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453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docx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

小班心理教案范文

  关于小班心理教案范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害怕的感觉人人都会有,愿意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恐惧。

2、能够想办法消除害怕的心理,尝试战胜害怕。

活动准备:

1、绘本《我好害怕》。

2、事先让幼儿和家长讨论并记录自己最害怕的事或物。

3、打针情景。

活动过程:

一、绘本植入,引出害怕心理。

——你们看,谁来了?

(小熊)

——小熊今天怎么了?

小小的圆眼睛瞪得大大的,毛都立了起来,双手握得紧紧的。

到底怎么了?

(不高兴、生气、害怕)

——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原来是遇见了一只凶恶的大狼狗,还在汪汪汪地叫呢!

小熊真害怕!

二、经验迁移,说出自己的害怕。

1、根据记录图,讨论自己的害怕。

——那你有害怕的时候吗?

(有)

——昨天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已经把自己害怕的事情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请你轻轻地从小椅子下面取出图片,和身边的朋友说一说。

(老师巡回倾听)

2、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害怕心理。

——你害怕的是什么?

(大灰狼)

——为什么会害怕?

(因为大灰狼会咬我们)

——害怕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不舒服)

——我们来做做害怕时的样子。

——原来害怕时我们会全身发抖、缩成一团;还会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等,真不不舒服。

3、经验归类梳理。

——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厉害的动物?

(我怕老虎、我怕的是蛇)

总:

原来你们都害怕蛇、老虎、大灰狼这些厉害的动物。

(教师边说边出示展板)

——你害怕的是什么?

(刀)

——为什么?

(因为它会把人割伤的)

总:

原来还有一些小朋友害怕刀、刺、电等这类东西。

(老师边说边揭示第二部分展板)——你们为什么害怕这些东西?

(因为插头有电要电死人的;剪刀碰到别人也会受伤的)

——你害怕的是什么?

(打雷)

——为什么?

(很响,很吓人)

——还有谁也害怕这种很响的声音?

(我怕气球爆炸、风声)

总:

原来那些很响、很恐怖的声音也会让我们感到害怕。

(出示展板第三部分)

——我们来看看他害怕什么?

(打针)

——为什么?

(打针很疼)

——哦,有很多小朋友因为怕疼,害怕打针。

(揭示展板第四部分。

小结:

原来每个人都会害怕,害怕是种冷冷的、紧紧的、不舒服的感觉。

害怕的时候我们会哭、会躲起来。

你喜欢这种感觉吗?

(不喜欢)

三、讨论交流,克服害怕心理。

1、结合展板,讨论解决的办法。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不害怕呢?

——遇到这些凶猛的动物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逃跑、躲起来、找妈妈……)

总:

有了这些好办法,我们就不怕这些凶猛的动物了。

(将害怕表情翻面成笑脸)

——电、刀这些东西,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用到,但是一不小心就会受伤,那该怎么做?

(小心使用、不玩电和火、请爸爸妈妈帮忙)

总:

你们真会动脑筋,这样这些东西我们也不怕了。

(翻转笑脸)

——听到可怕的声音怎么办?

(捂耳朵、放音乐、让妈妈抱)

总:

原来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分散注意,战胜这些可怕的声音。

(翻转笑脸)

3、情景表演,积极面对害怕。

——打针你们怕吗?

——打针可以治疗疾病;打预防针可以让我们身体变得棒棒的,能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打针呢?

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害怕?

(有的不怕,真勇敢;怕,打针的时候不看,躲在妈妈怀里……)(找一个勇敢的孩子来说一说:

你为什么不害怕,是怎么做的?

——我们一起来学学打预防针的样子:

袖子卷一卷、手臂弯一弯、脑袋歪一歪,告诉自己我不怕!

我不怕!

我不怕!

(你们真勇敢!

翻转表情)让幼儿大声地说出来:

打针我不怕!

小结:

原来有些害怕的事情,我们可以躲起来,说出来告诉别人,或者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事情,这样害怕就会变少。

但有的害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也就不怕了,就像打针一样。

四、绘本回归,生活应用。

1、回归绘本,了解小熊的克服方法。

——你们都想到了好办法克服了害怕,变成了勇敢的孩子。

小熊有没有变勇敢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多媒体)

——它想到了什么办法(躲得远远的)

——现在小熊脸上是什么表情?

(开心)

——是啊!

因为它也知道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做了。

2、生活应用,克服害怕

——今天来了这么多不认识的客人老师,刚才进来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敢大声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呢,有点害怕吧?

那现在,你还害怕吗?

那让我们大声地去跟客人老师打打招呼,去抱抱她们,好吗?

  关于小班心理教案范文二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三、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五、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

(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游戏:

“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

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

(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

(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

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

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

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

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提问:

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

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在创园区特色“幼儿心理健康特色园”的一次尝试活动。

活动是追随幼儿的经验和生活,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想通过有目的活动来进一步的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差异和面临的问题;想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寻找幼儿良好心理的培养和各领域目标的结合点。

从而发挥幼儿良好心理培养的增效作用。

通过活动发现了幼儿行为所反映的新线索与新内容,由此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一系列的主题网络。

例活动后,幼儿了解了人的两种情绪,认识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也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感受体验高兴和生气的事情,但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不是一次活动都能解决的,幼儿还有着以自我为中心,容易生气的倾向,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差,于是就生成了“做个快乐宝宝的主题活动”,这样,便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的、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教育。

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积极的体验和主动的学习。

例如:

手拉手唱着歌去春游,幼儿情绪愉悦,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同伴友爱的快乐。

幼儿能根据以有的经验积极主动的来寻找“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通过找同伴讲述和游戏“点芝麻”使活动面向全体,人人有说的权利,“点芝麻”的游戏深深的`吸引了幼儿,被点到的幼儿在大家叫出名字后有一种自豪感,几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的参与了讲述活动。

“送卡片”活动,巩固了幼儿`的经验,幼儿树立了自信心。

整个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的一个微笑、拥抱,一句夸奖的话时时激励着幼儿,教师和幼儿的平视交流、和幼儿一起表演唱拉近了老师和幼儿的距离。

幼儿制作表情娃娃材料的层次性,调动了每一个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幼儿体验成功。

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不仅达到了心育目标的要求,活动还促进了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

不足之除是在教具“卡片”的制作上还需改进,可以有几张便于集体观看的便于引导的重点大卡片,这样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关于小班心理教案范文三

主题背景:

近年来,心理问题、健康问题成为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

从追求健康的身体,到追求健康的心理,以致追求健康的人格,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从体育课程的改革,第二课堂的活跃,它在倡导一种大健康观念的同时,也标志着一种大教育观念正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

高一学生刚踏进高中校园不久,生理和心理正处于一个应适阶段,健康教育就要从这个时期打基础。

班会目的:

1、使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建立预防为主、自我保健的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善于发言的好习惯。

3、让学生学会心理状况的自我分析,引导学生及时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4、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班会形式:

主持设问、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汇总

班会流程:

(一)、导入课题

1、提出问题:

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组织形式:

小组讨论、汇总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老师:

同学们,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2、提问:

你们大家讲讲自己对健康这个概念的理解?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老师:

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

健康的含义:

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1、身体健康

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

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谐调一致。

(二)、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附表)

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变态和精神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是心理变态或精神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能遇见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把自己的各种烦恼无记名写在字条上,然后由老师归纳挑出较有代表的由全体同学发言提议解决烦恼的方法。

其余的没有解决的由班长把它定成一本烦恼本挂放班上。

同学们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写出来,其他同学留言相互关心鼓励。

(三)、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附后)

最后老师总结: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

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它两个方面。

而心情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