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40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生物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

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小题)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葡萄糖

2.可以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  )

A.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4.下列①②③④四图为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测定膜电位的装置.如在a处的左侧给予一较强刺激,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冲动传至b处的测定结果的是(  )

A.

B.

C.

D.

5.如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7.根据如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1、2、3合称为突触小体B.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

C.2中不可能有抗体D.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3的电位变化

8.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图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9.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10.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C.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D.过敏反应在已免疫机体再次受到相应物质的刺激时才会发生

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1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13.驻济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14.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C.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生作用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15.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嫩的芽、发育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

B.大豆与水稻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C.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D.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17.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

B.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C.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D.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胚芽鞘

18.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  )

A.增多侧芽部位的营养物质B.增强侧芽部位光的强度

C.增大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D.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1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种群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2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1.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种群间的食物关系,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为生产者B.甲、乙是竞争关系

C.甲种群呈“S”型增长D.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2.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正确的分析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B.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23.一场大火将某地的森林彻底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形成了杂草地、灌木丛,最后形成了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群落垂直结构

24.对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B.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C.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D.寄生虫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则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25.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6.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8.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④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29.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3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31.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

A.已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

B.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C.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D.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3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33.人类下列行为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

A.与艾滋病人共同用餐

B.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注射器

C.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制品

3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3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能量之和

36.如图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37.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38.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39.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40.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41.(10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语言”图甲表示某些信息分子参与的调节过程,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B是由

分泌的,而甲状腺激素又会抑制信息分子B的分泌。

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2)图甲所示,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信息分子C呈递给B淋巴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它分泌的免疫物质在合成分泌过程中所经过的膜结构有。

(3)如甲图,当人在紧张恐惧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A是来自与之相连的神经元产生的。

在完成该调节的反射弧中,肾上腺及其支配它的传出神经末梢相当于图乙中的(填字母)结构。

(4)图乙反射弧中,刺激①处,当兴奋经过③处时,③处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

刺激③处,在①处测不到电位变化,这与图中______结构有关。

(5)由上可见,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2.(10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做如图示处理(丙、丁不转动);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

两昼夜后,如图所示。

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的特性,原因是单侧光使玉米苗内的生长素在一侧分布较多,使此侧组织生长较快,从而表现为向光弯曲。

(2)由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原因是在影响下,侧的组织内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而另一侧生长快。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证明。

(4)上述实验能否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如果不能,请举出一例。

(5)如果实验开始后,使雨、丁两个装置在原有位置沿易拉罐中心纵轴匀速转动(如图所示),则幼苗生长方向将是:

丙____,丁____。

43.(10分)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

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问题:

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图1所示(单位:

株/m2)。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___。

(3)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km2,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0只,第二次捕获45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该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km2,若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使结果会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该方法适用于______。

(4)如图为调查小组调查的某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后,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________点,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点开始防治。

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

44.(10分)黄河三角洲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湿地中丹顶鹤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下表是对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表中R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

(3)如下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

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如果E取食A的比例由1/5调整为1/2,则E的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请写出上图中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选择题1—10CBBCCCDCCB11—20DACCDBBDDC

21—30DACACCDCAD31—40BBABDACCDC

非选择题

41(10分)

42(10分)

43(每空1分,共10分)

(1)样方法 随机取样 

(2)20 0

(3)45偏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4)b  ab

44(10分)

(1)标志重捕 

(2)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 11.3% (3)A 1.5(2分) 

(4)略(2分)(5)间接 基因和物种(答出物种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