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041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综合测试题 期中模考六.docx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期中模考六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六)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产生郡县制;秦汉时期,郡县制广泛推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沿袭东汉末年以来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制度……元在全国设行省,行省之卜为路、府、州、县;明初沿袭元朝旧制,设立了十三个行省(布政使司),下辖府,府领州,州领县;清朝实行省、府(厅、州)县制度材料反映出

A.国家治理能力增强的趋势B.监察机构权力的逐渐加强

C.地方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D.地方权力逐渐增大的趋势

2.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了70年代的30%。

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

据此可推知()

A.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B.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

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D.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增长

3.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这一状况,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改进供水系统。

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

这反映出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D.政府逐步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4.英国近代史上某法案曾记载:

“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

”这一规定的出台

A.满足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源于工业革命的时代要求D.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5.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

“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

“不能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讲成是‘左’倾路线的产物,它主要地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

这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

A.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7.《商君书》载:

“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富者贫,国强”,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

A.发展农业B.奖励军功C.中央集权D.取信于民

8.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

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

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9.抄箚(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

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箚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

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

材料体现了宋代

A.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B.扩大赋税的征收范围

C.强调国家社会的尊卑等级D.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

10.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宗族血缘D.考试成绩

11.为了使政府在政党轮替时工作保持稳定,19世纪初,英国在政府各部设立“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文职服务员”,按规定他们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与内阁共进退。

这说明了

A.存在政党分赃现象B.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C.英国民主政治的深入D.关注官员道德品质

12.19世纪50年代,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明确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

之后,欧美其他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

这一变革

A.是西方民主制改革的根本B.阻碍了西方民主政治发展

C.充分体现分权制衡的特征D.保证了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13.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

“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

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

”这一规定

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D.剥夺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力

14.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

“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

”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

15.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

州县

坐落位置

创办/重

建时间

创办人

通许县

旧在城北凤形冈

洪武年间

县丞范世英

杞县

县治东北

洪武六年

知县张淮

鄢陵县

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

嘉靖十四年

知县王时中

仪封厅

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

顺治年间

知县崔维雅

新郑县

在县治西北隅

康熙三十二年

知县朱廷献

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

C.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D.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

16.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

据此可知,该体系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17.关于对妇女利益的保护,古罗马法不仅规定了妇女监护制度,而且设立了有利于保护妇女的嫁资制度,规定了作为嫁资的不动产不得让与或抵押、嫁资的变动遵循“有利于妇女”原则、嫁资返还之诉、嫁资返还优先权等内容。

这体现出的古代罗马法主要法制原则是

A.法律与道德密切结合B.灵活性和实用性并重

C.尊重传统与法律至上D.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18.左表右表为中国战国时期《法经》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和结构的比较。

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两部法典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B.两部法典都体现了私法重于公法

C.《十二铜表法》是贵族斗争的成果D.《法经》处罚严厉且缺乏合理性

19.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采用胡人的衣冠和军事技术,聘请擅长骑兵战术的匈奴军官为赵国训练军队,使用铁链制成或皮制小扣串成的伊兰式盔甲,以取代从前用犀牛皮制成的硬重甲胄。

这一举措

A.确立了赵国国力和制度优势B.强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

C.推动了统一国家的出现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20.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

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

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B.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21.1518年7月,教皇传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

路德寻求保护,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和皇帝的支持,教会不得不让步。

1519年6月,教皇派代表到菜比锡与路德公开辩论,路徳的英勇斗争受到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

这反映了

A.德意志人民放弃宗教信仰B.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

C.世俗力量结成同盟反抗教会D.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

22.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

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

这说明国际法学家们

A.主张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看到了危机对国际秩序的积极影响

C.成功找到经济危机经常爆发的根源D.呼吁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3.1971年4月,法新社评论说:

“(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员访华)这是中国的'新外交战略',北京选择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国舆论以及世界與论伸出手。

”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新外交战略

A.意在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B.开始对外宣扬和平外交理念

C.开创了政府间交往的新途径D.具有改善中美关系的灵活性

24.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

“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25.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

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由此可知,该设想

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D.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26.万历初(约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赋役、力差、银差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故谓之一条鞭。

”“一条鞭法”

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C.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D.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第II卷(非选择题)

27.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

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

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

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

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材料三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

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6分)

 

28.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

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

……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

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

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一次,分析形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10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

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

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

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

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

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

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

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

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6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

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

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

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

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解读。

(要求从背景、特点、社会价值等方面解读,字迹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11分)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参考答案

1.A2.B3.D4.C5.B6.A7.A8.D9.A10.A11.C12.D13.C14.C15.D16.B17.D18.A

19.D20.B21.B22.D23.D24.B25.D26.B

27.

(1)背景:

社会制度转型,冲击传统秩序;贵族曲解法律,社会矛盾尖锐。

(2)基本特征:

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注意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3)意义:

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28.

(1)特点:

以天朝上国自居,热衷于形式上的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军事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评析:

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

(2)选答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选答二:

20世纪的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三: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建议:

通过外交转型保护国家利益,和平外交,不称霸;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积极外交,通过一路一带,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29.

(1)对中国的影响:

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2)变化:

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霸权的建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形成;清朝经济实力下降。

(3)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评分说明: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30.特点:

用法律的形式颁布(政府立法);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

不断改革和调整(日渐完善)

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代议制度逐步完善。

社会价值:

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规律:

时代发展促进了制度改革和调整;制度改革和调整又影响了时代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