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344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docx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DNA分子的结构》

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人们的生活处处

都与生物有紧密的联系,小编准备了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的简要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

Ⅱ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的结

构特点以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与原教材相比,本节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

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并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

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

染色体上的关系以后,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关于DNA双

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又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以及基因表

达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简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四种脱氧核苷酸

 概述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方式

 阐明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尝试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初步知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

模型建构法,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拟采用:

①设计问题串的形式:

如DNA是双螺旋还是三

螺旋?

 碱基排列在螺旋内侧还是外侧?

──碱基对如何连接起来?

,进行不断地质疑

和解疑;②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中,通过讨论和交流,建

构以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长链平面脱氧核苷酸双链立体双螺旋结构的知识

链,完成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初步认识。

 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模型建构的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突破该难点的

方法拟采用课件动态的分步演示、教师恰当的示范、启发和引导、并注意直

观教具(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使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该活动的基本

内容。

 本节内容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是另一个教学难点,也是高考中的

重要知识考点,可考虑安排在下一节课种,以习题的变式求解和讨论逐步解

决。

 四、教与学的方法拟定

 DNA分子是抽象的立体空间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

弱,但对新知识有较强的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扮演好组织

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适时地、不断地启迪、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制作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会将

模型建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汇总,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结论;养成

在学习活动中友好合作,资源共享的科学探究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模型建立过程的科学史料的阅读和理解中,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步步追踪、层

层深入,不断地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参与DNA分子结构的学习过

程。

 五、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重新组合,可设计成两大活动板块。

 1.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DNA分子

结构的探索史为主线,将制作DNA分子的结构模型的活动有机地穿插其

中。

 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知

识。

 2.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DNA分子的双螺

旋结构结构的组成要点,带领学生通过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含义的深入认识

和问题的变式讨论,在课本相关习题的解答中,达成知识目标的落实。

 六、教学方案及实施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演示图片并简介】美国冷泉港DNA的雕塑

 这是矗立在世界生命科学圣地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独特雕塑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证明,我们已经知道DNA是遗传物质。

那幺DNA

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呢?

这就需要从认识DNA的结构开始。

 学生学习热情开始高涨,并表现强烈求知欲

 探究一:

 DNA的基本单位是什幺?

 探究二:

 4种脱氧核苷酸如何形成DNA分子?

 【引导学生有序回忆】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幺?

(脱氧核苷酸)

 2、每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组成是什幺?

 【简要说明】用圆形硬纸片代表磷酸基团,五边形代表脱氧

核糖,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分别代表A、T、G、C4种碱基。

 【示范操作】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先展示一个脱氧核

苷的分子结构,再连接一个磷酸分子)

 3、组成DNA的碱基有哪几种?

 (A-腺嘌呤,T-胸腺嘧啶,

 C-胞嘧啶,G-鸟嘌呤)

 【构建模型1】

 4种碱基的结构示意图,比较嘌呤(双环)和嘧

 啶(单环)分子结构的差异。

(略长些的代表嘌呤,短的代表

嘧啶;可以用双面胶模拟化学键。

 安排学生4人一组每人完成1种脱氧核苷酸模型(2个)的

制作。

 【演示引导】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链接方法。

(重点讲解碱

 基、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碳原子的位置关系)

 【提出问题、指导阅读】

 4种脱氧核苷酸又是怎样构成DNA分子呢?

(和学生一起阅

读课本P.48第2-7行)

 【构建模型2】

 多媒体演示:

由4种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的方

 法;要求学生两人合作完成4个脱氧核苷酸组成长链的模型

制作。

 组织学生比较各自制作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浅议长链中

碱基的排列顺序有什幺差异?

 学生思考,同桌简单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从已准备的实验材料中,找出对应的纸板模

型。

 学生分组制作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模型。

 学生相互交流和自我评价

 学生阅读课文中黑体字的内容

 学生动手连接脱氧核苷酸长链,并注意和教师演示的课件比

 探究三

 脱氧核苷酸长链怎样构成双螺旋结构

 【提问】那幺脱氧核苷酸长链是如何构成具有独特双螺旋结

构的DNA分子的呢?

 (当时很多科学家都积极参与了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

只有沃森和克里克以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分工合作的科学探索,最终提出了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简述】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借用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

DNA衍射图中反映出的有关数据,推算出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安排阅读、提出问题】

 1、DNA分子是双螺旋还是三螺旋?

 2、碱基排在螺旋外侧,还是螺旋内侧?

 【资料分析】

 奥地利着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对碱基对组成的研究对沃森和

克里克的启迪:

 腺嘌呤(A)的量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

量等于胞嘧啶(C)的量。

 【构建模型3】

 引发学生思考:

两条长链中的碱基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指

导学生继续构建模型。

 【同步演示动态课件】

 从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到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学生阅读教科书P.48第二自然段,了解科学探索的历史;

独立思考再通过同桌交流,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完成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4个碱基对)的制作。

 探究四:

 观察、交流,总结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思考问题】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要点有哪些?

 【模型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示模型

 师生共同回顾整理知识要点,

 板书出DNA分子结构的知识链

 【引导讨论】

 初步认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A与T配对;C与G配对

 学生讨论并交流,初步形成DNA分子结构的知识链

 简要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出DNA分子的结构要点,并小结出DNA分子

的结构具有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巩固练习

 【布置习题】

 教科书(P.51)基础题1、3。

 辅导与讨论,交流与评价

 学生解答、相互评价

 高一生物下册说课稿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