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711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园地优质教案

六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一单元第课共3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设计者

课程标准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材分析

1.了解情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2.积累古诗《长歌行》。

3.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

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学目标

1.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2.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3.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4.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5.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6.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7.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8.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重点

 1.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2.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难点

1.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4

教学流程

课件页码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

家乡的风俗)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

多样性→)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

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

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

(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

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

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

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

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

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4、表达交流。

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

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

(板书:

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

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

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2.习作提纲的要求:

(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教师:

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

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

(板书:

编写提纲)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

4.写作注意事项:

①不少于400字;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师:

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

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板书:

语文园地)

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

(板书:

交流平台:

《北京的春节》)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

(11)

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

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

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和场景。

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

(板书:

词句段运用)

1.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

(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板书:

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4.动脑子和同学比比,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

想想它可以被用在哪里?

(作文)

举例:

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抿,险些笑出声来。

教师总结:

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词。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会让你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板书:

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师:

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

师:

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

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

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

师:

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祥寓意吗?

(比如说傣族泼水,寓意去除污秽,迎接美好)

(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

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

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交流。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寓意年年有余万事足

建筑上雕刻蝙蝠:

寓意福从天降事事顺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

第四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临摹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

(板书:

书写提示:

提升书写速度)

教师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一笔一画认真照着写。

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化。

教师可巡回指导,同时将写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

颁发奖品,并交流讨论提高书写速度的技巧。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1)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体会其中意思。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

【诗歌意思】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诗歌讲解】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板书:

时光易逝奋发向上)

四、鼓励学生以剧目表演的方式,体验《长歌行》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板书

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日积月累《长歌行》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