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55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ocx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被赋予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资金的融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证,现阶段资本的缺乏成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在分析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成功经验,提出深入挖掘投融资潜力,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功能完善、分工明确、运营规范的投融资体系,形成有陕西特色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关键词:

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陕西陕西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国第三大科技、教育中心,拥有全国排名第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拥有含民办高校在内的100多所高校,各类技术创新和科研机构4000余个,现代文化实力突出,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

然而陕西的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排名靠后,与文化资源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要把陕西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关键在于突破资金瓶颈的约束。

一、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一)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陕西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增势强劲,已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

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占gdp比重达3.03%,较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1.8%,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6.9个百分点,再次刷新纪录。

“十一五”时期,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年均增长7.7%左右,文化产业投资由2006年的70.19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2.6779亿元,年均增长5.5亿元。

2010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基本建设投资92.6779亿元(见表1)。

在投资构成中,艺术业、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博物馆投资仍然是文化产业投资的重点。

由表2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娱乐业比重较小,表明陕西文化产业在投融资方面的弱势地位。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累计总额为135.36亿元,自筹及其他投资资金累计总额为249.07亿元,国内贷款投资资金累计总额为43.96亿元,利用外资投资累计总额为0.0092亿元。

2010年,陕西省预算内投资资金55.32亿元,占投资资金总规模的比重为59.69%,国内贷款5.97亿元,比重为6.44%,利用外资0.0092亿元,比重为0.01%,自筹及其他投资31.38亿元,比重为33.86%。

(二)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1.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单一。

文化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但文化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地区的“软实力”,因此政府投入是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但是长期以来,陕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政支持有限,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民营投资成本较高,外资由于文化市场准入机制的限制也较难进入[1],致使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2.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滞后。

陕西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社会化融资渠道不畅。

从直接融资来看,现阶段陕西仅有陕西广电网络一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仍处于空白状态,陕西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间接融资来看,文化企业有形资产小,其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对商誉、声望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担保、评估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其价值很难确定,因而银行不敢轻易放贷。

金融机构在为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明显存在针对文化产业特点主动进行融资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致使实际融资规模较小。

因此,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陕西文化产业获得金融资本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融资难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2]。

3.文化产业政策尚不完善。

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加之陕西地处内陆地区,国家又对外资进入国内文化产业做了种种规定,在文化产业利用外资方面,陕西仍存在一定的条件制约和现实困难。

尽管十六大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直至2009年才出台专门促进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文件,政策措施不完善,导致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业务缺乏足够的政策环境支撑和保障。

4.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

陕西大多数文化企业都靠自身的积累来发展,对资本市场运作模式不甚了解,且陕西长期缺乏文化产业的主要统计数据,从2009年起才正式开始对跨文化产业进行全面统计监测,对外公布相关信息,致使陕西文化产业与金融业之间明显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金融业对投资文化产业有顾虑。

由于双方长期缺沟通交流的平台,不利于陕西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展开广泛的合作。

二、国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经验分析

(一)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多元化的融资主体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实行商业运作。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产业进行支持,设有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和博物馆图书馆基金会,政府主要通过这些基金会来支持非营利的文化艺术产业。

同时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政府投资一般不超过文化组织所得的20%[3]。

此外,美国的文化产业还得益于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波士顿财团等金融大财团的资助。

同时,美国政府对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限制不多,文化产业依靠其强大的实力,吸引了诸如英国、日本等国家大笔资金通过文化产业的跨国公司进入美国。

(二)日韩的政府主导模式日本的文化产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完成,但政府主导也是其文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政府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提供包括活动用财政资金在内的综合援助。

此外,日本政府早在1986年就制定实施了《研究交流促进法》,为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开发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4]。

日本政府通过信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在技术开发的“行政指导”方面,促进“创新型文化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韩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产业优惠政策,集全国之力以财政资金为主,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重点地扶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化国内文化产业结构;政府先后设立诸如文艺振兴基金等若干促进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还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各类文化产业园区;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韩国还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并专门制定《文化财产保护法》,保护和发掘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英国的政府引导模式英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拥有多层次的政府资助,通过各类非政府公共中介机构向能充分市场化的文化事业进行赞助,但资助额一般也只能占其收入的30%左右,其余资金需自筹[5];另外,政府还实行陪同资助,即如果企业决定资助文化事业,政府将陪同企业资助同一项活动。

英国通过发行国家彩票来筹集文化基金,补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鼓励全体公民自愿支持文化事业[6]。

对于能够充分市场化的文化产业部分,政府则主要通过财税政策引导投资,英国的财税政策几乎覆盖了整个文化产业领域。

如英国政府不对图书、期刊、报纸征收增值税,对一些如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大学出版社的经营全部免税;从1950年开始,对电影没票根据价格向影院征收伊迪税,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各大文化产业。

英国政府还对游戏产业实施出口退税,支持游戏产业的海外发展。

(四)法国的政府资助模式法国拥有全方位的国家资助方式,法国文化预算的重要性世界公认。

从1959年起,文化部的预算比重逐年增大,文化投资的绝对数额在逐年增加。

除文化部外,外交部和国家教育部等其他国家部门也有相关的文化预算。

在法国所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都参与文化建设,通过拨款、订货及直接组织文化活动来扶持地方文化事业,市级政府是地方文化的主要资助力量。

法国各大公司主要通过公司委员会购买文化产品和在电影、电视剧节目及报刊、图书上做广告的文化消费的方式来资助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实践表明,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驱动,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既不符合陕西的省情,也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

因此,破解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需政府、民间、金融资本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的基础上共同努力积极创新,形成陕西特色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

(一)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陕西文化产业要蓬勃发展,必须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出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企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贴息、奖励、补助等多种途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制,为信贷资金介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创新融资模式一是产业链融资。

构建以文化产业为精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以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科技和文化创新为前端,引导大型核心企业为上下游担保融资、并购重组融资,将企业融资需求嫁接到核心企业,从而间接支持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是信托融资模式。

三是文化企业将版权信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以该信托资产作为抵押物协助文化企业申请贷款。

四是构建多业互动的投融资模式。

陕西省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那些有条件的文化企业申请上市,化解融资难题。

对于那些上市有难度的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并通过与一些大型上市企业的整合,提高企业整体融资水平。

五是资产证券化模式。

利用资产证券化筹集到的资金能达到知识产权价值的75%,而一般的抵押贷款却普遍低于65%。

(三)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开发适合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尽快建立融资担保保险制度,将中小企业纳入到金融机构信贷的范围,同时鼓励陕西中小文化企业和银行进入投融资交易平台直接进行沟通。

塑造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使之能够承担有市场化带来的投融资风险,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市场运营主体,让市场在陕西文化资源和资本的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由政府、文化企业和其他企业出资,设立可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如图1所示),创新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能够将政府、中介机构、银行和文化企业融为一体,既降低了银行抵押贷款的风险,又给文化企业带来了新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杨尚勤,石英,王长寿.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1)[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2—83.[2]余秀丽,陈爱玲.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1,(11):

1—2.[3]余晓泓.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8,(12):

153—155.[4]刘二妹.日韩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和启示[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2011,(11):

36—37.[5]杨阳腾.美国英国日本怎样构筑文化产业融资体系[n].经济日报,2010—05—26(6).[6]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投融资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

107—112.researchoninnovationoftheinvestmentandfinancingmodelofcultureindustryinshaanxiprovincelitong(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127,china)abstract:

theculturalindustry,asanewformoftheindustrywasgiventheindustryof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emajormission,hastheverybroaddevelopmentprospects.fundistheaccommodationofculturalindustriesinthepowerfulguarantee,theshortageofcapitalrestrictsofshaanxiprovinceofculturalindustrydevelopingbecomethebottleneckproblemtobesolved.based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investmentandfinancingofculturalindustryinshaanxiprovince,onthebasisoftheculturalindustryofforeigninvestmentsuccessexperience,andthepaperputsforwardtodigdeeperintoinvestmentpotential,broadenthefinancingchannelsactively,establishtheperfectfunctionandacleardivisionoftheinvestmentandfinancingsystem,operationstandard,formaspecialcultureindustryofinvestmentandfinancingpatterninshaanxiprovince.keywords:

cultureindustry;investmentandfinancing;innovation;shanx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