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57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9月

1、内容

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毛泽东为主席;

③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⑥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⑦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作用: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二、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三、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4月,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2、西藏和平解放后,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领导人

1、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2、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周恩来

3、最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朱德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整题背熟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5.4~1949.10.1),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

2)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五、知识联系

1、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开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第二课

一、土地改革

1、时间:

1950年——1952年底

2、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土地改革法》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结果: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5、(整题背熟)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③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

1、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原因: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3、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志愿军司令员:

彭德怀

5、英雄人物:

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5、结果:

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6、(整题背熟)抗美援朝的意义: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知识联系(整题背熟)

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采取的措施

①稳定物价,打击投机商。

②进行土地改革③抗美援朝

2、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

①1950年——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课

一、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的颁布——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在这之前是以《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整题背熟)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1953年,周恩来出访印度,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为指导三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2、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重返联合国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决议。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代表权表明: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4、中美建交

(1)1972年2月,由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改变世界的一周

(2)1979年1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它反映了当今中国经济开始走向世界

6、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2、时间:

1953--1957

3、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取得成就:

南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三条进藏公路。

5、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二、三大改造

1、时间:

1953—1956

2、改造的方式:

(1)农业: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

组织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赎买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向公私合营过渡。

3、(整题背熟)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六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

1956年9月

2)影响: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1、1958年中央制定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总路线的缺点:

过分加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忽视了有计划按比例综合平衡发展。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运动:

1958年全国范围发动起来,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追求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2、1958年9月,农村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一个典型做法是大办公共食堂

3、(整题背熟)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脱离我国国情和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4、为什么“大跃进”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我们应怎样吸取教训?

(整题背熟)

1)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主要教训);

2)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3)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七课文革发动的原因:

毛泽东对国内形势做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在党内、政府部门、军队和文化领域都存在着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

二、时间:

1966——1976

三、过程

1、发动:

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的发表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2、发展:

1)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炮》,矛头世纪指向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

2)红卫兵和造反派组织纷纷成立,掀起夺权斗争,全国出现全面内乱阶段。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最大冤案:

刘少奇含冤病逝)

3)文化大革命中先后出现了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4)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3、(整题背熟)影响: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性质)。

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第八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科技成就

(一)核武器研制

1、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意义:

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

2、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3、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4、(整题背熟)意义:

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集中代表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达到的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新中国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分别于1949年4月和11月成立。

2、我国的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二、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

1970年4月,“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第九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参看第三课内容

第十课“走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

一、“铁人”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

1、先进事迹: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2、铁人精神:

艰苦创业

二、“两弹元勋”邓稼先

1、先进事迹:

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奋斗了28年。

2、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于攀登

三、“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河南兰考县委书记

1、先进事迹:

带病坚持工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2、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四、先进模范体现的精神

1、艰苦创业、廉洁奉公、奉献为民、科学求真

2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民族脊梁的事迹出现在什么时候?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一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整题背熟)

1)时间:

1978年底

2)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整题背熟)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2)内容:

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3)作用:

农民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三、经济特区的建立

1、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8年增加海南省(最大的经济特区)。

2、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

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3、(整题背熟)开设经济特区的作用:

有利于吸收外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第十二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一、科技的发展

(一)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1、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2、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863计划”

1、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后制定了《863计划纲要》并开始实施。

2、“863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同时培养出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

二.教育的发展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2、1977年底,我国恢复高考。

我国高等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三、文体事业

1、文学的发展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等

2)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

3)1991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开始实施

2、体育事业

1)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国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共夺得金牌15枚。

2)2000年在悉尼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金牌28枚,名列金牌榜第三。

第十三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是邓小平同志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3、意义:

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

2、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的强大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港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整题背熟)

4、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

(整题背熟)

(1)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

(2)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整题背熟)

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指引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互补互利局面正在形成,两岸人员交往以及文化、教育、新闻、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推进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民主与法制建设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宪法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城市和农村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大措施。

4、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2年做了修订)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我国的就业机制

1、方针: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2、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饭”,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3、我国编织起怎样的社会安全网?

(整题背熟)

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

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世界历史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猿,约500万——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

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二、人类的种族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种族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较大的关系。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1、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出现的社会组织,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

2、距今一万年前农业出现以后,母系氏族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男人的权力开始超过女人的权力。

3、男女权力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的发展,男女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发生变化。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1、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居住在这些地域的人类最早走出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比较早的奴隶制国家有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

2、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古埃及:

金字塔——是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审美情趣的体现。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情况。

古代印度: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

认为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要求通过修行消除欲望。

佛教后来成为世界性宗教。

中国——略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1、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古代希腊,而罗马则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

2、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海外贸易的兴盛;海外殖民活动。

3、罗马文明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和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

4、古代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靠海,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文化学术发达,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

5、雅典民主政治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整题背熟)

内容:

1)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3)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评价:

积极:

开民主政治的先河。

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

消极:

建立在对广大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

妇女与外帮人无权享受民主

6、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上承希腊文明,下启罗马帝国。

罗马建国后随即展开了一连串的对外战争。

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商业强国迦太基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

7、结果:

罗马获胜,迦太基文明消失,罗马人掠夺了大量的土地,奴隶和战利品,罗马变得空前的强大和繁荣。

影响:

1)、罗马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

2)、使罗马的贪婪和占有欲恶性膨胀,人们开始把占有财富和奢侈享受视为神圣。

3)、罗马的共和国体制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整题背熟)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1、日本的历程

1)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2)646年(大化二年),日本统治者对日本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

经济:

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设立国、郡、里(整题背熟)

大化改新作用:

(整题背熟)

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从大化改新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善于学习,长于模仿。

2、新月之乡——阿拉伯世界

1)伊斯兰教的创立

①时间:

公元6世纪②创始人:

穆罕默德③创世地:

麦加④经典:

《古兰经》

⑤教义:

主神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徒的先知。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及影响:

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连接起来,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在麦地那建立)。

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的征服与扩张,将阿拉伯国家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国家和由此形成的阿拉伯文明对以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题背熟)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文明

一、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改革

西欧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由此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

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

2、西欧封建等级制:

国王——贵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农民。

中古时候的西欧,成为骑士是一个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誉。

2、封建时代欧洲的精神领袖和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

1)基督教的产生

①时间:

公元1世纪②地点: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③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酥④教义:

“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宣扬对人类的“博爱”是基督教义的核心。

⑤影响:

赢得了人心,成为一种广泛信仰的宗教,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成为欧洲的精神领袖。

由于法兰克宫相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2)罗马天主教会在封建时代的西欧有什么重要影响?

(整题背熟)

①经济上拥有西欧近三分之一的土地②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③在思想文化上更是出于万流归宗的垄断地位。

3、中世纪的花朵——城市的兴起

1)12世纪法国琅城向主教和国王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2)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重要意义?

(整题背熟)

①经济上:

城市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西欧的封建经济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②政治上,城市成为人们自由的乐土,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③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罗马帝国的分裂: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

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

三、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整题背熟)

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

②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

四、拜占庭帝国留给世人的启示:

①虚心学习,积极进取。

②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和长处③开放包容,积极创新。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1、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

2、暴力冲突包括耕田人(农业文明)与牧羊人(游牧文明)的冲突,区域文明的冲突。

3、古代区域文明冲突比较典型的是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

4、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

5、暴力冲撞的影响:

(整题背熟)

积极方面:

传播文化,扩展文明

消极方面:

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6、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典型实例:

1、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但是经阿拉伯人传到世界各地。

7意大利人马克波罗在中国元朝当了17年的官,回国后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东方见闻录》。

该书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1、最早的文字有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和埃及人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

2、文学基石

《河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