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393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质量评估四含完美答案解析1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新浪科技讯2009年4月19日消息,《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4月18日在北京首发,这是继2007年首次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后再次对长江的保护与发展中新问题与新进展进行了“大盘点”,重点关注流域内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变化对长江保护与发展可能的影响方式、程度和应对策略。

据此回答1~3题。

1.长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其原因是()

A.流域内科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

C.长江水量充足,供远远大于求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2.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

A.长江沿线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B.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生物的洄游

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长江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

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

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③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溪洛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与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相当,年发电量居世界第三,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B.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D.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5.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有()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据此完成6~8题。

6.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最多③土壤肥沃④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9、10题。

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1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所谓“泛珠三角”,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

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据此回答11~13题。

11.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发展热带特色经济的省区是()

①云南②贵州③广西④海南⑤湖南⑥广东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12.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A.交通状况的改善B.自然资源的开发C.人口的流动D.西电东送

13.关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

“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

读图回答14、15题。

14.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A.矿产资源欠缺B.地形崎岖C.处在湿润气候区D.海运便利

15.关于目前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B.三个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区内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地区均衡性

(2009·海南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完成1~3题。

 

16.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17.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干旱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

18.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D.珠江三角洲

(2013·株洲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19、20题。

19.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了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滨土地沙化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20.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的特点,应主要防止湖水()

A.富营养化B.毒素增加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据此完成21~23题。

21.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热量

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

22.关于东北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

B.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C.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3.有关东北林区存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材质下降B.森林覆盖率在下降,但林木蓄积量在上升

C.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D.采伐手段先进,以轮伐为主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

读图完成24~26题。

24-26题图28-30题图

2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

25.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使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增加了开发难度

②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

③生物资源种类丰富,并已充分发挥其潜力

④每年春季受低温阴雨影响,对早稻播种不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27.(2012·泉州高二检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

A.重复建设突出B.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C.重工业与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D.国家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降低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招商引资的力度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读图回答28~30题。

28.下列有关B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精耕细作,农业单产高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随着国家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④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但水旱灾害频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9.B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A地区()

A.技术水平高B.劳动力资源少C.矿产资源少D.消费市场小

30.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相比()

A.城市化起步晚B.城市化速度快C.城市化水平低D.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长江流域图和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9分)

(1)填注图中地理事物名称:

(5分)

A________(河流),B__________(城市),C________(城市),D__________(煤炭基地),E________(城市)。

(2)在图中用符号“∥”标出三峡水利枢纽的位置。

(2分)

(3)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旱涝灾害斗争的过程中,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其中秦朝开凿的灵渠沟通了_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流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哪些生态和经济效益?

(5分)

 

(4)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但其流量却不是历史最大,水位却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5分)

(5)为全面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正在营造_________防护林体系。

(2分)

32.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根据下列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21分)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

(4分)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大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分)()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4分)()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5分)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

(5分)

 

33.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8分)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候特征是______,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_______。

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__________。

(6分)

34.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

(1)~(8)题。

(22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国内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

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属于________农业。

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_______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2分)

(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2分)()

A.肥沃的土壤B.低洼的地势C.发达的科技D.便捷的交通

(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以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工业。

(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双选)(2分)()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2分)

(6)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______倍。

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7)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双选)(3分)()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C.劳动力素质较低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8)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______和_______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5分)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

【解析】1选D,2选D,3选D。

本题组主要考查长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1题,长江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不宜利用;且流域内上、中、下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利用程度差别很大,因而造成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状况。

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并不会明显减少长江的水量,因而也不会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3题,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有关,因此要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产业、减少沿江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4选C,5选A。

第4题,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商品率较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四周多高山,夏季降水集中,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长江水患主要在中游河段。

第5题,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会拦截一部分泥沙,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但对长江流量影响极小。

【解析】6选A,7选A,8选B。

第6题,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是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与矿产资源关系不大,地理区位优势不属于资源优势。

第7题,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

③④两项所述内容体现了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优势。

第8题,①②两项内容均属于“数量”上的优势,而题目要求的是“质量”上的显著特征。

【解析】9选A,10选D。

第9题,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平原所占比例与种植业的比例相差悬殊,故该区存在过度开垦现象。

第10题,该区地形复杂,地表起伏较大,适于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11选C,12选A,13选C。

第11题,贵州、湖南为亚热带地区。

第12题,“泛珠三角”区域西部滇、贵、川、桂等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长期以来,交通成为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要加强“东西互动”,首先要改善交通状况。

第13题,我国南方缺煤炭,湖南省虽然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号称“有色金属之乡”,但煤炭资源却很缺乏。

【解析】14选D,15选A。

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矿产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处在半湿润气候区、海运便利。

第15题,目前环渤海地区城市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区内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地区不均衡性。

【解析】16选A,17选A,18选B。

该题组考查学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题,由图可知:

该地河、湖众多,地势低平(海拔在20米~40米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7题,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防洪、防涝是其重中之重。

第18题,由第1题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解析】19选D,20选A。

第19题,由图可知甲湖为洞庭湖,湖泊面积缩小,导致其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洞庭湖位于湘江下游,对湘江无法起调节作用。

第20题,乙湖位于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下游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水排放多,乙湖易发生富营养化。

【解析】21选B,22选B,23选C。

第21题,东北平原的地势特征可由辽河、松花江的流向判断,东北平原的小麦主要是春小麦,冻土可杀死害虫,对来年春天播种和生长有利。

第22题,应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第23题,东北林区的现状是森林资源丰富,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24选C,25选D,26选B。

第24题,图中地形为丘陵地形,种植的作物为亚热带作物。

第25题,江南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为较为贫瘠的红壤,本区生物资源丰富,但破坏严重。

春季的低温冷害不利于早稻的播种。

第26题,南方丘陵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形、水热资源发展立体农业,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发展经济。

27.【解析】选C。

珠江三角洲地区受惠于改革开放政策,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但重复建设突出,原有产业存在弊端,产业升级困难,国家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降低了珠三角招商引资的力度,这些都将制约珠三角经济的发展。

而重工业与机械制造业不适宜在珠三角发展,珠三角应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解析】28选D,29选A,30选B。

第28题,B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该地区土壤肥沃,水热充足,人口稠密,农业精耕细作,因而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单产高,但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第29题,B地区位于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其区位优势为技术水平高、消费市场广大,但矿产缺乏。

A地区矿产丰富,劳动力丰富,但经济技术水平、市场不如B地。

第30题,苏南较苏北城市化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苏南地区城市化进程还未达到逆城市化阶段。

31【解析】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综合治理。

(1)题,考查识记知识。

(2)题,考查三峡坝址。

第(3)题,考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其综合效益。

第(4)题,小流量、高水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造成的。

第(5)题,考查我国生态工程建设。

答案:

(1)乌江攀枝花南京六盘水重庆

(2)略(3)珠江长江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淡水养殖、供水、旅游等。

(4)长江中上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塞河道和湖泊;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和容量减少,蓄洪能力降低。

(5)长江中上游

3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获取、分析和判断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正确的地理知识,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1)题,海运的突出优点是:

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题,据表可知北海市的第一产业产值呈现波动上升。

第(3)题,据图C可知2005年广西GDP大于重庆。

据图A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北海。

第(4)题,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相距较近,依托的城市城市化水平低,故遇到的共同问题:

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

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第(5)题,作为现代化的港口群,需在硬件(港口建设)、软件(管理、腹地拓展、协作交流)等诸多方面作文章,故参考对策:

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D、E(4)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3【解析】本题考查密西西比河、莱茵河流域的地理特征比较、流域治理与开发、气候判断与比较。

(1)题,区域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从图中对比分析两区域措施的共性特征是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

(2)题,较为简单,注意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即可。

第(3)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

(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

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3)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季节分配均匀乙

34【解析】本题考查珠三角工农业的发展。

(1)、

(2)题,考查珠三角农业类型及农业特色,较为简单。

第(3)、(4)题,改革开放初,珠三角凭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承接港、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经济快速发展。

第(5)题,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产业面临升级,技术型产业及第三产业获得发展。

第(6)题,需认真读图。

第(7)题,珠三角能源短缺,劳动力素质低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8)题,构筑泛珠三角可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

(1)水田劳动集约化

(2)B

(3)劳动轻纺(4)CD(5)技术(或知识)电子电器(或高新技术)

(6)1.8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更为明显

(7)AC(8)湖南云南可充分利用周边省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信息、技术、市场周边省区可利用珠三角的资金、技术,还可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港澳地区能充分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市场,并进行产业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