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1015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

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附表

1、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投资估算表;

2、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3、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4、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5、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6、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经营收入、税金及附加费估算表;

7、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8、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9、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财务现金流量净现值表;

10、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1、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资产负债表。

附图

1、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位置图;

2、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旅游交通道路设施工程);

3、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布局图(门户区公共设施工程);

4、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景观林建设与资源保护工程);

附件

1、《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2、《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专家组名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

陕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

1.1.3项目法人:

镇安木王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1.4项目法人代表:

贺国印

1.1.5主管部门: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

1.1.6项目性质:

扩建

1.1.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该项目以基础设施为主体,包括:

园内交通道路设施工程、景区景观林建设工程、园区森林和景观资源保护工程、门户区公共设施工程等。

1.1.8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2008年~2009年

1.1.9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7788.42万元,建设投资7438.42万元,流动资金投资350.00万元。

其中道路交通建设投资4450.85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9.84%,景观林建设投资8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10.75%;保护工程投资302.7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4.07%;公共设施工程投资1255.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16.87%;其他工程费用413.22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56%;预备费用216.655万元,占建设投资的2.91%。

1.1.10项目效益

随着西康铁路的开通,西康高速公路的通车,公园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其客源市场和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并将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社区群众脱贫致富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把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好,争取把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省内和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突出的综合性旅游区,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1.11编制单位

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1.2项目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号;

(2)林场发(2003)241号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建立鹫峰等64处国家森林公园的批复;

(3)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调查.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2003年4月;

(4)《陕西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建筑研究所,2004年10月;

(5)《陕西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北京达沃斯颠峰旅游规划设计院,2007年5月;

(6)《森林防火条例》.1998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9)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项目建设规模

(1)道路工程:

园内观光车行公路46.51公里;修建公路终点连接景区的停车场4处10000平方米;景区观光旅游步道14.51公里;购置旅游车辆12辆。

(2)景区景观林建设工程:

营造杜鹃花观赏园2000亩;

(3)保护工程:

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1处,建设森林防火了望台5处,建设防火通信组网工程,建设森林防火宣传门3处,森林防火宣传牌15套,森林防火哨卡7处,配备风力灭火机20台,森林防火用车1辆。

设置各种简介牌、警示牌、标志牌共20个。

建防护栏5千米。

购置100个垃圾箱。

(4)公共设施工程:

在公园的三个门户区共修建广场6200平方米,停车场17500平方米,生态景观休闲长廊300延米,滨水景观带500延米,游客服务中心1700平方米,修建星级生态厕所5座。

1.3.2投资估算指标

(1)道路工程:

园内观光车行公路45万元/公里;停车场100元/平方米;旅游步道建设140万元/公里;

(2)景区景观林建设工程:

杜鹃花观赏园4000元/亩;

(3)保护工程:

防火瞭望塔10万元/座,防火宣传门10万元/座,防火哨卡3万元/处,标志牌、标志牌等3000元/块;垃圾箱300元/个;

(4)公共设施工程:

广场500元/平方米,停车场每平方米100元,生态景观休闲长廊1000元/平方米,滨水景观带参考价格400元/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2000元/平方米,星级生态厕所30万元/座。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秦岭南坡中段、汉江一级支流——旬河上游、国有木王林场境内,行政隶属镇安县。

森林公园优越的气候条件,特殊的生态环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衍。

使公园具有卓越的品质。

充分利用公园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和带动整体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园整体接待水平和服务水平,该项目的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将为公园跨越式发展发挥潜在的带动与促进作用。

所以,项目建设不但可行,而且十分必要,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1.5对项目建设的几项建议

⑴、项目建设应十分注意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统率一切。

⑵、必须遵守项目的宗旨和建设指导思想。

⑶、必须依山就势,尊重原有地貌,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布局。

⑷、设计应当高起点、高标准,着眼于国际旅游或城市旅游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镇安县国有木王林场总面积10732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0679公顷,非林业用地53公顷。

森林蓄积138万立方米。

全场现有职工131人。

下设4个护林工区。

场部机关设有办公室、生产技术组、财务经营组、医疗室等。

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后,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森林旅游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特别是每年4~5月份,公园十里杜鹃花盛开,游客纷至沓来,日游客规模可达600人次,应接不暇,为林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于陕西省良好的森林旅游发展态势和木王森林公园卓越的森林旅游资源,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12月批准将“陕西省木王森林公园”晋升为“陕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616公顷,其面积是商南金丝峡森林公园的2.1倍,位居陕南地区五家国家级森林公园第一位。

其广阔的区域,为多种旅游项目的开发、游客量的增容提供了充裕的空间。

同时,森林公园现有面积仅占用了木王国有林场面积的33.2%,且森林公园中森林旅游区的面积也仅占用了公园总面积的32.3%,这就为公园的后期扩容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公园自2004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镇安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携各界之手,开发建设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总体要求,积极地投入到了公园开发建设,保证了公园开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公园发展态势良好。

2.1.1全面建立开发建设机构

继2004年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后,今年又正式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及管委会办公室,正式组建了木王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使公园开发建设走上"政府主导、部门服务、行业管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发展之路。

2.1.2积极开展工程建设

截止2006年末,在公园内部建设方面:

共完成投资2527.5万元,完成园内四级沙石公路路基改造28公里,新修旅游人行步道8.7公里,建简易停车场5处4900平方米,建设主门户区门楼及售票房1座,建设旅游公共厕所6座,建设移动通讯基站1座,开通了主门户区无线通讯和有线电视,完成了日接待200人能力的食宿设施建设。

在公园外部建设方面:

由县政府协调交通部门投资7500万元,进行的镇安县城---公园87公里的入园干线公路建设,将于2008年5月全面建成。

2.1.3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为了挖掘森林公园的文化内涵,公园建设管委会先后培训10名导游人员,编写了公园景点解说词,完成了《大鹏之歌》等系列歌曲的创作,编排了《镇安山水镇安情》、《栗乡之韵篝火晚会》等大型旅游接待节目。

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充分融合,丰富公园的景观内容。

2.1.4逐步拓宽投资渠道

在县财政十分窘迫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729万元,投入到公园开发建设。

协调县交通、林业等部门798万元资金投入到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省、市领导亲切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和2007年又争取了20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和200万元产业先导资金投入到公园开发建设。

通过组建法人实体,积极争取银行部门的贷款支持。

使木王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综上所述,一个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初见雏形。

随着公园外围环境的不断改善,公园潜在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加之公园区域外围交通便捷,客源市场有保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工作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完备,开发建设组织有保证。

因此,公园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美好。

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距离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良好的市场前景与现有的旅游接待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加快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已刻不容缓。

2.2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公园开发建设之初,镇安县委县政府多方聘请专家对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就公园的资源特色、市场价值、发展定位和开发潜力等的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为了把握市场情况,分别在国内知名旅游公司、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层次的游客代表进行了市场反应调查。

得出的总体评价是:

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品质独特;公园区域广阔,景点分布集中,景区形态完整。

2.2.1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是不断扩大的生态旅游市场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旅游业以每年10%—15%的速度快速发展。

西康铁路的开通使镇安县迅速成为陕西又一旅游热点。

2001年全县接待游客21.3万人次,2002年为27万人次,游客规模连年增长速度为26.7%,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随着2005年西康高速公路的开通,由西安市到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时间为2小时,由安康市到木王森林公园的时间仅为1小时。

这些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外在条件。

加快公园建设步伐,积极提升产品旅游价值是满足消费市场的迫切要求。

另外,陕西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上看,自然界的山水旅游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城市人们选择的重点和趋向。

贴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时尚,近几年,森林旅游人数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

健康之旅、认知之旅、朝拜之旅、休闲之旅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而木王森林公园在现有的旅游资源上,既有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人文旅游资源;既有地质旅游资源,又有天象旅游资源;既有生物旅游资源,又有水文旅游资源。

在现有的景观上,既有奇峰绝壁、高山湿地等地貌景观,又有原始森林、古树名木、观赏花卉等森林景观;既有碧潭、瀑布等水体景观,又有雪雾、日出等天象景观;同时还有古道遗址、兴隆街遗址、七星古寨、烈士陵园等历史人文景观。

整个公园可供观光游览的景点达230多个,其中极具特色的景点就有108个之多。

这么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几乎包括了陕西所有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特色,这在陕西众多森林公园中是不可多见的。

进一步开发建设木王森林公园,并形成高品质的森林旅游景点,代表着陕西旅游事业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弥补陕西旅游资源的不足,从而推动陕西旅游业的整体快速稳步提高。

2.2.2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公园建设有利于挖掘资源优势及资源的区位优势,形成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木王森林公园位于210国道东南侧,从公园南门到210国道仅32公里。

以公园为中心,道路北达西安,南至安康,西到汉中,十分便利。

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其旅游市场将扩大至西安、商洛、安康等大中城市,年游客规模将达到数十万人次。

旅游业的开发将会带动运输业、餐饮业和林区多种经济的发展。

公园将成为连接山区和城市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游客的往来为镇安经济走出山区创造了机遇,为宣传镇安提供了条件。

2.2.3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

木王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有助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潜力,为社会提供服务。

木王山地属秦岭支脉,峰峦高耸,群山叠翠,绿波荡漾,满目盈绿,幽谷纵横,溪水清澈,曲折潆洄,林木丰茂,百卉争妍,香飘林间。

森林公园的千山杜鹃、千年冷杉、千丈鹰峰、千米石瀑等是垄断性景观资源。

森林公园的建设就意味着将这里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纳入国家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考核,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出口”,达到社会共享,更加科学地配置资源,增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力度,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对扩大就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森林公园的建设,使森林资源在保护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双赢。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市场分析

3.1.1客源市场现状

森林公园建立以来,正逢我国国内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发展时期,来园旅客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近三年来年平均接待人数达5万人次。

随着公园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内部设施不断完善,来森林公园度假的游客有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和7、8月份,休闲、度假、避暑和疗养者纷至沓来,使木王森林公园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的热点。

表4-12002~2006年公园游客接待量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人次(万人次)

1.5

2.2

3.9

4.5

6

3.1.2客源市场定位

一般而言,旅游资源的特征、质量等级及其地理与社会经济区位决定着该旅游地客源市场的范围与大小。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组成结构

3.1.3目标市场定位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关中地区通往陕南的两条交通要道之间。

这两条交通主干线将木王森林公园包围在中间,形成了方便的大交通网络。

根据对森林公园的游客旅游动机调查分析,结合公园的优势旅游资源和地理位置等情况,确定森林公园的游客动机主要表现为:

森林避暑度假、自然景观观赏、自然科学考察等,因此,森林公园的旅游客源群体结构以城市居民群体、自然科学研究者、青少年学生等为主体。

即以西安为主,包括临近的安康、柞水、宝鸡以及商洛以西等城市的居民,森林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依靠将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纳入西安城市旅游产品体系获得,即以西安为依托,面向国内市场。

3.1.4市场定位分析

根据木王森林公园的目标市场的定位,以木王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结构为主,兼顾收入水平、空间可达性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等因素,可对木王森林公园的市场进行如下的分析:

(1)一级目标市场(基础市场)

以镇安县为圆心,以1~2小时自驾车或者公交车为客源市场辐射半径,随着西康高速公路修通后,从西安经镇安县城到公园全长181公里,从西安出发经210国道到公园全长159公里,便利的交通将使包括西安、安康等附近几个市、县的居民成为一级目标市场的重点,由于这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基数大且出游能力高,另外带有一定的重复性,从而保证了公园客源市场的稳定性。

(2)二级目标市场(主体市场)

主要包括陕南、关中各大中城市,包括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等关中的大中城市,以及汉中市等本省以内的其他城市的游客,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生态旅游的日益兴起,这部分的游客规模正在逐年增加,消费需求较高的居民,正在越来越趋向于森林生态旅游;尤其是西康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木王森林公园吸引省内游客参观的优势条件更加突出。

(3)三级目标市场(机会市场与边缘市场)

包括附近省分及其他国内各省份的游客,由于森林公园位于包茂高速路的交通大通道上,会对来往客商及游客产生吸引。

另外,还包括前来该地区学习、考察、参加会议、探亲访友和进行公务、商务活动的人员。

这部分游客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进行科学考查、探险及其它专题性旅游的团队。

该部分游客虽然数量较少,但要求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木王森林公园的服务质量和设施水平,也有利于使公园成为西安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因此,该部分游客虽市场份额不大,但作用明显,绝不能忽视。

3.1.5客源结构分析

旅游地的客源群体与结构组成,是由该旅游地的资源结构、周边地区的景点布局与性质,以及客源地文化背景而影响的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偏好所决定的。

(1)客源地域结构

目前,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客源市场为省内旅游者。

随着木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多样化及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完善,旅游内涵与功能也将必然多元化与综合化,这无疑会潜在扩大木王森林公园旅游的客源地域市场。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改善以及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大众闲暇时间增长,商务交流频率增大,服务与文化消费的必然增长趋势等,这些都将使客源市场扩大逐步成为现实。

根据木王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区位、功能定位,兼顾木王森林公园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地域结构、收入水平、空间可达性及公园旅游产品结构变动趋势等因素,可对木王森林公园客源地域市场进行细分:

①省内客源市场:

巩固与扩大省内近程市场(以西安、安康、商洛、汉中和陕西省其他城市旅游者为主)②国内客源市场:

拓展与开发国内远程市场(全国其它各省旅游者)

(2)客源群体结构

通过对游客动机结构及旅游发展条件的调查与分析,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游客动机为:

观光游览、避暑度假、科学考察、增进健康、增长知识等;其中避暑、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是公园的主体。

因此,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客源群体结构为:

休闲度假群体、会议接待群体、结伴散客旅游群体、家庭旅游群体、青年学生群体及前来考察的生态学家等。

市民群体、商务群体、青年学生应成为公园客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发展要借助公园内优雅的自然环境及良好的服务休闲设施,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市民客源群体;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旅游服务档次的提高,必将吸引举办更多的专业会议;青年学生往往结伴外出旅游,多以春游、秋游、夏令营等形式进行旅游活动,这类客源未来将呈快速增长上升趋势。

(3)客源年龄结构

从客源的年龄结构来看,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客源以中青年为主,并逐渐的实现向大众化的过渡。

3.1.6游客规模预测

森林公园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扩大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规模,游客规模会得到迅速增长。

目前进行旅游人次规模预测的方法很多,如:

回归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动态趋势外推法、指数预测法、神经网络反向传输算法、“特尔菲”法(游人规模矩阵)及市场份额分配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应用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简便起见,木王森林公园仍采用时间序列增长率推算法对旅游人次规模进行预测。

根据有关资料,在平稳发展期,国际旅游人次规模年均增长率为9~11%;国内旅游人次规模年均增长率取10~15%。

但是,景区发展在不同阶段(如创始阶段、发展阶段、平稳阶段等)是很不平衡的,有时会随着某些因素的改变出现跃升式的增长,如华山曾出现过46~47%的年增长率;法门寺曾出现过24%的年增长率等。

表2-1木王森林公园游客规模年际变化预测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5

2020

游客数量(万人次)

8

10

12

15

30

48

根据木王森林公园提供的数据,2006年森林公园的游客达到6万人次,预计2007年可达到8万人次。

根据近年全省范围内的旅游发展情况以及木王森林公园的区位条件、景观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参照游客规模年均递增率经验数据,运用风景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测算。

2007~2010年公园旅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游客增长比较快,其增长率是旅游市场平均增长率的2~3倍,为20%左右。

2010~2015年公园旅游市场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游客规模的增长率是为15%左右;2015年以后,年增长率为旅游市场的平均值10%左右。

考虑森林公园的特殊性,结合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应对游客规模进行限制,将木王森林公园接待的游客规模控制在45万人次以内比较合适,才能保证旅游对公园不形成资源与环境破坏,才有利于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建设区相关自然地理

3.2.1地理位置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秦岭南坡中段、汉江一级支流——旬河上游、国有木王林场境内,行政隶属镇安县。

森林公园范围涉及杨泗、木王和余师三个乡镇。

北起甘岔河谷,南至栗扎工区,东自酸菜缸,西达县界与宁陕县毗邻。

东西宽约12.5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地理坐标为:

北纬33°21′—33°28′,东经108°35′—108°42′。

总面积3616公顷。

3.2.2地文条件

森林公园属加里东运动时期形成的秦岭褶皱带,为中山山地。

山峦起伏,沟谷深切,奇峰耸立,山势雄伟。

地势西高东低,区内主要岩石以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等为主。

园内土壤以棕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1.0%,全氮含量0.06%,全磷含量0.11%,全钾含量1.45%,PH值6.9,土壤肥沃。

3.2.3气候条件

公园气候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雨热同季。

由于受地形变化的影响,气候垂直差异大。

年平均气温12.2℃,一月平均气温0.5℃,极端最低气温-12.6℃,七月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36.4℃,≥0℃的积温4449℃,≥10℃的积温3669℃。

平均早霜始于10月31日,晚霜终于3月30日,无霜期213天。

年均降水量804.4毫米,最高1244.1毫米,最低587.9毫米。

7月降水量最多,平均165毫米。

1月降水量最少,平均64毫米。

年日照时数1947小时。

3.2.4水文条件

森林公园境内的主要河流有3条,即甘岔河、正河、龙潭河。

甘岔河发源于公园西北部的古山屯,在公园境内呈西东流向,主要支流有大干沟和茨沟等。

正河位于公园南部,发源于宽坪梁,是池河的源流,从栗扎工区流出公园。

境内流长约6公里,呈北南流向,主要支流有西河、大东河、小东河,是公园内水量最大的河流。

龙潭河位于公园东部,发源于四海坪,为小仁河的上游,境内流程约3公里,呈西东流向,从朝阳坪流出公园。

森林公园林木茂密,降水量大,水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可以满足生活用水,同时,还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水体景观。

3.2.5森林资源

公园森林植被属北亚热带含有常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带,以天然次生林为主。

由于相对高差大,温差悬殊,植被垂直带谱比较明显。

海拔1500米以下,以油松、栎类为优势树种,华山松、杨类呈零星分布;海拔1500米以上以冷杉、铁杉、杜鹃、栎类为主要优势树种,混交有华山松、山杨、漆树、云杉、红桦、白桦、牛皮桦、槲栎、锐齿栎、椴木、千金榆、卜氏杨、枫杨、稠李、鹅耳枥、鹅掌楸、水曲柳、刺楸、五角枫等树种。

森林覆盖率为98.3%。

3.2.6生物资源

3.2.6.1野生植物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