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84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陕西省商洛市届高三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商洛市2016届高三4月份全市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24.古代中国的游牧与农耕两种异质性文明圈的互动与演进首先表现为文明的

冲突,但是由于二者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导致其历史趋势是在冲突中

A.版图扩张B.间歇互动

C.走向融合D.相互对峙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农业

【试题解析】古代中国的游牧和农耕两种异质性文明圈的互动和演进,首先表现为文明的冲突,但二者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会使得两种文明不断冲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走向融合,版图扩张是阶段性特征,故A项错误;间歇互动是两种异质性文明圈互动和演进的阶段特征,故B项错误;走向融合是历史趋势,故C项正确;相互对峙是阶段特征,故D项错误。

【答案】C

25.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

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试题解析】隋唐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审议和执行,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三省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决策失误,故A项正确;B项属于官僚的选拔问题,故B项错误;科举制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与权力制约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丞相制度并未走向解体,故D项错误。

_

【答案】A

26.“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

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存天理,灭人欲”

【知识点】宋明理学

【试题解析】根据题干要穷尽天下之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途径:

格物致知。

故选B。

【答案】B

27.图6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

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自然经济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C.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试题解析】依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1代表的是自然经济,2代表的是外资企业,3代表的是洋务企业,4代表的是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之前,故A项错误;民族企业是在外国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诱导之下产生的,同时受到外国资和洋务企业的压制,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的经济形式,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前,故C项错误;民族企业产生于外资企业产生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B

28.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知识点】抗日战争

【试题解析】淞沪会战标志着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中日之间进攻比率和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不能说明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故B项错误;由于中国持久抗战,武汉会战后,日军进攻比率和每日前进公里数在降低,故C项正确;1940年底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不进反退,说明日军在后退,故D项错误。

【答案】C

29.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

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试题解析】表格数据反映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物价持续上涨,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以及英国殖民扩张以来,大量金银输入,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选择C项。

此时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生产迅速发展,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的财富基本上都转化为急需的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B项;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不会影响物价,故排除D项。

【答案】C

30.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属于公民集团,

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

青权。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

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试题解析】材料两个观点共同的错误在于都是站在当代的角度、按照当代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出发去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即过分美化和过分贬低,故B项正确;材料中前者观点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故A项错误;材料过分美化或过分贬低雅典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历史真相不明的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

【答案】B

31.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通过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

“已婚

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

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

”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

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

材料主要表明

A.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B.工业革命极大提高妇女地位

C.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D.民主进程激发妇女维权意识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妇女得到的工资收入属于其个人合法财产,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说明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极大推动妇女地位说法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法律对妇女权利的维护,没有涉及妇女参政,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进程,也没有体现妇女维权意识,故D项错误。

_

【答案】A

32.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

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

“反

朝廷是不行的。

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

就可以放手去做。

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

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

统治者的意愿。

”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知识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德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德国实现统一,故B项错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反朝廷是不行的。

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

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

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表明皇帝掌握国家一切大权,故D项正确。

【答案】D

33.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

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

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

这反映出牛

顿力学

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B.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C.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D.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知识点】经典力学

【试题解析】牛顿力学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进步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故A项错误;“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固化了人们的思维,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牛顿力学对英国文艺复兴的影响,故C项错误;牛顿力学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依据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故D项错误。

_

【答案】B

34.潘恩在其《常识》一书中说:

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

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

”这一思

想在美国宪法中主要体现为

A.三权分立B.联邦主义C.主权在民D.共和主义

【知识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试题解析】据材料中政府是“祸害”也即要对行政权进行限制,三权分立可起到制衡行政权的作用,故A项正确;联邦主义、主权在民、共和主义均起不到制衡行政权作用,故B.C.D项错误。

_

【答案】A

35.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

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

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试题解析】世界经济多极化指的是世界出现多个经济中心,从上面图表中反映不出多个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从图表中得出低收入国家本国经济中工业比重上升,但不能得出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在20世纪后半期,在国民经济中,工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是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40.(25分)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

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1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12分)

【知识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得出中国是贸易顺差,西方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原因:

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得出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文化上结合所学明清的进步思想和明清小说,得出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繁荣。

(2)第一小问破题,联系时代背景,“特里芬难题”的破题是指布雷顿森立体系的崩溃,美国无力维持黄金和美元的固定汇率;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有缺陷,结合70年代的政治经济背景得出政治上美苏冷战,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经济上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

【答案】

(1)原因:

①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②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③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

(6分)

影响:

经济:

①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③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回答其中两点得4分)

文化:

④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⑤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繁荣。

(回答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都回答3分)

(2)破题:

20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分)

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

(6分。

每个要点2分)

影响:

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3分)

41.(12分)民意测验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测验方法,中国较为规范的民意测验发端于民国时期。

1926年1月4日,当时有较大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

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收到有效投票791份。

附《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测验评选结果:

排名

姓名

备注

排名

姓名

备注

1

蔡元培

1916年始任北京大学校长

6

王宠惠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2

汪精卫

广州国民政府主席

7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中共中央总书记

3

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8

李烈钧

国民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

4

吴稚晖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9

于右任

国民党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参加过二次革命、国民大革命

5

冯玉祥

北洋军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组建国民军

10

徐谦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加过反袁斗争和国民大革命

结合“新中国柱石十人”测评结果,评点一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观念。

要求: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论结合,评点有据。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

【试题解析】“新中国柱石十人”体现的主要观念有民主共和、爱国、法制等理念,题目只要求选取一项进行点评。

点评要做到结合材料中的史实,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言之有理、语言通顺、有逻辑即可。

_

【答案】示例:

从民主共和思想、爱国主义思想、近代法制观念等方面分析均可,要求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有理有据。

(以下“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盛行进步的民主共和观念。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思想,陈独秀、蔡元培、吴稚晖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的入选反映了人们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视。

国民大革命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汪精卫、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革命的重要领导人和参与者受到人们的推崇。

民主共和思想是进步的社会潮流,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学)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

博士为在职现任官员,俸秩比六百石,博士有固定员额,西汉和东汉初俱设博士十四人。

……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

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

发展到东汉,以上要求又小有灵活。

如光武帝时曾增设《左氏》学博士四人,……此外,东汉还设有庆氏《礼》和伏氏《尚书》博士。

授课虽讲求家法,然亦有兼说者。

如光武帝时张玄,本为《颜氏》博士,他授课时又兼说严氏、(宣)冥氏《春秋》。

为了验证博士的学识、考究博士的论辩机智,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

光武帝刘秀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摘编自《洛阳太学》

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教育部长朱家骅说:

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

陶行知说:

“学生是学会考。

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汉博士选任有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分析两汉严格博士选任制度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家骅与陶行知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会考制度的看法。

(6分)

【知识点】汉代教育改革;民国时期教育改革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增设”“还设有庆氏《礼》和伏氏《尚书》博士”,得出:

博士选任员额有所增加;根据材料一“……然亦有兼说者。

”得出:

博士讲经可以兼涉别家;根据材料一“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

”得出:

皇帝亲自主持考查博士的学识机辩。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得出:

有利于封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根据材料“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学习经学(《左氏》《礼》《尚书》《颜氏》(宣)冥氏《春秋》)得出:

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根据材料:

“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得出:

皇帝主持考查有助于提高博士的地位和儒学教育的发展。

_

(2)第一小问焦点,材料二中是针对《中小学毕业会考_暂行规定》,教育部长朱家骅以积极肯定的评价,而陶行知先生道出是会考的不足,得出会考制度的利弊;第二小问谈看法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解析(即积极与消极并举),根据材料“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考查学校成绩”得出利:

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根据材料“学生是学会考。

教员是教人会考”,“……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得出仍然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利学生健康。

【答案】

(1)变化:

博士选任员额有所增加;博士讲经可以兼涉别家;皇帝亲自主持考查博士的学识机辩。

(4分)

影响:

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皇帝主持考查有助于提高博士的地位和儒学教育的发展。

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高;(回答3点即得5分)

(2)焦点:

会考制度的利弊。

(2分)

看法:

有利有弊:

利:

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

弊:

仍然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利学生健康。

(4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国政党源流大体可分为两支,其一为革命派,另一为立宪派。

革命派以同盟会为正宗,源于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

立宪派在清季为宪友会,亦为政闻社、咨议局联合会和江浙派。

民国后,分别演变为国民党和进步党两大集团。

具体演变情况如图14:

---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清末民初政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政党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6分)

【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试题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得出“民国政党源流大体可分为两支,其一为革命派,另一为立宪派。

革命派以同盟会为正宗,源于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

立宪派在清季为宪友会,亦为政闻社、咨议局联合会和江浙派。

民国后,分别演变为国民党和进步党两大集团”得出民国初年,政党增多,形成进步党和国民党两大集团,从具体演变图中得出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泡沫政党居多。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群众基础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在清王朝的统治下,人民集会结社被严禁;辛亥革命后,民众参政热情提高;《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更多的人接受政党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政党缺乏经济基础;缺乏群众基础;部分非革命党人投机革命,企图利用政党的名目以达个人的政治目的。

(2)辛亥革命后政党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积极影响: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消极影响:

政党这一合法斗争形式也被袁世凯等军阀封建势力所运用,建立了不少御用政党和团体,破坏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

(1)特点:

民国初年,政党增多,形成进步党和国民党两大集团;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泡沫政党居多。

原因:

在清王朝的统治下,人民集会结社被严禁;辛亥革命后,民众参政热情提高;《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更多的人接受政党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政党缺乏经济基础;缺乏群众基础;部分非革命党人投机革命,企图利用政党的名目以达个人的政治目的。

(9分)

(2)影响: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政党这一合法斗争形式也被袁世凯等军阀封建势力所运用,建立了不少御用政党和团体,破坏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苏联日益担心阿富汗形势可能会给苏联本国南部穆斯林人口带来不安因素。

实施南下战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

勃列日涅夫不希望自身南部边境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阿富汗,决意除掉阿明。

苏军入侵导致阿富汗有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苏联先后投入了70万人的兵力,耗资500亿美元。

约6.5万人伤亡。

……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4%的俄罗斯人认为,出兵阿富汗是“政治冒险”。

……1980年,联大特别会议通过《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

以后历届联大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

……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1989年2月,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材料二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认为阿富汗是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地,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发起报复性战争。

美军以强大兵力入侵阿富汗,攻击基地组织武装分子以及为这些武装分子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

美军入侵虽使塔利班政权被迅速击溃。

但在此后的多年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