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1900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docx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名”“园”“款”“缘”等的用法,

2.学习常见文言虚词“于”“以”“其”等的用法。

3.体会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幻灯片。

设计思路

讲解这两篇短文时应让学生先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明确课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弄清文中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也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黄鹤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归之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不是仅仅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

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就是现存最早的一千多年前的一篇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边看注释,边查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好的词、句、段。

3.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4.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闼濑乡窥巍峨

要求:

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上倚河汉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明确: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4.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5.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并疏通文意。

要求:

小组中推一人交流,不当之处大家共同商讨修改。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语文周报》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三。

2、《语文周报》的其他习题。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阎伯理

地理位置

命名的由来

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地位价值

 

《于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园林的短文。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

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好的词、句、段。

3.文中写“于园奇在磊石”,“磊石”奇在哪里?

4.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2。

葆生艇子娠搜剔无憾

要求:

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出示幻片3。

携余往缘坡植牡丹、芍药

人不得上,以实奇坐其中,颓然碧窈

3.“磊石”奇在哪里?

明确:

(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

4.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然后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5.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交流更正。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一、二。

2、《语文周报》上的单课训练。

板书设计:

于园

张岱

第一部分(第1段):

介绍于园所在地及其主人,交代自己游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

游于园所见所感。

奇在磊石。

(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

水阁和四周景色及感受。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

 

 

八、教后反思:

 

13、凡尔赛宫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教学准备:

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重点写了凡尔赛宫的布局、陈设如何,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再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

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师:

这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

1.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如何?

5.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摒弃镶嵌淋漓静谧恬静心旷神怡粼粼轶事加冕

2.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明确:

(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镜廊名胜。

驰名世界。

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

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如何?

明确: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总——分——总”的结构。

4.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明确:

(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官的说明就从总体上突出了重点。

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

5.本文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明确:

(①为了说明凡尔赛宫建筑风格与富盖府第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其富丽堂皇的特征;②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及嫉妒心理;③在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6.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重点研讨文中第1-3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第1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②第2段先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

③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

④第3段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地理位置,打比方。

②列数字、面积,宫殿建筑和园林。

③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④举例子、列数字、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魅力。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1、课后训练:

一、二。

2、《语文周报》中的“单课作业”部分。

板书设计:

《凡尔赛宫》

第一部分(第l段):

总说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

(总)

第二部分(第2—5段):

具体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宫殿内景:

由外而内(数字说明)(分)

宫前大花园:

由远而近(总分结构)

历史轶事:

形成特色的原因(承上启下)

第三部分(第6—7段):

说明凡尔赛宫的今昔地位。

(总)

 

八、教后反思:

12、巍巍中山陵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

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

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以上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二、自主学习:

师:

本文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

朗读或男女生分角色读。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

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5.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6.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

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7.文章第7—1l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麓莽灵柩竣工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参错

2.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

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

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3.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明确:

(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4.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明确: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

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5.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

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

(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6.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7.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8.重点研讨文章第9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

②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朴实。

为什么第9自然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②诚然,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

但为了生动地表现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不排斥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

本文写登临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一例。

它用语生动,蕴合深情,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一、三、

板书设计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介绍中山陵(第5—11段)

总体介绍总体特点南北中轴对称,三处风景区联为一体

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总平面布局南:

石牌坊墓道

北:

陵门——墓室

依次介绍南——石牌坊墓道守陵卫士驻所陵门

北——石阶碑亭

平石石阶祭殿

祭堂

墓室

 

八、教后反思: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学目标

1.学习说明的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2.学习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特点以及说明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中重点说明了哪些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有何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也可师生合作完成。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看书中的彩图。

你们过去看到这幅画时曾想到些什么?

为什么要树立这座碑?

这座碑的造型怎样?

结构如何?

怎么建成的?

意义何在?

今天,让我们怀着对用鲜血和生命缔造新中国的烈士们的崇敬,随着周定舫活动的顺序,仔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从中接受深刻的教育。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

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

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二、自主学习(下面自学这篇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

朗读,默读。

2.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

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

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5.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镏金上溯重幔庑殿挑衅逾越天堑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

(巍峨、雄伟、庄严。

3.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

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

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确:

(“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4.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明确:

(这两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上这两句以后,使人们对“37.94米”到底有多高有了一个具体的感觉。

10层楼大家都见到过,天安门就在纪念碑的对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较就可以想见纪念碑有多高了。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第6—10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的说明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本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总——分。

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一、二。

板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定舫

第一部分(第1段):

瞻仰(万分崇敬)

第二部分(第2一10段):

纪念碑位置:

广场南部

材料:

花岗石汉白玉

台基:

美观朴素洁白耀眼

正面:

题词

背面:

碑文

两侧上部:

红星松柏旗帜

小碑座四周:

牡丹荷花菊花

碑顶:

卷云重幔

大碑座:

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第11段):

感受(默默致敬)

八、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

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

”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本单元,我们将一起欣赏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金壁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还有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

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建筑的美。

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品味其文化内涵,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写作的线索。

4、能抓住特点,描写事物,在观察时注意观察事物特点。

5、说话时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

二、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课时

巍巍中山陵2课时

凡尔赛宫1课时

短文两篇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确立自己本单元的单元研究活动专题。

2初步探讨建筑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明确学习本单元的意义。

第一块:

导入单元学习,初步了解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导入:

艺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本单元我们将研究建筑这一种艺术形式。

2

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世界闻名的建筑物的图片。

任务:

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以上的建筑物中,哪一个最能打动你?

为什么?

学生欣赏各建筑物的图片

3

教师评价引导

这些建筑有的秀美,有的雄伟,有的现代,有的古典,有的庄严肃穆,有的奇妙玲珑。

这些建筑艺术打动着我们的心灵。

正如单元导读所说: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学生组织语言,各抒己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