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040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docx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3下载增加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代码

二、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力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建筑梁、板、柱等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规律及承载能力问题,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

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

序号

教学项目(各章)名称

教学时数

学分

小计

理论

教学

实践

教学

第1章

绪论

2

2

0

7

第2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9

9

0

第3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7

7

0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0

10

0

第5章

内力及内力图

16

14

2

第6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参数

3

3

0

第7章

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22

18

4

第8章

压杆稳定

3

3

0

第9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16

10

6

第10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4

14

0

第11章

力法

10

10

0

合计

112

100

12

五、课程设计思路(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一)前言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解决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平衡条件。

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

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使所设计的构件即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

本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如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六、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

掌握求解杆件内力及绘制内力图的方法;

掌握一般常用材料拉压的力学性能;

掌握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

理解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条件的建立思想;

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能够熟练正确地对平面静定结构进行内力计算;

能够准确地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

基本能够对杆件进行刚度计算;

能够对压杆进行稳定性分析。

(三)素质目标

养成辩证思维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保持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

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

培养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交流、沟通的能力。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一)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二)教学目标(含知识、技能、素质目标)

1.了解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了解建筑力学的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建筑力学的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2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一)教学时数(理论9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 

(2)理解并记住静力学四大公理及其推论;

(3)理解力矩、力偶的概念;

(4)理解常见的几种约束及相应约束反力。

2.技能目标

(1)会计算力对点之矩,会利用合力距定理计算力矩;

(2)会计算力偶矩;

(3)能对单个物体和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绘出受力图。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力的概念

2、静力学公理

3、力矩

4、力偶

5、约束与约束反力

6、受力图

(四)教学重点(含知识、技能)

1.知识重点

对单个物体和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绘出受力图。

第3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一)教学时数(理论7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力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的概念;

(2)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3)理解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2.技能目标

(1)会计算力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并利用合力投影定理求合力;

(2)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3)掌握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3.素质目标

(1)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力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

(2)合力投影定理;

(3)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5)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6)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

(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2)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一)教学时数(理论10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平移定理;

(2)理解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的意义;

(3)理解合力距定理;

(4)理解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

(5)理解静定和超静定的概念。

2.技能目标

(1)会利用合力距定理计算分布力系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3)能解决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 力的平移定理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

4.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5.物体系统的平衡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1)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5章 内力及内力图

(一)教学时数(理论14学时,课堂练习2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2)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3)理解杆件的承载能力的构成;

(4)理解内力的概念,理解截面法;

(5)理解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只有轴力;

(6)理解扭转轴的内力——扭矩;

(7)掌握平面弯曲梁的受力特点;

(8)理解静定梁的三种基本形式;

(9)理解平面弯曲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10)理解弯矩、剪力和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2.技能目标

(1)会用截面法计算杆件的内力;

(2)会计算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并绘制轴力图;

(3)会计算扭矩;

(4)掌握平面弯曲梁的内力——剪力、弯矩的计算以及正负号规定;

(5)掌握利用函数与图形的关系通过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6)掌握利用微分关系用“快速绘制法”绘制平面弯曲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3.理解内力的概念,理解截面法;

4.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轴力计算并绘制轴力图;

5.扭转轴的内力——扭矩计算;

6.掌握平面弯曲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计算;

7.掌握利用函数与图形的关系通过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8.掌握利用微分关系用“快速绘制法”绘制平面弯曲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课堂练习】

1.利用微分关系用“快速绘制法”绘制平面弯曲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1)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轴力计算并绘制轴力图;

(2)利用微分关系用“快速绘制法”绘制平面弯曲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第6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参数

(一)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静矩;

(2)理解静矩的定义公式及简单图形静矩的简化计算;

(3)理解惯性矩、极惯性矩的定义公式;

(4)理解平行移轴公式。

2.技能目标

(1)学会简单图形及组合图形静矩的计算; 

(2)利用静矩会计算组合图形的形心位置;

(3)会计算简单图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矩、极惯性矩;

(3)掌握组合图形对组合图形形心轴的惯性矩的计算。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静矩和形心

2.惯性矩、极惯性矩

3.平行移轴公式

4.组合图形的惯性矩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1)静矩的计算;

(2)简单图形的惯性矩的计算;

(3)组合图形的惯性矩的计算。

第7章 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一)教学时数(理论15学时,课堂练习4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应力的概念;

(2)理解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3)理解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线应变,横向变形、横向线应变,以及胡克定律的计算公式;

(4)掌握塑性材料、脆性材料的受力-变形特点,掌握低碳钢、铸铁在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6)理解实心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计算公式;

(7)理解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理解正应力、切应力及抗弯刚度计算公式;

(8)理解掌握梁弯曲时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9)理解掌握梁弯曲时切应力的强度条件;

(10)理解掌握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11)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12)理解斜弯曲、单(双)向偏心拉(压)组合变形的分析;

(13)掌握单向偏心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条件。

2.技能目标

(1)掌握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计算;

(2)会应用公式计算轴向拉(压)杆的变形、应力、应变、抗拉(压)刚度;

(3)会利用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解决强度问题;

(4)会计算实心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

(5)掌握平面弯曲梁横截面正应力、切应力的计算;

(6)会利用梁弯曲时正应力的强度条件解决强度问题;

(7)会利用梁弯曲时切应力的强度条件解决强度问题;

(8)会进行单向偏心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应力的概念;

2.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3.会应用公式计算轴向拉(压)杆的变形、应力、应变、抗拉(压)刚度;

4.低碳钢、铸铁在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会利用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解决强度问题;

5.会计算实心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

6.平面弯曲梁横截面正应力、切应力的计算;

7.会利用梁弯曲时正应力的强度条件解决强度问题;

8.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9.斜弯曲、单(双)向偏心拉(压)组合变形的分析与计算。

【课堂练习】

1.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2.平面梁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实验实训】

1.低碳钢的拉伸试验;

2.铸铁的拉伸试验;

3.低碳钢的压缩试验;

4.铸铁的压缩试验。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1)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2)平面梁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第8章 压杆稳定

(一)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2)理解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3)理解压杆的计算长度的取值;

(4)理解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理解什么是柔度。

2.技能目标

(1) 会用临界力的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力;

(2)会计算临界应力并进行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压杆稳定的概念;

2. 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3.压杆的稳定性的计算。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1)压杆的稳定性的计算。

第9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一)教学时数(理论10学时,课堂练习6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多跨静定梁的结构组成及受力分析,掌握计算步骤;

(2)理解静定平面刚架的受力特点及分类;

(3)掌握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

(4)掌握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的绘制;

(5)理解拱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6)掌握三铰拱的支座反力、内力计算;

(7)理解三铰拱的受力特性,理解三铰拱的合理轴线的意义;

(8)理解静定平面桁架的分类;

(9)掌握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

2.技能目标

(1) 熟练掌握单跨梁的内力图的绘制;

(2)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的绘制;

(3) 掌握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

(4)掌握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的绘制;

(5)掌握三铰拱的支座反力、内力计算;

(6)掌握静定平面桁架内力计算的结点法和截面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分清多跨静定梁的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2. 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的绘制;

3.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

4.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的绘制;

5.三铰拱的内力计算。

【课堂练习】

1.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的绘制;

2.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的绘制;

3.三铰拱的内力计算;

4.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1)多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

(2)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

(3)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

第10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教学时数(理论14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结构位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位移计算的目的;

(3)理解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4)理解外力虚功、内力虚功;

(5)理解单位荷载法;

(6)理解图乘法的适用条件;

(7)掌握图乘法公式的应用;

(8)掌握图乘法的计算原则;

(9)理解支座移动、温度变化也会引起结构的位移。

2.技能目标

(1)掌握梁和刚架的位移计算;

(2)掌握桁架的位移计算;

(3)掌握用图乘法计算静定梁和刚架的位移。

(4)会计算静定结构由于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理解结构位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3.理解单位荷载法;

4.理解图乘法的适用条件;

5.掌握图乘法的计算原则;

6.掌握图乘法公式的应用;

7.掌握用图乘法计算静定梁和刚架的位移。

8.会计算静定结构由于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1)虚功原理;

(2)用图乘法计算静定梁和刚架的位移。

第11章 力法

(一)教学时数(理论10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2)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3)理解什么是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

(4)理解掌握力法的基本思路;

(5)理解什么是力法的基本未知量;

(6)理解变形协调条件和力法的基本方程;

(7)理解用力法求解二次超静定结构的思路。

2.技能目标

(1)会确定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并建立该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

(2)掌握力法的变形协调条件并能列出力法基本方程;

(3)解方程求出多余未知力;

(4)绘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图;

(5)用力法求解二次超静定结构。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

1.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3.建立该超静定结构的基本结构;

4.力法的变形协调条件;

5.能列出力法基本方程;

6.绘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图;

7.用力法求解二次超静定结构。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1)力法求解一次超静定结构。

八、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训条件要求(分项目或内容列表说明)

表2教学实训条件要求

序号

实训项目名称

教学实训条件

试验一

低碳钢、铸铁的拉伸(压缩)试验

力学实验室(分组进行):

万能试验机(一台)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分项目或内容列表图说明)

表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序号

项目(各章)名称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第1章

绪论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第2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第3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第5章

内力及内力图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练习法

第6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参数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第7章

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练习法、实验法

第8章

压杆稳定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第9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练习法

第10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第11章

力法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分项目或内容列表说明)

表4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

序号

项目(各章)名称

课程考核方法

平时(20%)

实训(20%)

期考(闭卷)(60%)

第1章

绪论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2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3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5章

内力及内力图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6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参数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7章

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操作10%+报告10%

第8章

压杆稳定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9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10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第11章

力法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四)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或教材编写)

参考教材:

《建筑力学》上、下册,主编:

赵志平;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五)课程资源建设要求

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和各种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获取信息和资料,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合教材、教案和课件内容,丰富课堂信息量。

教案的编写应该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具体,更便于操作。

因此,教案的编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应在课程内容标准、呈现方式、案例选择等方面为实践活动的实施创造条件。

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易于学生接受,成为教材的有力补充。

此外,本课程还应配置包括常用国家(行业)规范、标准、工具书及各种常用标准图集、技术文件范本等工程技术资料,以及试题库等配套完整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应结合模型、实物等教具,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录像播放、图片演示、仿真软件应用、实物讲解、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现场工作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建设还应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建立课程网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料、网上答疑、行业动态等,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互动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