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180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docx

湖南省郴州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高质量监测理科综合word版含问题详解

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Cl:

35.5Cr:

52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

B.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它可来自于植物细胞内麦芽糖的水解

C.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I可与O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

D.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2.因提取分离出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青蒿素主要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大分子营养物质需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

C.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

D.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

3.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C代表分解者,E1代表的含义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B.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7%

C.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4.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二倍体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

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B.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于丙图中的B组细胞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5.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引起基因数量的改变

C.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是重组类型之

D.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

6.下列对于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盐酸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B.“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在制片环节,用苏丹Ⅲ染色后,需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以洗去浮色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若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作为提取液,则需要加入碳酸钙,以除去其中的水分

D.“观察RNA和D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之一是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7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称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B.“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合金

C.“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D.“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

8.已知

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的二氯代物只有三种

B.x、y、Z中只有x的所有原了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x、y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D.x的同分异构体只有y和z两种

9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数为0.3NA

B.lmol乙烯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含H的数量为0.2NA

D.氢氧燃料电池中消耗11.2L氢气时转移电子数为NA

10.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碎瓷片有催化和积蓄热量的作用

B.试管B、C中溶液均褪色,反应类型不相同

C.石蜡油与煤焦油的组成相同

D.结束反应时,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11.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与W同主族。

物质A、B、C均由其中三种元素组成,且为中学常见强电解质,可发生反应A+2B==C+2H2O。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Y与Z位于同一周期

B.这些元素形成的18电子分子有2种

C.1molC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2NA

D.单质氧化性:

Y

12.为了减少钢管因锈蚀造成的损失,某城市拟用如图方法保护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钢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潮湿的酸性土壤中钢管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在潮湿的酸性土壤中金属棒M将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钢管

C.在潮湿的酸性土壤中H向金属棒M移动,抑制H+与铁的反应

D.金属棒M与钢管用导线连接后可使钢管表面的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13.常温下,向20mL0.2mol/LH2A溶液中滴加0.2mol/LNaOH溶液,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溶液中:

2c(HA-)+C(A2-)=0.2mol/L

B.N点溶液呈酸性,则c(Na+)<3c(HA-)

C.若N点溶液pH=4.2,则Ka2(H2A)的数量级为10-4

D.V(NaOH)=20mL时,溶液中:

c(H+)

二、选择题:

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日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B.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ⅹ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

C.波尔首先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D.由分

He+

N→

O+

H可知,在密闭的容器中混合存放一定比例的氦气和氮气,几天后将有氧气生成

15.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0.3kg的平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1.7kg。

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4cm,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2cm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

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以内(g取10m/s2),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8.5NB.10NC.25.5ND.30N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立方体的光滑盒子中,盒子的边长略大于球的直径某同学拿着该盒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要使在最高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作用力恰为0,则

A.在最高点小球的速度水平,小球既不超重也不失重

B.小球经过与圆心等高的位置时,处于超重状态

C.盒子在最低点时对小球弹力大小等于6mg,方向向上

D.该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等于

17.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p=-

,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

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1,周期为T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2、周期为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B.此过程中卫星的势能增加了GMm

C.此过程中卫星的动能增加了GMm

D.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18.如图所示,边长为2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直角边长为L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框斜边的中线和虚线框的一条对角线恰好共线。

从t=0开始,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对角线方向进入磁场,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用Ⅰ表示导线框中的感应电流(逆时针方向为正),则下列表示Ⅰ-t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19.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着两根相距L且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铜棒a、b的长度均等于两导轨的间距,电阻均为R、质量均为m,铜棒平行地静止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现给铜棒a一个平行于导轨向右的瞬时冲量I,关于此后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回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B.铜棒b的最大加速度为

C.铜棒b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D.回路中产生的总焦耳热为

20.如图,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M为磁场边界上一点,有无数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相同粒子(不计重力)在纸面内向各个方向以相同的速率通过M点进入磁场,这些粒子射出边界的位置均处于边界的某一段圆弧上,这段圆弧的弧长是圆周长的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从M点进入磁场时的速率为v=

B.粒子从M点进入磁场时的速率为v=

C.若将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增加到

B,则粒子射出边界的圆弧长度变为原来的

D.若将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增加到

B,则粒子射出边界的圆弧长度变为原来的

21.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开始向上运动,如图甲所示。

在物体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其机械能E与位移x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曲线上点A处的切线的斜率最大,则

A.在x1处物体的速度最大

B.在x2处物体所受拉力最大

C.在x2~x3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直减小

D.在0~x2过程中,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做答。

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如图甲所示是用光电门测定小车瞬时速度的情境,轨道上a、c间距离恰等于小车长度,b是ac的中点某同学采用不同的挡光片重复做同一实验,并对测量精确度加以比较。

(1)如图乙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挡光片的宽度,读数为___________mm

(2)若挡光片安装在小车中点处,光电门安装在c点处,它测量的是小车前端P抵达________(填“a”、“b”或“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3)若每次小车从相同位置释放,更换不同宽度的挡光片重复实验,记录三次数据如表所示,那么测得瞬时速度较精确的值为______________m/s

23.(9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测量电压表的电阻、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

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电压表(量程15V,内阻十几千欧),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

随后按如图所示把

多用电表、电压表、滑动动变阻器连接起来,如果图示中接线正确,那么与多用电表的a接线柱相接的是____________(填“黑”或“红”)表笔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图示位置向右滑动过程中,电压表的读数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欧姆表最小读数为10.0KΩ,对应电压表的读数为4.0V,欧姆表最大读数为15.0KΩ,对应电压表的读数为3.2V,由此可知电压表的内阻R1=_____________KΩ,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__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____________KΩ

24.(14分)如图所示,炼钢厂通常用滚筒来传送软钢锭,使具有一定初速度的软钢锭通过滚筒滑上平台。

质量为M的软钢锭长为L,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平台间是粗糙的。

现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台,全部滑上平台时的速度为D。

此时,在其右端无初速放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视为质点)。

随后软钢锭滑过2L距离时速度为零,滑块恰好到达平台。

重力加速度取g,空气阻力不计。

求:

(1)滑块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不考虑与平台的撞击过程)

(2)滑块放上后,软钢锭滑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

(3)软钢锭处于静止状态时,滑块到达平台的动能

25.(18分)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倾角θ=30°。

质量为M=0.2kg的绝缘长板A.以初速度v0=3m/s,沿斜面匀速下滑。

空间有一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2.5×102N/C。

质量为m=0Ikg,电量为q=+4×10-4C的光滑小物块B,轻放在A板表面上(整个过程未从上端滑出),此后经时间t=0.1s,撤去电场,当物

块速度为v=8m/s时恰好离开板A,g取10m/s2。

求:

(1)撤电场时物块B的动能EKB和ls内的电势能变化量△Ep

(2)撤电场时,板A的速度vA

(3)物块B在板A上运动的全过程,系统发热Q

26.(15分)化合物M{[(CH3COO2Cr]2·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376}不溶于冷水,是常用的氧气吸收剂。

实验室中以锌粒、三氯化铬溶液、醋酸钠溶液和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备该化合物,其装置如图所示,且仪器2中预先加入锌粒。

已知二价铬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不与锌反应。

制备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反应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仪器2中加盐酸和三氯化铬溶液的顺序最好是___________(填序号);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盐酸和三氯化铬溶液同时加入

B.先加三氯化铬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盐酸

C.先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再加三氯化铬溶液

(3)为使生成的CrCl2溶液与醋酸钠溶液顺利混合,应关闭阀门____________(填“A”或“B”,下同),打开阀门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锌粒要过量,其原因除了让产生的H2将CrCl2溶液压入装置3与醋酸钠溶液反应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其他反应物足量,实验时取用的CrCl3溶液中含溶质9.51g,取用的醋酸钠溶液为1.5L0.1mo/L;实验后得干燥纯净的(CH3COO)2Cr]2·2H2O9.024g,则该实验所得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不考虑溶解的M)。

(6)铬的离子会污染水,常温下要除去上述实验中多余的Cr2+,最好往废液中通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再加入碱液,调节pH至少为_____________才能使铬的离子沉淀完全(铬的离子浓度应小于10-5mo/L)。

【已知Cr(OH)3的Ksp=6.3×10-31,

=4,lg2≈0.3】

27.(14分)亚铁氰化钾的化学式为KFe(CN)6,一种用含NaCN废水合成该化合物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请依据工艺流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除杂”步骤中弃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在“反应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同温度下溶解度:

Na4[Fe(CN)6]____________K4[Fe(CN)6](选填:

“>”、“<”、“=”)

(2)氰化钠(NaCN)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

NaCN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NaCN固体配制NaCN溶液时,应先将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再用蒸馏水稀释。

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氢氰酸是一种有苦杏仁气味的无色剧毒液体,易挥发,25℃时,Ka(HCN)=6.25×10-10。

①处理含CN-废水的方法是第一步控制pH>10,用NaClO溶液先将CN-不完全氧化为OCN-:

第二步控制pH为7.5~8.5,用NaClO完全氧化OCN-生成N2和两种盐。

请写出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CN-+H20

HCN+OH-在25℃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填数值)。

(4)K4Fe(CN)6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其方程式为:

K4Fe(CN)6+KMnO4+H2SO4→KHSO4+Fe2(S04)3+MnSO4+HNO3+CO2↑+H2O(未配平),若有1molK4Fe(CN)6被高锰酸钾氧化时,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

28.(14分)游离态碳在自然界存在形式有多种,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由木炭与硫黄、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黑火药爆炸时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

其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级碳粉可由烃类高温分解而制得,已知几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则由天然气生产高级碳粉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性炭可以用来净化气体和液体。

①用活性炭还原氮氧化物,可防止空气污染。

向1L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某温度下发生反应C(s)+2NO(g)

N2(g)+CO2(g),测得不同时间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10~2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若30min后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容器中c(NO):

c(N2):

c(CO2)=2:

1:

1,则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0(填“>”、“<”或“=”)

②活性炭和铁屑混合可用于处理水中污染物。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总质量相同、铁的质量分数不同的铁炭混合物对水中Cu2+和Pb2+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

当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时,也能去除水中少量的Cu2+和Pb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大于50%时,随着铁的质量分数的增加,Cu2+和Pb2+的去除率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染料二氯靛酚钠(DCPIP)的氧化态呈蓝紫色,被还原时可逐步呈现粉红色至无色。

将纯净新鲜的叶绿体平均分成甲、乙两份,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0.35mol/LNaCl溶液和0.035mol/LNacl溶液,摇匀制成悬液甲液和乙液。

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干净的试管4支,编成1、2、3、4号,在黑暗处按上图所示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悬液或试剂,并充入适量且等量的CO2缓沖液;

②将四支试管置于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的光源下,再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滴蓝紫色的二氯靛酚钠溶液,摇匀,观察。

③实验现象、结果:

1号试管产生气泡,溶液由蓝紫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最终呈无色;其余三支试管无气泡,溶液均呈蓝紫色。

回答问题

(1)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

①1号试管气泡中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号试管没有气体产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号试管蓝紫色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多支1号试管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①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降低试管中CO2的浓度,b点将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30.(每空2分,共12分)玉米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其为雌雄同株植物(顶部生雄花序,中部生雎花序),玉米的染色体有20条(2N=20),下面以玉米为材料来完成相关的实验。

(1)因环境温度的骤降,某育种工作者选取的甜玉米(DD)植株与非甜玉米(dd)植株杂交,F1代全为甜玉米,但是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甜:

非甜=35:

1的性状分离比,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该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在另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植株A、B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三种授粉所获得的玉米粒色如下表

①在进行以上三种传粉实验时,常需要将雌、雄花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粉前/授粉后/授粉前、后)用袋子罩住,日的是防止混入别的花粉。

②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和植株B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授粉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只进行授粉Ⅲ一种实验,根据表Ⅲ中实验结果,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玉米粒色的显隐性关系(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每空2分,共8分)朱同学验证“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加以验证,要求完善实验思路并进行分析。

实验器材:

生理状况正常的离体枪乌贼的巨大轴突作标本,电位测量装置若干个(示波器)、生理盐水溶液、电刺激设备等。

(要求:

答题时枪乌贼离体巨大轴突神经纤维标本制作、神经纤维生理盐水的具体浓度电刺激的强度、调制和示波器测量电位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取一个大培养皿,加入足量特定浓度的生理盐水,将新鲜离体的枪乌贼巨大轴突的神经纤维标本浸泡生理盐水中;

②在神经纤维某一端的适宜位置上正确连接电刺激设备,然后将多个相同的示波器_______________正确连接在神经纤维上;

③在电刺激设备上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使之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④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电位测量装置的膜电位波形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其电位变化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其最大峰电位值仍相同的原因是动作电位锋电位值大小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传播距离无关。

②若本实验改用蛙的坐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