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3077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docx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

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构图的创意

   构图是一门几何课,因为“构图”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本来意思就是结构、组成或联结,在摄影中是指对画面内的各种元素的安排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组织。

人们观看一张照片几乎都是从构图开始的,所以构图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张照片的命运。

在人文摄影中,构图肩负着更多的使命,以下的这些照片虽然不能讲述所有关于构图的法则和技巧,但是你还是可以从这些实例中得到启示。

一、如何表现建筑物的高大

   很多时候我们在拍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比如顶天立地的大桥桥墩、高耸的摩天大楼)时,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那些看起来壮观的建筑物在照片里却显得不够雄伟。

这是因为画面中缺少参照物。

   所以,如果你要表现被摄物体的真实大小和体积,就要在画面中加入一个参照物,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把人当做参照物,因为一个人全身的高度最容易让观者感觉到与被摄体的比例关系。

巨人起身

   这张照片拍摄于青海省格尔木附近的三岔河大桥。

三岔河大桥是青藏铁路沿线最高的一座铁路桥,54米高的桥墩几乎与不远处的昆仑山比高。

这座桥的背景是一道黄色的土山,巨大的桥墩在土山的前面投下了一道细长三角形的浓浓阴影。

我等待了几分钟后,一个带着帽子的游客走到阴影里并弓起身子举起手机拍照,我就在这个时候按下快门。

明亮的背景上出现一个轮廓清晰的剪影,从而拉开与背景的距离,表现出很好的空间感。

处理巨大桥墩的时候,我使用广角镜头拍出稍稍仰视的夸张效果,使桥墩从画面的右下角伸向天空,占据画面右边三分之一的空间。

画面上方保留一部分桥体,使桥体、桥墩、土山的走势,人物的姿态这些元素之间形成很好的支撑平衡,也能够利用这些元素更好地体现作为主体的桥墩巨大的体积,从而拍摄出这座大桥雄伟的感觉。

二、遮挡不是错

   摄影的作用有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记录,很多时候我们要借助一张静态的照片来表现内心的感受,传达对一个地方综合的印象,体现当地特有的政治、宗教、文化背景。

这时候可以选择把当地的文化或者政治符号作为当地人生活的背景:

比如一个行人匆匆走过一面写有标语的广告牌,或者像下面这张照片那样一个骑车人的头部被一面旗帜遮挡住了。

   在以往的拍摄经验中,我们都会尽量避开物体对于你要拍摄的主体的遮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只有主体清晰、完整地呈现才是一张好照片的基础。

其实不然,放下旧的观念,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选择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主体被恰如其分地遮挡更能吸引视线,也能够让观看者展开更多的想象空间,去猜想摄影师的意图从而探究平凡画面后的深刻含义。

红旗之下

   在越南的历史文化名城顺化,坐落着像中国的明十三陵和故宫那样的陵墓和宫殿,这里曾是越南历史上的首都,也在越南近现代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

越南国庆日前夕的这里,繁忙的行人、摩托车和自行车在挂满越南红色国旗的街头匆忙走过,古老的顺化街头迎来充满活力的崭新一天。

   我站在一面轻轻飘扬的旗帜后面等候这个悠闲的骑车人经过,在他的头部正好被红旗挡住的时候按下了快门。

在构图的时候我刻意倾斜了镜头,使红旗的边缘和地平线都稍稍向右上方倾斜,以破坏画面的平衡,创造出动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拍摄这种涉及观念的照片时要选择好你要采用的视觉元素,并不是什么物体都能像一面红旗那样充满力量和象征意味。

三、避免公牛眼

   在摄影构图中有一条大忌,就是把你拍摄的主体置于画面正中央的位置,然而这又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经常会犯的毛病之一。

因为这样的构图方式非常死板无趣,观者的眼睛只能看见主体而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可以看,我们看到这样的照片往往会提不起任何的兴趣,这种构图方式就叫做公牛眼构图。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三分法来构图。

所谓三分法原则,就是说画面中主体的位置最好是位于整个画面的从左往右的三分之一处,或者是从下往上的三分之一处。

也就是说在画面上画四条直线,把画面的垂直和水平方向平均分成三等份,这四条线的交叉点就是视觉的中心点。

你不要去怀疑这条原则的准确性,因为这条原则很久以前就被绘画等平面艺术公认为是黄金法则,这种构图方式会使你的照片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欣赏的趣味性。

构图就像下棋,每走一步都是刻意安排而不是随意为之。

藏族民工

   这张照片是我拍摄的《青藏铁路》专题故事的开篇照片。

在西藏那曲车站附近,一群民工在严寒中站立。

他们每天骑着自家的摩托车来到铁丝网围绕的铁轨旁,为每天20元的工资而努力工作着。

   这是一张典型的运用三分法构图的照片,我把民工安排在整个画面左边三分之一的位置上,并使他微微前倾的背部线条和通向远方的钢轨形成一个角度。

钢轨在画面中形成一条视觉引导线,引导观众的视线望向远方,使整个画面非常具有透视感和深度。

观看这张照片的人会第一眼看到前景的工人,然后视线会随着铁轨向后移动,远景中的3个民工很好地和前景拉开距离,凸显出广角镜头拉开事物之间距离的特殊效果,使这幅照片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四、冲破画面的张力

   什么是张力?

就是观看一张照片时最直接感受到的视觉冲击力,让观者过目难忘而又回味无穷,画面中的视觉元素达到平衡和完美的状态。

优秀的动态人物照片经常被冠以“张力”这样的赞美之词。

比如拍摄行进中的人物,把人物放在画面的前景中,在画面中主体行进过的地方保留大面积的空间,给人一种主体由远方一步步走来的暗示,在主体马上就走出画面的时候拍摄。

从而在一张画面的有限空间里,表现空间感、时间感,也带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虔诚信徒

   这张照片拍摄于青海省都兰附近的青藏公路上,在这条公路上有很多以磕等身长头的方式前往拉萨朝圣的藏传佛教信徒。

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拍摄的题材,我拍摄过很多这样的信徒,但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因为他们连续的一整套动作并不适于用一张照片来表现,于是我倒退着在这个信徒身前跟踪拍摄。

我采用广角镜头和竖构图来凝结这位信徒五体投地全身伏地的动作,也表现出这条现代化的笔直公路和这种古老信仰的旅行方式之间的反差。

注意看画面中虔诚的信徒仿佛要冲出画面,给观看者带来很好的现场感,画面上方延伸至远方的公路很好地增添了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另外,信徒双手戴着的木制护板的细节成为了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因为它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信息含量。

五、散点式构图

   在我们拍照片的时候,往往在寻找一个有趣的点,就是最吸引我们视线并让我们对焦按下快门的东西,它让我们在观看一张照片的时候马上了解这张照片的重点是什么?

比如一张背景虚化的人物照有时候是能够一下抓住我们的视线,但我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这样的照片太简单了,好像缺少点回味。

   有时候,当我们的视线在某张照片上漫无目的地游走、停留,好几个有趣的点在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这就是所谓的散点式构图,这样的照片就如同一篇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以回味的空间。

这种构图方法尤其适用在人物众多的场景中,以制造很好的欢庆、忙碌、热闹的现场感,也能够传达关于主题更多的信息。

深陷牛阵

   这张照片拍摄于青海都兰附近的公路边,数十头牦牛形成的牦牛阵颇为壮观,吸引了很多当地人和路过的游客。

其实这并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住在附近的几户藏族牧民的牦牛混在了一起,他们正在努力把它们分出来带回自己家。

   我的拍摄位置在一处正好可以俯视全局的小山上,用广角镜头和大景深拍摄了这张照片。

在构图的时候我裁切了地平线,以我们平时并不常见的俯视视角来构图,画面的背景充满了土黄色的地面,制造出一种让观看者重心失衡的特别效果,也让我们在欣赏的时候充满趣味。

注意看画面上方的人物站位,他们形成的包围圈线条和牦牛围成的线条相映成趣,右下角的人物很好地平衡了画面的重心,也在本来平面的画面中增添了透视感。

六、运动的暗示

   摄影表现的是一个精彩的瞬间,但是好的摄影作品往往还能够在静态的照片中表现出主体的运动感和空间感。

比如,你想拍摄一个人走过、跑过或是骑马走过的画面,不要把你的拍摄主题放在画面的正中心,因为这样的画面会给人造成一种主体静止和停留的感觉,而失去了运动感。

如果你在构图的时候在拍摄主体的前面留下比背后更大的空间,就会让主体按照你预留的空间的方向活动,这些空间就会给观看者以主体必然会向前运动的强烈暗示。

当然,你也可以在主体的后面留下较大的空间以制造他将要走出这个画面的暗示。

碧湖白马

   这张照片拍摄于西藏的纳木错湖边,在湖边骑白马招揽生意的藏族青年飞奔而过,给平静的湖水增添了几分生气。

   我站在一个较高的小山丘上以半俯视的角度拍摄,这样蓝色的湖水便成为了骑马少年奔驰的身影最好的背景。

在构图时,我在骑马少年的前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给观看者留下这个少年即将奔驰而过的暗示,也充分地体现出这个少年勇往直前、自由奔放的性格和精神。

   我使用300mm的长焦镜头,并使用较大光圈和较快的快门速度用以凝结主体动作和更好地虚化背景。

湖水的反光因为虚化的原因而显得分外波光粼粼,远景的山脉也变得模糊朦胧,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主体。

   拍摄这样运动中主体的时候,最好提前选择你所需要的景别,然后跟踪主体拍摄,或者是对准某一背景等待主体进入画面的合适位置的时候再按下快门。

七、局部的力量

   构图是摄影的第一步,它关系到你选择怎样拍摄你的对象。

有时候不是把你见到的所有视觉元素都纳入镜头中就可以得到一张好的照片,拍摄一张全景照片可能有时候是一个偷懒的方法。

在很多场景中,局部的细节会使画面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能够传达出更多的信息或者向观众提出问题。

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以局部的方式来观看事物,它给我们的视觉带更多的新鲜感。

当画面中一双沾满白色泥浆的雨靴和一把铁锹站在一片雪白的地面上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你一定会问这是谁?

他在什么地方?

他在干什么?

这些雪白的地面是什么?

这就是一张局部照片的魅力,它吸引你的视线同时向你提出问题。

万丈盐桥

   这张照片拍摄于青海省格尔木郊外的查尔汗盐湖,一名穿胶鞋的工人在盐湖层层叠叠的盐床上劳作。

穿湖而过的平坦公路长32km,路基全部用盐铺成,所以被称为万丈盐桥,每当路面出现坑洼时,只要用路边的盐卤水浇在坑洼处,第二天这条路就又平坦了。

   我蹲下身采用广角镜头低角度拍摄,在构图的时候刻意选取了工人沾满盐渍的雨靴局部,并把他安排在稍稍偏离画面中心的位置,从而突出了盐床上丰富而精美的纹理效果,这些纹理也成为伸向画面远方的引导线。

这张照片给观看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也揭示了我们日常并不多见而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盐业鲜为人知的一面。

留心观察,在你的周围就有很多吸引人的细节和局部等着你去发现。

八、窗外的风景

   为了给一个影像增加深度和视觉趣味,我们常常用框架物作为画面的前景,它可能是一道漂亮的拱门、纵横交错的树枝、镂空的栅栏、古老的牌楼、一个普通的窗框或是前景的人物,这些框架可以给画面增加纵深感,也会把观者的视线引向拍摄的主体。

在拍摄很多场景的时候我们希望传达给观者现场的气氛,框架的运用会吸引观者参与到你的画面中,使观者感觉自己正置身其中并通过你设计的框架窥视场景。

如果你选取的框架本身就具有形式的美感,不妨把它们处理成剪影的效果,你会发现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深度,由于剪影处缺少细节,因此反而更会带给观者一种隐约的神秘感。

伊犁河畔

   夕阳刺目的光线照射在新疆伊宁市郊外的伊犁河边。

从建于1959年的伊犁河大桥旁边的饭馆中望出去,伊犁河河水一路奔腾凶涌向哈萨克斯坦流去,成就了一条新疆著名的河流。

伊犁河古称亦列水、伊丽水,是关系西北农田灌溉的著名河流,也是现在新疆流量最大的河流。

古时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突厥人等均生活在此河流域。

   我注意到这个河边饭馆具有新疆特色的窗纱和护栏正处于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里,正好可以用来作为具有剪影效果的前景框架,注意看框架的走向和大桥的走向之间形成几个三角形,几条斜线把画面切割成由黑暗到明亮的几个区域,让我们的视线穿过框架,可以从近景的剪影一直推展到远处的大桥,从而给画面带来更好的纵深感和层次感。

   拍摄这样前后光比较强的画面时应注意使用点测光对准天空或者河水进行测光,并使用较小的光圈以营造较大的景深,使观看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条河边的生活气氛。

九、拥挤的空间

   面对一个人头攒动、嘈杂纷乱的场景可以有很多种拍摄方法。

你可以试试用望远镜头营造出一个地方喧闹拥挤的感觉。

望远镜头除了可以把你要表现的细节或主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还可以压缩物体间的实际距离,使它们看起来比实际看到的更大,之间的距离也更近。

   

   如果你要拍摄的场景出现在一个平面或者近似一个平面中的话,比如一段长长的楼梯上走动的人群,你可以先找一个和这个平面平行的拍摄点,然后根据你和主体的距离选取合适的焦段和景别。

注意,你用长镜头的时候是在选取一个局部,一定要尽量在有限的局部空间内填充尽量多的内容以增强压缩的感觉,并尽量保证所有的内容都在焦点清晰的范围内。

人神共处

   尼泊尔的巴德岗古城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每逢晴朗的天气,位于古城中心广场上的神庙周围就布满了晒太阳的当地群众。

古老的神庙并没有被栅栏围起来,而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地群众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为了表现神庙和人群的关系,我走到广场的中间,采用竖构图,用80mm的中焦镜头选取了长长的阶梯上活动的人群拍摄。

他们或坐或站或走动,五颜六色的人物和阶梯两旁充满历史感的雕像相得益彰,生动地展现出千年古迹和人类相依共存的一幅尼泊尔市井众生相。

注意在构图的时候要尽量让画面中的各种元素平衡,比如画面中人们所处的背景和他们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一、人是风景的眼睛

   面对一处开阔壮观的美丽景色,比如蓝天白云下的蓝色湖水或是遥远天际处的雄伟山峰,我们往往会不加思索地按下快门,等到回家看照片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照片原来并没有当时看到的风景那么壮丽雄伟。

原因可能就是这些风景在你的照片中缺失了原来的大小,因为画面中可能并没有能够体现这些风景真实尺寸的比例元素。

   很多情况下,把游客或者是当地的人拍进画面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观者对于一个画面中人物的大小非常敏感。

如果在一张风景照片中有人作为比例,我们便能很快地感受到你要拍摄的湖水有多大面积,山峰有多么雄伟。

异乡游客

   西藏纳木错蓝色的湖水看起来纯净得几乎使人眩晕。

这个美丽的湖不仅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心目中向往的圣湖,也同时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前往,他们会穿上泳衣在湖边晒太阳,好像自己在家乡的海边。

因为纳木错湖的面积很大,在湖边很难将整个湖面尽收眼底,所以我爬上湖边一座伸向湖心的半岛上的小山,站在上面可以将三面的湖水尽收眼底。

   以前我看到过很多纳木错湖的照片,几乎都是蓝天白云下面的一面蓝色的湖水,在水天交接的地方有一些远山。

这样的照片对于我们的视觉来说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很难引起我们的兴趣。

我试着用长焦镜头来裁切湖水的局部,因为画面中没有天空和地平线,所以蓝色的缎子般湖水好像失去重心和重量般一下子铺展在眼前,给人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形式上单纯的美感。

画面的最下部的湖岸和五个身着泳装的外国游客起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使人马上能体会这是多么纯净和开阔的湖面,他们身上可供人辨识的细节也把观者从湖水单纯的美感带回到现实生活中,从而给纯粹的风光摄影增加了很多信息。

二、抓住透视线

   摄影是平面的艺术,虽然照片看起来是有深度和透视感的,但是你用手摸一下,它确实是纯平面的一张纸。

在拍摄构图的时候,为了营造画面的深度,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寻找一些透视线营造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比方说,拍摄一座桥,如果你从纯正面拍摄的话,一座桥不过就是由横竖的几条平面的线组成,但如果你从半侧面45°角的位置拍摄。

桥梁就会是一条斜向的透视线,一个个大小一样的桥墩也会呈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很多人造的景物都具备透视线的功能。

然而自然界中的可以作为透视线的景物更多,比如河流和路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情况下透视线同时也是视觉引导线。

横空出世

   清晨的一缕阳光照亮高原,一座横空出世的大桥横跨在当雄附近的当曲河上。

这条穿越众多名山大川、河谷深涧的青藏铁路,将成为我国桥梁最多的铁路之一,其独特的地貌和生态环境也将催生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亮丽的“桥梁风景线”。

   三月的青藏高原依旧荒凉而寒冷,毫无生机和绿意,但是空气的透明度却非常高。

我们在凌晨5点左右从拉萨出发,大约8点正好到达当雄附近,这时太阳刚刚升起,光线还非常温暖。

我们决定停车拍摄这座铁路桥,我爬上一个小山坡,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露出了一点雪峰,一条大桥横跨在整个土黄色的河谷中,这正是我想要的光线和构图,一切的元素都恰到好处。

我采用中央重点测光对准较明亮的土黄色的地面测光,制造浓重的阴影效果,并采用较小的光圈制造较大的景深。

另外,我还用阴天的白平衡模式强化温暖的光线感觉。

在构图的时候,这座铁路桥就成了最好的透视线,它使缺少颜色和景物的画面显现出纵深感和空间感。

三、跟着视觉引导线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画面中的视觉引导线,引导我们去主动地观看你要拍摄的主题。

但是我们在选取视觉引导线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原则:

在人文摄影中,我们应该让画面中的所有元素都产生意义,并为主题服务或者是丰富你要表现的主题信息。

比如:

晾晒的小麦堆可以引导观者关注农夫,路边摊上堆满的商品后面露出小贩的脸,蜿蜒的河水可以流向河边钓鱼的人,发现这些视觉引导线的意义,让他们不只是一条线,而成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边境小村

   新疆北部边境地区的禾木村地处中蒙俄哈四国交界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产使这里仿佛成为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的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人过着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随着附近喀纳斯湖区的旅游开发,像禾木村这样的小村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冲击。

每年的9月10日至9月底是来这里摄影的黄金季节,我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采用竖构图,把当地农民晾晒的小麦作为充满整个画面的前景,金黄的小麦粒被农民用耙子勾出一道道圆形曲线,这些圆形的曲线因为广角镜头的夸张而形成引导线指向画面上部正在晾晒衣服的农妇,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坡和晾晒的小麦相互呼应,同时增加了画面的欣赏趣味和信息含量。

使这张照片同时表现出这个村子的地理特点、人物的特征、居住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四、压缩空间

   在风光摄影中,视角很大的广角镜头不见得是一成不变的最好选择。

很多摄影师偏爱用中焦或望远镜头来拍摄风景,因为望远镜头可以加强和突出我们头脑中对于构图的设想,也可以去除不必要的视觉元素,而将你要表现的主体填满画面,并且能够成功压缩前景和背景的距离,使画面中的所有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紧凑。

   比如你要拍摄一个远处山峰的险峻,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效果只能使这个山峰看起来更矮小,而如果你使用望远镜头拍摄山峰的局部,山峰就会看起来很逼真和险峻,从而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高原故城 

   这张照片拍摄于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城附近的石头城遗址,我用100mm的中长焦镜头和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

由于镜头造成的景物压缩,使得前景中斑驳残破的古老城墙和中景远处沟壑纵横的山脉以及远处一道剪影似的远山几乎出现在同一个平面上,立刻凸现出古城所在地理位置的险峻和一种山外有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的视觉感受,顶部的一线蓝天更增添了画面的压迫感和空间感。

画面中三个紧密相连的层次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浓烈的色彩和大景深造成的逼真质感增添了戏剧化效果,唤起了观者的无限遐想。

五、完美的错觉

   我们在欣赏很多摄影作品的时候,常常会被充满错觉感的画面吸引,因为我们经常被自己头脑中的固有常识所欺骗。

比如我们会对一个人有好几只手,或者某人的头部变成了一条鱼所吸引,这样的画面在我们的视觉习惯里不常出现,所以也就会吸引我们驻足观看,在惊叹这不可能发生的同时又折服于摄影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出现:

千手观音这个节目的表演就是利用了我们的错觉,某人的头是一条鱼很可能就是一个人刚好走过一条挂着的鱼下面,而他的头部刚好被遮挡而已。

人鱼交错

   在江西省婺源县的江湾村里,当地人会把从河里捕获的鲤鱼从肚子中间抛开,去掉容易腐烂的内脏,然后把这条鱼刨开挂在长长的竹竿上晾晒,经过若干天后风干成鱼干,再收藏起来慢慢食用。

这是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为了表现这种食物和当地人的关系,我就在挂着一条条鱼的竹竿旁边寻找有趣的画面。

这时候其中一条鱼的后面出现了一个男人的背影,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看去,这个男人的头变成了一条鱼,这正是我想要的完美的错觉效果。

为了制造最超现实的视觉效果,我没有把挂鱼的竹竿取进画面,而又通过地面上的投影交待了这条鱼是和其他的好几条鱼一起挂在一条竹竿上的。

在拍摄的时候要留意这样的细节,有时候看似极其平常的场景,只要你稍稍移动脚步,哪怕是10cm,可能就会出现超现实的画面。

展开自己的想象,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束缚住,多做新鲜的尝试,一定会拍出吸引人视线而又充满内涵的作品。

六、建筑和人的关系

   我们在拍摄建筑的时候往往会被它们雄伟的外观、精巧的结构或者鲜艳的色彩所吸引,但是一张照片有时候只表现一个建筑本身还不够,你还应该在一张照片中加入更多元素以体现更多信息,把与这个建筑有密切关系的人纳入画面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你要拍一座寺庙的建筑,就可以把穿僧衣的僧侣也一同拍进去,你要拍摄一个教堂就把去做礼拜的人一同拍进去,这样可以使观看这张照片的人一下子就能体会到这是什么地方的建筑,以及这个建筑和人的关系。

另外,在建筑照片中加入人的元素也可以体现出建筑和人的比例,从而表现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

清真古寺

   格尔木西关清真寺在傍晚的光线下颇显壮观,高耸的宣礼塔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神圣。

这个清真寺是格尔木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我在寺内院子的一角采用广角镜头拍摄,但我并没有用常规的构图方式把两座对称的宣礼塔放在画面的正中央,而是稍稍偏离了中心,如果是这样的话,整个画面会显得不那么呆板而又充满了趣味。

虽然这是一座典型的清真寺的建筑,但是很多观众如果不看图片说明还是不能了解这是一座清真寺,所以我等到一个观众会比较熟悉的带白帽的回族人走进画面中才按下了快门,回族人的出现既告诉了观众这是一座清真寺,也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物的大小,在构图的时候我把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一角,与远景的建筑形成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使他从阴暗的背景中凸现出来,而飘着白云的大面积蓝天也使画面显得生动。

七、缆车上的视角

   你可能认为坐露天缆车的时候一定要收好相机,其实不然,我有很多照片就是在各种缆车上拍摄的。

我们在很多地方拍照的时候都需要拍摄全景照片来对一个地方进行整体的描述,那么利用坐缆车的时间来拍照是个不错的注意。

在缆车上,尤其是露天缆车上,视野会非常开阔,在平地上看不到的远景随着高度的攀升而变得清晰,因为缆车运行得比较平缓,所以非常适合拍摄。

只是有些时候视线会由于角度的原因被遮挡,这时候用广角镜头拍摄可能会把杂乱的缆车线也纳入镜头,试试用长镜头拍摄远处的景物,比如层层叠叠的群山,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你也可以只把对面与你逆向而行的缆车和里面坐着的人纳入镜头,也能表现出不一样的感觉和气氛。

上升经济

   在云南大理苍山的缆车上,穿民族服装的导游打着伞低挡强烈的阳光,大理的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看中了这点,在这里兴建了很多新的房地产项目。

这张照片就拍摄于大理苍山的缆车运行过程中,尤其是下行的时候视野非常开阔,几乎可以俯视整个大理古城和洱海,所以非常适合拍摄全景照片,我拍摄了几张全景照片,但发现因为缺乏前景的元素而使画面比较呆板也体现不出景物的比例。

   这个缆车单程大概需要30分钟,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取景构图。

我发现对面的上行缆车中坐着形形色色的当地人和游客,他们正好可以作为画面的前景,于是我提前选择好构图,并选择好合适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然后慢慢地坐等合适的人物进入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