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77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docx

8年级第1学期期末复习附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

yúmèiyùnniànghàohànwúyíntuānjíbiànbómiùshuō

愚昧酝酿浩瀚无垠湍急辩驳谬说

chuāichuàizhuìchuǎnchǎnshìtuífèiqiàqiàxiāngfǎn

揣踹惴喘阐释颓废恰恰相反

fēnmìgǔgégàizhìliǎngqīmàoshèngzhūmùlǎngmǎfēng

分泌骨骼钙质两栖茂盛珠穆朗玛峰

páihuáitáocuànduānxiángshénmìmòcèfánzhípìměi

徘徊逃窜端详神秘莫测繁殖媲美

yòuzǎijīngyàpéngzhàngjiāozàobùāntiǎoxìnzéiōu

幼崽惊讶膨胀焦躁不安挑衅贼鸥

míwǎngqiánghànqiánfùhòujìhuájīqítúnányǐzhìxìn

迷惘强悍前赴后继滑稽歧途难以置信

nièchǐqiānxǐxuányáfányǎnjíbùkěnàidàotīngtúshuō

啮齿迁徙悬崖繁衍急不可耐道听途说

shēnjūjiǎnchūjiǎnlòushūzhāichōngěrbùwénqǐngtiěruòdà

深居简出简陋书斋充耳不闻请帖偌大

shùbùjiēdàinúdùnchíjiǔbùxīcáishūxuéqiǎntòngxīnjíshǒu

恕不接待驽钝持久不息才疏学浅痛心疾首

qìnniǔyīshǐwǎngjiàbìméngēngbǎifèidàijǔqīngùmáolú

揿钮伊始枉驾闭门羹百废待举亲顾茅庐

pinqǐngbǐngzhúyètánmùzhìmínglǐxiánxiàshìwànèbúshè

聘请秉烛夜谈墓志铭礼贤下士万恶不赦

chóuhuàdāngetānláncáipàngānlínzhōngliúdǐzhù

筹划耽搁贪婪裁判甘霖中流砥柱

yùzhàngqídǎolǐnránshēngwèiqiānshǔqìyuēpútaoténg

御杖祈祷凛然生畏签署契约葡萄藤

tǎnlùàohènjīdūtúhuòmiǎnāoxiànyìbāngxiāngbīn

袒露懊恨基督徒豁免凹陷异邦香槟

tiānyīwúfèngdàngyangniānchūqìhēfūjiézòuguǎngmào

天衣无缝荡漾拈出契诃夫节奏广袤

shēnrùqiǎnchūàibúshìshǒuwújīngdǎcǎiqǐgàiyìxiǎngtiānkāi

深入浅出爱不释手无精打采乞丐异想天开

chùshēngchéngfákuíwěihuāngtángzhōngkànchuō

畜生惩罚魁伟荒唐中看戳

xiàjiànpēiziyángyìdiànjìlingliguǒjǐnshēngyùquèqǐ

下贱胚子洋溢惦记伶俐裹紧声誉鹊起

jìngzìěrrúmùrǎnfēngmǐchōngjǐngchuíliànyánjiǎnyìgāi

径自耳濡目染风靡憧憬锤炼言简意赅

yìzàobìnqìzhènhànxiāngdéyìzhāngfēngbēibùgǒuyánxiào

臆造摈弃震撼相得益彰丰碑不苟言笑

jiéjūzhèngyánlìsèxìzhīmòjiéhuīhuòzāotàyīnxìnyǎorán

拮据正颜厉色细枝末节挥霍糟蹋音信杳然

yǐnhuìbiéshùyōuxīnchōngchōngmǔlìshǔnxīsànghúnshīpò

隐晦别墅忧心忡忡牡蛎吮吸丧魂失魄

gōngwéiliánmǐnbīnbīnyǒulǐkuòchuònièrúdúshùyízhì

恭维怜悯彬彬有礼阔绰嗫嚅独树一帜

léizhuijíyǎngxiānruòyǐnrénrùshèngshíbùguǒfùtūnshì

累赘给养纤弱引人入胜食不果腹吞噬

duǎnxiǎojīnghànmìngyùnduōjiéyìyùgǒuyáncánchuǎndǐngshèng

短小精悍命运多桀抑郁苟延残喘鼎盛

cángnìxīlìróuhésǐkōuwénmíngxiáěrhuòránkāilǎng

藏匿犀利糅合死抠闻名遐迩豁然开朗

wěiwěidòngtīngkuàizhìrénkǒudǒuránshīsèchuòqìqiānxùn

娓娓动听脍炙人口陡然失色啜泣谦逊

xiāngxíngjiànchùjídùchóuchúyáoyèshēngzībúshèngxiànmù

相形见绌嫉妒踌躇摇曳生姿不胜羡慕

táozuìkāngkǎizhuānghuángbènzuǐzhuōshémiàohétiānchéng

陶醉慷慨装潢笨嘴拙舌妙合天成

加点字解释默写

——14课《曹刿论战》

1.齐师伐我(军队)(攻打)

2.曹刿请见(请求)(拜见)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划)(参与)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无知)(深谋远虑)(谋划)

5.问何以战(什么)(凭借,依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类养生的东西)(有“养”的意思)(独自专有)(把)

7.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恩惠)(遍及,普遍)(不)(听从)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丝织品)(虚报夸大)

9.必以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10.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信任,为…所信服)(赐福,保佑)

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

12.必以情(根据)(实情(做出合理裁决))

1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尽力做好本职的事)(类)(可以)(凭借)

14.战则请从(请允许(我))(跟从)

15.公与之乘(乘坐(同一辆战车))

16.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17.齐人三鼓(三次)

18.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大败)(追赶)

19.下视其辙(远望,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20.登轼而望之(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此指手扶车厢前的横木)

21.遂逐齐师(然后)(追赶,追击)

2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缘故)

2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振作)(第二次)(衰落)(竭尽)

24.彼竭我盈(敌方)((士气)旺盛)

25.夫大国,难测也(那些)(估测)

26.俱有伏焉(害怕)(埋伏)(有“于之”的意思,在那里)

27.望其旗靡(倒下)

句子解释默写

——14课《曹刿论战》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当权者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小的恩惠不会遍及(所有的人),老百姓不会听从您。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等,(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对神说实话。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小的信用不会被神灵所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于你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做出合理裁决)。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者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去打一仗。

如果要打仗,请允许(我)跟从您(一起去)。

9.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齐国的军队大败,鲁庄公(又)将要驱车追赶齐军。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下车观察(齐军的)车轮碾过的痕迹,登上战车手扶着车厢前的横木,远远地看齐军。

11.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敌方的(士气)竭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那些大国是很难预测的,(我)恐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

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远远望去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

——14课《曹刿论战》

1.本文选自《左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属于编年体。

2.“曹刿请战”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战则请从。

4.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5.“忠之属也”具体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在曹刿看来,反击的有利时机应是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敌军的有利时机应是敌军辙乱旗靡之时。

7.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1)具有正确的战略思想,懂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

(2)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为国效力;(3)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善于详察敌情,把握有利战机。

8.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鲁庄公是一个政治无能(表现在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军事无能(表现在作战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胜利后不知道曹刿战术的正确之所在)的人,但他还可以谦虚地接受曹刿的意见(战前接受曹刿的良言:

取信于民;战中肯听从曹刿的指挥;战后虚心请教获胜的原因。

)。

9.本文选自《左传》,这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10.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①又何间焉。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①肉食者鄙。

②不以臣卑鄙。

C.①衣食所安。

②安能求其千里也。

D.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既克,公问其故。

11.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A.①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

B.①齐人三鼓。

②一鼓作气。

C.①遂逐齐师。

②故逐之。

D.①既克。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末偏,民弗从也。

惠:

恩惠偏:

遍及、普遍从:

听从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

虚报夸大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属:

类从:

跟从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辙:

车轮碾出的痕迹靡:

倒下

13.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做出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14.阅读理解: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是指齐人三鼓之时,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发现的。

15.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答:

曹刿认为只要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准战机,后发制人,弱国就能战胜强国。

16.曹刿说:

“夫战,勇气也。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因为作战靠的是勇气,如果没有勇气作战的话,那么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17.出自本文的成语是哪一个?

请用它的现代常用义写一句话。

答:

成语:

一鼓作气。

造句:

我们大家加倍努力,一鼓作气把这些活儿干完了。

18.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C)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19.第二段曹刿的言行,表现了曹刿(D)

A.忠君报国思想B.深谋远虑并协助鲁庄公指挥作战

C.冲锋陷阵的精神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20.第三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A)

A.曹刿论述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21.本文对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前双方的部署等内容都略而不写,对战争的过程也只是“齐人三鼓”、“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十二字作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这是因为

(1)本文重点在于写曹刿的“论战”,通过“论”表现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此,更突出了曹刿。

22.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深谋远虑”形成对比。

23.文章第三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

(1)认识能力:

对士气的掌握,善于把握战机;

(2)观察能力:

对战场细节的辨识,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24.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

(1)他认为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

25.找出古今异义词

(1)牺牲玉帛牺牲古义: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

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可以一战可以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肯定或答应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古义:

参与

今义:

中间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古义:

诉讼案件

今义:

牢狱

2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前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说明曹刿懂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具有正确的政治远见。

27.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两句话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一个急躁冒进,缺乏军事才能的人,印证了曹刿所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8.该错字

(1)齐师败迹迹改绩

(2)公将弛之弛改驰

29.本文记叙了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还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30.文章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战,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31.指出下列特殊句式

(1)何以战?

介词宾语前置

(2)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

(3)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训练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弗敢专也。

专:

独自专有

(2)忠之属也。

忠:

尽力做好本职的事

(3)遂逐齐师。

逐:

追赶,追击(4)阻而鼓之。

鼓:

击鼓(进军)

2.表述题

(1)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做出合理裁决)。

(2)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答:

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3)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泓水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

(4)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

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

如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选择“其未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训练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望其旗靡靡:

倒下

(2)会匈奴大入塞会:

正遇上

(3)俄而,斩首数百级俄而:

一会儿(4)范兵不敌敌:

抵挡

(5)范乃令军中褥食乃:

就(6)公将鼓之之:

助词,无意义

2.用“/”画出下面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3.表述题

(1)翻译下列句子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2)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彼竭我盈之时,第二次是在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

(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

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3)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知己知彼,抓住时机,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训练三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公将鼓之鼓:

击鼓进军

(2)既克,公问其故克:

战胜

2.表述题

(1)翻译下列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远远望去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追击他们。

(2)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2)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3)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乙文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答:

(1)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2)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3)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

每周一诗

1.《月夜》中点明诗人身处异乡的诗句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通过描写月夜之境来表达妻子的相思之苦,暗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的诗句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夜雨寄北》全诗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往复回返,使人回肠荡气。

从时间来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两句诗写当前,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是写想象中的将来,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却写到将来回忆当前。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诗人虽已年老体弱,但仍一心想为国远征的两句诗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写出了风雨声声入梦化作征战的情景。

4.《别云间》中说明诗人被俘的一句是今日又南冠,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明了作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诗人希望后来者能够一往无前,继续坚持抗清复明斗争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的两句诗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借助环境描写暗示内心忧伤,并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

6.《横塘》中描写江南景观的诗句是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借助景物描写表明送别意思的是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7.《渡荆门送别》中描写山水宏大景观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月下的壮观景象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表达对故乡思念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点明送别时间和背景的诗句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从荷花的茂盛和色彩艳丽上加以描写的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望江南》中点明主人公所处环境的诗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直接点明主人公内心的感受的诗句是肠断白蘋洲,借助自认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内心忧伤的两句诗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10.《梦江南》中点明作者梦中所见之景的诗句是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点明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的思想状况的诗句是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11.《绝句》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紧紧抓住春天风雨的特征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点明了地点并营造了一个特别氛围。

12.《归园田居》中表现劳动地点和园田状况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写出了劳动时间长,但又充满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现作者志向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3.《梅花》中点明梅花生存环境的诗句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写了梅花的特点的诗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竹枝词》中描写江上之景的诗句是杨柳青青江水平,表达了少女内心的微妙感情的诗句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5.《丰乐亭游春》中写出晚春特有景观的诗句是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点明游人在丰乐亭游览的惜春诗句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诗人用“红树”、“青山”、“日”、“草色”等景物,着力渲染了丰乐亭周边景色之美,也表现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宋词》过关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C)

A.沧(chāng)州(zhōu)B.戌(shū)C.欲(yù)说(shuō)还(hái)休(xiū)

2.选出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B)

A.霓(mí)裳(cháng)B.鬓(bìn)C.的(dì)卢(lǘ)

3.选出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B)

A.弦(xán)B.箫(xiāo)C.满(mǎn)载(zǎi)

二.默写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2.《西江月·黄陵庙》中,不说行船为大风所阻,却写水神热情邀请他看晚霞映照水面美景的词句是: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3.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突出了雄壮军容,表现将士们高昂的战斗热情的词句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7.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8.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9.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三.判断下列各句子是否正确,在括号中用“√”或“×”表示

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天凉好个秋”,看似洒脱,却满含辛酸,写出了秋天给词人带来的满腹愁苦。

(×)

2.“东风夜放花千树”是形容元宵佳节,花灯之多如千树花开。

(√)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正是作者的理想,作者正在为此努力奋斗。

(×)

4.“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写出作者的乐观心态。

(√)

四.填空

1.《诉衷情》作者陆游,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以及身亦老去无奈的思想感情。

2.《西江月·黄陵庙》作者张孝祥,词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使本词充满了浪漫色彩,这样写的好处是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

3.《青玉案·元夕》中上片主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