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课题
1、观 潮
二
次
备
课
区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知识目标
1、认识7个生子,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会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能力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由“潮”引入,整体感知
1、解题知意。
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告诉老师这儿的“潮”,指的是?
(钱塘江大潮)“观潮”又是怎么回事呢?
2、人文理“观潮”。
a、导入。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那儿也是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吧!
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
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
(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
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板书生字,这些生字你会读吗?
2、学生自荐,师生评议。
3、找出难认难写的字,重点教学。
4、看谁先能默写。
5、找词比赛。
(学生自由在课文中找词语,看谁找得多)
6、老师检查,谁是最棒的。
7、这些词语你能写了吗?
三、小结,作业。
1,据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感受一下,它“奇”在哪里?
2、联系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导入
听写部分词语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
壮观、奇特。
a、点拨:
句l: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句2: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
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
声音、形状)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
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
你懂“横贯”的意思吗?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
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
为什么?
(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对话追问: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做呢?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朗读:
“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
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
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
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
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
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三课时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
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
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
如:
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
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室查找:
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
次
备
课
区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能力目标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
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二、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
(如:
“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二、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
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
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三、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课题
3、鸟的天堂
二
次
备
课
区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知识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
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生字词语,感受大榕树的茂盛。
一、揭题
1、板书“天堂”,提问:
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3、作者简介。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不认识的字词可与师生交流。
3、交流:
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学习生词
1、课后的生字你会认了吗?
同桌互认。
2、展示读,师生订正。
3、指导难写易错的字:
4、练习默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
欣赏插图,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说的词,有不合适的吗?
并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
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
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三、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