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71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

《《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概论》16章复习概要.docx

《概论》16章复习概要

《毛中特概论》精要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3、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七大通过的党章确定,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2010年真题第21题,多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010年真题第21题,多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巾国实现具体化,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①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①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②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两大理论成果的不同点:

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共同点:

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2011年真题第21题,多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014年考试大纲新增知识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8.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4年考试大纲新增知识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3)“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要求:

第一,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第二,就是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②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①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②科学评价毛泽东: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③应该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珍视这个科学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依据

①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

②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随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①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②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概括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形成。

③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科学体系。

④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2)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等理论。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③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五、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的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⑦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③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①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13年真题第22题,多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四个更加自觉”:

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重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5、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2)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②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③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④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⑤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⑥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

但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

(2)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他批评“两个凡是”,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两,就是实事求是。

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①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③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本本主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经验主义。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指南。

(2012年真题第5题,单选)实事求是既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所以,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所谓精髓,对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不是冲破一切思想或理论的束缚.而是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①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②解放思想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

1978年《解放思想---》的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1992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宣言书。

③解放思想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3.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首要任务是:

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找到新的实践。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4.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2014年考试大纲新增知识点)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走自己的路的思想、政治和理论依据

①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③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

因而,走自己的路也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重点:

1、近代中国的国情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党在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

①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