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1291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docx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B)

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

(A)

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B)

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

(B)

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D)

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

(D)

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E、《吕氏春秋》

(A)

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D)

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

(D)

7、《灵枢》之名始自()

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

(A)

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

(B)

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

(A)

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

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

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

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

(B)

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

(C)

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

(A)

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

(D)

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

(E)

16、《类经》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

(B)

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

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

(A)

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

(C)

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

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

(A)

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

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

(B)

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

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

(E)

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

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

(B)

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

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

(E)

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

(D)

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

(C)

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

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

(D)

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

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

(D)

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

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

(C)

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

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E)

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

(B)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一、名词术语

1、宝命全形:

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养生。

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体。

2、法于阴阳:

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3、和于术数:

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4、不妄作劳:

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

妄,乱也。

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

5、形与神俱:

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形,指形体。

神,指精神。

俱,全也,引申为健全、和谐。

6、天年:

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7、虚邪贼风:

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8、恬惔虚无:

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

9、德全不危:

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侵害。

德,谓修养有德于心;全,全面实施养生之道。

不危:

不会有内外邪气干扰和侵害。

10、材力:

精力,即生殖机能。

11、天癸至:

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至,充盛、发挥作用。

12、地道不通:

月经停止来潮,即绝经。

13、发陈:

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14、蕃秀:

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15、容平:

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

16、飧泄:

泄出未消化的食物。

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17、闭藏:

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28、痿厥:

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29、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四时阴阳盛衰变化时自然万物生长收藏变化的根本。

3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人在春夏季节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养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

养阳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

31、内格:

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二、单选题

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

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

(E)

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主水”是指()

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D、主天癸E、生殖之精

(B)

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

(D)

4、《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

A、口B、心C、目D、耳E、神

(C)

5、《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

A、四七B、五七C、四八D、五八E、七八

(D)

6、《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四七则()

A、肾气平均B、筋骨隆盛C、筋骨坚D、阳明脉衰E、肾气实

(C)

7、《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

A、肾气有余B、三阳脉盛C、气机畅通D、天癸未竭E、肾气实

(A)

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

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E、四时

(B)

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

A、寒变B、痎疟C、飧泄D、痿厥E、洞泄

(C)

10、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蕃秀”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春B、夏C、秋D、冬E、长夏

(B)

11、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春B、夏C、秋D、冬E、长夏

(A)

1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春B、夏C、秋D、冬E、长夏

(C)

13、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闭藏”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春B、夏C、秋D、冬E、长夏

(D)

14、《灵枢•天年》认为表现为“好趋”的年龄段是()

A、十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E、五十岁

(B)

15、《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基B、本C、楯D、根E、标

(A)

16、《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

A、基B、本C、楯D、根E、标

(C)

17、《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

A、好趋B、好步C、好转D、好走E、好坐

(D)

18、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

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E、肾肝心脾及其经脉

(B)

第二单元阴阳应象

一、名词术语

1、神明之府:

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本:

指阴阳。

3、-?

胀:

指胸膈胀满。

4、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人体吸入的自然之气和饮食水谷之气化生的清阳出于头面官窍,产生声音和嗅、视、听觉等功能。

产生的浊阴变为粪、尿由前后二阴排出体外。

上窍,指耳目口鼻等头面部七窍;下窍,即前后二阴。

5、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之气发散于肌肤、脏腑间隙以温养之。

浊阴之气趋向五脏贮藏而濡养之。

清阳主要指卫气。

浊阴指精血津液。

腠理,指皮肤、肌肉、脏腑之间通行元气的间隙。

发,发散,布散。

走,运行,归属。

6、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四支为诸阳之本,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此言饮食所生之清阳,充实于四支,而浑浊者归于六腑也。

7、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药食气味纯阳者易化壮火令正气虚衰,药物饮食气味温和者易化为少火令正气盛壮。

壮火:

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少火:

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8、热胜则肿:

火热内郁,营气壅滞肉理,聚为痈疡红肿。

因热胜之肿与上文“形伤肿”不同,热胜之肿,多指外科疾患之局部红肿热痛。

“形伤肿”多弥散无疼痛。

9、寒胜则浮: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

浮,浮肿。

10、湿胜则濡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故泄泻稀溏。

濡泄,又称湿泄,由湿邪伤脾所致。

二、单选题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

(C)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    

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以上均不是

(B)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  

A、通 B、泄 C、发热 D、发泄 E、发散

(B)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    

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

(D)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    

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

(C)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

(E)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

(B)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

(C)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

(C)

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

(B)

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

(C)

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

(A)

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

(D)

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

(B)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

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E、营血

(B)

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E、卫气

(E)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

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E、营血

(C)

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E、营血

(A)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精血津液E、卫气

(D)

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

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

(C)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

(B)

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

A、肝B、心C、脾D、肺E、肾

(C)

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经文中“之”是指()

A、阴阳五行B、脏腑气血C、养生规律D、呼吸精气E、七损八益

(E)

24、《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这句经文说明了()

A、阴阳的统一性B、阴阳的对立性C、阴阳的运动性

D、阴阳的可分性E、阴阳的物质性

(D)

25、《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一致B、离合C、一阴一阳D、一元E、气

(C)

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A、寒暑B、喜怒C、湿邪D、燥邪E、劳作

(B)

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

A、寒暑B、喜怒C、悲D、恐E、劳作

(A)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一、名词术语

1、藏而不写:

指奇恒之腑能贮藏精气,无输泻的功能。

写,通泻,输泻之意。

2、写而不藏:

言六腑有传化水谷功用,而不能贮藏精气。

3、魄门亦为五藏使:

指肛门启闭功能,依赖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故为五脏使。

魄与粕,古可通借。

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

使,役使。

4、满而不能实:

指五脏精气宜盈满,但不能壅实不行。

满,指精气盈满;实,指精气壅实、呆实。

5、实而不能满:

指六腑水谷与糟粕宜暂时充实,但不能滞满不行。

实,水谷和糟粕暂时充实;满,水谷和糟粕滞满不行。

6、肺朝百脉:

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

朝,会合之意。

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

7、毛脉合精:

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8、遊溢精气:

指精气满溢。

遊溢,浮游淫溢之意。

精气,即饮之精气。

9、阳道实,阴道虚:

指属于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于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二、单选题

1、《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谋虑出焉B、伎巧出焉C、神明出焉D、喜乐出焉E、治节出焉

 (C)

2、《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

A、三焦B、脾C、肝D、肾E、命门

(D)

3、《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膻中指的是()        

A、虚里B、心包络C、穴位D、气海E、心

  (B)

4、《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膻中的主要功能有()

A、产生七情B、聚藏精气C、代君行令D、辅助血行E、以上都是

 (C)

5、《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对水谷消化吸收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

(B)

6、据《素问•六节藏象论》的论述,十一脏的功能取决于()            

A、肝B、心C、胆D、脾E、肾

(C)

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            

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

(B)

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         

A、生命的根本B、主思维活动C、主推动血在脉中运行

D、主面之华色E、以上均不是

(A)

9、《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肾其华在()        

A、毛B、骨C、筋D、血E、发

 (E)

10、《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心其华在()        

A、面B、骨C、筋D、血E、发

 (A)

11、《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充”中,肺其充在()            

A、毛B、皮C、筋D、血E、发

(B)

12、《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具有生血功能的脏腑是()          

A、肝B、心C、脾D、肺E、肾

(A)

13、《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通于()          

A、秋气B、夏气C、冬气D、春气E、土气

 (A)

14、《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述的仓廪之官是指()          

A、肝B、心C、脾胃D、肺E、肾

(C)

15、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E、以上均不是

 (A)

16、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E、以上均不是

(C)

17、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         

A、三焦B、胆C、肠D、胃E、膀胱

 (B)

18、据《素问•五藏别论》,为“五藏使”的是()            

A、脉B、脑C、髓D、魄门E、女子胞

(D)

19、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           

A、肠实而胃虚B、胃实而肠虚C、肠胃俱实

D、肠胃俱虚E、以上均不是

(B)

20、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          

A、面B、发C、气口D、目E、七窍

(C)

21、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伤阳的邪气为()           

A、饮食不节B、起居不时C、贼风虚邪D、情志不节E、跌仆损伤

(C)

2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        

A、泄泻B、四肢不用C、水肿D、饥不受食E、腹痛

(B)

23、《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脾不主时 

D、脾主四时末十八日E、以上均不是

(D)

24、《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

A、水液B、尿液C、水湿D、水谷精微E、汗液

(D)

25、《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伤于风者”()            

A、下先受之B、上先受之C、脏先受之D、腑先受之E、表先受之

(B)

26、《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者,土也,治()”          

A、东方B、西方C、北方D、中央E、南方

(D)

27、《素问•五藏生成》曰:

“肝受血而能()”            

A、视B、步C、握D、摄E、行

(A)

28、《素问•五藏生成》曰:

“指受血而能()”         

A、视B、步C、握D、摄E、行

(D)

29、《灵枢•脉度》指出肺和则()         

A、呼吸微徐B、鼻能知香臭C、口能知五谷D、通调水道E、气血相合

(B)

30、《灵枢•脉度》指出心和则()         

A、呼吸微徐B、鼻能知香臭C、舌能知五味D、通调水道E、气血相合

(C)

31、据《灵枢•脉度》,五脏不和则()          

A、七窍不通B、留为痈C、耳不闻五音D、舌不知五味E、目不辨五色

(A)

32、据《灵枢•脉度》,六腑不和则()          

A、七窍不通B、留为痈C、耳不闻五音D、舌不知五味E、目不辨五色

(B)

33、据《灵枢•邪客》所述,“五藏六府之大主”的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A)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

一、名词术语

1、本于神:

治病首先必须以病人神气盛衰为根本和依据。

神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外在表现,反映脏腑精气盛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