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691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docx

第六十四课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

第六十四课:

ps数码照片调色实例教程(色调调整)

调整数码照片的目的是为了在拍摄不足的前提下做些弥补,追求的是接近真实的画面效果。

现在我们来讲解一些用曲线来调整数码照片的实例。

开始前先复习一下曲线和直方图中色阶的内容。

在曲线调整中,按照数学平面坐标系来看,向下移动可以看作是Y轴方向的减少,向上移动可以看作是Y轴方向增加,往左移动是X轴减少,往右移动是X轴增加。

那么从以前的几种改变端点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

以RGB综合通道来说,如果缩短两个端点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将高光端点在Y轴减少,或将暗调端点在Y轴增加),会导致直方图中像素的亮度范围变得狭窄,各种颜色的变化范围也小,对比程度下降。

过度调整将使图像变得灰蒙蒙的。

如下2图。

2:

以RGB综合通道来说,如果缩短两个端点在X轴方向上的距离(将高光端点在X轴减少,或将暗调端点在X轴增加),会导致直方图中像素亮度范围被拉长。

过度调整将使大量像素聚集于0和255处而丢失中间调。

画面极亮极暗,颜色对比强烈。

如下2图。

3:

以单独的RGB通道来说,过度降低高光,或过度升高暗调,都会对整体亮度造成限制。

使整体亮度最高值低于255,或最低值高于0。

如下图,过度降低蓝色通道的高光影响了整体亮度的上限,在亮度直方图靠近右端的地方出现了类似一刀切的效果。

 

大部分的数码相机,都很难拍摄到充足的亮度范围,尤其是暗调。

这是因为,由于电流的杂波干扰使得感光电子元件对黑色的感应不平稳,常造成“黑场下不去”的情况,就是说该黑的部分不够黑。

在直方图中就表现为暗调部分缺失。

而在阴雨天气下拍摄的照片,很容易因为光线不足而导致高光部分缺失。

这两个因素和在一起,造成很多照片看上去显得灰蒙蒙的,就如同我们上面的例子所使用的图。

如果打开直方图,就会看到这样的图片色阶范围较为狭窄。

那么我们就将色阶范围拉大,让0和255都有一定像素存在。

如下左图。

右图是调整前的直方图。

首先将高光点在X轴减少些许,暗调点在X轴增加些许,让亮度直方图达到全范围,但注意不要过度以免造成端点像素堆积。

这样调整完后天空变得明亮了。

但是整幅图片给人一种过亮的感觉,这当然和取景有关,天空占据画面的大部分必然会造成整体偏亮。

观察直方图也很容易看到,大量像素聚集在直方图较亮的区域。

所以我们第二步在曲线中部建立一个控制点并减少它的Y轴,观察直方图中那片像素聚集区被拉长了。

这样使得同样数量的像素分布在更广泛的亮度范围内,不再集中在一个小区域。

并且是往暗调区域拉长。

如果再往高光拉长(控制点Y轴增加)那就更亮了。

注意以上虽说是两步,却是合在一次的曲线调整操作里面的,而不是完成第一次调整后再次使用曲线进行第二次调整。

还有不要造成控制点的认识误区,不要认为控制点建立在暗调附近就是调整暗调,建立在高光附近就是调整高光。

影响图像的是曲线形态,控制点只是改变曲线形态用的。

大家可以把下图第二步的控制点在曲线上移动,不管移到什么地方,只要曲线形态一致,图像调整效果就一致。

再来看下左图,和下右的直方图。

该如何调整呢?

我想,大家首先一定想到前面那种调整方法,就是将亮度范围拉长。

没错,前面那种方法对于数码相片而言是最常用的方法了,可以说足够应付80%以上的情况。

即使是一个幼儿都做得来,本教程既然名为大师之路,大家就不能满足于这种“幼儿科技”。

我们首先来比较一下这张照片和上一张照片直方图的不同。

如下2图,注意看比较两者从高光区域往中间调区域过渡的情况。

可以看出前者过渡较为平缓,从高光往中间调区域逐渐平稳上升。

而后者则较为陡峭,在某一级亮度的时候有一个急剧的上升。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结合本课前面部分展示的格尔木至拉萨的海拔图就不难想象,这意味着如果提升高光部分,会造成大量像素整体提升。

很容易形成像素在高光区域的合并现象。

而合并现象会导致图像的细节丢失。

这种现象在摄影上称为曝光过度。

如下图是两幅图片同样处于曝光过度情况下的对比。

为了让效果明显我们将背景设为黑色。

从上图我们感觉左右两边的图像在调整后都有曝光过度现象,高光区域的云彩都有一些细节丢失。

但是右边的效果更佳明显。

看起来似乎在调整曲线的时候,右边调整的幅度大于左边。

其实不然,两者都是将高光点设为输入195,输出255的位置。

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

那么为什么会觉得右边曝光更过度呢,有3个因素:

1:

两者原始亮度色阶分布不一样,前面已经分析过,右边的色阶在调整时候很容易产生高光像素合并现象。

这从直方图中可以看出。

2:

两者在图像中,高光位置的分布情况不同,注意这里不是指直方图,而是指图像本身。

仔细看两者,左边的高光点分布在画面中大部分地方,远近的云彩都有高光点。

而右边图像的高光点就集中在画面的中部偏右。

这样一旦有曝光过度的现象,右图由于高光点较为集中容易形成点状的高光区,而左图形成的是片状的高光区。

试想一下将100个发光的灯泡堆在一处或分散在一个区域内,哪种看起来较亮?

这就是人的视觉心理,也和人眼的生理结构有关系,当某一片区域很明亮时,感知其他区域的视觉神经细胞会减弱采光功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黑夜即使没有路灯借着月光或星光也可以看清道路,但如果前方有车灯向你照射反而看不清了。

在一片黑暗地方加一小块高光,或在一片高光区域加一小片黑暗。

这种表现手法在设计构图中是很常用的。

摄影取景也是,置于较黑暗背景下的主体显得层次分明,特别突出。

要记住,直方图只会告诉我们像素的数量却不会指示分布的疏密程度。

因此不要过度依赖直方图,毕竟眼睛看上去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3:

由于右图在高光的云彩处,参杂有属于暗调部分的电线杆和电线,因此它的曝光过度效果也更容易被察觉。

很明显电线被过度合并的高光部分所吞噬。

这也是一种需要注意的情况:

大片高光区域中的细微暗调,和大片暗调区域中的细微高光,都很容易在合并高光与合并暗调的调整中被吞噬。

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如前一幅图那样,通过调整中间调拉长高光或暗调区域的像素分布。

那么结合上面3个因素,我们就将图像做以下调整。

是不是有人大呼上当?

说了半天分析了半天看得头晕到最后这不是和前面那个曲线一样嘛。

呵呵,这不能怪我,正如同一种药物可以针对多种疾病一样,这种形状的曲线我称之为“高光万能曲线”。

只要是图像中有较多的高光部分(约四分之三)而暗调只占少数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曲线都可以调整的很好。

判断图像是否属于这种类型也很简单,在直方图中如果大部分像素聚集在中央右侧,就说明大部分是较亮的像素。

不过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对于以后还是有指导性意义的。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使用自动功能调整的效果。

注意,直方图不能都以亮度色阶为准,有时候要以RGB色阶为准。

这主要在画面颜色较少且对比强烈的情况下。

设想一下,如果图像中高光部分偏红,而绿色和蓝色相对较少,那么在亮度色阶中高光部分也是较低的。

这种情形在图像中色彩较少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比如下左图在亮度直方图(如下中图)中暗调部分就很少,就是因为绿色和蓝色在暗调成分不多。

如果切换到如下右图的RGB色阶直方图,就看的比较全面了。

那为什么前面不直接使用RGB方式呢?

那是因为前面我们一直在讲解亮度,使用亮度直方图容易理解。

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亮度直方图更实用,因为它符合大脑的思维方式。

那我们就使用曲线将上面那幅图像调整一下,调整的原则还是一样,让全色阶范围充满像素。

如下左图是参照RGB色阶调整的,下右图是参照亮度色阶调整的,可以看出这时如果参照亮度色阶调整会造成极大的误差。

那么这幅图像是否适用“高光万能曲线”呢?

不行,因为图像中的高光部分比例并不是很大(注意要以RGB色阶直方图为准)。

如果使用那样的曲线,会将本来属于中间偏暗部分的砖墙变得偏暗。

由于其分布面积大,在视觉上会造成比较明显的黯淡感。

如下2图。

如下左图,是在室内灯光下拍摄的照片,有严重的色偏现象,使用自动颜色中的“查找深色与浅色”并开启“对齐中性中间调”。

这样虽然纠正了色偏,但图像看起来还是较灰,因此在RGB通道中适当提升高光附近的亮度,同时维持暗调附近的亮度以免头发阴影等暗调部分偏白(过亮)。

这种S形曲线的特点就是既可增强画面对比又不会造成亮度合并。

一般建立两个控制点,类似如下第3图,分别位于曲线整体长度的四分之一(A点)和四分之三(B点)处。

然后依据具体情况适当移动这两个控制点。

一般来说,A点只适合上升,B点只适合下降。

如果原图像较暗,就维持A点基本不动而上升B点。

如果原图像较亮则维持B点基本不动而下降A点。

如果图像既不亮也不暗则可上升B点同时下降A点。

不过在此种情况下应优先使用自动颜色命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