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3930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剽(piāo)悍语塞(sè)多棱(líng)镜不着(zhuó)边际

B.矗(chù)立 角(jué)斗配给(jǐ)制公开露(lòu)面

C.散(sàn)播  横(héng)祸一溜(liù)烟相(xiàng)机行事

D.说(shuō)服撷(xié)取文绉绉(zōu)自怨自艾(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披阅 一窝蜂 闻过则喜 不自由,毋宁死

B.干炼 擀面杖 屈尊下顾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C.峰会 不成器 洗血耻辱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D.驻足 半吊子 震古烁今 识实务者为俊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B.李娜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振奋人心。

在人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娱乐圈的明星们也纷纷带来祝福。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我们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B.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胜利闭幕,但是“小白菜”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更多的“小白菜”将会出现在大街小巷,继续传递温暖人心的文明清香。

C.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的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D.“大衣哥”朱之文一炮走红,有识之士建议社会学家能否对这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最健康自觉的群体性追星现象做一个专门研究。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人生绝境,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不屈不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

B.多数法国人对萨科齐并不满意,萎缩的经济规模、逼近10%的失业率,以及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做的各项改革,都无法让人再相信他。

C.读一读《中国震撼》,对于我们怎样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怎样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怎样认识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有好处的。

D.校团委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所募集的捐款,据不完全统计:

高一年级捐了两万元,高二年级捐了一万五千元,而高三年级则多达四万三千元,同学们捐款十分踊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

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

“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

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第十六章)意思是:

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

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

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

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

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6.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C.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

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人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

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

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圆各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叶嘉传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

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尝曰:

“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

或劝之业武,曰:

“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

”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

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

天子见之,曰:

“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

”因顾谓侍臣曰:

“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

“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

”嘉勃然吐气,曰:

“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

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

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

“叶嘉真清白之士也。

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

“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

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

“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

上不悦,曰:

“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正色曰:

“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

臣言虽苦,久则有效。

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

”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

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

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

“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

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

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

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

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

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

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

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⑤〔山薮〕深山密林。

⑥〔苶(niè)〕疲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业武业:

从事,以……为业

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疾:

嫉妒

C.居一年,嘉告老居:

居住

D.遂得爵其子爵:

封爵位,授以官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皇帝对叶嘉的赏识的一组是()

①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②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

③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④上因含容之

⑤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于是茂先的子孙也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苏轼在文中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刚正不阿、令人清醒的叶嘉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茶叶的化身。

本文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3分)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3分)

(3)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

张鎡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

②小台,即小楼。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4分)

(2)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请简要赏析尾联。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民生各有所乐兮,。

(屈原《离骚》)

(2)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五、(12分)

16.根据语境,指出下面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4分)

下面是一则在网上流传的某政府机关发布的招聘微博。

对此形式,有人拍手叫好,争相转帖,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请你从语言风格及效果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

要求:

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4分)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了不?

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

英语交流顺溜不?

驾照有木有?

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

这是个国际组织,马上要在张娜拉、李俊基、金贤重、RAIN的故乡韩国建立喔。

此次招聘研究与规划、公关与外宣人员6名,有意咨询65962175。

不包邮。

17.下面是一则时事评论,请摘选其主要内容解释什么是“蜗牛行动”,不超过30字。

(4分)

网络版权保护离不开蜗牛行动

近期,“苹果涉嫌盗版作家集体维权”事件引发关注。

网络盗版“免费的午餐”对许多人来说诱惑难挡,面对强大的数字平台,著作权人的叫板如同“蚍蜉撼大树”,需付出高昂的成本。

如何破解这种困局?

力量仍在于著作权人自身。

一次容忍等于十次鼓励,对每一次侵权绝不退让,每个人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版权,就能一点一滴改变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

或许在万里长征的网络版权保护道路上,这种维权显得犹如蜗牛般细微,但正是持久的汇聚而成的蜗牛行动,才能推动尊重知识产权社会共识的最终形成。

蜗牛行动指的是。

18.下面文段中有四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4分)

(1)日前,成都市川剧院打造的首部现代大型红色谍战川剧《黎明十二桥》正在上演,

(2)布景华美的舞台、紧张跌宕的剧情、精妙巧合的暗号让不少观众沉溺在剧情之中。

(3)但是川剧首次涉猎谍战题材,会不会“水土不服”,上升和进步空间又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引人思考。

(4)昨日,对于此剧的研讨会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博物馆举行,(5)在此剧听取意见经过改良后,还将于3月下旬在成都公演50场。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马不停蹄的忧伤

夏阳

它们相遇,是在月亮湖,在那个仲夏之夜。

仲夏之夜,月亮湖,像天上那弯明月忧伤的影子,静静地泊在腾格里沙漠的怀抱里。

清澈澄净的湖面上,微风过处,银光四溢。

它站在湖边,望着湖里自己的倒影发呆。

它是一匹雄性野马。

  野马即将掉头离去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嘚嘚的马蹄声。

一匹母马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止住脚步,呼吸急促,目光异样地望着自己。

银色的月光下,野马惊呆了——这是一匹俊美健硕的母马,通身雪白,鬃发飘逸。

母马的眼里,一团欲火,正在恣意地燃烧。

  野马朝母马大胆地奔了过去。

它们没有说一句话,只有无休无止的缠绵。

这时,任何话都是多余的。

  天地之间顿时暗淡,月亮羞红着脸,躲在云彩后面不肯出来。

当月亮再一次露出小脸儿时,野马和母马已经肩并肩,在湖边小径上散步,彼此说着悄悄话。

  母马问,你家住哪儿?

  野马叹了口气,幽幽地说,我无家可归,被父亲赶出来了。

你瞧我身上,伤痕累累。

  母马目光湿润,说,去我那里吧,我家有吃有住,主人可好了。

  野马没有吱声,目光越过湖面,怅然地望着远处的沙漠。

远处的沙漠,在如水的月光下,舒展绵延开来,直抵天际。

  第二天清晨,巴勒图发现失踪一夜的母马竟然自行回来了,还带回一匹高大威猛的公野马。

两匹马一前一后,迈着小碎步,耳鬓厮磨,乖乖地进了马厩。

巴勒图乐坏了,激动地对旁人说,它要是和我家的母马配种,产下的马驹子,那可是正统的汗血宝马。

到时候养大了,献给沐王爷,我就当官发财了。

  巴勒图把野马当宝贝一样精心喂养,连做梦都笑出了声。

三天后的深夜,又是一轮明月浮在大漠之上。

野马站在马厩的栅栏边,望着屋外漫天黄沙,饱含泪水。

母马小心地问,你在想家?

  不是。

我不习惯这里,不堪忍受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

我已经下定决心,带你走。

  我不去!

沙漠里太艰苦了,一年四季,一点生活的保障都没有,无论是寒冬酷暑,一天找不到吃食就得挨饿。

你看我这里多好,干净卫生,一日三餐,主人会定时供应。

  我承认你这里条件是不错。

但真正的快乐,是马不停蹄的理想,是天马行空的自由,是奔跑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做自己的上帝。

你看看现在,豢养在这小小的马厩里,整天小心翼翼地看主人的眼色行事,行尸走肉地活着。

这种生活,让我忧伤。

我的忧伤,你不懂……

  两匹马互不相让,争吵不休。

  最终,野马推开母马,挣脱缰绳,冲出马厩,在月下急速地拉成一条黑线,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深处。

它的身后,母马呜咽着,咆哮着,凄厉的嘶鸣声,久久不散。

  近百年后的一个午夜,东莞城中村的一间出租屋里,一个叫夏阳的单身男人翻阅《阿拉善左旗志》时,读到一段这样的文字:

民国三年仲夏,巴彦浩特镇巴勒图家一母马发情难耐,深夜出逃于野。

翌日晨,携一普氏雄性野马返家,轰动一时。

三天后,野马冲出马厩,不告而别。

数月后,母马产下一汗血宝马驹,然宝驹长大,终日对望月亮湖,形销骨立,郁郁而亡。

  读到此处,夏阳已是泪流满面。

他坐在阳台上,遥望北方幽蓝的夜空,久久地,一动不动。

他手里的烟头,明明灭灭。

  一地烟头后,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

他说,你还好吗?

我……我想回家。

  电话那头,迟疑了一会儿,响起一个凄凉的声音,你不是说,你的忧伤,我不懂吗?

夏阳孩子般呜呜地哭了。

他哽咽着说,都三十年了,你居然还记得那句话啊。

我老了,也累了。

现在,我好想回到你的身边……他不能想象那匹旷野深处的雄性野马,垂暮之年是否真的还不思回头?

  电话那头,泣不成声。

(选自夏阳短篇小说集《马不停蹄的忧伤》)

19.结合全文分析第二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

20.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野马的心理活动。

(4分)

21.小说的主人公夏阳三十年前为什么离异,故事里没有交代,这是不是小说的漏洞?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4分)

22.试从标题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主旨。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他用二元论看世界

沃尔特·艾萨克森

我见证了他与病魔的斗争,他让人敬畏的毅力和惊人的浪漫主义,我发现了他内心深处令人瞩目的方面,我意识到他是如何将他的个性扎根到苹果产品之中。

他的激情、完善主义、欲望、艺术性、恶作剧和控制欲都与其商业方式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决定尝试将他的故事作为一个创造性的案例写出来。

将个性与产品结合在一起是乔布斯最突出的特点,这种特点使他用二元论看世界,乔布斯的同事提到了这种“英雄—傻瓜”二分法:

你要么是这种,要么是另一种。

在创意、产品上如此——甚至是食物上也是如此,要么是“有史以来最好吃的”,要么就是烂透了。

出于对完美的追求,乔布斯对苹果的每一件产品都会进行端到端的监控。

乔布斯对于控制欲的追求意味着,当他想到伟大的苹果软件在另一家公司低劣的硬件上运营时,他会出现焦躁,就像出了荨麻疹;当他想到未经许可的应用程序或者内容玷污了苹果设备的完美性时,他会感到担忧,像出现过敏一样。

将硬件、软件和内容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使得苹果产品变得简洁。

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称,大自然喜欢简单和统一,乔布斯也是这么想的。

这一理念使得乔布斯决定让Mac电话的操作系统与其他硬件不兼容,从长远来看,乔布斯的模式被证明是有好处的。

他坚持端对端一体化使得苹果在本世纪初期实施数字中枢开发战略时占得先机,台式机可以与多个便携设备连接,并管理数字内容。

例如,iPad就是一个封闭和高度集成体系的一部分,要使用iPad,必须先使用苹果的iTunes软件,并从iTunes商店下载内容。

这种结果最后演变成,与其他不提供无缝端对端体验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iPad和iPhone等成为一款典雅的产品。

“我们做这些事件不是因为我们是控制狂,”他解释道,“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想生产出伟大的产品,因为我们在乎用户,因为我们愿为整个体验过程负责,而不是成为诸如其他厂商制造的垃圾。

在这个充斥着垃圾产品、笨拙的软件、难以理解的错误信息和烦人的界面的世界里,乔布斯对于整合的坚持造就了令人称奇的产品,并拥有愉快的用户体验。

使用苹果产品就像是漫步在乔布斯所喜欢的一个京都禅院中,感觉到了升华。

这种感觉不是在一个祭坛前顶礼膜拜的感觉,也不是控制1000朵花盛开的感受。

数周前,我在乔布斯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家中最后一次拜访了他。

他搬到了楼下的一间卧室,因为他太虚弱无法上下楼梯,由于病痛,他蜷缩着,但他的思想依然很犀利,充满幽默。

我们谈论了他的童年,他给了我一些他父亲和他家人的照片,用于传记中。

作为一名作者,我习惯超然物外,但当我准备说再见的时候,伤感油然而生,为了掩饰我的情绪,我问了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只是为了这一本书,为什么平时很注重隐私的他如此迫切在过去两年内敞开心扉,与我进行了50次的面谈和聊天?

“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

”乔布斯说道,“我不是总和他们在一起,我希望他们能够知道原因并理解我做的事情。

(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

19.对于乔布斯要为自己写传记的想法,“我第一个反应是觉得有点儿开玩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分)

20.解释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4分)

这种感觉不是在一个祭坛前顶礼膜拜的感觉,也不是控制1000朵花盛开的感受。

21.作者在文章最后引用乔布斯的话,作用是什么?

(4分)

22.怎样理解文中所提到的乔布斯的“英雄—傻瓜”二分法?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成功,有人狂热,有人冷静;面对挫折,有人沮丧,有人振奋。

面对善良,有人膜拜,有人蔑视;面对罪恶,有人愤怒,有人漠然……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往往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请以“姿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

1.B(A.棱léngC.横hèng祸D.绉zhōu)

2.A(B.炼—练C.血—雪D.实—时)

3.D(D“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用在此处恰当。

A.误用对象焕然冰释,焕然:

流散的样子,冰释:

冰块消融。

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B.弹冠相庆: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错了对象。

4.A.(B.关联词位置不当。

“虽然”应该放在“上海世博会”前面;C项,成分残缺。

应在“爱幻想”的后面加“的特性”之类的词语D.“建议”和“能否”不搭配。

5.C(A.“歌谣”后逗号放在下引号外面。

B.“经济规模”后顿号改逗号。

D.把“同学们”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因为冒号领起的内容至“四万三千元”结束;)

四、(24分)

13.

(1)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

(重点词”因””游”、”奇”、介词短语后置)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司”“而”“苦辞”“逆”“堪”的翻译)

(3)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

(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然”“正色”“许”“为”“计”“盖”“有以”“取”的翻译)

14.(8分)

(1)(4分)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1分)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了居所主人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

(1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远离闹市、随性自然、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

(2分)

(2)(4分)落日的余晖中,乌鸦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