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648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1991年12月25日,红白蓝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A.67年B.69年C.73年D.74年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这表明他(  )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了失望和忧虑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3.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

4.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C.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D.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6.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

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7.《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8.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

“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9.下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

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10.下列历史人物与苏联解体直接关联最大的是(  )

A.叶利钦B.亚纳耶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11.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

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该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

12.1972年5月,美苏签署的条约规定:

双方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实有和正在建设的水平上,苏联为1618枚,美国为1054枚。

苏联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占据优势主要得益于(  )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改革措施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3.“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14.有学者撰写了一篇题为《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的评论文章,以评价某一经济政策,该文的主要内容最可能涉及(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

15.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7.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能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18.据说,1931年美国的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工人自由快活,美国工人没有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工资高,美国工人工资低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大量失业

D.苏联工人剥削农民,美国工人被资本家剥削

19.斯大林执政后提出: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

”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  )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2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22.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

这一措施(  )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二、综合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西方人士却说:

“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许多革命者对新经济政策感到“痛惜”的原因。

(2)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24.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

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

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

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材料二1953~1964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

1954年,苏联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地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刻而成……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赫鲁晓夫执政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

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2)简要指出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谈谈你对赫鲁晓夫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理解。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苏联开始于何时。

极易犯的错误是将1917年十月革命当作苏联的开始。

其实,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是建立苏维埃俄国政权,直至1922年底才由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联合成苏联,依据这个时间计算,苏联实际上存在69年,故而B为正确选项。

2.【答案】C

【解析】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1932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材料中“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可作判断。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年”即可排除C项;苏联早在1945年就结束了二战,此后一直处于和平之中;苏联之所以农业产量落后,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业,故本题应选B项;A、D两项虽为其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4.【答案】C

【解析】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造成了苏联社会缺乏活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故C正确。

5.【答案】C

【解析】联系苏维埃政权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可知,当时苏俄国内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了克服这些危机,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6.【答案】B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A不正确;C项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不对;D明显错误;B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B。

7.【答案】B

【解析】材料中出现“社会主义商店”和“不如私人商店”,说明是自由贸易,结合时间“20年代”,可知此时不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错误;而新经济政策实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是竞争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新经济政策是如何产生的,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 题干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实施于1918年到1921年,这个时期正是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所以B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利用“阳台对话”这一历史事件,考查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演变。

根据相关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苏联,作为回访,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1973年访问了美国。

从1972年开始,苏美两国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苏美关系缓和。

A项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时间上与材料不吻合;C项冷战格局的终结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为标志;D项说法错误,当前多极化格局并未建立起来,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据此本题应选B项。

10.【答案】D

【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1972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C。

13.【答案】B

【解析】苏联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过火方式,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说明农业全盘集体化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匹配,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现象”;C项与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农民强烈不满的史实不符。

14.【答案】A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对于另外三项政策,其实行时间短,主要是服务于军事的,因此经济上的作用不大,在后期危害较大,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所学知识记忆的能力。

①“提高种植业水平”“玉米”可知是赫鲁晓夫改革;②“在纳税后剩余的、自愿缴售”可知是新经济政策;③“全部余粮呈报交售”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可知是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政策。

故B正确。

16.【答案】D

【解析】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从根本上变革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时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

17.【答案】D

【解析】 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情况下而提出的。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

它们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

18.【答案】C

【解析】1931年美国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工人大量失业;而苏联正大力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工人有“铁饭碗”。

19.【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或特点,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列宁执政时期,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A、B、C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在经济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步建立了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

20.【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投机倒把活动与“正当”贸易区分不开,说明该领导人不主张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活动,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选A项。

21.【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虽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失败的主要原因相同,都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故选C。

A、B不是两者的共同点,D不符合史实。

22.【答案】B

【解析】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只涉及农业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据材料“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故C项错误;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故D项错误。

23.【答案】

(1)原因: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2)原因: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解析】第

(1)问,题目要求分析“对新经济政策”的“痛惜”态度出现的原因,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做法回答即可。

(2)问,注意题中“痛击我们”,是西方人士所说,因此,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其实质是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手段,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4.【答案】

(1)背景:

美国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

原因:

政府投资的国营企业;生产经营权独立自主;采用市场经济的原则。

(2)直接原因:

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允许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理解:

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或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但缺乏理论方面的突破、缺乏正确的战略方针(或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而且个人作风的缺陷阻碍改革的进行。

【解析】第

(1)问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第一小问可以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改革措施方面加以分析;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史实归纳概括。

(2)问考查的是对苏联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可以从如何提高企业和工人的积极性方面加以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进步性、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