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1122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docx

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

活板

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③。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④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⑤中有布衣⑥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⑦,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⑧纸灰之类冒⑨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⑩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①。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②,更互③用之,瞬息可就④。

每一字皆有数印⑤,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⑥,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⑦。

有奇字⑧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⑨,文理⑩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

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

之,其印自落,殊不

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

所得,至今保藏。

①选自《梦溪笔谈,技艺》(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卷一八,古典文学出版祉1957年版),略有改动。

活板,就是活字版。

板,同“版”。

②[板印]用雕版印刷。

③[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之,指“板印书籍”。

④[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⑤[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一1048).

⑥[布衣]平民。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⑦[钱唇]铜钱的边缘。

⑧[和(huo)]混合。

⑨[冒]蒙,盖。

⑩[范]框子。

[持就火炀(ya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①「字平如砥]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②[具]准备好。

③[更(geng)互]交替、轮流。

④[就]完成。

⑤[印]字印。

⑥[以纸帖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

帖,用标签标出。

⑦[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u)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韵,指韵部。

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⑧[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⑨[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⑩[文理]纹理,质地。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幕!

[燔(fa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

燔,烧。

[讫]终了,完毕。

[拂(fu)]擦拭,掸去4

[殊不]一点也不。

[群从]堂兄弟及侄子辈。

《活板》综合练习

1.请你为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毕昇(    )蜡和(     )   火炀之(   )

字平如砥(    )更互(    )燔(   )土以纸帖之(    )

2.你解释下面加线的词的含义。

火烧令坚(  ) 之类冒之(   ) 持就火炀之(   )止印(   )

 更互用之(    )则以纸帖之(    )    每韵为一帖(     )

3.你找出选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4.翻译下列句子。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5.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请你选择。

()

A.布衣毕昇B.活版印刷术的发明C.活版印刷术D.活版印刷术的优点

6.按活版印刷工作程序,将下列内容排序。

A.排版B.制字C.拆版存放D.印刷

正确的顺序是:

7.文中哪些句子突出了“活板”的“活”这个主要特征?

请摘出来,并且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板”的什么特征。

 

 

8.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9.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10.划“”句都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11.用“燔土”为字印的优点有哪些?

(可用原文)

 

12.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它与火药、(   )和(      ) 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你学习了课文又了解了上面的知识从中收到了什么启发。

 

祖逖

初,范阳祖逖

(1),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2),同寝(3),中夜(4)闻鸡鸣,蹴琨觉(5),曰:

“此非恶(6)声也!

”因起舞(7)。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8)。

逖居京口(9),纠合骁健(10),言于睿曰:

“晋室(11)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12)也,由宗室(13)争权,自相鱼肉(14),遂使戎狄(15)乘隙,毒流中土(16),今遗民既遭残贼(17),人思自奋(18),大王诚能命将出师(19),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20),郡国(21)豪杰,必有望风响应(22)者矣。

”睿素(23)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24),给千人廪(25),布三千匹,不给铠仗(26),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27)百余家渡江,中流(28)击楫(29)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30)者,有如大江!

”遂屯淮阴(31),起冶铸兵(32),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33)。

【注释】

(1)祖逖(tì):

(266—321)东晋名将。

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

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

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

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

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

(3)寝:

睡。

(4)中夜:

半夜。

(5)蹴琨觉:

踢醒刘琨。

蹴(cù),踢,蹬。

(6)恶(è):

不好。

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7)因起舞:

于是起床舞剑。

因,于是。

舞,指舞剑。

(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

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

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

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9)京口:

地名,今江苏镇江。

(10)纠合骁健:

集合勇猛健壮的人。

纠合,集合。

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11)晋室:

晋王朝。

(12)怨叛:

怨恨反叛。

(13)宗室:

皇帝的宗族。

(14)鱼肉:

比喻残杀、残害。

(15)戎狄:

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6)中土:

指中原地区。

(17)遗民既遭残贼:

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

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

残贼,残害,伤害。

(18)自奋:

自己奋起(反抗)。

(1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大王,指司马睿。

诚,假如。

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20)统之以复中原:

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

复,收复。

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21)郡国:

指全国各地。

(郡国:

郡。

县以上行政单位。

国,分封的藩国。

(22)望风响应:

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

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23)素:

平素,向来。

(24)豫州刺史:

豫州长官。

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

刺史,州的长官。

(25)廪(lǐn):

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26)铠仗:

铠甲武器。

铠(kǎi),铠甲。

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27)将其部曲:

统率他的部下。

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1

(28)中流:

江心。

(29)击楫:

敲打船桨。

(30)济:

渡。

(31)屯淮阴:

驻扎在淮阴。

屯,军队驻扎。

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32)起冶铸兵:

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33)进:

进发。

《祖逖》综合练习

一、文常记忆

1.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______体的通史,主编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朝著名的________家。

2.祖逖,________朝________名将。

二、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三、用四字成语或短语给三段各拟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注音:

祖逖()刘琨()骁健()主簿()

军咨()睿()乘隙()廪()给千人()

五、注音组词。

1.薄()______2.咨()______3.狄()______4.凯()______

簿()______恣()______逖()______铠()______

六、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俱为()2.诚能()3.因起舞()

4.击楫()5.素无()6.少有大志()

7.命将()8.中夜()9.以为军咨()

10.骁健()11.及渡江()12.给千人廪()

13.蹴琨觉()()14.不给铠仗()()

15.将其部曲()

七、下列加点词义相同的一项()

A.少有大志B.使自招募C.夜闻鸡鸣D.募得两千余人

是炎帝之少女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八、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

1.以为军咨祭酒()2.不以其道得之()3.何以也()

九、默写

1.同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相鱼肉,___________________,毒流中土。

3.(祖逖)击楫而誓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胸怀收复中原大志的祖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文中写祖逖为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北伐,不是带领大军而是“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现了他的胆识和志气。

十、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中夜闻鸡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睿素无北伐之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逖》段落研读

①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②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1.解释加点词义:

(1)言于睿()

(2)大志()

2.写出含有“闻”字,与“闻鸡起舞”的“闻”意思相同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

译文:

                      。

⑵“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译文:

                      。

⑶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译文:

                      。

⑷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译文:

                      。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①段:

                                   。

②段:

                                   。

5.结合本文的内容说说,我们应该从祖逖身上学习些什么?

答:

                                     

                                       。

                                       。

6.“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

                                     

                                       。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作者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和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

《史记》记载他“为人口吃,不能说道,而善著书”。

他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

有间(jiàn):

有一会儿

译:

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腠(còu)理:

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

译: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

停留,经历。

译为,“过了”。

译:

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译:

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译: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

译:

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

译:

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

通“旋”,回转。

特意

译:

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译: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

金属针和石针。

指针灸(jiǔ)。

火剂汤,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齐,通“剂”。

译:

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

司命神所掌管的事。

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

属,管,掌握。

没有办法了。

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译:

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

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意思是不再说话。

译:

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寻找

译:

【注】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扁鹊:

姓秦,名越人,原指传说中远古时的一位名医,春秋战国时期东方一些地区常将良医称为扁鹊。

本文中的扁鹊指战国时的秦越人,因其医术高明,人们就以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huán)公,指的齐桓公田午(前400—前357),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

一、为加点字注音。

腠理()汤熨()火齐()立有间。

()遂()

桓候不应。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二、解释加点词语。

⑴立有间()⑵不治将恐深()

⑶居十日()⑷不治将益深()

⑸使人索扁鹊()⑹司命之所属()

⑺汤熨之所及也()⑻火齐之所及也()

⑼臣是以无请也()⑽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之病在肠胃,不知将益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桓侯故使人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不给桓侯治病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蔡桓公的表现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六、本文叙述的故事含有怎样的道理?

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中的桓侯“不应”、“不悦”以及文末的扁鹊“已逃秦矣”分别写出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注】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

以门客众多而著称。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士:

具有某种品质或某种技能的人。

归:

投奔

译: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

孟尝

卒:

终于。

译:

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特:

只,不过。

雄:

首领、头子。

译:

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

擅:

拥有,具有。

可以凭借。

译:

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

尚:

还。

译:

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的原因

译:

练习

一、这是一篇短小的驳论文,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世俗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词语

①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②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③不然(),擅()齐之强……

④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⑤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⑥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三、翻译句子

①岂足以言得士。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什么“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要谈谈王安石为什么要驳斥“世人”对“孟尝君能得士”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王安石与世人对“士”的看法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板》答案:

1——4略

5参考:

因为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而印得少的话,制作字模的功夫太大,不简便。

(2分,意对即可)

6参考:

燔土做字模,遇水不膨胀,而且用完后可以直接用火烤将字模取出,字模不受损伤而且易于清洁和保管。

或原文:

不相粘,不沾污(2分,意对即可)

7.C8.B

9.这段文字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

10、

(1)“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

(2)“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

(3)“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11、作比较12、造纸、指南针启发(略)

13、

(1)更互用之

(2)每一字皆有数印(2分,每句1分用自己的话则不给分。

《祖逖》参考答案

一、文常记忆

1.《资治通鉴.晋纪十》;编年体;司马光;君实;北宋;史学;2.东晋;爱国;

二、本文主要写晋代爱国名将祖逖立志北伐、收复中原的言行事迹

三、闻鸡起舞;请缨北伐;中流击楫

四、(略)五、(略)

六、(顺序有变)1.年轻2.一起3.半夜4.踢,登踏;醒5.于是6.一向,向来

7.骁勇强健8.供给;米仓,这里指军饷9.让(他)担任10.如果11.将领12.铠甲;兵器13.豪门大族私人的军队,这种军队多由亲族乡党组成14.船桨15.等到

七、C

八、1.让2.凭借,依靠3.用

九、1.2.3.(略)4.睿素无北伐之志5.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十、(略)

段落研读

1.

(1)向

(2)志向

2.耳闻目睹;闻风丧胆;闻所未闻

3.⑴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

⑵“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

”于是就起床舞剑。

⑶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⑷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4.闻鸡起舞,表现祖逖年轻时便胸怀大志;请缨北伐,表现祖逖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5.学习他年轻时便怀有雄心壮志,勤勉奋发,矢志不渝,热爱祖国和人民

6.闻鸡起舞。

启示:

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炼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