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820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docx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1859

最新考研政治试题

单选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D

暂无解析

单选题

2、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答案:

D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

多选题

3、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出发点或理论依据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的思想

D.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答案:

A,B,D

暂无解析

单选题

4、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而奋斗。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案:

B

暂无解析

单选题

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答案:

B

[解析]“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期间,我国于1956年底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在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了。

单选题

6、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解放生产力

B.推进工业化

C.建设现代化国家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

单选题

7、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中思维。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B、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他们并不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简答题

8、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分析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中国社会新阶层出现的客观依据,并且说明中国社会新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案:

(A)我国新社会阶层出现的是与先进经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第二,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人了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出来,纷纷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第四,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B)新阶层的性质:

第一,新阶层主要从事科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是社会主义的复杂劳动者;新阶层中相当一部分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创造社会主义财富,特别是以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又进行科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具有资本所有者和复杂劳动者双重身份.是以生产要素和复杂劳动两种形式参与社会建设.第二,怎样看待新阶层的财产人们政治上的先进和落后,不能简单地以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标准,而应主要:

①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②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③看他们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④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第三,我国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在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发展起来的,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暂无解析

多选题

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答案:

A,B,C,D,E

[命题出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四章: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特征和意义。

[思路剖析]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论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它把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此首先要解放生产力,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障碍。

第二,它把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目的)与发展生产力(物质手段)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包含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两个目标层次,其中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物质手段,共同富裕是生产力的最终目的,两者不可分割。

第三,它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统一起来。

过去讲社会主义,只讲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力。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第四,它把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与发展过程统一起来。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解放”、“发展”、“消灭”、“消除”中实现的。

据此分析,五项均符合题意。

[必背考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特征和意义。

[应试对策]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理论和实践意义。

多选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科学之科学

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答案:

A,D

[解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特点的把握和理解。

从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分析:

B项是所有哲学的共同特点,不符合题意要求;C项是错误的观点,需要排除。

这样只有A项和D项才能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特点。

考生选择此题最容易误选B项和C项,这就需要对有些知识点必须较真到位。

单选题

11、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安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转移,即______。

A.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B.由以打击为主,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

C.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转移到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上来

D.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转移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上来

 

答案:

A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公安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同样迈出了新的步伐,得到了长足发展。

公安工作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迅速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移。

多选题

12、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成功开辟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

A,C

暂无解析

单选题

13、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性中思考。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H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它们并不能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多选题

14、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坚持准则,其基本要求为()。

A.熟悉准则,提高会计人员遵守准则的能力

B.依照准则办事,提高会计人员执行准则的能力

C.正确运用准则

D.提高执行准则的技能

 

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多选题

15、“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上述观点所蕴含的哲理有______。

A.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

D.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答案:

A,B,C,D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社会,故选项A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等,选项B正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科学的认识,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一科学的认识,故选项C正确;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体现了实践是人的能动性活动。

故选ABCD。

单选题

16、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A.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邓小平是其主要创立者

 

答案:

D

[分析]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涵义的掌握。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型。

本题是单项选择题,答案只能是一个。

ABCD都能说明为什么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命名的原因,其中D予以概括说明。

多选题

17、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答案:

A,B,C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实事求是就像一条红线,连接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单选题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答案:

A

[解析]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

理想是、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文明境界。

简答题

19、联系我国实际,论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要求:

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答案: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公平正义的朴素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均等内容。

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与西方国家公平正义不同的是.我国是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

对于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而言.树立公平正义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

暂无解析

多选题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是

A.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B.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C.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D.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答案:

A,B,C,D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通过和谐社会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故A、B、C、D全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