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411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docx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如何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姓名:

班级:

学号:

授课教师:

 

完成日期:

2013.5.5

摘要:

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如何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笔者从理论教学、案例研究、实践学习及领导理论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

从简单的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教学入手,使学生熟练掌握并深刻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再在学生获得理论指导下,进行现实案例研究,接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能够较为合理完善地解决到案例后,可以进行实践学习,结合实践,在真正的实际案例中体会组织行为学的综合性、权变性和应用性,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想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管理者,领导理论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领导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此指管理者通过指导、激励、带领等方式对下属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从而去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是有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要建设强有力的组织文化,首要的因素是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通过分析讨论“四步走”的培养管理者的方法,可以看出,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依此方法能够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关键词:

理论教学案例研究实践学习领导理论

目录

摘要I

1.理论教学3

1.1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3

1.2教学内容及方法3

1.3小结5

2.课例研究5

2.1储存课例知识6

2.2分享课例知识6

2.3应用课例知识6

3.实践学习6

3.1关系和心理6

3.2企业文化8

4.领导理论8

总结与创新9

参考文献10

 

1.理论教学

1.1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好管理类专业课的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各管理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应用是各组织行为学教师和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

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这门课程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从内在构成来看,组织行为学跨越了多个学科,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从研究对象看,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外部环境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知识。

 

   

(2)权变性 

  组织行为学以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千变万化,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因此,组织行为学主张根据不同情景采用不同的理论及管理方式。

 

   (3)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并非一门简单的理论学科,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诸多学科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很多研究结论都可以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组织管理实践中,其应用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业绩。

1.2教学内容及方法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并日益丰富和发展的课程,其学术流派思想很多,观点也比较复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应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比较成熟的理论学派,同时也要根据理论认识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另外,为了避免与管理学等先修课程相关内容的重复,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对于激励部分,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以前未学过的激励理论,并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教会学生对激励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组织行为学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一门科学,应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情设计教学内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本土化问题。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属于讨论式或主体性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揭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互相评价方案,以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在组织行为学授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专题进行案例讨论,将工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组织管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组织行为学中相关理论的分析和讨论,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管理情景,产生丰富的设想和创意,树立管理权变的理念,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组织行为学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组织处理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团队学习 

  采用团队学习的方式,以学习小组的表现作为评价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分基础。

具体来说,是把学生分成5-7人的案例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指定案例分析工作,同时要求学生自行进行组内工作分工,每人承担一项独立的工作,每个案例小组完成案例分析,提交PPT和案例分析报告,并进行现场陈述和答辩,教师根据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和现场答辩情况给予团队基本分,然后再根据每个人工作表现酌情进行加减分。

因此,只有小组的团队成绩高,每个成员的分数才能高。

对于大部分已经是独生子女的这一代大学生,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每位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还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实际上,团队学习不仅限于案例分析,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以及课后的实践调查等方面,学生都可以团队方式进行学习。

 

 (3)个性测试 

 青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认识和评价自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急迫感,他们自我认识和评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因此,开展个性测试等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课堂实践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自我反思。

 

 (4)管理游戏 

 管理游戏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相比较,管理游戏更生动具体。

管理游戏法因游戏的设计使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更多切合实际的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运用有关的组织行为理论与原则、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所设置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争取游戏的胜利。

例如,在讲完决策之后,我们给学生做了寒带冬季野外生存游戏,让学生理解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管理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掌握了理论,学会了方法,学习效果显著。

 

  (5)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训练方法。

角色扮演的情境具有拟真性,由学生扮演某种任务的角色,要求扮演的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自发地投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与行为,以发现及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表现。

采用角色扮演法时,扮演角色的学生数量有限,其余学生则要求在一边仔细观察,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用“观察记录表”方式,对其姿势、手势、表情和语言表达等项目进行评估,以达到教学的效果。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去分析人们在管理工作中会怎样或该怎样说和做,同时表演者也在互动和沟通中体验到管理的困惑和乐趣。

 

1.3小结  

  总而言之,深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教学方法,顺应时代,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会越做越好。

2.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

它作为一种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采用。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课例研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照着做”的低水平经验重复阶段,缺乏理性反思和理论提升,没有达到教师教学实践的创生。

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开展课例研究,能有效破解课例研究的高原现象,通过对课例知识的储存、分享、应用和创新,最大化地实现教师团队知识的增殖。

2.1储存课例知识

储存课例知识能为课例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研究资料。

主要包括通过课堂观察获取课例知识、加工分类和整理课例知识、建立知识库储存课例知识。

2.2分享课例知识

课例知识只有经过分享才能升华其价值。

分享课例知识并不仅仅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更要建立有效的分享机制,尽可能地让所有成员创造并贡献出自己的知识。

同时利用多种平台,使成员能彼此共享所有的课例知识。

2.3应用课例知识

成员在获取和分享到相关课例知识后,必须积极地应用到工作实践中,这既是检验课例知识“理论性”的必要步骤,也是改进自身教学的过程,更是促进课例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环节,常见的有三个途径:

课堂教学行为再造、应用于教育科研、教师疑难问题解决。

3.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是案例学习的升华。

实践学习中,要面对的不单单是案例的解决方案,还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可琢磨的心理活动及企业文化。

3.1关系和心理

对员工的个体心理的研究,确切地说,就是研究个体的社会心理,即个体在特定的社会部门或组织系统中,因其所处的角色地位而表现的心理现象。

包括个人行为的发展过程,包括态度、个性、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识等发展,社会认识的确定,人格特征的形成等。

个体行为则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

通过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个体内在的能力,激发个体的工作潜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组织中的人们总是处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之中,而这些关系又表现为亲近或疏远的不同程度,并呈现为不同的群体。

要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等等,使管理者能掌握群体行为形成的原因,并对之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控制。

  

  作为管理者,必须掌握如何从形态和功能上保证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如何使组织结构既满足内部功能的要求,又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同时组织心理与行为还包括领导心理与行为。

组织中的领导是指引或影响个体、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因此,领导者在组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心理与素质的好坏,领导方式的合理与否,以及对领导艺术把握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绩效。

在现代社会中,对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大一型企业里的高层管理经理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强调其概念技能。

原因很简单,过去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虽然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可是对单个企业来说,环境的变化是很小的,生产和销售都有上级负责,企业只要负责好生产出规定的产量就好了,因此企业无须也无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清晰的规划。

可是现在是市场经济,特别是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最高领导者的远见、领导魅力,同时企业是否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并使员工满意,使整个经营团队良好地贯彻执行最高领导者的战略意图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组织是由一个个群体和团队构成的。

在群体和团队中,公平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其中的个体感觉到不公平,通常会降低他的积极性,甚至会使他离开。

现在有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在反省员工满意度降低甚至离职的原因时常常把薪资不高放在首位,觉得如果大幅度提高薪资水平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然。

一项研究表明,有37%的员工离开公司不是因为报酬低,而是因为觉得自己付出与得到不公平。

公平的企业使员工满意,使员工能够心无杂念地专心工作。

  

3.2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理念,这是每个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实习的时候都必须要认真学习和体会的重要因素。

4.领导理论

领导是管理的重要职能,领导水平的高低常常决定着组织的生死存亡。

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倡导者和管理者,要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就必须有正确的领导理论。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因此对领导理论的不断探究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对管理者进行培养的重要因素。

管理的四大职能是: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其中,领导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此指管理者通过指导、激励、带领等方式对下属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从而去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是有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要建设强有力的组织文化,首要的因素是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而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领导者的领导工作有效与否与领导理论的正确性有很大关系,要不断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有正确的领导理论作保证。

领导理论大致有四种理论学派:

早期的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近期的权变理论以及当前的领导风格理论。

按照时间的顺序,在20世纪40年代末,也就是领导理论出现的初期,研究者主要从事的是领导的特制理论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

领导能力是天生的;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末,主要进行的是领导行为理论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

领导效能与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有关;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领导权变理论,其核心观点是:

有效的领导受不同情景的影响;从80年代初至今,大量的出现了领导风格理论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

有效的领导需要提供愿景、鼓舞和注重行动。

总结与创新

本文所述的均是理论讨论,其可行性要进行实践验证。

但是通过本文的“四步走”培养管理者讨论,在理论上是具有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素琴.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初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安桂清.课例研究的意蕴和价值.全球教育展望,2008(7)

[4]彼得•诺斯豪斯.领导学:

理论与实践[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姜毅松.新魅力领导的结构与其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