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302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docx

必修三期末练习卷有答题卡+解析

高二生物测试题A卷20131224

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④二氧化碳 ⑤食物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

2.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无关

C.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

D.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病毒感染

3.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4.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

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递

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据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B.在c处给予足够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运输引起膜电位变化

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6.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小刘不经意间手指被针刺了一下,手迅速缩回并感觉疼痛。

在此过程中(  )

A.先感觉疼痛,然后手迅速缩回

B.反应速度快是因为此反射过程只有两种神经元参与

C.缩手反射中枢在脊髓,痛觉形成在大脑皮层

D.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8.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9.如果饮用水被一种雌性激素类似物污染,可能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

A.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含量上升B.雌性个体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上升

C.雌性个体分泌雌性激素的量上升D.对雌性个体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增强

10.下图表示不同条件下,人体内某些物质含量变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11.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含量很少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12.下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

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多种细胞

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13.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T细胞和B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因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细胞免疫存在缺陷

D.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14.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15.下图表示机体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1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17.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难以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18.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一段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19.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的影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20.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1.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

D.M、N将呈现“J”型增长

2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23.在一个仅有a、b、c、d四个种群的生态系统中,a是主要的自养生物,a、b、c的营养关系为a→c→b,a与d的关系如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测是(  )

A.种群a和d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若种群c大量死亡,则种群b的种群密度将会降低,种群a的种群密度会上升

C.若种群a大量死亡,则种群c和b的种群密度将会降低

D.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24.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

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

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

A.45kg   B.22.5kg  C.90kg   D.20kg

25.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

C.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27.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28.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29.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B.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是人们对信息传递的应用

30.生物质能是将树木、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残余物和各类有机垃圾等生物质所蕴藏的能量,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的可再生能源。

燃料乙醇、沼气、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等就是生物质能产品。

下列关于生物质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生物质能可有效控制“温室效应”

B.生物质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发展生物质能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

D.发展生物质能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Ⅱ卷

1.(25分)生理学家将人体的肝脏形容为一个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这里完成。

图A为肝脏组织示意图,图B表示内环境各成分及其与细胞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所以相对于a端,b端的尿素含量    ,氧气的浓度    ,二氧化碳的含量    。

(2)肝脏在血糖平衡的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进入肝脏a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高时(如饭后一段时间),那么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相对    ;如果进入肝脏a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低(如饥饿)时,那么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相对    。

(3)胰岛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血糖浓度,如果图A所示为胰岛组织,当a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高时(如饭后一段时间),那么b端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会    ;当a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低(如饥饿)时,那么b端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   。

b端相对于a端,其血糖浓度相对    。

(4)从图B组织液与血浆的关系来看,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很多,但直接的生理因素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相对渗透压的变化。

当组织细胞由于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后,会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异常增大,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   (大于、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

长期的营养不良就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    (大于、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

肾小球的通透性加强就会导致血浆蛋白滤入原尿,而肾小管又不能将其重吸收,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    (大于、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减少,在这种状况下,血浆的相对渗透压    (大于、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

2.(26分)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         。

(2)图中a段表示    电位,引起b点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内流。

(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

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       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      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

当Gly与其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    (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    的方式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的化学本质是      。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

3.图1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         。

(2)神经递质释放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收缩。

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α-银环蛇毒中毒时,肌肉表现是        。

(4)结合图2中信息解释人体血钙低时,肌肉抽搐的原因:

_________。

4.(25分)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    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    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     

关系;④表示         。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    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 ;

② ;

③ 。

(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答案-----------------------------

1-10BCDCBCCCDD11-20CBCDACABBC21-30CCDAABDCAB

1.【解析】

(1)分析图A可知,血流方向a→b,由题意可知,尿素是在肝脏合成并运输到肾脏排出,所以b端尿素含量较高;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经过血液循环运输的,氧气参与组织细胞的代谢,二氧化碳则是代谢产物,所以b端氧气浓度较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2)饭后一段时间,由于机体对食物进行了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会升高,促进血糖转化成肝糖原,造成b端葡萄糖浓度相对较低;当饥饿时,血糖浓度低,胰高血糖素会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使b端葡萄糖浓度升高。

(3)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可以判断,a端比b端血糖浓度高。

(4)当组织由于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后,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最终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长期的营养不良就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肾小球的通透性加强就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原尿,而肾小管又不能将其重吸收时,血浆的渗透压降低,造成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大于血浆的渗透压;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时,组织液中的物质不能及时被细胞利用而累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

(1)较高 较低 较高 

(2)较低 较高

(3)增加 增加 较低

(4)大于 小于 大于 小于

2.【解析】

(1)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突触前膜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因此,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淋巴和血浆。

(2)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曲线图的起点为负值,即表明此曲线图表示膜内的电位变化,a段即表示静息电位,a~b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b点表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形成原因是Na+内流。

(3)题干提示突触2抑制突触1的兴奋传导,因此,贮存在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Gly应该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内流,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的作用。

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和ATP供能。

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以及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

(1)血浆和淋巴 

(2)静息 Na+

(3)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阴 主动运输 蛋白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解析】本题以神经—肌肉接头为背景,考查兴奋传递过程。

看清图示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属于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能使肌肉收缩,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止了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肌肉松弛。

Ca2+内流是神经递质释放的必要条件,血钙降低,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答案:

(1)效应器 

(2)胞吐 一定的流动性

(3)松弛(或不能收缩或舒张)

(4)血钙降低导致突触间隙(细胞外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Ca2+内流减少,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4.【解析】

(1)过程①是绿色植物利用大气、水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

过程③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将碳返回到大气中去,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碳在岩石圈中以无机盐(碳酸盐)的形式储存,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的碳以HC

形式存在。

(3)由图示可看出碳循环是全球性的,属于气体型循环。

(4)由图解可看出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

极少数特殊生态系统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

②表示生物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图示中④表示动植物尸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碳转化为无机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5)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6)大气中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

(7)从图中看出,导致大气中CO2增多的因素可能是①过程减弱或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即绿色植物减少,也可能是⑤过程增强,即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

(1)叶绿体 线粒体

(2)无机盐(碳酸盐) HC

 (3)全球

(4)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捕食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生物群落 (6)温室

(7)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除化学燃料以外的如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8)能量流动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解析】选B。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内。

【方法技巧】确认某种成分是否为内环境成分的方法

先确认该成分是否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凡是存在于其中的都属于内环境。

还要记住两个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例子:

(1)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

(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

2.【解析】选C。

血细胞不是细胞外液的成分,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也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病理性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造成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偏高,C正确;抗原和抗体存在特异性,被H5N1病毒感染,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H5N1抗体,D错误。

3.【解析】选D。

据图分析:

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

当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当丁表示红细胞时,O2浓度比甲中的高。

4.【解析】选C。

该反射的感受器是位于体表的温度感受器,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5.【解析】选B。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钠离子迅速内流引起膜电位变化,B错误;由图中的糖蛋白可推测,上侧为膜外侧,下侧为膜内侧,故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C正确;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为磷脂的亲水端,会与水面接触,D正确。

6.【解析】选C。

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

突触小泡的形成离不开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解析】选C。

手指被针刺的缩手反射过程中,手先迅速缩回,然后感觉到疼痛;因为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痛觉形成则在大脑皮层;神经冲动可以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8.【解析】选C。

刺激肌肉,信号先传到电流表左边,产生电位差,再传到电流表右边,产生电位差,所以电流表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项正确。

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M点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现象,B项正确。

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误。

刺激N点,兴奋只能传导到N点左边的细胞体处,所以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9.【解析】选D。

雌性激素及其类似物的量增加,根据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必然引起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雌性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但由于生物个体内雌性激素及其类似物总量增多,所以对体内卵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10.【解析】选D。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以使机体抵御寒冷。

空腹状态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比正常人的高。

正常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的相对含量增加,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所以胰高血糖素的相对含量会减少。

人在禁食和安静条件下,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肝糖原含量降低。

11.【解析】选C。

该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示意图。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③。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

下丘脑、垂体通过增加激素①②的分泌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根据③的生理作用可知:

该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12.【解析】选B。

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

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