张大千作画的态度,对于你学习有何启示?

请结合文章谈一谈。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无中生有”是口语交际中的一种高超技巧,它通过巧妙的联想和合理的构思,将别人遗漏或失误的事情遮盖过去,实现良好的交际目的。

在一次亚运会闭幕式上,主持人已经重复两遍请亚奥理事会主席宣布闭幕,可不知什么原因,亚奥理事会主席竟毫不理会,迟迟没有说“再会”的意思。

面对这一意外,请你使用“无中生有”的技巧,为主持人拟写一段话,解除现场尴尬,并确保亚奥理事会主席完成使命。

不超过100字。

(6分)

答:

23.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

(不超过12字)

科技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国决定把建设大学科技园作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火炬计划,打算在“十五”期间,分批分期确定100个国家火炬计划大学科技园,为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培育出一大批科技企业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高科技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力争在“十五”末期使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技工收入1000亿元以上。

答: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